武侠名士梁羽生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u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壹
  在新武侠领域内,以金庸与古龙成就最高。但新武侠的开山之祖却是武侠名士梁羽生。
  1992年金庸在香港一家书店偶然读到笔者撰写的《古龙小说艺术谈》一书,便以香港作家协会名义邀请我赴港讲武侠。由于当时办公派出境手续较麻烦,办了大半年才办成,待我1993年抵港时,金庸已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硕士,由香港作家协会主席倪匡设宴招待。
  我在香港讲武侠之际,正好碰到香港书展,香港作家协会总干事谭仲夏陪同我参观书展,巧遇从澳洲返港的梁羽生,当时谭仲夏为我们作了介绍,梁羽生在1987年已移居悉尼,但他还在悉尼与香港两地各居住一段日子。我送了他一本《古龙小说艺术谈》,梁羽生先生也送了我一本他写的《三剑楼随笔》。梁羽生先生中等身材,慈眉善目,他当时已69岁,为人温厚宽容,风度如谦谦君子。他对人的亲切与随和与金庸的不怒自威截然不同。由于当时时间较短,谈得不深。
  后来,我与梁羽生通过几次信,他的文笔很有古典文学根底,正如他写的武侠小说充满了书卷气与名士派风格。但他于1997年后一直定居在澳大利亚,我们就无缘再联系了。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广西蒙山县人,生于1924年,是世代书香门第,他青年时代在岭南大学攻读国际经济专业,但业余时却酷爱和迷恋于中国古典诗词,他于1949年从大陆赴香港,后来在《新晚报》当编辑,他在报上写文史小品与棋话。1954年香港发生一起武林门派之争,香港太极派传人吴公仪与白鹤派传人陈克夫一言不合,相约在澳门比武。《新晚报》为满足读者需要,便找陈文统商议,请他为报社写一部武侠连载小说,陈文统思考后允应。他很推崇民国武侠小说家宫白羽的武侠小说,于是取名梁羽生,写了一部《龙虎斗京华》在香港报坛一炮打响,梁羽生首先揭开了新武侠小说的大幕,从此,梁羽生被誉为中国新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金庸一年后才写了《书剑恩仇录》。
  梁羽生创作《龙虎斗京华》之后,一发不可收,又先后创作了《萍踪侠影》《还剑奇情录》《大唐游侠传》《云海玉弓缘》《七剑下天山》《女帝奇英传》《冰川天女传》等三十余部长篇武侠小说,共160多册,字数达2000万字。
  1995年我参加中国武侠文学会举办的“首届武侠文学研究会评选活动”,我们共同推选梁羽生与金庸获“金剑奖”。
  贰
  2000年6月,我收到澳大利亚领事馆一封邀请信,总领事邀请我赴墨尔本大学讲课,并采访将在九月召开的悉尼奥运会,同时安排我依次对悉尼、墨尔本、堪培拉、阿德莱德与布里斯班五个城市作采访。阿德莱德当时正进行市长选举,我在现场采访了澳洲选出的第一位华人市长黄国鑫,黄市长特为我介绍了澳洲华人名流梁羽生先生。并说梁大侠移居悉尼后,在华人中影响最大,我便决定赴悉尼前去拜访。
  我在悉尼大学文学院博士、《梁羽生传》作者刘维群的陪同下,去梁大侠寓所拜访,梁羽生在悉尼住的是一套连体式的小别墅,房间并不大,但在市中心附近,环境优雅,闹中取静。陪同他的是梁大侠的夫人林萃如女士,他们几十年相敬如宾,十分恩爱。
  梁大侠谈起他最早的笔名是陈鲁、梁慧如与冯瑜宁,他用陈鲁、梁慧如两个笔名写棋评与文史小品,冯瑜宁则是《新晚报》“茶座文谈”的主持人,梁羽生还开了一个“李夫人信箱”,专门回答读者各种问题。他说:“笔名女性化,有利于与读者交流。”梁羽生还用过冯显华、幻萍等十几个笔名。
  我环视梁羽生的书斋兼客厅,靠窗有一张写字台与两只书橱,墙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大唐帝观,骄龙飞天,云海风鸣,广陵三魔魄震散;下联是:草莽钗联,狂侠游剑,星河影幻,武当七绝心惊还。横批是:羽生奇侠。我端详半晌,才悟出这副对联已将楼主梁羽生一生心血写的35部武侠名作的书名,嵌入其中。再看书斋与其他陈设和普通人家并无两样。梁羽生先生坐在沙發上侃侃而谈,他1950年考入《大公报》任编辑,后被香港著名报人罗孚调到《新晚报》当编辑,曾与金庸为同一报社编辑,编报之余,两人常以弈棋为乐。1962年梁羽生曾以《大公报》代表的身份参加香港新闻代表团,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因为爱好武侠与侦探,我在台湾著名企业家温世仁先生支持下,于1999年创办了国内第一本以武侠与侦探为题材的《大侠与名探》丛书,前后5年,出了21期刊物,我当场送梁羽生先生几本刊物,梁羽生先生阅读后,为之题词:“愿《大侠与名探》培养出更新一代的武侠小说作家。”
  我们在梁羽生寓所合影后,又去附近酒楼小聚,梁羽生要尽东道主之谊,点了一桌菜。席间,梁羽生又说,他住在悉尼的“华人区”附近,当地华人称为“澳洲尖沙咀”,每周四中午有不少年已花甲的老人在此喝茶。他们还组织了一个“文华社”,一起下棋聊天,梁羽生说起来展眉微笑,显得十分高兴。
  《梁羽生传》作者刘维群当场送了我一册《梁羽生传》,他说梁先生是当地华人中最受崇拜的偶像,在当地华人中有梁羽生的不少粉丝。梁羽生定居悉尼后,不仅为《澳洲新报》开了一个“对联”专栏,还在华人广播电台中主持一个“说武谈文”节目,颇受欢迎。
  梁羽生又插话说:“1994年悉尼作家节举办了一个‘中国武侠小说专题研究会’,我和查良镛(金庸)先生在会上见面了。”
  我问梁羽生:“听说您在会上肯定了金庸创作武侠小说的成就?”
  梁羽生回答:“我在会上讲过,对于中国新武侠小说,我只不过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作出很大贡献的是金庸。”
  金庸与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各有特点,梁羽生曾以倪硕之的笔名写了一篇《金庸与梁羽生合论》,他认为“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典诗词、小说、历史)的影响较深,名士气味较浓;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较深。”这已为武侠评论家的共识。但总体上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成就高于梁羽生,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梁羽生先生,梁羽生老人也点头称是,他还说:“金庸写人心的复杂,尤其塑造反面人物行事的阴险毒辣,我实在是经历不够,或者说难以想象。”我以为这是实话。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梁羽生,是很难想象“阴险毒辣”的。
  在金庸笔下,不仅有手段凶狠残忍的左冷禅、段延庆、欧阳锋、张召重,还有貌似忠厚却心如毒蛇的朱长龄,面似君子而行事阴险的岳不群,媚笑如花而手段卑鄙的康敏,总之,金庸笔下反面人物的诡秘伎俩与险恶用心,确实是厚道而有书卷气的梁大侠难以企及的。
  梁羽生先生还谈到了自己喜欢的三部武侠小说,他依次说道:“《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还剑奇情录》,这是我创作中比较花心力的三部作品。”我问道:“在新武侠研究上,有人将金世遗排名状元,张丹枫排名榜眼,您的看法呢?”梁羽生笑道:“以武功而论,我这一部小说中的大侠与那一部小说中的大侠,也没较量过,我也没法比较。从人物性格上分析,张丹枫比较单纯,而金世遗的遭遇太坎坷,感情上的波折也大起大落、动人心魄。至于读者怎么评论,只好由他们自己决定了。”
  梁羽生于1979年9月以香港作家的身份,成为中国作协“文革”后吸收的第一批会员,中国作协在2004年举办首届“梁羽生杯”全球华语武侠微型小说大赛,当年梁羽生还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藏书及其书稿、书信与字画。梁羽生先生于2009年病逝于悉尼,享年85岁。
其他文献
很多上海人都有这样的忧虑和抱怨:现在的上海小囡都不会讲“上海闲话”了!“不会讲”首先体现在“不讲”,而“不讲”的原因很复杂,比如社会、学校甚至家庭的语言环境中方言明显式微,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讲的都是普通话或者南腔北调的普通话,于是,倘若你要坚持说上海话,就变成奇怪的少数、“无法交流”的另类,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地域意识亢进的傲慢,以及对尚未或不愿掌握沪语者的不够尊重。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讲沪语成
期刊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优越的生产关系,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竞争并不十分激烈的大好
本文以维莱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研究背景,针对该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阶段的风险防范工作展开研究。文章在对维莱信公司的风险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天马电影制片厂的“三名三高”人物,几乎全部被打进“牛棚”,也有个别例外的,那就是曾经被电影观众评选为“电影皇帝”的金焰。他因身体极端虚弱而被造反派“格外开恩”,比别人遭受的磨难要少一些。我曾说过“皇帝毕竟比我们有福”,引得“牛棚”难友发出会心一笑。  但,这位“皇帝”还是被逐到位于奉贤柘林的“电影五七干校”来了。  当时,天马厂所有的干校学员编为四营,他与我及贺路、叶明等人同为四营一连一班的“战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