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城务工人员本身生活不易,随迁子女刚到城市要帮父母分担家庭负担,受到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家长对随迁子女的教育也不重视。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孩子成长也影响学校教育,同时还是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各界的重视,在问题的对策上形成社会支持,学校鼓励,老师关爱的环境,让随迁子女能在和谐温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1.缺乏父爱母爱,亲子关系疏远
尽管随迁子女很幸运可以和父母在同一座城市,但父母是进城务工人员每天忙于生活,四处奔走,闲下来时间非常少。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少,相处少,久而久之,孩子经常独自一人,感受父母的关爱也少。父母对孩子不了解,孩子对父母也不了解,亲子关系自然也很疏远。在学校,随迁子女往往更加独立,很少见到家长陪同,放学后可能还要帮家长做家务,学习时间经常被占用。时间长也会形成自己固定的圈子,让孩子更加孤僻等等,从而更加疏远和排斥亲情。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的缺失,家长总是用钱来填充,找人来代替家长管理,殊不知亲情和陪伴是金钱无法代替的。时间长了,这些孩子缺少陪伴更加缺少安全感,没有归属,不懂亲情如何相处,内向孤僻,严重的还会有心理障碍。
2.家庭教育理念落后,很少为子女规划人生
进城务工人员多数自身学历也不高,教育观念也比较陈旧落后。受到父母教育程度的影响,不知道为孩子做规划。而且,这些家长总觉得大城市的教育比较好,起码比村里好,只要孩子在城市有学上,将来就是好的。他们即使赚了钱,仍旧觉得读书好坏无关紧要,毕业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成绩,学业等等都不是重要的。
家长的观念影响着孩子的选择,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也变得不在意学业,对未来迷茫不自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上更是得过且过。
3.进城务工人员不重视子女习惯养成
随迁子女半路来到城市,行为习惯多保留原来村里的陋习,对生活、卫生等方面不够重视,甚至学着父母说脏话,抽烟等等。家长一方面疏于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可能也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孩子也是有样学样。写作业方面家长一方面不重视,一方面也辅导不了孩子作业,孩子的作业多数靠自觉,写错的,涂涂改改的,歪歪扭扭的都是常有的事,老师也都见怪不怪了。需要家长签字的作业,家长一般也都是不走心地签一遍,实际完成情况大打折扣,学生也慢慢习惯这样的情况,完成不完成全靠自觉。
4.缺乏有效的家校沟通
家长眼中学校可以负责孩子所有教育问题,不需要家长配合,学校老师也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甚至对孩子打骂都是正常的。对于孩子作业没有完成找家长,家长觉得自己很无辜,觉得老师应该选择体罚教育的方式逼迫孩子完成,而不是找家长。与学校沟通时家长也表现出不耐烦和傲慢,甚至不会出现任何互动,不沟通。出现问题时会把问题推给学校和老师,自己全然没有责任。任何事情都需要很好的沟通,一味的强势或者弱势都不好,尤其是孩子教育这么重要的事,家长往往不理解学校,不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改善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对策
1.政府加强社会保障,改善进城务工人员
生活状态决定了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中的情感缺失,政府对此也更加的重视,最主要的是已经通过立法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包括工作时间与报酬的收入,让他们依法享受正常休假,依法索取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给进城务工人员内心吃下一颗定心丸。让他们也能有时间和精力与子女相处,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只有改善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才能改善家庭情况,提升家庭幸福指数。一个安稳的家,才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
2.社会机构利用公益活动,提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水平
受到生存环境的限制随迁子女很难接触到图书馆、活动室这类设施活动。社会机构通过社区图书馆等活动的举办,可以增加随迁子女与家长的亲子活动,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让随迁子女增长见识,提高眼界,也能有更多的时间让父母陪在身边。另外,公益的教育讲座、教育科普等活动,可以让随迁子女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中,也可以增进一家人的感情,让一家人有更多可以一起聊的话题,可以一起参加活动的机会。
3.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转变进城务工家长思想观念
随迁子女的教育情况,与家长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意义深远。只有家长转变观念孩子才能因此受到更好的教育,茁壮成长。学校是孩子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此家长要有深刻的认同,以孩子学业为重,并围绕学业展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时间长,一周就有五天,但是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教育是学校取代不了的,所以教育上学校可以辅助,家长才是教育的主体,引领着教育的方向。
作为学校可以在校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为家长普及和解答教育知识。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邀请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知道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成长情况。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互相交流,有好的方法互相汲取经验,从而带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新式老师家访或者其他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对学生和家长互相了解非常有帮助。现在网络越发发达了,微信、短信、留言等多种方式都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沟通中主要采取平等和谐的方式,不批评不鼓励,以家常的形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消除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芥蒂,以教育的认知感化家长和学生,让学生家长爱屋及乌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切感受到学校和老师是从内心希望帮助和關爱每一个随迁子女的学习和成长。
三、结束语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其实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以保障进程务工人员的生活,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关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鼓励。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才能为随迁子女的成长和学业进步提供更好的帮助,让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五小学 554300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1.缺乏父爱母爱,亲子关系疏远
尽管随迁子女很幸运可以和父母在同一座城市,但父母是进城务工人员每天忙于生活,四处奔走,闲下来时间非常少。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少,相处少,久而久之,孩子经常独自一人,感受父母的关爱也少。父母对孩子不了解,孩子对父母也不了解,亲子关系自然也很疏远。在学校,随迁子女往往更加独立,很少见到家长陪同,放学后可能还要帮家长做家务,学习时间经常被占用。时间长也会形成自己固定的圈子,让孩子更加孤僻等等,从而更加疏远和排斥亲情。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的缺失,家长总是用钱来填充,找人来代替家长管理,殊不知亲情和陪伴是金钱无法代替的。时间长了,这些孩子缺少陪伴更加缺少安全感,没有归属,不懂亲情如何相处,内向孤僻,严重的还会有心理障碍。
2.家庭教育理念落后,很少为子女规划人生
进城务工人员多数自身学历也不高,教育观念也比较陈旧落后。受到父母教育程度的影响,不知道为孩子做规划。而且,这些家长总觉得大城市的教育比较好,起码比村里好,只要孩子在城市有学上,将来就是好的。他们即使赚了钱,仍旧觉得读书好坏无关紧要,毕业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成绩,学业等等都不是重要的。
家长的观念影响着孩子的选择,在家长的影响下,孩子也变得不在意学业,对未来迷茫不自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上更是得过且过。
3.进城务工人员不重视子女习惯养成
随迁子女半路来到城市,行为习惯多保留原来村里的陋习,对生活、卫生等方面不够重视,甚至学着父母说脏话,抽烟等等。家长一方面疏于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可能也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孩子也是有样学样。写作业方面家长一方面不重视,一方面也辅导不了孩子作业,孩子的作业多数靠自觉,写错的,涂涂改改的,歪歪扭扭的都是常有的事,老师也都见怪不怪了。需要家长签字的作业,家长一般也都是不走心地签一遍,实际完成情况大打折扣,学生也慢慢习惯这样的情况,完成不完成全靠自觉。
4.缺乏有效的家校沟通
家长眼中学校可以负责孩子所有教育问题,不需要家长配合,学校老师也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甚至对孩子打骂都是正常的。对于孩子作业没有完成找家长,家长觉得自己很无辜,觉得老师应该选择体罚教育的方式逼迫孩子完成,而不是找家长。与学校沟通时家长也表现出不耐烦和傲慢,甚至不会出现任何互动,不沟通。出现问题时会把问题推给学校和老师,自己全然没有责任。任何事情都需要很好的沟通,一味的强势或者弱势都不好,尤其是孩子教育这么重要的事,家长往往不理解学校,不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改善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对策
1.政府加强社会保障,改善进城务工人员
生活状态决定了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中的情感缺失,政府对此也更加的重视,最主要的是已经通过立法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包括工作时间与报酬的收入,让他们依法享受正常休假,依法索取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给进城务工人员内心吃下一颗定心丸。让他们也能有时间和精力与子女相处,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只有改善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才能改善家庭情况,提升家庭幸福指数。一个安稳的家,才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
2.社会机构利用公益活动,提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水平
受到生存环境的限制随迁子女很难接触到图书馆、活动室这类设施活动。社会机构通过社区图书馆等活动的举办,可以增加随迁子女与家长的亲子活动,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让随迁子女增长见识,提高眼界,也能有更多的时间让父母陪在身边。另外,公益的教育讲座、教育科普等活动,可以让随迁子女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中,也可以增进一家人的感情,让一家人有更多可以一起聊的话题,可以一起参加活动的机会。
3.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转变进城务工家长思想观念
随迁子女的教育情况,与家长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意义深远。只有家长转变观念孩子才能因此受到更好的教育,茁壮成长。学校是孩子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此家长要有深刻的认同,以孩子学业为重,并围绕学业展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时间长,一周就有五天,但是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教育是学校取代不了的,所以教育上学校可以辅助,家长才是教育的主体,引领着教育的方向。
作为学校可以在校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为家长普及和解答教育知识。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邀请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知道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成长情况。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互相交流,有好的方法互相汲取经验,从而带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新式老师家访或者其他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对学生和家长互相了解非常有帮助。现在网络越发发达了,微信、短信、留言等多种方式都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沟通中主要采取平等和谐的方式,不批评不鼓励,以家常的形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消除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芥蒂,以教育的认知感化家长和学生,让学生家长爱屋及乌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切感受到学校和老师是从内心希望帮助和關爱每一个随迁子女的学习和成长。
三、结束语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其实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以保障进程务工人员的生活,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关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鼓励。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才能为随迁子女的成长和学业进步提供更好的帮助,让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五小学 5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