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大宅门》是由中央电视台、无锡中视股份公司联合出品的家族剧。该剧讲述的是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大宅门》体现了老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人物个性特点突出,深深吸引了观众。最令我难以忘记的是剧中季宗布先生对白景琦的教育情节,是现代教育的“活教材”,对教师转化后进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白景琦,他是《大宅门》里二奶奶的儿子。这孩子生下来不哭,掐他反而还笑,他的爷爷白萌堂听了感到很奇怪,于是就给他起了“白景琦”这一名字。白景琦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他妈妈打他,他从来不哭,反而把妈妈的手给打痛了,气得妈妈把他赶出去要饭。他还干出许多惊奇的事情。如,他将臭豆腐汤灌进教书先生的鼻烟壶里,熏得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把砚台放在门上沿待先生进门的时候浇他一头墨汁;他装扮成孙大圣,说求得了“圣水”让兄弟们轮流喝尿……先生们都没办法教育他,多位先生都被他气跑了。白景琦不仅不爱学习,还品行恶劣,用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一个令家长和老师头痛的“后进生”——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但他很勇敢,天资聪敏,这是他闪光的、令人称赞的地方。
白景琦人生的转折点是遇到了他的老师——季宗布先生。《大宅门》里白景琦的老师季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但成功的降服了这个“后进生”,还把白景琦教成了一个有出息的商界奇才,叫人不得不佩服季先生的教育方法。
季先生对白景琦的教育实践,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一、转变育人观念,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做个“有心人”。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一颗平等的爱心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
《大宅门》季先生第一次去白家,他在门房看见白景琦把烧红的炭火放在手上,强忍着不喊疼,周围的人早看了目瞪口呆,老仆人胡子头赶紧去向二奶奶报告。季先生看了微微一笑,对二奶奶说:“我看这孩子挺好,我小时候比他淘,孩子得管,但不能管傻了。听话的不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长大了未必没出息。”就这几句,足以看出季先生的对学生的教育的观念。他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到了孩子的本质,这孩子的行为透着一种正义的能量。季先生的教育理念是:“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长大了也未必没出息。”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让白景琦的父母以及白景琦自己感到了惊讶,并且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季先生的:“天下无不可化育之人才”正是每一个教育者该有的信念和目光。
二、提高教师素质,让学生对教师心服口服
“亲其师,而信其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当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正是季先生一身的学问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彻底地“征服”白景琦。
季先生文武双全,教育方法灵活,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想干什么。当季先生第一次来上课时,景琦在门上放了墨水,而季先生远远的看出了“问题”,把景琦叫到门口,一踢门,撒了景琦一头的墨水;景琦上课不听讲,季先生要罚他,景琦动手、动刀子反抗,季先生稍稍施展了他的武功,景琦的胳膊脱臼,后又帮其复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两人一起吃饭,季先生很快猜出景琦的心思,便让他掰自己的手指,结果白景琦半天都掰不动,白景琦这才开始佩服这个老师,大呼“你神了!”嚷嚷要跟季先生学功夫,季先生顺势让景琦拿出《庄子》,只让他念一个开头,季先生便一直滚瓜烂熟的背了下去,“你真神了!”这是白景琦第二次赞叹季先生。
白景琦和季先生较量几个回合败下阵来之后,心服口服,由开始的轻视到敬畏再到敬佩,激起了白景琦想跟季先生学本领的心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此所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专长
俗话说:有才者以德化之,有德者以行导之。就是告诉我们,对有才能的人,应该注重其德行培养,对有德行的人,要通过实际行动让其将德行发扬光大。学生各异,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栋梁之材。
正如季先生,他深谙因材施教,他认为:“龙生九种,种种不同,天下孩子都一样也就乱了套。听话的不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长大了也未必没有出息,大可不必把孩子管的循规蹈矩。孩子得管,可别管傻了”。特别像白景琦这类“后进生”。白景琦年少时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困在一个地方读死书。我们没有看到季先生在教室里坐在那里摇头晃脑地读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但从白景琦挑灯夜读的那份孜孜不倦中可见一斑。而我们看到的是在花房里、大街上、绿树成荫的野外倒是出现了他和白景琦的身影。他教白景琦骑马、习武、骑马、读医术一个也不落。季先生知道:骑马,对于培养一个男孩子的胆量和勇气是多么重要。他的开放、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非常符合孩子的天性,他只是顺势而引导发展,这才有了长大后叱咤风云的白景琦。
四、形成家校合力,搭建学生健康成长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谐的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要懂得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学会与家长互相配合,和谐施教。
季先生对于学生家长的唯一要求就是,“无论自己怎么管教孩子,您都不能拦着”。一方面表明季先生对自己教育方法的自信,另一方面表明了他“严师出高徒”的态度,防止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和护短减弱教育效果。白家的仆人胡子头对白景琦是十分溺爱的,他常常向白景琦母亲白文氏告密,说季先生是如何不好,当白文氏真的出现在教室旁边亲眼见孩子被打,也最终没说什么。当季先生弄折了白景琦的胳膊时,白文氏还去厨房亲自做饭,以此表示对季先生教育方法的绝对相信和支持。试想一下,如果缺少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信任和沟通,那无论是怎样的教育方法也没办法教好一个孩子的。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统一教育思想,共同教育学生。因此,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逐步实现家校之间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才能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
看完《大宅门》中关于白景琦和季先生之间的故事,我们需要反思: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向季先生学习,转变育人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因材施教、家校形成合力,能够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还会有那么多所谓的不听话、不好管教的学生吗?
白景琦,他是《大宅门》里二奶奶的儿子。这孩子生下来不哭,掐他反而还笑,他的爷爷白萌堂听了感到很奇怪,于是就给他起了“白景琦”这一名字。白景琦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他妈妈打他,他从来不哭,反而把妈妈的手给打痛了,气得妈妈把他赶出去要饭。他还干出许多惊奇的事情。如,他将臭豆腐汤灌进教书先生的鼻烟壶里,熏得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把砚台放在门上沿待先生进门的时候浇他一头墨汁;他装扮成孙大圣,说求得了“圣水”让兄弟们轮流喝尿……先生们都没办法教育他,多位先生都被他气跑了。白景琦不仅不爱学习,还品行恶劣,用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一个令家长和老师头痛的“后进生”——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但他很勇敢,天资聪敏,这是他闪光的、令人称赞的地方。
白景琦人生的转折点是遇到了他的老师——季宗布先生。《大宅门》里白景琦的老师季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但成功的降服了这个“后进生”,还把白景琦教成了一个有出息的商界奇才,叫人不得不佩服季先生的教育方法。
季先生对白景琦的教育实践,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一、转变育人观念,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做个“有心人”。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一颗平等的爱心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
《大宅门》季先生第一次去白家,他在门房看见白景琦把烧红的炭火放在手上,强忍着不喊疼,周围的人早看了目瞪口呆,老仆人胡子头赶紧去向二奶奶报告。季先生看了微微一笑,对二奶奶说:“我看这孩子挺好,我小时候比他淘,孩子得管,但不能管傻了。听话的不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长大了未必没出息。”就这几句,足以看出季先生的对学生的教育的观念。他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到了孩子的本质,这孩子的行为透着一种正义的能量。季先生的教育理念是:“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长大了也未必没出息。”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让白景琦的父母以及白景琦自己感到了惊讶,并且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季先生的:“天下无不可化育之人才”正是每一个教育者该有的信念和目光。
二、提高教师素质,让学生对教师心服口服
“亲其师,而信其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当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正是季先生一身的学问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彻底地“征服”白景琦。
季先生文武双全,教育方法灵活,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想干什么。当季先生第一次来上课时,景琦在门上放了墨水,而季先生远远的看出了“问题”,把景琦叫到门口,一踢门,撒了景琦一头的墨水;景琦上课不听讲,季先生要罚他,景琦动手、动刀子反抗,季先生稍稍施展了他的武功,景琦的胳膊脱臼,后又帮其复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两人一起吃饭,季先生很快猜出景琦的心思,便让他掰自己的手指,结果白景琦半天都掰不动,白景琦这才开始佩服这个老师,大呼“你神了!”嚷嚷要跟季先生学功夫,季先生顺势让景琦拿出《庄子》,只让他念一个开头,季先生便一直滚瓜烂熟的背了下去,“你真神了!”这是白景琦第二次赞叹季先生。
白景琦和季先生较量几个回合败下阵来之后,心服口服,由开始的轻视到敬畏再到敬佩,激起了白景琦想跟季先生学本领的心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此所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专长
俗话说:有才者以德化之,有德者以行导之。就是告诉我们,对有才能的人,应该注重其德行培养,对有德行的人,要通过实际行动让其将德行发扬光大。学生各异,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栋梁之材。
正如季先生,他深谙因材施教,他认为:“龙生九种,种种不同,天下孩子都一样也就乱了套。听话的不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长大了也未必没有出息,大可不必把孩子管的循规蹈矩。孩子得管,可别管傻了”。特别像白景琦这类“后进生”。白景琦年少时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困在一个地方读死书。我们没有看到季先生在教室里坐在那里摇头晃脑地读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但从白景琦挑灯夜读的那份孜孜不倦中可见一斑。而我们看到的是在花房里、大街上、绿树成荫的野外倒是出现了他和白景琦的身影。他教白景琦骑马、习武、骑马、读医术一个也不落。季先生知道:骑马,对于培养一个男孩子的胆量和勇气是多么重要。他的开放、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非常符合孩子的天性,他只是顺势而引导发展,这才有了长大后叱咤风云的白景琦。
四、形成家校合力,搭建学生健康成长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谐的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要懂得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学会与家长互相配合,和谐施教。
季先生对于学生家长的唯一要求就是,“无论自己怎么管教孩子,您都不能拦着”。一方面表明季先生对自己教育方法的自信,另一方面表明了他“严师出高徒”的态度,防止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和护短减弱教育效果。白家的仆人胡子头对白景琦是十分溺爱的,他常常向白景琦母亲白文氏告密,说季先生是如何不好,当白文氏真的出现在教室旁边亲眼见孩子被打,也最终没说什么。当季先生弄折了白景琦的胳膊时,白文氏还去厨房亲自做饭,以此表示对季先生教育方法的绝对相信和支持。试想一下,如果缺少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信任和沟通,那无论是怎样的教育方法也没办法教好一个孩子的。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统一教育思想,共同教育学生。因此,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逐步实现家校之间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才能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
看完《大宅门》中关于白景琦和季先生之间的故事,我们需要反思: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向季先生学习,转变育人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因材施教、家校形成合力,能够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还会有那么多所谓的不听话、不好管教的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