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字:合作交流学习 建立“小组” 小组运作模式
合作交流学习的研究历史悠久,古代孔圣人就明确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足见当时孔子对合作交流学习的重要性就有很深刻地的认识。毕竟一个人的认识和能力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与他人合作交流,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在我们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大背景下,就是个人发展的“绊脚石。”当前,教育领域重新掀起了一场重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高潮,原因是教师越来越感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在的学生越发显露出掣肘。下面结合我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谈谈在大班额背景下,如何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期望能对同行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
在这方面东部地区应该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积累了相对成功的经验,例如山东昌乐二中就是大班额教学,采用的也是合作交流学习小组教学模式。2013年有幸随团参观,感触颇深,回来后就着手摸索在大班额环境下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模式。首先是建立“小组”组织结构。我所带的教学班学生人数都在60人到70人之间,我将学生按照优、中、后进生划分成三部分,然后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将这三部分再分成八组,最后综合考虑同组学生学科补差,将所有学生分成八组,以组为单位安排小组座位。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民主选出组长,再由组长将组员分配为各科科代表,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结合小组特点各小组酝酿组名、设计组徽、拟定组歌、小组口号、制定小组奋斗目标、个人奋斗目标、小组管理制度、组员信息卡等。其次是建立“小组”组织运行机制。待小组组织结构工作完成之后,我再综合分析各小组管理制度,最终由班委、小组长共同制定班规,班誓、班训、班级口号,班委职责、组长职责、科代表职责、值日班长职责等。然后是建立“小组”考核评价机制。小组考核评价制度由我和班委、小组长共同敲定,例如:课堂上各小组科代表负责考核,采用5分制,主动解决或回答问题正确得5分,被动解决或回答问题正确得4分,对解决或回答的问题补充或提出异议者得3分,主动解决或回答问题结果不正确得2分,被动解决或回答问题错误得1分。其他层面也相应设立考核评价制度,诸如卫生方面的、纪律方面的、文明礼仪方面的、考试成绩方面的等等,各小组每周上交考核量化表,总分既可以作为小组和个人评优选先的标准,也可以从中客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最后是“小组”运行中的培训安排。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培训中,我花了两周多的时间才让“小组”运行有了些起色,其中有对全班的小组建设理念培训,小组长的领袖气质培训,科代表的职责培训等等。之后,我又建立了定期小组长培训制度,共同探讨班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班规和制度。使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首先从形式上、制度上能够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大班额下课堂合作交流学习的主体工程。
二、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运作模式。
大班额下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运作模式,最初的想法来自我对高效课堂的偏颇理解,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是“课前预习积累问题,课堂交流促进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是课堂的生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是高效课堂的根基。以前我们老讲“知识在課堂,功夫在课下”,现在要变为“功夫在课前,能力在课堂”。就拿我的班级来讲,合作交流小组每天要写第二天的学习计划,计划中要反应出你学习的内容(学案预习完成情况,背诵完成情况,第二天时间安排等),小组长负责检查,各组科代表按照第二天授课老师的安排分配小组成员研习任务,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5分钟左右),然后让学生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有研习任务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可以自由走动,只要是在参与讨论就行(较长时间),教师也要参与讨论,然后,指派研习任务承担者(每组都有)展示自己的完成情况,老师和学生一起给出评价,最后,对本节课做出简短小结。有时候,也可以通过小组间PK,同学抓阄做题,评选纠错大王等形式来激活课堂,有人要问,能这样上课吗?这不成了儿戏。老师不讲,学生对知识能理解透彻吗?这里我要说,老师你自己理解的到底有多透彻?你是从什么时候才理解的?而且,我们应该知道任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都需要一个体验过程,不要认为你告知了学生,学生就能一下子理解,也许当下理解了,但这种理解是在老师预设的情景下完成的,也许,同样的问题,因为某个人、某件事小小的触动他也能理解,只是时间问题。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师的工作就是“在期待中等待,在等待中期待”,我深有同感。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我这两年多的摸索,这种运作模式效果还不错,我所带的三个教学班,现在教学成绩已有明显提升,学生都愿意讲、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便是说错了,也会马上有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得到了极大增强。当然,困难就是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运作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备课量增大,查阅资料多,得补充学习多方面知识,教师不能局限于自己所教科目知识,要成为多面手,是良师,更要是益友,大胆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能走下讲台,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去,充分扮演好激烈者、倡导者的角色,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激情洋溢的学堂,而不再是教师独霸一方的讲堂。
以上便是我在建立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偏颇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同行们批评指导。
(注:本文是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班额背景下班级自主管理的收放艺术研究”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OO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