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表明,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提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的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提问的质量不高,缺乏艺术性,单调,没有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提问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可以说,这样的提问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梯度、密度、角度,使课堂提问更有效,下面结合具体课堂教学过程来谈谈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要控制问题的难度
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差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假如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过难,又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置一些适合的问题,并可由浅人深,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二、提问要有趣
数学历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乏味,不是计算就是证明,这些都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对在生活情境中接受知识更感兴趣,我们若能从数学与生活出发,结合学生身边的事和物来提出问题,然后在生活问题中体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就能让学生清楚数学的生活化,知道数学的实际用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黄金分割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提问引入:你想使自己的身材看起来更匀称吗?在人体下半身与身高的比例上,越接近0.618,越给人美感,遗憾的是即使是身体修长的芭蕾舞演员也达不到如此的完美,某女士身高1.68米,下半身1.02米,她应该选择多高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呢?从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引出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潜能,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指导于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设计具有价值的生活性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提问要启智思维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使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中位线”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对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进行证明:已知:如图,D、E分别是zEABC的边AB,AC的中點,求证:DE//BC,DE=1/2BC,
教师做如下的启发性提问:
师:能直接证明DE∥BC,DE=1/2BC吗?
学生:不能,
师:从条件出发由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你想到了怎样作辅助线?怎样证明?
学生: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CF,可得△ADE≌△CFE,再证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师:从结论DE=1/2BC出发,你想到了怎样作辅助线?怎样证明?
学生: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CF,可得△ADE≌△CFE,再证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师:从结论DE∥BC出发,你想到了怎样作辅助线?怎样证明?
学生: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DE的延长线于F点,证明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师:从结论DE∥BC出发,你还想到了怎样作辅助线?怎样证明?
学生:过点E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F,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FE的延长线于G点,先证明四边形DBFG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
就这样,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围歼”难点的目的,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被解决,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可见,教师如何从提问人手,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提问的优化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意义,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提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的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提问的质量不高,缺乏艺术性,单调,没有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提问的设计缺乏科学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可以说,这样的提问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梯度、密度、角度,使课堂提问更有效,下面结合具体课堂教学过程来谈谈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要控制问题的难度
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差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假如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过难,又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置一些适合的问题,并可由浅人深,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二、提问要有趣
数学历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乏味,不是计算就是证明,这些都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对在生活情境中接受知识更感兴趣,我们若能从数学与生活出发,结合学生身边的事和物来提出问题,然后在生活问题中体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就能让学生清楚数学的生活化,知道数学的实际用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黄金分割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提问引入:你想使自己的身材看起来更匀称吗?在人体下半身与身高的比例上,越接近0.618,越给人美感,遗憾的是即使是身体修长的芭蕾舞演员也达不到如此的完美,某女士身高1.68米,下半身1.02米,她应该选择多高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呢?从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实际生活引出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潜能,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指导于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设计具有价值的生活性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提问要启智思维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使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中位线”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对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进行证明:已知:如图,D、E分别是zEABC的边AB,AC的中點,求证:DE//BC,DE=1/2BC,
教师做如下的启发性提问:
师:能直接证明DE∥BC,DE=1/2BC吗?
学生:不能,
师:从条件出发由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你想到了怎样作辅助线?怎样证明?
学生: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CF,可得△ADE≌△CFE,再证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师:从结论DE=1/2BC出发,你想到了怎样作辅助线?怎样证明?
学生: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CF,可得△ADE≌△CFE,再证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师:从结论DE∥BC出发,你想到了怎样作辅助线?怎样证明?
学生: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DE的延长线于F点,证明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师:从结论DE∥BC出发,你还想到了怎样作辅助线?怎样证明?
学生:过点E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F,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FE的延长线于G点,先证明四边形DBFG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
就这样,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达到“围歼”难点的目的,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被解决,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可见,教师如何从提问人手,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课堂提问的优化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提问的意义,掌握和发掘课堂提问的技巧,把握课堂提问的“度”,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