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的竞争,是计算机水平的竞争。我们必须把信息技术教育提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当前国际风云纷繁动荡的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我们新时期教师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认识重要性、创设教学环境、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 计算机 能力 培养
1.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有人称信息技术是通向未来科技的高速路。21世纪的竞争,就是信息技术水平的竞争。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突出特征。我们培养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否兴旺发达,在当前国际风云纷繁动荡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1]可见,加快在小学普及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要从教育战略的高度,从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来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创设环境,师生共享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我们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校,但领导历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投入方面总是毫不吝啬。先后建立起了多功能教室,设置了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听教材制作系统,远程教育接收网络。特别是近年来,数字校园建设启动,新购置了教学一体机,为各年级各班配置了液晶視频电脑,视频展示台,实现了“班班通”,为各学科实施优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资源整合搭建了平台;学校给各职能办公室,各年级组、各学科办公室都配备了液晶电脑,教师在网上查阅资料方便快捷,实现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共享,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明确任务,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1]。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迟,发展快,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所拥有的教学经验并不像其它学科那样丰富,并且要随信息技术发展而变化,无法长时间固定其课程模式及范围。虽然信息技术课在当今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用的教材与现实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生所需求的知识技能存在脱节,教学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少数教师眼里,信息技术课不是必考科目,学生学得优与劣无所谓,信息技术课程经常被挤占;不少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起来,造成了不少优质资源浪费现象;一部分教师把信息技术教育只停留在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面,不能使学生很好地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还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素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门课程,教师要经常给他们介绍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以缩小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前沿发展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尽最大限度的让他们受益终生。下面结合本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谈一些具体做法。
4.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追求知识的重要手段。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好的导入方法,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有关名人资料、美丽的传说、可爱的家乡、校园文化等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处于最美的想象空间,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例如:在练习“设置桌面背景”时,我把学校壮观的教学楼,实用的科技楼,新铺设的塑胶操场,苍翠的绿化带以及各优美景点,摄影后设计整合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幻灯片,并在电脑“桌面”上一一“晒”给同学们观赏。打开电脑后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在同学们的眼神里,啊!我们的学校竞有这样美呀?太漂亮了;电脑原来具有这样的功能呀,真是太神奇了,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这样,既点燃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激情,又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4.2 精讲多练,熟练学生的操作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学生上机实践能力,不但要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实践,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适时点拨。例如在选择“汉字输入法”练习时,我采用了使用拼音输入法和搜狗输入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对“搜狗输入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搜狗输入法实际上就是汉语拼音的运用,在键盘上一敲,就有多组同音词出现在“桌面”上供选择,方便快捷,一学就会。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我要求同学们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输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操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质量。 4.3 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于其终身受用无穷。”这是古人教人传艺的精髓,也告诉我们今天的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出发点,教给学生灵活使用的学习方法。在知识更迭如此之快的当今,信息技术更瞬息万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必将被先进的教学方法所取代,教师应把获取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获得新知,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展示自我。例如在教学《用计算机画图》一课动手环节时,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由想象,设计想象的作品,通过画图工具描绘各种喜爱的图画,慢慢摸索画图工具的使用。若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后进行成果展示,评选出最优秀作品,给予及时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样通过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总结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4.4 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涵。计算机教学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們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没有探究钻研精神,没有互相学习品质,就不可能取得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地释放出来。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之间又有个体差异,学生获得的知识肯定参差不齐,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劲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懂多问,直到掌握知识为止。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教师必需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们教师教师应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这场挑战。应该注意到的是: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手段与传统媒体教学完美地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不是信息技术用得越多越好,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得恰到好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营造起来的探究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是把教师的教学智慧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在上海市“十年科技成果展”上的讲话.1984年2月16日
[2]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000年11月
【关键词】信息技术 计算机 能力 培养
1.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有人称信息技术是通向未来科技的高速路。21世纪的竞争,就是信息技术水平的竞争。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突出特征。我们培养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否兴旺发达,在当前国际风云纷繁动荡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1]可见,加快在小学普及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要从教育战略的高度,从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来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创设环境,师生共享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我们所在的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校,但领导历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投入方面总是毫不吝啬。先后建立起了多功能教室,设置了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听教材制作系统,远程教育接收网络。特别是近年来,数字校园建设启动,新购置了教学一体机,为各年级各班配置了液晶視频电脑,视频展示台,实现了“班班通”,为各学科实施优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资源整合搭建了平台;学校给各职能办公室,各年级组、各学科办公室都配备了液晶电脑,教师在网上查阅资料方便快捷,实现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共享,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明确任务,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1]。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迟,发展快,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所拥有的教学经验并不像其它学科那样丰富,并且要随信息技术发展而变化,无法长时间固定其课程模式及范围。虽然信息技术课在当今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用的教材与现实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学生所需求的知识技能存在脱节,教学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少数教师眼里,信息技术课不是必考科目,学生学得优与劣无所谓,信息技术课程经常被挤占;不少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起来,造成了不少优质资源浪费现象;一部分教师把信息技术教育只停留在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面,不能使学生很好地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还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素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门课程,教师要经常给他们介绍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以缩小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前沿发展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尽最大限度的让他们受益终生。下面结合本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谈一些具体做法。
4.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追求知识的重要手段。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好的导入方法,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有关名人资料、美丽的传说、可爱的家乡、校园文化等等,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处于最美的想象空间,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最后顺势导入新课。例如:在练习“设置桌面背景”时,我把学校壮观的教学楼,实用的科技楼,新铺设的塑胶操场,苍翠的绿化带以及各优美景点,摄影后设计整合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幻灯片,并在电脑“桌面”上一一“晒”给同学们观赏。打开电脑后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在同学们的眼神里,啊!我们的学校竞有这样美呀?太漂亮了;电脑原来具有这样的功能呀,真是太神奇了,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这样,既点燃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激情,又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4.2 精讲多练,熟练学生的操作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学生上机实践能力,不但要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实践,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适时点拨。例如在选择“汉字输入法”练习时,我采用了使用拼音输入法和搜狗输入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对“搜狗输入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搜狗输入法实际上就是汉语拼音的运用,在键盘上一敲,就有多组同音词出现在“桌面”上供选择,方便快捷,一学就会。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我要求同学们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输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操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质量。 4.3 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于其终身受用无穷。”这是古人教人传艺的精髓,也告诉我们今天的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出发点,教给学生灵活使用的学习方法。在知识更迭如此之快的当今,信息技术更瞬息万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必将被先进的教学方法所取代,教师应把获取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获得新知,就会萌发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展示自我。例如在教学《用计算机画图》一课动手环节时,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自由想象,设计想象的作品,通过画图工具描绘各种喜爱的图画,慢慢摸索画图工具的使用。若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后进行成果展示,评选出最优秀作品,给予及时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样通过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总结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4.4 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涵。计算机教学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們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没有探究钻研精神,没有互相学习品质,就不可能取得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地释放出来。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之间又有个体差异,学生获得的知识肯定参差不齐,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劲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懂多问,直到掌握知识为止。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教师必需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们教师教师应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这场挑战。应该注意到的是: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手段与传统媒体教学完美地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不是信息技术用得越多越好,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得恰到好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营造起来的探究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是把教师的教学智慧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在上海市“十年科技成果展”上的讲话.1984年2月16日
[2]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00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