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新教材,用好教材资源
新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它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力求形成“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以儿童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交流和应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意识。作为数学学科,纯粹的思想教育是很有限的,但新教材根据学科的特点,恰当地将思想教育寓于数学学习之中,需要教师们认真去分析、去挖掘、去拓展,从而有效地使用新教材。
二、将同一教学内容的新老教材对比分析,揉合使用(以“解决问题”为例)
教材的呈现方式不仅承载着教学知识,还蕴含着对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提示,不同的呈现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与新理念下的“解决问题”教学存在着很大差异。
在呈现方式上:老教材把应用题教学独立设为一个单元或一个小节,一例一练,易于学生模仿和掌握。但问题也因此而生,经过教师反复操练,学生习惯套用公式,降低了应用题教学的思维价值。而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则分散到各单元教学中,题目包含了老教材中所有例题,但题量較少。因此,从例题到习题变化较大,例题是一种,习题又是一种,减少了必要的模仿巩固,从而也就影响了新知的掌握。例如:五年级上册,在学习完《小数乘、除法》之后,老教材又安排了一个单元把小数乘、除法渗透到整数四则运算中去,并安排4道例题16页的篇幅进行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教学。而新教材里没有设置这样的例题,只是安排了2道例题《进一法》和《去尾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在后面的练习中仍然出现多题四则运算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与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式反差很大,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思维障碍。
素材内容上:传统的应用题素材是在一些现实问题原型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加工而成,以文字叙述为主,结构严谨,组织细密,倾向于传授——接受性学习。教师易于把握,但显得情境过于单调、简化,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新课程理念下的“解决问题”不仅重视情境的创设,还重视素材的现实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倾向于学生自主建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教学化处理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但又显得不够夯实,教师难于把握。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老教材上首先安排“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教学,接着安排“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教学,最后安排8个例题进行“两、三计算的整数应用题及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而新教材上一开始就以“冰天雪地游乐场”的情境引入主题,并以“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乐场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是成人票的半价,购买门票需花多少钱?”等3道例题包含了老教材中以上所有的内容。这样老教材就显得知识结构清楚,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新教材就显得含糊、笼统,给人以蜻蜓点水式的感觉。
在教学方式上:老教材的应用题教学相当重视分析数量关系,并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列出来进行教学;而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则是要求学生根据已有情境进行解题,关键的数量关系避而不谈,数量关系成为学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因为缺乏对大量情境的提炼和概括,学生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具体的情境上。例如:教学《烙饼问题》时,一位老师是这样进行的:先是情境的创设,然后用教具在黑板上演示一个饼、两个饼的烙法,接着放手让学生对3、4、5、……12个饼的具体情境进行操作,一节课下来始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提炼,所以,导致学生新知掌握模糊不清,学习效率低下。由此可见,不论是老教材的应用题教学,还是新课程的“解决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应把创设情境、沟通生活与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模型视为同等并重,不要因为教学改革而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练习与巩固上:练习具有巩固、深化和提高的作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提炼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练习,对于巩固新知有促进作用。老教材题型丰富,题量较多,学生通过训练能获得扎实的基本功,这是数学教学的优势,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新教材在这方面略显不足,但新教材在实践应用和开放创新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方面又有着自己的特色。根据以上对比,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认为应考虑以下几点要求:认真教好例题;根据例题特点适当增加模仿性练习;习题设计跨度不要过大,又要注意思维含量;既要保证学生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还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解法;如果习题中出现新题必须当作例题来教并要适当增加模仿性练习,加以巩固;把零散的知识汇编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三、合理开发,重组教学资源
教材虽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充分使用新教材的同时,也可以针对教材的某些局限性,灵活地进行一些大胆的改进和删补,重新组合教材资源,使教材资源更加优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例如,“积的近似数”一课,教材中利用狗抓坏人作为例题背景,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新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新教材所蕴涵的教育因素,又要结合传统教学的优点,在同中求继承,在异中谋发展,合理、有效地用好新教材。
新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它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力求形成“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以儿童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交流和应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意识。作为数学学科,纯粹的思想教育是很有限的,但新教材根据学科的特点,恰当地将思想教育寓于数学学习之中,需要教师们认真去分析、去挖掘、去拓展,从而有效地使用新教材。
二、将同一教学内容的新老教材对比分析,揉合使用(以“解决问题”为例)
教材的呈现方式不仅承载着教学知识,还蕴含着对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提示,不同的呈现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与新理念下的“解决问题”教学存在着很大差异。
在呈现方式上:老教材把应用题教学独立设为一个单元或一个小节,一例一练,易于学生模仿和掌握。但问题也因此而生,经过教师反复操练,学生习惯套用公式,降低了应用题教学的思维价值。而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则分散到各单元教学中,题目包含了老教材中所有例题,但题量較少。因此,从例题到习题变化较大,例题是一种,习题又是一种,减少了必要的模仿巩固,从而也就影响了新知的掌握。例如:五年级上册,在学习完《小数乘、除法》之后,老教材又安排了一个单元把小数乘、除法渗透到整数四则运算中去,并安排4道例题16页的篇幅进行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教学。而新教材里没有设置这样的例题,只是安排了2道例题《进一法》和《去尾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在后面的练习中仍然出现多题四则运算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与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式反差很大,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思维障碍。
素材内容上:传统的应用题素材是在一些现实问题原型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加工而成,以文字叙述为主,结构严谨,组织细密,倾向于传授——接受性学习。教师易于把握,但显得情境过于单调、简化,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新课程理念下的“解决问题”不仅重视情境的创设,还重视素材的现实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倾向于学生自主建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教学化处理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但又显得不够夯实,教师难于把握。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老教材上首先安排“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教学,接着安排“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教学,最后安排8个例题进行“两、三计算的整数应用题及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而新教材上一开始就以“冰天雪地游乐场”的情境引入主题,并以“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乐场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是成人票的半价,购买门票需花多少钱?”等3道例题包含了老教材中以上所有的内容。这样老教材就显得知识结构清楚,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新教材就显得含糊、笼统,给人以蜻蜓点水式的感觉。
在教学方式上:老教材的应用题教学相当重视分析数量关系,并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列出来进行教学;而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则是要求学生根据已有情境进行解题,关键的数量关系避而不谈,数量关系成为学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因为缺乏对大量情境的提炼和概括,学生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具体的情境上。例如:教学《烙饼问题》时,一位老师是这样进行的:先是情境的创设,然后用教具在黑板上演示一个饼、两个饼的烙法,接着放手让学生对3、4、5、……12个饼的具体情境进行操作,一节课下来始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提炼,所以,导致学生新知掌握模糊不清,学习效率低下。由此可见,不论是老教材的应用题教学,还是新课程的“解决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十分重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应把创设情境、沟通生活与分析数量关系,形成解题模型视为同等并重,不要因为教学改革而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练习与巩固上:练习具有巩固、深化和提高的作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提炼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练习,对于巩固新知有促进作用。老教材题型丰富,题量较多,学生通过训练能获得扎实的基本功,这是数学教学的优势,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新教材在这方面略显不足,但新教材在实践应用和开放创新及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方面又有着自己的特色。根据以上对比,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认为应考虑以下几点要求:认真教好例题;根据例题特点适当增加模仿性练习;习题设计跨度不要过大,又要注意思维含量;既要保证学生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还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解法;如果习题中出现新题必须当作例题来教并要适当增加模仿性练习,加以巩固;把零散的知识汇编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三、合理开发,重组教学资源
教材虽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充分使用新教材的同时,也可以针对教材的某些局限性,灵活地进行一些大胆的改进和删补,重新组合教材资源,使教材资源更加优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例如,“积的近似数”一课,教材中利用狗抓坏人作为例题背景,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新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新教材所蕴涵的教育因素,又要结合传统教学的优点,在同中求继承,在异中谋发展,合理、有效地用好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