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社会职业培训这一窗口为各类人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应尽的义务,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体现了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的职能,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阐述其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的实践经验,探索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训服务;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110-03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入了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教育部、人力资源保障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高职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提出:职业院校要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广泛开展职工继续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产业服务能力、帮助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 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岗位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成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高职院校要发挥好社会服务功能,不断通过路径选择和模式创新,在职业培训体系中找准位置,通过有效的途径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社会职业培训,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在职培训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没有对应的管理机制,重视程度不够。多年以来,职业院校在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不够重视社会服务职能的现象,社会服务在职业院校事业发展中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二是缺乏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经验。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培训的经验多来自于面向在校学生开展的职业资格培训或专项技能培训,而真正面向企业,面对岗位技能提升、岗位能力提升及产业技术转型等方面的要求而开展的针对性、专业化的职业培训还缺乏积累与经验,未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的优势,培训项目的实施及培训效果反馈还有待加强。
三是开放意识不强,缺乏资源整合能力。在对企业已开展的职业培训中,高职院校往往仅限于自身与企业的合作,只限于使用院内的师资、场地及其它培训资源,培训模式陈旧,培训过程创新性不高,没有很好地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培训产品,教学办法及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同时,随着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培训内容越来越专业,培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面对自身的资源条件瓶颈上,高职院校开放合作、融合资源的能力还不强,导致满足不了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因而失去了吸引力。
三、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培训服务的实践路径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广东邮院)多年来紧贴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员工继续教育、岗位知识技能培训(企业内训、公开课、体验式培训、认证培训、名家讲坛、新员工培训)等各类服务,通过整合各种名师、教育机构等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借月生辉”,构建了贯通职前、职后教育培训的服务通信行业企业的学习平台。通过培训服务提高办学效益,支撑了学历教育发展,形成了较强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一)创新机制遵循规律构建运行体系
1.市场导向,建立适应培训业务的组织架构
教育培训市场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职业院校只有遵循市场规律,才能做好服务工作。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在常规管理、教学环节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职工培训作为一种完全市场化的业务,其鲜明的市场化特征必须构建与此相适应组织架构。为此,广东邮院在双轮战略的指引下,除按学科类别设置了四个专业系部及教学与学生管理等学历教育的业务部门外,还按行业企业客户分类设置了三个市场部及客户服务部和经营管理部等职工培训的业务部门。市场部按目标客户分工各司其职,面向行业企业主动拓展市场;客户服务部支撑项目实施;经营管理部负责培训质量评估监管及指标考核管理。
这种直面市场和客户的业务组织架构,有效地提升了广东邮院面向行业企业拓展职工培训业务的市场能力。目前,学院已通过市场拓展,把职工培训服务从传统的通信行业企业,不断向其它行业企业积极延伸,形成一批稳定的行业企业合作客户群。
2.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与员工激励双擎引领
广东邮院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完整的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学院制定战略解码图,目标层层分解、落地。学院根据年度总体目标设置了各部门年度、季度、月度的运营指标、管理指标、重点工作、日常管理等KPI指标,强化过程管理、对标评估和结果反馈。部门以及教职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在绩效分配、岗位晋升、年度评优、专项奖励、外派培训等各个方面。学院推行灵活的激励机制,对业务收入指标、招生就业指标及系部参与培训工作量的完成情况进行对标激励,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员工参与人才培养、企业职工培训、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质量保障,专业化服务确保持续客户满意
为保障培训业务优质、高效实施,广东邮院建立了专业化的培训管理、实施与服务团队,拥有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及评估考核保障体系。该院“以顾客持续满意为目标,严格管理、追求卓越,为委托方和学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培训、后勤服务”为质量方针,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启动并完成了培训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形成了由28个二级管理文件和114个三级文件构成的、覆盖培训服务各环节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培训质量评价指标涵盖课程设置、教师授课、班务管理、课室环境、餐厅服务等影响客户感知的关键点。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及严密的监控保障服务体系,实现了教育培训质量的持续优化、保证了客户的满意度,促进培训业务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 (二)紧贴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在职培训服务形式
1.与企业建立紧密型、渗入式伙伴关系
广东邮院依托企业办学优势,紧跟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立足通信运营、通信服务企业等核心客户,在企业面临战略转型、技术升级、组织变革的关键时期,同步企业发展,及时研发设计相应的培训产品,提供嵌入式培训策划及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紧贴企业发展的服务方式,使学院与企业建立起紧密型、渗入式的伙伴合作关系,并成为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等亟需领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阵地。
2.助力服务企业职工职业生涯发展
广东邮院积极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多种类型的职工继续教育,企业新员工到有经验员工、从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到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设计了完整的、系统化的学历继续教育提方式及岗位学习课程体系,为不同层级的企业职工搭建了能力提升的阶梯和职业发展的平台。
立足于企业岗位能力提升需求,学院广泛开展立足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开发设计了符合在职员工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不同岗位层级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职业素养、专业技术、管理技能、领导能力等200多个专题。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岗位人员学历提升的需要,学院主动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大学建立校外学习中心,开展高升专、专升本、本升硕等多层次、多专业的职工学历提升服务,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及送教上门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了行业企业在职人员工学结合、知识技能与学历的同步提升。
3.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培训服务形式
广东邮院积极把握机遇,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紧跟在职人员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发慕课、微课等多媒体学习产品,实现O2O学习全覆盖,并通过开发培训微信圈、手机APP等多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提升客户感知。学院总结线下培训的丰富经验,研制了企业在线平台、在线视频系统和在线考试系统等在线产品,配备专业团队帮助企业策划网络课程、制作标准化的PC课件及微课等,开发E-Leaning学习平台,把开发的实战性培训课程制作成电子课件,为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考试、测评等服务。该院用新型的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很好地解决了在职人员学习提升的工学矛盾,实现了在职人员“碎片化的学习”。
(三)整合资源突破自身培训资源瓶颈
1.“三师融合”解决培训人的培训师资难题
师资力量是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教育培训的重要资源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在办学中的关键任务。广东邮院以建设“双重双师”教师队伍为重点,通过“随工”方式、选送教师学习培训及轮岗形式促进专任教师成长为优秀的培训师;依托办学背景,积极引进企业内训师及其他外部师资,依托学院牵头成立的“广东通信职教集团”和“中国通信服务职教联盟”两大平台,将通信行业的企业内训师纳入兼职教师人才库,聘请通信行业的技术专家、企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及职工培训,使师资来自于企业又用之于企业。
同时,广东邮院整合社会名师资源,签约社会名家名师,通过购买其课程产品等方式形成供需约定关系,打造品牌课程体系,根据客户需求匹配最佳的培训师资,满足客户各类培训需求。通过“内培外引”,把院内专职教师、行业企业内训师及社会专家学者整合起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精干高效和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突破了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教育培训的师资瓶颈,解决了“培训人的培训师资”难题。
2.拓展培训场地资源补充自身资源不足
广东邮院占地面积仅160多亩,不仅包含了在校生近4000人的学历教育板块,还承担着年培训服务量超过50万人的在职培训板块,办学资源瓶颈严重,该院要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能力优势,与企业共建校外培训实训基地,把日校学生实训实践充分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自身办学资源的限制,又有效地强化了学生企业实践能力与岗位训练能力,同时,企业在职人员的岗位技能类实践项目以送教到企的方式放到企业中,缓解培训场地资源压力,也大大地方便了在职人员的学习。同时,学院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辐射到周边的场地资源,通过与周边高校的合作解决课室资源,又通过与周边酒店的合作,补充到学院的业务需要中。
近年来,广东邮院一直不断探索和实践职业院校创新发展之路。学院以学历教育和职工培训“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使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辅相成,形成了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较好地发挥了高职院校在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服务的职能作用。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训服务;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110-03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入了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教育部、人力资源保障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高职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 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提出:职业院校要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广泛开展职工继续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产业服务能力、帮助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 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岗位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成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高职院校要发挥好社会服务功能,不断通过路径选择和模式创新,在职业培训体系中找准位置,通过有效的途径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社会职业培训,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在职培训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没有对应的管理机制,重视程度不够。多年以来,职业院校在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不够重视社会服务职能的现象,社会服务在职业院校事业发展中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二是缺乏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经验。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培训的经验多来自于面向在校学生开展的职业资格培训或专项技能培训,而真正面向企业,面对岗位技能提升、岗位能力提升及产业技术转型等方面的要求而开展的针对性、专业化的职业培训还缺乏积累与经验,未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的优势,培训项目的实施及培训效果反馈还有待加强。
三是开放意识不强,缺乏资源整合能力。在对企业已开展的职业培训中,高职院校往往仅限于自身与企业的合作,只限于使用院内的师资、场地及其它培训资源,培训模式陈旧,培训过程创新性不高,没有很好地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培训产品,教学办法及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同时,随着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培训内容越来越专业,培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面对自身的资源条件瓶颈上,高职院校开放合作、融合资源的能力还不强,导致满足不了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因而失去了吸引力。
三、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培训服务的实践路径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广东邮院)多年来紧贴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员工继续教育、岗位知识技能培训(企业内训、公开课、体验式培训、认证培训、名家讲坛、新员工培训)等各类服务,通过整合各种名师、教育机构等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借月生辉”,构建了贯通职前、职后教育培训的服务通信行业企业的学习平台。通过培训服务提高办学效益,支撑了学历教育发展,形成了较强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一)创新机制遵循规律构建运行体系
1.市场导向,建立适应培训业务的组织架构
教育培训市场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职业院校只有遵循市场规律,才能做好服务工作。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在常规管理、教学环节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职工培训作为一种完全市场化的业务,其鲜明的市场化特征必须构建与此相适应组织架构。为此,广东邮院在双轮战略的指引下,除按学科类别设置了四个专业系部及教学与学生管理等学历教育的业务部门外,还按行业企业客户分类设置了三个市场部及客户服务部和经营管理部等职工培训的业务部门。市场部按目标客户分工各司其职,面向行业企业主动拓展市场;客户服务部支撑项目实施;经营管理部负责培训质量评估监管及指标考核管理。
这种直面市场和客户的业务组织架构,有效地提升了广东邮院面向行业企业拓展职工培训业务的市场能力。目前,学院已通过市场拓展,把职工培训服务从传统的通信行业企业,不断向其它行业企业积极延伸,形成一批稳定的行业企业合作客户群。
2.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与员工激励双擎引领
广东邮院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完整的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学院制定战略解码图,目标层层分解、落地。学院根据年度总体目标设置了各部门年度、季度、月度的运营指标、管理指标、重点工作、日常管理等KPI指标,强化过程管理、对标评估和结果反馈。部门以及教职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在绩效分配、岗位晋升、年度评优、专项奖励、外派培训等各个方面。学院推行灵活的激励机制,对业务收入指标、招生就业指标及系部参与培训工作量的完成情况进行对标激励,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员工参与人才培养、企业职工培训、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质量保障,专业化服务确保持续客户满意
为保障培训业务优质、高效实施,广东邮院建立了专业化的培训管理、实施与服务团队,拥有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及评估考核保障体系。该院“以顾客持续满意为目标,严格管理、追求卓越,为委托方和学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培训、后勤服务”为质量方针,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启动并完成了培训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形成了由28个二级管理文件和114个三级文件构成的、覆盖培训服务各环节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培训质量评价指标涵盖课程设置、教师授课、班务管理、课室环境、餐厅服务等影响客户感知的关键点。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及严密的监控保障服务体系,实现了教育培训质量的持续优化、保证了客户的满意度,促进培训业务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 (二)紧贴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在职培训服务形式
1.与企业建立紧密型、渗入式伙伴关系
广东邮院依托企业办学优势,紧跟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立足通信运营、通信服务企业等核心客户,在企业面临战略转型、技术升级、组织变革的关键时期,同步企业发展,及时研发设计相应的培训产品,提供嵌入式培训策划及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紧贴企业发展的服务方式,使学院与企业建立起紧密型、渗入式的伙伴合作关系,并成为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等亟需领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阵地。
2.助力服务企业职工职业生涯发展
广东邮院积极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多种类型的职工继续教育,企业新员工到有经验员工、从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到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设计了完整的、系统化的学历继续教育提方式及岗位学习课程体系,为不同层级的企业职工搭建了能力提升的阶梯和职业发展的平台。
立足于企业岗位能力提升需求,学院广泛开展立足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开发设计了符合在职员工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不同岗位层级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了职业素养、专业技术、管理技能、领导能力等200多个专题。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岗位人员学历提升的需要,学院主动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大学建立校外学习中心,开展高升专、专升本、本升硕等多层次、多专业的职工学历提升服务,并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及送教上门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了行业企业在职人员工学结合、知识技能与学历的同步提升。
3.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培训服务形式
广东邮院积极把握机遇,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紧跟在职人员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发慕课、微课等多媒体学习产品,实现O2O学习全覆盖,并通过开发培训微信圈、手机APP等多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提升客户感知。学院总结线下培训的丰富经验,研制了企业在线平台、在线视频系统和在线考试系统等在线产品,配备专业团队帮助企业策划网络课程、制作标准化的PC课件及微课等,开发E-Leaning学习平台,把开发的实战性培训课程制作成电子课件,为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考试、测评等服务。该院用新型的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很好地解决了在职人员学习提升的工学矛盾,实现了在职人员“碎片化的学习”。
(三)整合资源突破自身培训资源瓶颈
1.“三师融合”解决培训人的培训师资难题
师资力量是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教育培训的重要资源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在办学中的关键任务。广东邮院以建设“双重双师”教师队伍为重点,通过“随工”方式、选送教师学习培训及轮岗形式促进专任教师成长为优秀的培训师;依托办学背景,积极引进企业内训师及其他外部师资,依托学院牵头成立的“广东通信职教集团”和“中国通信服务职教联盟”两大平台,将通信行业的企业内训师纳入兼职教师人才库,聘请通信行业的技术专家、企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及职工培训,使师资来自于企业又用之于企业。
同时,广东邮院整合社会名师资源,签约社会名家名师,通过购买其课程产品等方式形成供需约定关系,打造品牌课程体系,根据客户需求匹配最佳的培训师资,满足客户各类培训需求。通过“内培外引”,把院内专职教师、行业企业内训师及社会专家学者整合起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精干高效和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突破了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教育培训的师资瓶颈,解决了“培训人的培训师资”难题。
2.拓展培训场地资源补充自身资源不足
广东邮院占地面积仅160多亩,不仅包含了在校生近4000人的学历教育板块,还承担着年培训服务量超过50万人的在职培训板块,办学资源瓶颈严重,该院要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能力优势,与企业共建校外培训实训基地,把日校学生实训实践充分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自身办学资源的限制,又有效地强化了学生企业实践能力与岗位训练能力,同时,企业在职人员的岗位技能类实践项目以送教到企的方式放到企业中,缓解培训场地资源压力,也大大地方便了在职人员的学习。同时,学院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辐射到周边的场地资源,通过与周边高校的合作解决课室资源,又通过与周边酒店的合作,补充到学院的业务需要中。
近年来,广东邮院一直不断探索和实践职业院校创新发展之路。学院以学历教育和职工培训“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使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辅相成,形成了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较好地发挥了高职院校在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服务的职能作用。
责任编辑 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