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在教学评估机制部分,要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长效机制。
一、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第三方外部考核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和教育政策的不断出台,将高校建设成为融入技术进步过程和产业链价值创造过程,与各地方、区域、行业、企业共同成长的应用型大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新建本科高校的共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及校企合作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建议建立自我评估和社会参与意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1][2][3]
广东东软学院作为一所国际化、实用化、创新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必须深入思考和践行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大胆改革教育模式,积极实践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走出具有东软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办学之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造,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对专业进行调整。自2002年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办学实践和对专业人才培养经验的总结,学校创新性地提出第三方外部考核的人才培养质量检验机制,修订了《广东东软学院教学质量第三方外部考核实施办法》。
第三方外部考核是由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以下简称质保部)组织实施的,由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对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关要素实施状况进行的审核,第三方外部考核与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的内部审核相对应,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核。实施第三方外部考核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专业教学情况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情况的检验,判定各专业所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达到本专业的服务面向及培养目标,是否达到培养规格及要求,为各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提供信息和改进的机会。
二、第三方外部考核的具体实施过程
1.考核专家需求
各学院需填写专家资质要求表,详细、清晰地说明专家在知识、能力等资格、资质方面的要求,作为聘请专家的依据。由企业合作部根据“各类专家资质要求表”向质保部推荐专家人选,各学院和相关部门也可向质保部推荐专家人选;所推荐的各类专家的人数是总需求的2倍,再由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专家人选进行审核并从中挑选聘任的专家。被聘任为外部考核的专家,由人力资源部颁发聘书,学院建立相应的专家资源库,作为各专业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校外专家,各学院须加强与相关专家的联系。
2.考核范围
本科专业各年级至实践学期为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掌握的技能点及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内容由专业负责人按年级提供考核范围。要求各专业提供的考核范围必须一目了然,并具备很强的操作性和可测性,并对本专业考核课程的内容进行说明,方便专家清楚了解需考核的内容和方式等。所考核的技能和知识点必须是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专业考核范围经学院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提交给质保部。
3.考核方式
由校外专家根据各专业提供的考核范围进行自主命题,并提前将考核方案提交至质保部,由质保部汇总后提交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考核方式可采用笔试、面试、小组讨论、实操等方式,对每位参与测试的学生进行评分并撰写考核报告,考核报告主要是针对本专业参评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4.参与考核的学生
采用随机的方式抽取学生,各专业抽取20%的学生。具体方式是根据学生必修课程的平均成绩排名,按分年级分专业的方式,将所有在校学生分成A(30%)、B(40%)、C(30%)三等,按“一个A、一个B、一个C,再一个A、一个B、一个C……”的方法由电脑随机抽取并以此排序供专家考核,人数少的专业抽取最低人数为10人,最多为30人。同一专业有2名以上外部专家的,每位专家所考核的学生中A、B、C的人数应大致相同。
5.专家进校考核及考核反馈
确定考核时间后,专家进校对学生进行考核。每场次的考核结束后,各学院需召开专家与专业教研室教师的座谈会,在外部考核专家与专业教师面对面沟通后,由各专业撰写会议纪要、对相关问题做出正式的书面答复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书面材料提交质保部备案;质保部负责汇总学生考核成绩及专家评价意见,并撰写外部考核总结报告,考核全部结束后反馈给教务部和各学院。
2014-2015学年,进行了首次本科专业外部考核,考核学生为首批本科专业学生,该批学生已经修完人才培养方案前三个学期的课程。此后每年的实践学期均对所有本科专业各年级的学生进行第三方外部考核,通过对每个专业进行连续的检查及反馈,并最终形成闭环管理,帮助各专业分析现状,查找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措施,从而不断地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2015年至今,此项工作已开展了四年。
三、第三方外部考核的意义
通过第三方外部考核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诊断,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各专业严格按照“按需设课”的原则,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并调整课程类别与比例,重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将社会需求直接反应在专业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上,树立了以建设高质量的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为突破口的教育理念。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了解了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作岗位对员工创新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使学生掌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此外,针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领域、新需求,引入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做好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
在师资培养上,专业教师通过与外部专家的沟通交流,认识到作为现代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特长,还要有敏锐的市场需求意识,在努力钻研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努力把握国家政策走势,了解就业市场动向,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就业需求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专业打造了一支热爱专业、了解社会需求的专业教师队伍。
在学生个人发展上,学生切身体会到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的要求,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开发学习潜能,很好地满足了毕业后企事业岗位的要求。
在教学质量管理上,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相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地分析,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更找专业人才培养的缺漏和薄弱环节,进而研究和落实专业建设指导和应对的措施,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方外部考核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把脉,检验与市场需求是否脱节。今后学校将不断完善第三方外部考核工作机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积极优化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質量。
参考文献:
[1]周桂楼.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8(27):95-96.
[2]吴永慧.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基于PDCA理念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8(13):113-114.
[3]胡涛,周丹.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与质量保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219-220.
责任编辑陈春阳
一、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第三方外部考核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和教育政策的不断出台,将高校建设成为融入技术进步过程和产业链价值创造过程,与各地方、区域、行业、企业共同成长的应用型大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新建本科高校的共识。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及校企合作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建议建立自我评估和社会参与意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1][2][3]
广东东软学院作为一所国际化、实用化、创新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必须深入思考和践行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大胆改革教育模式,积极实践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走出具有东软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办学之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造,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对专业进行调整。自2002年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办学实践和对专业人才培养经验的总结,学校创新性地提出第三方外部考核的人才培养质量检验机制,修订了《广东东软学院教学质量第三方外部考核实施办法》。
第三方外部考核是由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以下简称质保部)组织实施的,由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对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关要素实施状况进行的审核,第三方外部考核与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的内部审核相对应,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核。实施第三方外部考核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专业教学情况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情况的检验,判定各专业所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达到本专业的服务面向及培养目标,是否达到培养规格及要求,为各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提供信息和改进的机会。
二、第三方外部考核的具体实施过程
1.考核专家需求
各学院需填写专家资质要求表,详细、清晰地说明专家在知识、能力等资格、资质方面的要求,作为聘请专家的依据。由企业合作部根据“各类专家资质要求表”向质保部推荐专家人选,各学院和相关部门也可向质保部推荐专家人选;所推荐的各类专家的人数是总需求的2倍,再由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专家人选进行审核并从中挑选聘任的专家。被聘任为外部考核的专家,由人力资源部颁发聘书,学院建立相应的专家资源库,作为各专业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校外专家,各学院须加强与相关专家的联系。
2.考核范围
本科专业各年级至实践学期为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掌握的技能点及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内容由专业负责人按年级提供考核范围。要求各专业提供的考核范围必须一目了然,并具备很强的操作性和可测性,并对本专业考核课程的内容进行说明,方便专家清楚了解需考核的内容和方式等。所考核的技能和知识点必须是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专业考核范围经学院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提交给质保部。
3.考核方式
由校外专家根据各专业提供的考核范围进行自主命题,并提前将考核方案提交至质保部,由质保部汇总后提交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考核方式可采用笔试、面试、小组讨论、实操等方式,对每位参与测试的学生进行评分并撰写考核报告,考核报告主要是针对本专业参评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4.参与考核的学生
采用随机的方式抽取学生,各专业抽取20%的学生。具体方式是根据学生必修课程的平均成绩排名,按分年级分专业的方式,将所有在校学生分成A(30%)、B(40%)、C(30%)三等,按“一个A、一个B、一个C,再一个A、一个B、一个C……”的方法由电脑随机抽取并以此排序供专家考核,人数少的专业抽取最低人数为10人,最多为30人。同一专业有2名以上外部专家的,每位专家所考核的学生中A、B、C的人数应大致相同。
5.专家进校考核及考核反馈
确定考核时间后,专家进校对学生进行考核。每场次的考核结束后,各学院需召开专家与专业教研室教师的座谈会,在外部考核专家与专业教师面对面沟通后,由各专业撰写会议纪要、对相关问题做出正式的书面答复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书面材料提交质保部备案;质保部负责汇总学生考核成绩及专家评价意见,并撰写外部考核总结报告,考核全部结束后反馈给教务部和各学院。
2014-2015学年,进行了首次本科专业外部考核,考核学生为首批本科专业学生,该批学生已经修完人才培养方案前三个学期的课程。此后每年的实践学期均对所有本科专业各年级的学生进行第三方外部考核,通过对每个专业进行连续的检查及反馈,并最终形成闭环管理,帮助各专业分析现状,查找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订措施,从而不断地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2015年至今,此项工作已开展了四年。
三、第三方外部考核的意义
通过第三方外部考核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诊断,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各专业严格按照“按需设课”的原则,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并调整课程类别与比例,重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将社会需求直接反应在专业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上,树立了以建设高质量的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为突破口的教育理念。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了解了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作岗位对员工创新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使学生掌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此外,针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领域、新需求,引入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做好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
在师资培养上,专业教师通过与外部专家的沟通交流,认识到作为现代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特长,还要有敏锐的市场需求意识,在努力钻研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努力把握国家政策走势,了解就业市场动向,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就业需求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专业打造了一支热爱专业、了解社会需求的专业教师队伍。
在学生个人发展上,学生切身体会到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的要求,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开发学习潜能,很好地满足了毕业后企事业岗位的要求。
在教学质量管理上,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相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地分析,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更找专业人才培养的缺漏和薄弱环节,进而研究和落实专业建设指导和应对的措施,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方外部考核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把脉,检验与市场需求是否脱节。今后学校将不断完善第三方外部考核工作机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积极优化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質量。
参考文献:
[1]周桂楼.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8(27):95-96.
[2]吴永慧.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基于PDCA理念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8(13):113-114.
[3]胡涛,周丹.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与质量保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219-220.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