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同于中学时期的物理化学。它是一种特殊的,以最简单的内容向小学阶段的学生展示科学的内容,展现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原理。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感知,从而开发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达到一个理性分析的效果。但是由于科学的内容对很多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很多都是在生活中无法遇见的。于是,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很多学生都是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使得科学课的效率十分低下。因此,改革科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很多教育学者提出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这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基于此点,分析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理论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希望对提高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应用有实际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科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100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是一种对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延伸的实用性工具。它是将较难的知识以一种图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减少学生通过复杂的语言表述对知识进行理解吸收,进而加速思维的运转和跳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给学生构建简单的知识框架,进而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模式,从而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具有现实意义。将复杂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导图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构造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其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意义
1、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有助于构建基础的科学体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达到抽象思维的高度,因此,他们都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思考的。因此对于比较难的科学这一学科,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图文并茂是思维导图的典型特征之一,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一些枯燥乏味的,难度较大的,难以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知识,以图案、线条、符号、标志的形式,形成一串彩色的,有条理的,逻辑性的知识链,从而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把握知识的深层含义,并且在脑海中形成前因后果,从而起到知识前后串联的效果,因此,对于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也起到了显著性的意义。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其实是一种比小学数学还要具有逻辑性思维的一门学科,它需要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认知,进行理性分析,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思考的目的。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向学生展示知识框架的构建过程,它独特的发散性、逻辑性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发散、严谨的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可以对科学知识进行重新构建的目的。
3、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践的能力
用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模式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的特性。因此,很多学生对一些实践其实具有极大的兴趣。思维导图的展现,其实也打开了学生认识新世界的大门,因此,学生对科学的探究也有着迷之执着。而科学则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或许能发现异乎寻常的存在,而这也是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是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和实践的,这也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采用主题式的思维导图
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时,教師可以选取最具有代表课堂中心内容的一个关键词,其余的分支皆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和延展性的特征,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探究,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删减,最终达到个性化学习和创新创造思维的目的。
2、采用半开放式主体的思维导图
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给出关键词的基础上,围绕关键词对课文的内容给出其余分支好让学生对每一分支下的其他内容进行查阅和探究。这种思维导图,不仅不局限学生发散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也可以给予学生探究的方向,不至于让学生进行天马行空地猜想,不切实际地空想。并且也可以节约课堂的时间,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3、采用框架式的思维导图
框架式思维导图的运用,其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掌握课堂。在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一边进行提问,一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教学。这种发问式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教师感受学生上课的情况,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并且,由于框架式思维导图具有条理性,间接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简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与学生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可以积极地使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三种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都有其独特之处,皆可展现其自身的使用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阳丹,高翔.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33(09):33-37.
[2]杨兰娟.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2):38-39.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科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100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是一种对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延伸的实用性工具。它是将较难的知识以一种图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减少学生通过复杂的语言表述对知识进行理解吸收,进而加速思维的运转和跳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给学生构建简单的知识框架,进而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模式,从而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具有现实意义。将复杂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导图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行构造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其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意义
1、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有助于构建基础的科学体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达到抽象思维的高度,因此,他们都是以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思考的。因此对于比较难的科学这一学科,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图文并茂是思维导图的典型特征之一,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一些枯燥乏味的,难度较大的,难以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知识,以图案、线条、符号、标志的形式,形成一串彩色的,有条理的,逻辑性的知识链,从而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把握知识的深层含义,并且在脑海中形成前因后果,从而起到知识前后串联的效果,因此,对于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也起到了显著性的意义。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其实是一种比小学数学还要具有逻辑性思维的一门学科,它需要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认知,进行理性分析,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思考的目的。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向学生展示知识框架的构建过程,它独特的发散性、逻辑性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发散、严谨的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可以对科学知识进行重新构建的目的。
3、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践的能力
用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模式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生的特性。因此,很多学生对一些实践其实具有极大的兴趣。思维导图的展现,其实也打开了学生认识新世界的大门,因此,学生对科学的探究也有着迷之执着。而科学则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或许能发现异乎寻常的存在,而这也是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是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和实践的,这也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采用主题式的思维导图
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时,教師可以选取最具有代表课堂中心内容的一个关键词,其余的分支皆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和延展性的特征,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探究,也可以让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删减,最终达到个性化学习和创新创造思维的目的。
2、采用半开放式主体的思维导图
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给出关键词的基础上,围绕关键词对课文的内容给出其余分支好让学生对每一分支下的其他内容进行查阅和探究。这种思维导图,不仅不局限学生发散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也可以给予学生探究的方向,不至于让学生进行天马行空地猜想,不切实际地空想。并且也可以节约课堂的时间,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3、采用框架式的思维导图
框架式思维导图的运用,其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掌握课堂。在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一边进行提问,一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教学。这种发问式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教师感受学生上课的情况,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并且,由于框架式思维导图具有条理性,间接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简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上课效率,与学生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可以积极地使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三种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都有其独特之处,皆可展现其自身的使用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选择性的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阳丹,高翔.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7,33(09):33-37.
[2]杨兰娟.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