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小学数学属于教学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在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而言,小学高年级属于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规律,积极灵活的对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性的使用。以此来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抽象、综合、概况等能力。并根据思维的灵活性,制定科学的教学任务。思维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需要在长时间的积累过程中,才可以有效的总结与判断。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结合课题的需求,针对性的制定出数学思维培养路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060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人们的意识开始不断的增强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这样才可以将抽象的按数学知识,转变为更强的数学思维能力[1]。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还具备一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另外,对于农村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来说,需要不断的延伸学生的学习资源,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数学教学资源有限,并且不少学生处于留守的状态。接下来,农村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学理念不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时候,增加了一定的困难性。那么,这个时候,高年级数学教师就需要站在学生的思维视角上,结合农村教学的实际,结合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增强对应的教学计划。因此,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制定科学的培养路径?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合理设置课堂问题情境
从一定的程度上,不管是城镇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需要在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对应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思维活动当中,合理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使用问题的方式,设置悬念,满足进一步的思维能力提升需求。例如:在“分数乘法”教学的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在深入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情境,构建科学的思维引导措施[2]。6月的时节,正是割麦子的最佳时期,咱们村里的收割机,前天收割了 2/9 公顷,在昨天的时候,同样收割了 2/9 公顷,今天也同样如此,收割了 2/9 公顷。这个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三天的时间,总共收割了多少公顷的小麦?此种问题情境就是结合农村最为熟悉的话题,使用贴近农村学生生活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在学生遇到喜闻见乐的内容之后,就开始主动的学习,并整合思维,加强基础建设。
(二)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使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践当中的问题。一般的情况下,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复杂性与抽象性较强。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需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延伸。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使用四季的变化视频引导大家认识到“循环”的概念理解。之后,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当中,同样具备循环的主要內容[3]。这个时候,不少学生就会回答,太阳的东升西落,一个星期的循环……接下来,就引入课程教学,计算1÷3,2÷7等,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
(三)帮助学生理顺解题思路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实施详细的讲解。例如:教师可以创设 ,本村的服装制造厂,接了 570件的订单。前 4.5 天每天可以制作 82 件衣服。合同要求需要在8天的时间内完成,那么,剩下的衣服当中,需要每天制作多少件才可以完成?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主要的信息,分析到 4.5×82=369 件,8-4.5=3.5 天, 670-369=301 件,紧接着就可以得到结果 301÷3.5=86 件。也就是说,只有理清了解题的思路,才可以在对应的数量关系当中,了解蕴含的数学思维。之后,还需要教会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找到最符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式,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借助于观察比较,实施科学的推理,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加强思考条理性思维的有效养成,让学生思维兴趣得到有效的吸引。加强观察,提升创造性思维水平。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积极的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把握系统性的内容,提高个性化差异的发展,实现总体的有效协调。另外,由于农村小学数学资源有限,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地步。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中华. 小学高年级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14)
[2] 俞亚萍. 小学高年级学生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 2020(02)
[3] 赵蒙成,朱苏. 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提高策略——基于淮安市某小学的案例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4)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060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人们的意识开始不断的增强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这样才可以将抽象的按数学知识,转变为更强的数学思维能力[1]。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还具备一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另外,对于农村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来说,需要不断的延伸学生的学习资源,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数学教学资源有限,并且不少学生处于留守的状态。接下来,农村地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学理念不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时候,增加了一定的困难性。那么,这个时候,高年级数学教师就需要站在学生的思维视角上,结合农村教学的实际,结合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增强对应的教学计划。因此,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制定科学的培养路径?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合理设置课堂问题情境
从一定的程度上,不管是城镇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需要在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对应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思维活动当中,合理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使用问题的方式,设置悬念,满足进一步的思维能力提升需求。例如:在“分数乘法”教学的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在深入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情境,构建科学的思维引导措施[2]。6月的时节,正是割麦子的最佳时期,咱们村里的收割机,前天收割了 2/9 公顷,在昨天的时候,同样收割了 2/9 公顷,今天也同样如此,收割了 2/9 公顷。这个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三天的时间,总共收割了多少公顷的小麦?此种问题情境就是结合农村最为熟悉的话题,使用贴近农村学生生活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在学生遇到喜闻见乐的内容之后,就开始主动的学习,并整合思维,加强基础建设。
(二)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使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践当中的问题。一般的情况下,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复杂性与抽象性较强。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需要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延伸。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使用四季的变化视频引导大家认识到“循环”的概念理解。之后,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当中,同样具备循环的主要內容[3]。这个时候,不少学生就会回答,太阳的东升西落,一个星期的循环……接下来,就引入课程教学,计算1÷3,2÷7等,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
(三)帮助学生理顺解题思路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实施详细的讲解。例如:教师可以创设 ,本村的服装制造厂,接了 570件的订单。前 4.5 天每天可以制作 82 件衣服。合同要求需要在8天的时间内完成,那么,剩下的衣服当中,需要每天制作多少件才可以完成?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主要的信息,分析到 4.5×82=369 件,8-4.5=3.5 天, 670-369=301 件,紧接着就可以得到结果 301÷3.5=86 件。也就是说,只有理清了解题的思路,才可以在对应的数量关系当中,了解蕴含的数学思维。之后,还需要教会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找到最符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式,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借助于观察比较,实施科学的推理,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加强思考条理性思维的有效养成,让学生思维兴趣得到有效的吸引。加强观察,提升创造性思维水平。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积极的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把握系统性的内容,提高个性化差异的发展,实现总体的有效协调。另外,由于农村小学数学资源有限,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地步。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效,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中华. 小学高年级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14)
[2] 俞亚萍. 小学高年级学生三视图还原几何体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 2020(02)
[3] 赵蒙成,朱苏. 小学低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提高策略——基于淮安市某小学的案例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