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哥特意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ss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爱伦坡的一生历尽坎坷,备受辛苦忧患,他的作品在生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至今人们对他仍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诗人和天才的小说家,而有人则觉得他是叛逆和疯子。但无论如何,他对世界文学所做出的贡献是抹煞不掉的。
  所谓“哥特”,原是指建筑,后来引申为一种文化。不过这是一种边缘文化,包括小说、绘画、音乐等。后来更引申成一种氛围,包括黑暗的天空、血红的月亮、高耸入天的城堡、钟楼、修道院等要素。在18,19世纪相当一段时间里,欧洲流行这种哥特式的艺术。那时的小说很多都带有哥特风格,这些作品多带有神秘色彩,多以山区的城堡或修道院为故事背景,爱伦坡的作品也是以其中的死亡和哥特元素而著称。爱伦坡以极具感染力,极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怪异事件与恐怖场面。同时他也注重情景的营造和心理描写的拓展和挖掘。他把道德探索同心理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哥特小说的发展。
  【关键词】:爱伦坡; 文学; 哥特小说
  一:爱伦坡其人及其文学贡献
  爱伦坡于1809年1月19日出生在波士顿一个流浪艺人的家庭中,童年时便父母双亡,被一个富商收养。六岁时他随养母去英国,后回美国受贵族化的学校教育。其后他化名参军进了西点军校,却因玩忽职守而被开除。离开军校后,他与养父关系破裂,从此生活没有保障,开始卖文为生,从事杂志编辑工作。开始他写了很多文学评论文章,同时也写诗歌和短篇小说。后来他发现哥特式的恐怖小说很受欢迎,便专门致力于这方面的文学创作。
  爱伦坡的个人生活很不幸。1835年与表妹维吉尼亚结婚,1847年妻子病故,他从此一蹶不振,精神失常,只得饮酒度日,他1849年10月7日死于巴尔的摩。年仅40岁。
  在爱伦坡一生写下的不少作品中,文学评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的独创性文章如《写作的哲学》、《诗歌原理》以及评论狄更斯《老古玩店》等作品都显示了他的独到见解,至今仍被视为文学评论的典范之作。 他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而且认为“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这些主张对其后的文学,音乐以及电影等方面的艺术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法国左岸派所推崇。而这一主张也几乎贯彻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包括诗歌,小说以及文章中。
  爱伦坡的诗歌虽然传世的只有五十首左右,却是举世公认的美国大诗人。他将诗歌作为表达自己强烈感情的工具。他的诗歌多写于与维吉尼亚结婚之前以及晚年,其內容比较狭窄,大多表现内心活动,主题除了爱情就是死亡与哀伤,基调凄惨,笔墨阴暗。他总是力图借用文字的暗喻、音调和意境,以及隐含的深意来打动读者,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
  爱伦坡最著名的则是他的短片小说,这些小说的内容大多脱离现实,没有活生生的人物,或者说文中的人物都是他自己或是死去的妻子的真实写照。他的小说大致有死亡恐怖小说、复仇凶杀小说、推理小说等几类。爱伦坡被誉为是侦探小说的鼻祖。他的几部推理小说如《摩格街谋杀案》,《金甲虫》等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文章中的作案地点往往安排在密室,凶手总是用出人意料的方式隐藏证据,而侦探却总是利用严谨的逻辑推理,滔滔不绝的讲述作案的全过程,从而有条不紊的使罪犯归案。这已成为此后几乎所有侦探小说所竞相模仿的模式。
  爱伦坡最著名的小说《泄密的心》和《黑猫》都是属于复仇和凶杀小说这种类型。这两篇都写得丝丝入扣,读了令人不寒而栗。作者虽然写了杀人犯的犯罪心理及作案过程,但不属于一般凶杀小说的范畴。因为作者既无唆使人家作奸犯科之心,也无惩恶扬善之意。他只是通过叙述者的立场向读者展示害人者和被害人同样承受的恐惧和痛苦,同时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一种病态心理罢了。收到预期中的恐怖效果才是他的真正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爱伦坡最为人所称道的死亡恐怖小说。
  二: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中的哥特元素
  死亡恐怖小说是爱伦坡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类,其中著名的有《瓶中手稿》、《厄歇尔府的倒塌》、《红死病的假面具》、《丽姬娅》、和《椭圆形画像》等等。这些小说的背景大多为哥特式的,如颓败的城堡和府邸、堆满尸骨的教堂地下室或家族墓穴、以及墓室般的新房等。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同时也是故事的叙述者或目击者,都是家世悠长的贵族,他们博学多才,富贵优雅,却一个个都笼罩在死难之中,劫数难逃。爱伦坡通过这些哥特式的描写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贵族们的富丽奢华,以及这些富丽奢华中隐藏的死亡和腐败。作者经常描述的是生者与死者的纠缠、人面临死亡时的痛苦、人类的反常行为以及内心的矛盾冲突。这类小说气氛阴郁,情节精巧。这些故事的魅力在于它们不使用任何煽情技巧或模糊表达却能让读者感到一种强烈的恐怖。
  虽然哥特小说由于耸人听闻,情感夸张的本质和其对超自然现象的演绎一直受到众多评论家的批评,但其自18世纪中叶在英国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拥有广泛的读者,而它那独有的魅力也吸引了各时期,各流派的作家。他们将哥特小说的手法大量运用于创作中,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尽管哥特小说是在英国产生和繁荣的,但后来哥特小说的发展中心似乎移到了美国,美国出现了一大批哥特小说的簇拥者,爱伦坡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爱伦坡的作品带有哥特的风格,打上了很深的哥特的烙印,首先,在小说选材和情节构思上,都具有明显的哥特色彩。不论恐怖小说还是推理小说,爱伦坡似乎总能涉及到生与死的斗争,爱伦坡似乎也是一直受这种斗争的纠缠一直到其死去。而且在气氛的制造上,爱伦坡也大量的使用哥特式技巧,用奇异的想象、惊险的时间、鲜明的意象和震撼人心的气势描写,使他的故事阴森神秘,从而使读者产生很强的神秘感和恐怖感。
  《厄歇尔府的倒塌》是爱伦坡最具哥特特点的短篇小说。它描写的是厄歇尔家族一对兄妹的命运。两兄妹都身患绝症,精神脆弱、敏感,哥哥出于奇怪的变态的心理,在妹妹未死之前就埋葬了她。而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妹妹破棺而来,拖住哥哥,同归于尽。而破败、阴森的厄歇尔古宅突然无声坍塌,被黑暗幽深的小湖淹没得无影无踪。这个短篇故事全篇都在烘托一种阴森、恐怖、病态、大难临头、不可名状、毛骨悚然、凄楚可怜的气氛。从头至尾,一气呵成,让读者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忍受的极度的恐怖中,使读者从头到脚都有一阵阵阴森的感觉,很好地烘托了主题。   爱伦坡对厄歇古宅的描写更是别具匠心,构思巧妙,给读者一种破败、阴森、摇摇欲坠的感觉,预示古宅主人不可挽回的悲惨命运的一种潜在的担忧。古宅对主人的影响,以及故事结尾古宅和主人同样悲惨的命运,都变得顺理成章。“那是一座孤零零的房屋,惨白凄凉的墙壁,像茫然无神的眼睛似的窗户,周围枯朽的古树,旁边幽深、寂寞的小湖,渐渐腐烂的拱顶,那条从正面的屋顶延伸下来,蜿蜒曲折贯穿整个墙壁的“之”字形裂缝,长满细小菌类的外墙,黑暗而曲折的
  甬道,哥特式的拱廊,阴暗的挂毯,漆黑的乌木地板,整个古宅从里到外,到处都笼罩着、弥漫着一种冷峻,幽深,无法改变的阴郁气氛,完全是一幢阴气弥漫,鬼影憧憧的古宅”。这些场景的描写,一下就使读者如临其境,为后来恐怖故事的描写打下了铺垫。
  而古宅的男主人厄歇尔“脸如死灰,嘴唇没有一些血色,眼睛里时而放射出奇异的光芒。尽管他面部轮廓精美绝伦,可因长期先天性家族遗传病的折磨,深居简出,极少享受阳光的滋润,显得缺少生机、活力”。这种面无血色,病入膏肓的外壳下,蕴藏了一颗变态的心理。同时厄歇尔会经常出现大量离奇古怪的感觉,使他陷入一种变态的恐惧中不能自拔,惶惶不可终日。由于任何药物的治疗已失去作用,更使他时刻感到末日的临近,精神接近崩溃的边缘。也正是因为这种变态的心理,使他一方面不忍心看到长时间重病缠身,已奄奄一息的同胞妹妹的痛苦,而将妹妹活埋了。同时又因古宅的厄歇尔家族只剩下他一人,而感到更加孤苦无望,精神脆弱,终于在一个狂风呼啸,乌云密布的夜晚,厄歇尔因极度恐惧,终于向“我”道出活埋妹妹的真情。而此时玛德琳小姐已破棺而出,裹着血迹斑斑的尸衣,摇摇晃晃地站在门坎上,然后,随着一声低幽的呜咽,重重地跌倒在哥哥的身上,把他也拖到地上,成了一具死尸,这使贯穿故事的恐怖情绪达到了高潮。而在“我”吓得魂飞魄散,逃离古宅时: “风暴更加疯狂肆虐,一道月光照亮了古宅那条“之”形的裂缝,裂缝迅速变宽,古宅高大的墙壁纷纷坍塌,滚落进那黑暗幽深的小湖,厄歇尔古宅和他最后的兄妹主人随即便寂无声息地永远消失了”。
  故事结尾又是一个长句,首尾呼应,给作者精心设置的恐怖气氛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描写虽然荒诞无稽,但有一股恐怖的魅力紧紧围住读者,使人产生强烈的震撼。
  事实上, 爱伦坡的写作风格与他的个人生活有很大关系。爱伦坡的生活中几乎从未摆脱贫困的阴影,即便是忠贞的爱情也从未解脱他阴郁苦闷、孤独而无法慰藉的心灵。而妻子的去世无异于把他推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 酒和毒品成了他悲惨生活的全部。爱伦坡后期的小说充斥着恐怖与怪异, 读起来好似一场噩梦。在他后期的作品如《厄歇尔府的倒塌》《红色死亡的化妆舞会》以及《提前埋葬》等中,故事的叙述多由第三人称改作第一人称, 情节愈加阴森恐怖, 感情愈加炽烈可怕。文章的恐怖气氛一层层加重, 节奏也一步步加快, 文章的高潮也恰是读者恐惧的顶点, 让人觉得作者不但精神极度紧张, 而且有些失常。这些作品对死亡、复仇、转生等题材大肆描写, 充满了明显的颓废情绪,表现出作者的病态心理。
  爱伦坡的哥特小说是他短篇小说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他为短篇小说做出的一个独特贡献。他把人物放到他所创造的特殊环境中,利用恐怖的特殊力量,進入人的灵魂深处,揭示人隐蔽的内心世界,展示人最原始的本能和最基本的需求,暴露出平常连自己都不愿或不敢面对的丑恶,并且从不同方面探索善与恶的冲突。他的作品既以其怪异恐怖的情节本身吸引读者,又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叙述者那种时而理智,时而迷狂的混乱心理。可以说他的哥特小说,都源自他多舛的一生、独特的想象力、深刻的洞察力和强大的创造力。爱伦坡似乎就是用这种方式在探究人的心理世界,在用自己敏感的嗅觉推动着哥特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宗峰,英美文学精要问答。西安:西安大学出版社,2000。
  【2】:马爱农,精神世界的探秘者:爱伦坡短篇小说选。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
  【3】:于薇,浅谈爱伦坡对哥特小说的超越。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月第一期。
  【4】:张亚婷,哥特小说探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一期。
其他文献
【摘要】:爱德华·维亚尔是法国著名画家,无论从绘画意境、技巧还是象征性方面,维亚尔对现当代的艺术发展,特别是油画艺术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启发性影响。美术史上对维亚尔绘画的研究进行地比较多,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其歌颂宁静生活的角度出发,结合维亚尔的绘画技巧、表现形式以及情绪传达等方面,去解读维亚尔这样一位充满诗意的艺术家。维亚尔作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作品中表现出的平面、创新、温暖与宁静感与
期刊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研究先秦时期的人们的生活内容的重要资料。《诗经》中有约五十篇的诗歌是以女性的口吻写就的,被称作“女性口吻诗歌”,它们是先秦时代女性生活图景的投影。  【关键词】: 《诗经》;“女性口吻诗歌”;生活图景  《诗经》中约有五十篇诗歌是以女性口吻来写作的,前人对此已有所关注,并将之界定为“女性口吻诗歌”。《中国文学的起源》言:“《诗经》虽然在后代被尊为神圣
期刊
【摘要】:“月”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特殊的诗情画意,尤其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月”有了情感、有了灵魂、有了数之不尽的喜怒哀乐。尤其在唐诗中,“月”的意象自成一派,成为唐诗当中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线。“月”柔美了千年前的唐诗,也为今天的诗词研究揭开了一个趣味横生的话题。  【关键词】:唐诗;月的意象;文学审美  从唐诗中映衬出一轮冰清玉洁的明月,皎皎明月晕染出唐代诗歌灿烂的光辉。自古以来,月就给予了人们
期刊
【摘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元素由于其独特的特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室内环境设计之中。笔者从水元素的基本性质出发,对水元素进行基本的介绍,然后阐述了当前室内环境水元素的应用情况,之后介绍了水元素在室内设计的一般原则,最后介绍了水元素在室内环境应用中的关键点。  【关键词】:水元素;室内;设计  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生物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还能为生
期刊
【摘要】:“非理性”是余华先锋创作的关键词,代表之作《难逃劫数》中就充满了非理性的色彩。这既体现在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情感抽空,将人物形象非理性化,也体现在将人物的命运归结为命中注定的劫数,更体现在对人本身的非理性的揭示,即人性的本质是欲望的本能。这是余华对现实世界独特的认知方式,非理性的背后,指认的是人的存在困境,即现实世界的荒诞性。  【关键词】:余华;《难逃劫数》;非理性;宿命;欲望  在80年
期刊
【摘要】:莫里茨﹒柯内里斯﹒埃舍尔,1898年出生于荷兰弗里斯兰省省会来瓦顿市,是一位杰出的科学思维版画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很多版画作品,包括木板画、石板画、铜版画,还有球体状的木雕。他的作品构图形式独特且多样,展现矛盾空间是埃舍尔一贯手法,他还是一个能够表现装饰抽象及写实的画家。他的作品大都以单色为主,平面与立体自由变换是埃舍尔的绘画特点之一,其具象的超现实主义风格,逼真的再现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期刊
【摘要】:诗歌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文化的体现,诗歌翻译也是文学翻译中最为艰难的存在。笔者选取法国诗人魏尔伦的《秋歌》作为母本,尝试对其三个汉译版本进行对比,小议它们各自优缺点所在,在学习译者策略的同时引出一点对诗歌翻译的思考。  【关键词】: 秋歌;韻律;翻译;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语言,语言中最纯粹的艺术当属诗歌,因此,诗歌翻译应该算是文字翻译的精髓部分了。理论上讲,任何文本均可达到不同语言间的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已经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移动互联网将互联网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快速的改变。移动互联网将推动高等教育在已有基础上,创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互联网思维真正的渗透到人才培养与体制建设的工作中。  本文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改革思路,以高职计算机专业为例,引入 “ 移动互联网+教育”、“云+端+教育”、“物联网+教育”的策略
期刊
【摘要】:“样板戏”,纵使披着特殊历史时期的外衣,但也是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改进传统戏剧——京剧侧重象征、写意的特性,糅合话剧舞美手法,借鉴西洋画中的道具、服装、布景。融合中国传统与国外的艺术形态,在展现当时中国生活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也给语言领域带了许多课题。本文从“样板戏”语言的载体、与传统戏剧区别、趣味性等方面探讨其语言特色。  【关键词】:样板戏;语言;戏剧  在过去的一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也得到迅速的进步,很多工作都逐步转为数字化。如今数字多媒体主要体现于视觉表达上,伴随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的持续应用,和它紧密相关的平面设计也得到了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介绍了数字多媒体和平面设计的关系,然后分别从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两方面介绍了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多媒体;传播形式;平面设计  如今,人们的视觉审美有了明显的需求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