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2017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外拓展篇目:《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2017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诗歌。通过对诗歌的品读,结合杜甫的诗歌作品,我将情感目标确定为感悟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语用目标为学会体会诗人炼字用词的精妙。
【教学目标】
1.细读品味,体会诗人炼字用词的精妙。
2.诵读经典,感悟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回忆杜甫的诗歌,引入课题。
2.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解题。
二、一字一词总关情
1.学生自由诵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找出最喜欢或最有感触的字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老师不断追问,再读,感受诗人情怀。
3.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提炼重点词语进行板书。
字:“怒”“卷”(动词);“倚”“欺”(动词);“焦”“躁”(形容词);“漠漠”(叠词);“三”“千万”(数词)。
情:残酷无情;无可奈何;焦灼;苦痛无奈;暗淡悲惨;生活困顿;盼望;祈求。
志:国破家破;悲天悯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济世情怀;心系苍生。
小结:古代诗人炼字,大多锤炼下面的字词:
1.动词。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形容词。如: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3.叠词。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4.数词。如:安得广廈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地品读诗歌,在品读过程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寻找品读诗歌的方法和路径。
三、品诗炼字明志向
1.多种形式诵读《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展示诵读。
2.品味诗中精练的语言,体会诗人炼字用词的精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例:我认为《春望》这首诗中,( )(字、词)用得好,因为( )。
设计意图: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诗对文字的锤炼,已经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让学生学会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如:形容词、动词、数词等),再次领略文字的美妙,体会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思。
四、学以致用链中考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颔联“钟”和“割”字用得好,试品析这两个字,谈谈妙在何处。
设计意图:炼字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本题意在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中考真题,达到巩固延伸,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反思】
我国的古典诗歌是极有魅力的,它们以独特的舞姿,演绎着一个个的生动的故事,传递着一缕缕动人的情思。文字不仅仅是信息交流的载体,更是人们审美的反映、情感的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中践行课程标准,我们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应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是否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是否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课堂要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巧设疑问,激发求知。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巧妙的疑问,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把问题设计得巧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
课堂要重视教学用语,力求生动活泼,简明精练,多做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说些赏识性的语言,不仅维护学生自尊,还能使师生关系更为亲密融洽,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2017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外拓展篇目:《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2017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诗歌。通过对诗歌的品读,结合杜甫的诗歌作品,我将情感目标确定为感悟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语用目标为学会体会诗人炼字用词的精妙。
【教学目标】
1.细读品味,体会诗人炼字用词的精妙。
2.诵读经典,感悟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回忆杜甫的诗歌,引入课题。
2.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解题。
二、一字一词总关情
1.学生自由诵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找出最喜欢或最有感触的字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老师不断追问,再读,感受诗人情怀。
3.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提炼重点词语进行板书。
字:“怒”“卷”(动词);“倚”“欺”(动词);“焦”“躁”(形容词);“漠漠”(叠词);“三”“千万”(数词)。
情:残酷无情;无可奈何;焦灼;苦痛无奈;暗淡悲惨;生活困顿;盼望;祈求。
志:国破家破;悲天悯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济世情怀;心系苍生。
小结:古代诗人炼字,大多锤炼下面的字词:
1.动词。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形容词。如: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3.叠词。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4.数词。如:安得广廈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地品读诗歌,在品读过程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寻找品读诗歌的方法和路径。
三、品诗炼字明志向
1.多种形式诵读《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展示诵读。
2.品味诗中精练的语言,体会诗人炼字用词的精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例:我认为《春望》这首诗中,( )(字、词)用得好,因为( )。
设计意图: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诗对文字的锤炼,已经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让学生学会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如:形容词、动词、数词等),再次领略文字的美妙,体会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思。
四、学以致用链中考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颔联“钟”和“割”字用得好,试品析这两个字,谈谈妙在何处。
设计意图:炼字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本题意在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中考真题,达到巩固延伸,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反思】
我国的古典诗歌是极有魅力的,它们以独特的舞姿,演绎着一个个的生动的故事,传递着一缕缕动人的情思。文字不仅仅是信息交流的载体,更是人们审美的反映、情感的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中践行课程标准,我们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应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是否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是否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课堂要真正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巧设疑问,激发求知。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巧妙的疑问,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把问题设计得巧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
课堂要重视教学用语,力求生动活泼,简明精练,多做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说些赏识性的语言,不仅维护学生自尊,还能使师生关系更为亲密融洽,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