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蕨繁育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d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在总结多年科研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鸟巢蕨栽培的关键技术,主要阐述了鸟巢蕨对栽培场地的要求、孢子繁殖技术、孢子体促成栽培、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鸟巢蕨的繁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鸟巢蕨;孢子繁殖;孢子体促成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8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127-02
  鳥巢蕨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均有分布,在亚热带其他地区也有分布。鸟巢蕨又称巢蕨、山苏花、王冠蕨,为铁角蕨科巢蕨属多年生阴生草本观叶植物。叶子向外簇拥生长,中间形成一个空“漏斗”,外观看上去很像“鸟巢”,因而取名鸟巢蕨。鸟巢蕨为中型附生蕨,根状茎短而直立,柄粗壮而密生大团海绵状须根,能吸收大量水分,叶簇生革质。孢子囊群长条形,生于叶背。鸟巢蕨株型丰满、叶色葱绿光亮,潇洒大方,野味浓郁,深得人们的青睐。悬吊于室内别具热带情调;植于热带园林树下或假山岩石上,可增添野趣;用于布置明亮的客厅、会议室及书房、卧室,显得小巧玲珑、端庄秀丽。
  1 栽培设施
  鸟巢蕨需设施栽培,应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捷的场地进行设施建设,水、电、路等配套齐全。栽培设施要求能控温、调湿、调节光照、通风性能良好。
  2 配套设施
  2.1 降温系统
  常用水帘负压风机降温系统、雾化降温系统和内循环通风降温系统等。
  2.2 加热系统
  要求供热均匀、热能利用率高。目前,多数采用燃煤锅炉加热,但随着环境治理形式日益严峻,燃煤锅炉面临被取缔的危险,电加热、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空气能、太阳能等加热方式可作为替代,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新的加温方式。同时,做好温室保温工作,可采用活动式内外保温系统。
  2.3 遮光系统
  栽培设施需配备活动式遮阳系统,一般由活动式内遮阳和外遮阳系统构成,内遮阳一般选用60%遮光率的遮阳网,外遮阳系统一般选择75%~80%遮光率的遮阳网。
  2.4 栽培床架
  一般采用活动式栽培床,既可以提高栽培设施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避免与地面接触,阻断了土传病害的传播途径,利于日常管理。
  2.5 灌溉系统
  灌溉系统一般由自吸泵、塑料软管、雨洒、储液桶(池)等组成,要选择合适的自吸泵功率,避免水压过大;如水压过大,可在泵出水端增加可调节流量的回水管,根据需要调节浇水压力。
  3 孢子繁殖
  3.1 基质、容器的选择和处理
  鸟巢蕨孢子繁殖基质要求疏松、透气、保水、保肥、不含有害物质和杂草种子、不易分解,pH值5.5~6.5,EC值 <0.5 mS/cm。可选东北草炭和小粒珍珠岩以3∶1的体积比混合或用品氏泥炭;粒径0~5 mm、pH值5.5~6.5的品氏泥炭为孢子繁殖的最佳基质。基质使用前用高温蒸汽灭菌(灭菌条件121 ℃,20 min),冷却后用手搓碎,备用。
  孢子繁殖容器可选择使用市售40 cm×25 cm底部多孔育苗盘。新采购的育苗盘,可直接使用;使用旧的育苗盘需先清洗污物,再用0.5%高锰酸钾浸泡30 min,晾干后使用[1-2]。
  3.2 孢子繁殖
  鸟巢蕨繁殖一般采用孢子播种和组织培养2种方式,本文对孢子播种方法进行了介绍。
  3.2.1 孢子采集。鸟巢蕨成熟孢子体叶片背面生有褐色的孢子囊群,选择孢子囊盖尚未打开的孢子囊群,用钝刀片轻轻刮取孢子囊群至洁净的白纸上,置于干燥处1 d后,孢子囊盖自然打开,散出孢子,备用。如不能立即使用,可将采集的孢子用硫酸纸包好,置于冰箱冷藏室中(4 ℃)保存,备用[3]。
  3.2.2 孢子播种。将处理过的基质平铺在40 cm×25 cm的育苗盘上,基质厚度为1.0~1.5 cm,用硬质圆管轻压基质至表面平整,用纯净水将基质浇透水,备用。称取采集的孢子0.2 g和干燥基质100 g,拌匀,均匀撒播于准备好的育苗盘内,再用硬质圆管轻压育苗盘表面。播种后可将育苗盘叠置在一起,最上层用木板覆盖。
  3.2.3 播种后管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孢子萌发期管理。孢子播种后10~15 d为孢子萌发期,该阶段可作暗处理或遮光处理,避免强光照射;该时期温度控制在20~25 ℃之间;播种后每天用喷雾器对育苗盘表面均匀喷雾,保持基质和空气湿度。
  (2)原叶体形成期管理。孢子播种后10~15 d,育苗盘表面出现绿色斑点,鸟巢蕨原叶体开始形成,需将叠放的育苗盘平铺在育苗床上,再经历60 d左右可形成成熟的原叶体。此期间保持温度20~25 ℃、空气湿度80%~85%、光照3 000~4 000 lx,环境通风良好,每3~5 d用1 000目雨洒浇水1次,保持基质湿润,忌基质过湿。每15 d使用氮、磷、钾平均肥(20-20-20)3 000~4 000倍液浇施1次。该阶段水分管理极其重要,关系到孢子繁殖的成败,基质长期积水易造成原叶体的腐烂和藻类的过度繁殖,藻类的过度繁殖会将原叶体覆盖,造成原叶体受光不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原叶体靠着生在背面的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基质过度干燥极易造成原叶体脱水死亡。因此,该阶段水分管理要做到基质干湿交替,避免基质长期过湿和过度干燥,保持空气湿度稳定,通风良好[4-5]。
  (3)受精期管理。孢子播种后75~90 d长成边缘圆滑、叶片浓绿光亮、直径0.3~0.5 cm的原叶体,此时原叶体上的精子器和颈卵器发育成熟,精子器产生精子要以水为载体进行运动,以达到颈卵器与卵子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因此,原叶体成熟后,每天要分多次向原叶体表面喷水,保持原叶体表面湿润,促进精子移动,一般连续操作5~7 d完成受精,孢子体叶片开始发育。   (4)孢子体发育期管理。孢子体开始发育后,随着孢子体叶片的生长和孢子体根系的发育,孢子体具备了较强的光合作用及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该阶段的管理在保证基质和空气湿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光照,增加养分的供给,以促进孢子体的快速发育。
  3.3 孢子体移栽
  3.3.1 适时移栽。待孢子体叶片长到2片,叶长达0.5 cm以上即可移栽。移栽容器选用128穴黑色穴盘,用播种基质填充穴盘,轻压平整,浇透水,备用。用镊子轻轻夹取鸟巢蕨孢子体,将根系轻压至每穴中央,轻压覆土,保证根系与基质充分接触。
  3.3.2 移栽后管理。孢子体移栽后置于育苗床上,移栽7 d内保持室温20~28 ℃、湿度80%~85%、光照约3 000 lx,每天用喷雾器向小苗叶片喷雾,喷雾量以叶片表面湿润而不结水滴为宜,每天喷雾3~5次。
  小苗移栽后经过7 d左右的缓苗,鸟巢蕨开始快速生长,此阶段可以适当提高温度,温度保持在23~28 ℃之间,能够保证其快速生长。苗期每5~7 d浇1次水,每15 d浇1次氮、磷、钾平均肥(20-20-20)3 000倍液,保持空气湿度80%~85%、光照5 000~6 000 lx,保持环境通风良好。经过3~4个月的培养可长成成熟穴盘苗[6]。
  4 穴盘苗换盆及成熟孢子体培育
  4.1 容器选择
  市售鸟巢蕨一般以90 mm和130 mm盆径较受欢迎,150~170 mm盆径成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用量较少。
  4.2 基质选择
  生产90 mm盆径和130 mm盆径产品宜选用粒径为10~30 mm、pH值5.5~6.5的品氏泥炭土;生产150~170 mm盆徑成品宜选用粒径为20~40 mm、pH值5.5~6.5的品氏泥炭土。为降低生产成本,也可选用东北草炭、椰糠等与珍珠岩组成的混合基质。
  4.3 适时换盆
  穴盘苗长至6~8片叶,根系旺盛,可转移到90 mm盆,继续栽培;90 mm盆苗长至21~24片叶,根系旺盛,可上市销售或根据生产计划直接转移到130~170 mm盆径继续栽培。
  4.4 日常管理
  鸟巢蕨90 mm以上盆径生产时要求光照8 000~10 000 lx、温度18~28 ℃、湿度80%~85%,环境通风良好。
  鸟巢蕨浇水宜根据基质湿度来确定,当基质湿度小于20%时,宜浇水,浇水时可以结合施用肥料,选用氮、磷、钾平均肥(20-20-20)2 000倍液。鸟巢蕨对肥料较为敏感,尤其是孢子体较小时,肥料浓度较高时,叶片边缘皱褶,影响观赏效果;如果肥料浓度过高,易造成植株变异或生长点坏死,会导致培育失败。
  鸟巢蕨随着生长量的增加,植株过密时,宜稀盆,保证植株叶片不互相遮盖,以利于植株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保证植株通风良好,减少疫病的发生。及时疏掉病残叶片。
  5 病虫害防治
  鸟巢蕨病虫害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鸟巢蕨主要病虫害有日灼、炭疽病、疫病、蜗牛、蛞蝓、红蜘蛛等。
  5.1 日灼
  症状:日灼即由光照强度过大导致的叶片灼伤,表现为光照较强时植株组织变弱,叶片低垂,植株萎蔫,降低光照后植株能恢复;光照过强,特别是植株缺水时,直接造成叶片叶肉组织受损形成结痂或白化,受伤组织无法恢复。
  防治方法:根据苗龄合理控制光照强度,及时浇水,避免植株缺水。
  5.2 炭疽病
  症状:常发生在叶尖或叶缘,初期为圆形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病斑最后扩大到整片叶片,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控制栽培环境温湿度,避免高温高湿。发现病株,应立即喷药防治,宜用50%多菌灵粉剂1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1 000倍液,每7 d喷1次,连续用药3次。
  5.3 疫病
  症状:表现为叶片从基部软化发黑腐烂。栽培基质长期过湿、基质盐分累积、空气湿度长期过高且通风不良,是导致该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控制栽培环境湿度;严格水肥管理,避免施肥过量;及时疏盆,降低植株密度;保证通风良好。
  5.4 蜗牛和蛞蝓
  症状:蜗牛和蛞蝓主要咬食植株幼嫩叶片,造成叶片损伤,影响观赏性状。
  防治方法:使用有效成分为四聚乙醛的诱杀剂,均匀撒施于栽培场地及苗床。
  5.5 红蜘蛛
  症状:红蜘蛛主要着生于叶背,用刺吸式口器吮吸叶片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停滞,叶片发黄,严重的叶片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避免环境高温干燥,适当增加环境湿度。发现虫体后应及时用药防治,宜选用7%阿维螺螨酯乳油3 0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醇1 000倍液喷雾防治,用药间隔期为7 d,连续施用3次,2种药交替使用为佳。
  5.6 苔藓及地衣类危害
  症状:苔藓和地衣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对鸟巢蕨原叶体和幼小植株会造成遮光;同时覆盖育苗盘表面阻止水分和养分向基质的渗透;苔藓和地衣的大量繁殖导致基质的通气性降低,影响鸟巢蕨的生长。
  防治方法:在孢子播种前对基质和育苗盘进行消毒处
  理,避免污染。浇水宜使用纯净水,适当控制水分,避免基质长期过湿。创造适宜的环境,及时补充养分,保证原叶体和小苗快速健康生长。
  鸟巢蕨对药物较为敏感,在用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提前作试验,确定用药浓度,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6 结语
  总之,鸟巢蕨繁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几个关键期的操作是否合适,适时适当的环境控制、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鸟巢蕨孢子体繁育成功的保障。
  7 参考文献
  [1] 潘晓韵,沈晓岚,朱开元,等.鸟巢蕨的组培快繁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4(7):1049-1050.
  [2] 徐诗涛.海南热带山地沟谷雨林鸟巢蕨附生特性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3.
  [3] 刘洋.鸟巢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5):1188-1189.
  [4] 张善信,范俊强,郑贵朝,等.鸟巢蕨孢子繁殖技术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2,41(4):48-50.
  [5] 马福生,刘洪禄,吴文勇,等.无土栽培基质物理特性及鸟巢蕨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2(21):51-54.
  [6] 姜殿强,张浪.环境因子对鸟巢蕨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00-12701.
其他文献
摘要 对保山市各植烟烟区施肥、农药、农膜及农作物秸秆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全市植烟土壤烤烟肥料的施用总量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烟区农药用量年均约为359.80 t;年均农作物秸秆量20万t左右,秸秆还田及燃料利用率仅为55.50%;年均农膜用量约2 391.14 t,土壤中残膜率约达10.68%。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肥料和农药施用结构不合理、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较低,
摘要 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往往导致灾害性事件的发生,因而研究夏季极端降水趋势对辽阳地区的汛期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86—2016年辽阳地区3个站点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分别求得极端降水阈值,同时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K检验对辽阳3个站点以及辽阳地区平均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阳地区3个站点的夏季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由北向南依次增加。辽阳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
摘要 河北冀东稻区水稻种植面积8万hm2左右,其中生态种养面积约有4 000 hm2。本文介绍了冀东稻区稻田养蟹、养鱼、养泥鳅3种主要种养模式,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稻田种养模式必将成为冀东稻区的主推模式。  关键词 生态种养;稻蟹种养模式;稻鱼种养模式;稻泥鳅种养模式;冀东稻区  中图分类号 S9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218-02 
摘要 實验动物是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持条件。屏障环境是进行清洁级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SPF)动物的生产、实验和检疫的必要条件,是提供合格、标准、高质量实验动物的保障。本文结合川北医学院实验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实验环境,参照国家实验动物环境标准,从屏障环境设施的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的管理、屏障设施维护、屏障系统环境因素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中心的屏障
摘要 本文介绍了2个耐晚霜仁用杏新品种薄壳1号和围选1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以期为高纬度高寒地区仁用杏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种质支撑。  关键词 仁用杏;薄壳1号;围选1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  中图分类号 S6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84-01  仁用杏杏仁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很有效果。近几十年来,仁用杏发
摘要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苹果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可提高单株成果数、单果重,与施等量基质相比,产量增加2 997.0 kg/hm2、增产率6.3%,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增加3 712.5 kg/hm2、增产率7.9%,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苹果;复合微生物肥料;产量;成产因素;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661.1;S144.1;147.5 文献标识码
摘要 利用抚顺地区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和51个区域自动站2012—2014年逐日20:00—20:00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暴雨次数(RN)和暴雨强度(RS)并运用GIS进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以新宾县为中心,RN呈现从西到东、从东北到西南逐渐递增的分布趋势;抚顺县RS最强,其他地区RS分布较均匀;抚顺地区存在3个暴雨中心和4个强降水中心,其中,抚顺市清原县敖家堡乡和新宾县木奇镇为最显著的暴雨中心。 
摘要 成都市近年陆续进行稻田标准化工程改造,促进了稻田综合种养迅速发展。本文总结了适宜成都地区的稻田综合种养田间工程改造关键技术及配套设施建设,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田间工程;改造技术,四川成都  中图分类号 S964.2;F3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217-01  稻田综合种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以后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不断
摘要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5月5日发生在辽宁省内的一次区域性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雨大风主要是由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与西北入侵的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上层干冷下层暖湿且中低层存在干冷空气入侵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结合高空强西风急流,为此次辽宁区域性雷雨大风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 雷雨大风;环流形式;大
摘要 自然保护区开展信息化巡护管理是资源保護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介绍了象头山自然保护区巡护管理工作,即开展智能巡护监测系统和智能移动采集巡护系统建设,促进保护区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巡护管理;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S7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129-03  Pa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