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三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已明确指向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备考复习首先必须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假如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内,走不出传统教学与备考的樊篱,那么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很容易会吃亏。因此,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既要“学会”也要“会学”,就成为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三备考的当务之急。那么,在高三语文备考中该如何形成一个开放性格局,夺取高考的胜利呢?
   一、测练选题的开放性
   高考备考,不管是哪个考点,都是以讲、练、测、评为主,所测练的是老师经过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题目。但我想,除此方法之外,也可以把选题的权力交给学生,实行测练题目大开放。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每个学生都要向老师提供本知识点的一两道题目,可以是课内讲过但又未理解的,也可以是自己在课外书中看到的而且觉得有价值的。并要求学生预先知道自己所选题目的答案和基本解题思路。题目一旦被老师选为测练题,讲评时,这道题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甚至解题技巧的讲解就由该学生负责。这样大大促进了学生把触角伸到课外,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主动探求解题方法,还可以令课堂的循环训练更加有的放矢。
   二、答案评价的开放性
   在高考试卷中主观题占112分,而主观题的答案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该如何评价学生的答案呢?我想,老师不能太局限于标准答案、唯一答案,只要学生的答案能紧靠中心,有一定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开放性评价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拓学习思维是很有激励作用的。
   对答案的评价,老师有时也不要一手包办,让学生自己来评价答案的优劣。例如在作文讲评中,我印发了分别代表了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给学生,不公布成绩和姓名。要求学生比较三篇文章进行对比性评价,哪篇文章好哪篇差,原因在哪里,都要一 一分析。还要强调学生在好文章中找缺点,在差文章中找优点。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思维,产生强烈的接受知识的欲望。 这样的作文讲评相信全体学生都会刻骨铭心。作文备战充分,高考就会成功。
   三、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在高考备考中,教学内容都是仿高考的练习题,训练学生的解题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在落到教学内容实处的前提下,必须依据内容去迁移,去拓展,从而加大知识含量,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形成立体式结构。
   四、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所谓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最主要的是指课堂教学组织的开放性。开放性的教学,它不仅要有师生的双向交流,还要有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中趋向共识。
   1.讨论法教学训练思维
   培根说:“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锐利。”学生答案有差异,那就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或是各自选取代表进行辩论,在讨论甚或争拗中明辨是非,分清曲直,取长补短,完善观点,正确抉择。真理越辩越明,在讨论中借鉴别人的思路,历练自己的思维。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争论出一个正确答案远比老师讲出答案的效果好。
   2.解题方法上可以让学生各自展示精彩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考中都会很详细地交给学生具体的解题方法,以便学生在解题中有章可循,这是教学的成熟表现,也是备考中必有的环节。但学生也有自己的思维,有时学生独特的解题思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老师也没必要一味要把学生引导到自己的方法上来。而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独特解题方法不仅要肯定,而且还应借鉴过来积累教学经验。
   这种开放性的备考形式,让语文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飞翔的天地,成为学生心灵泉水充分奔涌的原野。大大增强了高考备考的活力,极大限度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也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备考的效果。高三语文备考要敢于走出传统备考模式去迎接高考的挑战。
  
其他文献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即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绵延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地界。“乌蒙”是绵延在云南、贵州的山脉,海拔两千三百米左右。“走泥丸”有两个典故,都出自汉朝,一是“坂上走丸”,是说从山坡上滚一个弹丸下来,乘势而下,快得不得了;一是“一丸泥封函谷关”,一撮泥巴就可以封住函谷关,形容此关险要。而在《七律·长征》诗里则寓指乌蒙山尽管这么大,但在红军脚
期刊
作文教学是现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但由于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局限,初中生在写作文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普遍存在着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现象。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仍然停留在主题正确、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的层面上,存在着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八股”腔,鲜有“亮色”。作文教学长期呈低效状态。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作文指导课上学生练说得太多,学生的作
期刊
如何营造五彩缤纷的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轻舞飞扬并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给学生营造“多彩”的课堂氛围   1.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帮助他
期刊
提到水,大家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很多的画面:或水波映月,宁静致远;或一泻千里,气势恢弘;或滚滚东流,一去不返;或潺潺细流,柔肠千回……可无论怎么想象都很难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但细细想来这其中的共性很多,“水”可以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多的启示。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代朱熹原先用这句话是想说明读书人不断地读书学习,加强修养。引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可以理解为要让我们的学生爱上
期刊
近年,我省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
期刊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都努力地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作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在学习的方式上确实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学会了合作交流,学会了认真倾听、欣赏同学的发言,学会了评价,课堂气氛活跃。但也不能否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有的整堂课几乎都在讨论,表面上课堂教学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相当活跃,好像都在说。但是当一堂课结束后,我们在评估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强竞争的信息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敬业爱生,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但又不能以“一刀切”的教学方
期刊
教育的对象是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是培养理想化的人,人格的完美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完美,这正是人及人类所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   语文教学的理想,或是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含性格、意志、健康的心理、气质,涵养、个性与价值观等,我称之为语文的人文教育),而不仅限于或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
期刊
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   一、以语文素养提高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就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期刊
为什么要注意提问   一、在农村高中里,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也较差,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就必须注意课堂中的提问。   二、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学习“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地激疑来设问。无疑不会有问,无问不会解疑。   三、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可见,教师应通过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