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和效果。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也成为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为此,本人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尝试实践,探究出几点有效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整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57-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指出: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目的不在于为了使用而使用,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应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恰当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件设计工作
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形象、趣味性强和艺术性深刻的独特优势。我们教师借助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就应该把它的这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做到物尽其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错误地追求热闹的形式,过多的使用动画演示,脱离了多媒体本身是为了服务教学,直观展示教材知识的宗旨。学生在课堂上被精彩的动画效果所吸引,但却学不到什么知识,这样会对新知的获取产生严重干扰和负面影响。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中,我们引用动画片段应不能超过两到三个,并且所引用的动画必须对解决重难点数学问题有引导效果,能够起到高效服务课堂的作用。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直接用屏幕展示全部课堂内容,导致课堂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师才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需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即可。制作信息技术课件跟备课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来预先设定的,但实际的课堂教学却很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大都严格要求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走,不能出现“越轨”的情况,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丧失。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哪位同学能利用所学知识说明汽车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当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条宽阔的马路,一位大叔正骑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自行车在搞笑的音乐中艰难行进,当学生看到这位大叔一上一下的颠簸前进时,纷纷笑的前俯后仰,并担心这位大叔会摔倒,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画面中的大叔骑车时会有颠簸感,前进的速度也非常缓慢?”学生纷纷回答:“因为车轮是方形的,有棱有角,行进起来非常困难。”教师再问:“如果使用没有棱角的车轮,情况会不会比较好一些?”教师继续演示教学课件:屏幕上出现一位大叔骑着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在大马路上顺利的前行。由此引发学生的讨论,并最终引导学生发现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借用信息技术展示,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奉行素质教学的理念,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四十分钟课堂的质量,是广大教师共同的愿望。事实上,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一节高水平高质量的数学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心血。这不但需要教师紧紧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融会贯通,使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内容协调。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目标是要实现师生两者的思维同步,相辅相成,和谐交流。在攻克教学重难点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晦涩的知识点形象、有趣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融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来,提高他们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效率。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模拟量角器,并辅助以艺术手段,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角度了解量角器的各个部位、构造,熟悉内外圈刻度,并能熟练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形象认识到抽象思维地过渡,轻松攻克教学重难点,保证教学效率。
四、科学掌握教学节奏,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节奏应该是快慢结合、张弛有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教学时,要合理掌控教学的节奏。能准确及时地反馈教学以及练习活动是成功教学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反馈和强化训练活动中,不仅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还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和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发挥出来。要注意做好教学反馈,合理掌控教学节奏,也就是处理好教学各个环节与步骤间的节奏,以及演示多媒体的节奏。如在教学图形分割、实物投影以及画面变化等内容时,要结合教学需要有节奏地加以展示,对那些很难看清和看懂的内容可采用慢速播放和重复播放的方式演示,确保学生都能看清、看懂,最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五、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填未知加数”练习时,可以先借助电脑出示一段动画视频,并配以相应的音乐:数字7和数字3在一起玩耍,组成一个“7+3=10”的算式,不一会儿3有事走了,就出现一个“7+()=10”的算式,那么7加上几等于10呢?随着画面的更替,学生的思维也被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6面小红旗,后面再画上一条横线,提出问题:“再画几面小红旗就是7面了?”学生马上回答:“一面”,然后点击鼠标出示第七面小红旗,学生自然会在括号中填上1这个数字。这样的学习过程轻松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接着在大屏幕上出示“挂水壶”的动画图标,先挂上7个,其余几个挂钩都是空的,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结果学生给出了三种答案:一种是7+(1)+(1)+(1)=10,第二种是7+(1)+(2)=10,第三种是7+(3)=10,此时询问学生哪一种答案是正确的,学生各执己见,教师不要马上做出反应,而是出示另外一道题:在一个小盒子中放入小球,打算放入9个,已经放进去2个,再放几个?并出示算式:2+()=9。学生自然想到将没有放进去的7个数字填在括号内,此时教师可以在下面画一个大的括号,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应该填上一个总数,此时学生又开始讨论刚才那道题的错误之处,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进行设计,内容切忌千篇一律,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廣大教师在整合过程中脚踏实地的进行探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付宝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32).
[2]姜璐,武省,苏壮.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对教学的帮助[J].知识经济.2013(19).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整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57-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指出: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目的不在于为了使用而使用,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应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恰当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件设计工作
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形象、趣味性强和艺术性深刻的独特优势。我们教师借助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就应该把它的这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做到物尽其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错误地追求热闹的形式,过多的使用动画演示,脱离了多媒体本身是为了服务教学,直观展示教材知识的宗旨。学生在课堂上被精彩的动画效果所吸引,但却学不到什么知识,这样会对新知的获取产生严重干扰和负面影响。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中,我们引用动画片段应不能超过两到三个,并且所引用的动画必须对解决重难点数学问题有引导效果,能够起到高效服务课堂的作用。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直接用屏幕展示全部课堂内容,导致课堂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师才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需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即可。制作信息技术课件跟备课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来预先设定的,但实际的课堂教学却很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大都严格要求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走,不能出现“越轨”的情况,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丧失。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哪位同学能利用所学知识说明汽车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当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条宽阔的马路,一位大叔正骑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自行车在搞笑的音乐中艰难行进,当学生看到这位大叔一上一下的颠簸前进时,纷纷笑的前俯后仰,并担心这位大叔会摔倒,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画面中的大叔骑车时会有颠簸感,前进的速度也非常缓慢?”学生纷纷回答:“因为车轮是方形的,有棱有角,行进起来非常困难。”教师再问:“如果使用没有棱角的车轮,情况会不会比较好一些?”教师继续演示教学课件:屏幕上出现一位大叔骑着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在大马路上顺利的前行。由此引发学生的讨论,并最终引导学生发现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借用信息技术展示,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奉行素质教学的理念,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四十分钟课堂的质量,是广大教师共同的愿望。事实上,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一节高水平高质量的数学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心血。这不但需要教师紧紧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融会贯通,使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内容协调。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目标是要实现师生两者的思维同步,相辅相成,和谐交流。在攻克教学重难点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晦涩的知识点形象、有趣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融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来,提高他们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效率。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模拟量角器,并辅助以艺术手段,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角度了解量角器的各个部位、构造,熟悉内外圈刻度,并能熟练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形象认识到抽象思维地过渡,轻松攻克教学重难点,保证教学效率。
四、科学掌握教学节奏,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节奏应该是快慢结合、张弛有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教学时,要合理掌控教学的节奏。能准确及时地反馈教学以及练习活动是成功教学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反馈和强化训练活动中,不仅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还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和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发挥出来。要注意做好教学反馈,合理掌控教学节奏,也就是处理好教学各个环节与步骤间的节奏,以及演示多媒体的节奏。如在教学图形分割、实物投影以及画面变化等内容时,要结合教学需要有节奏地加以展示,对那些很难看清和看懂的内容可采用慢速播放和重复播放的方式演示,确保学生都能看清、看懂,最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五、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填未知加数”练习时,可以先借助电脑出示一段动画视频,并配以相应的音乐:数字7和数字3在一起玩耍,组成一个“7+3=10”的算式,不一会儿3有事走了,就出现一个“7+()=10”的算式,那么7加上几等于10呢?随着画面的更替,学生的思维也被调动起来。此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6面小红旗,后面再画上一条横线,提出问题:“再画几面小红旗就是7面了?”学生马上回答:“一面”,然后点击鼠标出示第七面小红旗,学生自然会在括号中填上1这个数字。这样的学习过程轻松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接着在大屏幕上出示“挂水壶”的动画图标,先挂上7个,其余几个挂钩都是空的,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结果学生给出了三种答案:一种是7+(1)+(1)+(1)=10,第二种是7+(1)+(2)=10,第三种是7+(3)=10,此时询问学生哪一种答案是正确的,学生各执己见,教师不要马上做出反应,而是出示另外一道题:在一个小盒子中放入小球,打算放入9个,已经放进去2个,再放几个?并出示算式:2+()=9。学生自然想到将没有放进去的7个数字填在括号内,此时教师可以在下面画一个大的括号,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应该填上一个总数,此时学生又开始讨论刚才那道题的错误之处,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进行设计,内容切忌千篇一律,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廣大教师在整合过程中脚踏实地的进行探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付宝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32).
[2]姜璐,武省,苏壮.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对教学的帮助[J].知识经济.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