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课间的闲聊中,听到一位老师说:开学快两个月了,我所带班级的学生还有一半叫不出名字。听了这句话,我禁不住想了想自己的情况,猛然发现在,我所带的选修班里居然还有十来个学生不熟悉,更别说必修班了。翻开成绩看一看,那部分学生成绩都处于中等上下的位置,不是最差但也不令人满意。到教室上课时,一眼望去,有些面孔虽然熟悉,但始终想不出名字,自然上课时也从未叫他们回答过问题,反思一下,在看似紧凑有序的课堂里可能我们忽略了很多问题。
在课堂上乃至课后,我们关心较多的可能只有两类学生:一类是成绩好的,一类是成绩差的。而往往忽略了中间这个大集团。上课时不提问,甚至连一个交流的眼神都没有;课后就更不注意了,常常在路上相遇时也显得很陌生。这些学生在失去了长久的关注后,渐渐地就失去了对你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慢慢地他也就变成处于最后学困生阵营里面的学生。其实,我们原本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原本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只是我们忽略了……
一、教师实现观念的改变,激发每一个学生
要充分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政治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将理论灌输到底。而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所以上课时我们必须留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同学间交流,师生间交流) ,这时尤其要注意留意那些平时比较内向,不活泼的学生,因为他们在交流沟通中与其他同学相比阻碍要大一些。
二、教师实现行为的改变 ,注意每一个学生
处于中等地位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得到老师给其他同学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也没得到老师及时的反馈、恰当的鼓励和友善的微笑。学生是敏感的,他们很容易从老师的这些下意识的行为中感到老师的对他们的不公平,使他们降低了学习的动机,不会像“好学生”那么努力,甚至还会做出种种让老师很生气的举动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只是不起眼的一个小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向学生微妙地传递自己的期望。当老师给予高期望时,学生一般都会努力配合老师,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这样老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并使他们的行为更符合规范。
作为教师,应该适当控制和调整自己的不自觉的行为,而对于令教师产生低期望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传递自己的期望给他们。课堂上,讲课时教师可以多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时教师可以多用语言和学生沟通,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指责,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三、抓住课外交流的机会,沟通每一个学生
课外师生的交流是实现师生间沟通的必不可少的途经,对增加师生感情、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千万不要只关注优等生和学困生,也要关注成绩中等的学生。通过与学生的相处,我觉得课外交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这种交流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遵循理解、信任与尊重三原则。与学生的交流,应尽量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不应摆出长者的架子。 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乐于接受,才会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
其次,应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对于他们的意见不要轻易说“不”,应循循善诱,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有一种渴望引起别人,尤其是老师注意自己的心理。对于他们,我们不妨做他们的忠实听众,这会让学生加倍尊重你。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对学生就一味迁就或迎合他,让他在你面前永远感觉良好。对于他们的缺点也应抓住时机向他提出,并予以纠正。
只要掌握了以上几点,灵活地运用,你也会得到学生的理解、信任与尊重,享受与学生融洽相处的乐趣。 这种师生间的融洽气氛,必将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促进作用。
四、多开展课外活动,活跃每一个学生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总会有一些学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这样课外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弥补方式,比如说:研究性学习、第二课堂等。我所带的班级这学期就开展了《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的宗旨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陶冶学生的性情,把保姆式的教育思想,换之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放手指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将第一课堂的知识融入第二课堂,并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提高。良好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多给师生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多给学生受关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感到学习的愉快,不至于因为被忽视而影响对学科知识的学习。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我们绝不希望因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疏忽影响学生的发展,更不希望错失任何一个铸造人才的机会。那么,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关注我们渴望得到关注的学生。
在课堂上乃至课后,我们关心较多的可能只有两类学生:一类是成绩好的,一类是成绩差的。而往往忽略了中间这个大集团。上课时不提问,甚至连一个交流的眼神都没有;课后就更不注意了,常常在路上相遇时也显得很陌生。这些学生在失去了长久的关注后,渐渐地就失去了对你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慢慢地他也就变成处于最后学困生阵营里面的学生。其实,我们原本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原本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只是我们忽略了……
一、教师实现观念的改变,激发每一个学生
要充分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政治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将理论灌输到底。而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所以上课时我们必须留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同学间交流,师生间交流) ,这时尤其要注意留意那些平时比较内向,不活泼的学生,因为他们在交流沟通中与其他同学相比阻碍要大一些。
二、教师实现行为的改变 ,注意每一个学生
处于中等地位的学生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得到老师给其他同学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也没得到老师及时的反馈、恰当的鼓励和友善的微笑。学生是敏感的,他们很容易从老师的这些下意识的行为中感到老师的对他们的不公平,使他们降低了学习的动机,不会像“好学生”那么努力,甚至还会做出种种让老师很生气的举动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学生都期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只是不起眼的一个小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向学生微妙地传递自己的期望。当老师给予高期望时,学生一般都会努力配合老师,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信任。这样老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并使他们的行为更符合规范。
作为教师,应该适当控制和调整自己的不自觉的行为,而对于令教师产生低期望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传递自己的期望给他们。课堂上,讲课时教师可以多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时教师可以多用语言和学生沟通,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指责,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三、抓住课外交流的机会,沟通每一个学生
课外师生的交流是实现师生间沟通的必不可少的途经,对增加师生感情、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千万不要只关注优等生和学困生,也要关注成绩中等的学生。通过与学生的相处,我觉得课外交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这种交流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遵循理解、信任与尊重三原则。与学生的交流,应尽量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不应摆出长者的架子。 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乐于接受,才会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
其次,应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对于他们的意见不要轻易说“不”,应循循善诱,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有一种渴望引起别人,尤其是老师注意自己的心理。对于他们,我们不妨做他们的忠实听众,这会让学生加倍尊重你。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对学生就一味迁就或迎合他,让他在你面前永远感觉良好。对于他们的缺点也应抓住时机向他提出,并予以纠正。
只要掌握了以上几点,灵活地运用,你也会得到学生的理解、信任与尊重,享受与学生融洽相处的乐趣。 这种师生间的融洽气氛,必将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促进作用。
四、多开展课外活动,活跃每一个学生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总会有一些学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这样课外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弥补方式,比如说:研究性学习、第二课堂等。我所带的班级这学期就开展了《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的宗旨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陶冶学生的性情,把保姆式的教育思想,换之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放手指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的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将第一课堂的知识融入第二课堂,并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提高。良好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多给师生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多给学生受关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感到学习的愉快,不至于因为被忽视而影响对学科知识的学习。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我们绝不希望因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疏忽影响学生的发展,更不希望错失任何一个铸造人才的机会。那么,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关注我们渴望得到关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