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以使教学效益最大化。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读好课文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那么,在当今教学背景下,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出新意、读出童话的趣味呢?
一、基于童心,以问设疑,激发朗读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索新鲜的事物,喜欢思考。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出发,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把他们自然带入到朗读情境之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在教学时,教师在板书课题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就课题质疑。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一涌而出: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是妈妈不要它了吗?小蝌蚪是和妈妈走散了吗?小蝌蚪好可怜啊,找不到妈妈了该怎么办啊?学生天生喜欢想象,在他们的小脑瓜里,小蝌蚪像是他们的朋友一样,他们不由得为小蝌蚪感到担心。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趁机提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吗?他们是怎样找妈妈的?有没有好心人与警察叔叔帮助他们?他们最后找到妈妈了吗?”这样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到文本中一探究竟,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更浓厚了。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作为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是必然的。
尊重童心,呵护儿童的想法,在童话类文本的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先说一说: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在找妈妈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最后找到妈妈了吗?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个性朗读,以读悟情,读出不同的风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不同。在朗读课文时,学生的语气、重音以及情感基调等方面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发表自己的朗读感受。这样教学,在朗读中悟情,在朗读中发表看法,真正体现了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文中“乌龟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这句话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师充分放手的前提下,有学生用慢吞吞的语气来朗读,当教师问其原因的时候,他说:“我见到的乌龟爬行都很慢,慢吞吞的,我觉得这句话用慢吞吞的语气读比较好。”有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朗读,当教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的時候,他说:“在小蝌蚪眼里,乌龟是长辈,长辈们对晚辈们说话都比较温和,所以我觉得应该用温和的语气来朗读。”还有的学生用宠溺的语气来朗读。这样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读出了不一样的风采。
教学中,关于怎样读才能读出不同人物角色的语气,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认识强加于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去揣摩、去感受。这样教学,学生可以说得兴高采烈,读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时候,不仅可以感受到朗读的魅力,还能积累宝贵的经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激励评价,乐读会读,培养爱读的习惯
课标指出:“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方面,教师应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在学生的朗读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差异性评价的方式。对于班内积极踊跃、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你们读得真好,我好像看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对于班里一些脾气急、读起来语速很快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一群急着找妈妈的小蝌蚪。”对于那些害羞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评价:“能再大声点,让大家都喜欢你这只可爱的小蝌蚪吗?”在这样的评价中,每个学生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产生对朗读的兴趣,朗读起来也更有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要用心倾听学生的朗读,给出中肯的评价,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评价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进而读得更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如此教学,学生乐读、爱读,并逐渐实现了把课文读好的阅读目标。
总之,对于《小蝌蚪找妈妈》这样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来说,让学生在乐读、想读、读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童话的乐趣,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童话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一、基于童心,以问设疑,激发朗读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索新鲜的事物,喜欢思考。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出发,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把他们自然带入到朗读情境之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在教学时,教师在板书课题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就课题质疑。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一涌而出: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是妈妈不要它了吗?小蝌蚪是和妈妈走散了吗?小蝌蚪好可怜啊,找不到妈妈了该怎么办啊?学生天生喜欢想象,在他们的小脑瓜里,小蝌蚪像是他们的朋友一样,他们不由得为小蝌蚪感到担心。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趁机提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吗?他们是怎样找妈妈的?有没有好心人与警察叔叔帮助他们?他们最后找到妈妈了吗?”这样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到文本中一探究竟,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更浓厚了。有了这样的学习氛围作为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是必然的。
尊重童心,呵护儿童的想法,在童话类文本的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先说一说: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在找妈妈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们最后找到妈妈了吗?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个性朗读,以读悟情,读出不同的风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不同。在朗读课文时,学生的语气、重音以及情感基调等方面也会有所差别。因此,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发表自己的朗读感受。这样教学,在朗读中悟情,在朗读中发表看法,真正体现了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文中“乌龟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这句话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师充分放手的前提下,有学生用慢吞吞的语气来朗读,当教师问其原因的时候,他说:“我见到的乌龟爬行都很慢,慢吞吞的,我觉得这句话用慢吞吞的语气读比较好。”有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朗读,当教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的時候,他说:“在小蝌蚪眼里,乌龟是长辈,长辈们对晚辈们说话都比较温和,所以我觉得应该用温和的语气来朗读。”还有的学生用宠溺的语气来朗读。这样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读出了不一样的风采。
教学中,关于怎样读才能读出不同人物角色的语气,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认识强加于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去揣摩、去感受。这样教学,学生可以说得兴高采烈,读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时候,不仅可以感受到朗读的魅力,还能积累宝贵的经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激励评价,乐读会读,培养爱读的习惯
课标指出:“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方面,教师应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在学生的朗读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差异性评价的方式。对于班内积极踊跃、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你们读得真好,我好像看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对于班里一些脾气急、读起来语速很快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一群急着找妈妈的小蝌蚪。”对于那些害羞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评价:“能再大声点,让大家都喜欢你这只可爱的小蝌蚪吗?”在这样的评价中,每个学生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产生对朗读的兴趣,朗读起来也更有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要用心倾听学生的朗读,给出中肯的评价,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评价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进而读得更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如此教学,学生乐读、爱读,并逐渐实现了把课文读好的阅读目标。
总之,对于《小蝌蚪找妈妈》这样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来说,让学生在乐读、想读、读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童话的乐趣,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童话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