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班级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导生是由院系精心选拔、培训与考核,普遍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学习成绩优秀和工作能力出色,综合素质突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负责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导。文章分析目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导生通过何种措施来推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导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
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多以大班授课模式为主。以管理为主而设立的行政班与以教学为主而组建的教学班在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上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教学为主,管理为辅的大学生管理模式相应地弱化了行政班的作用。由此,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会面临诸多不便与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中写道:“学校作为拥有高度教养和文化的基地,缺乏集体的多样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个性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也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高校班级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认识水平的提高、正确人生目标的确立、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举止和严谨刻苦的学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认真思考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切实提高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从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以及班级精神文化等几个方面入手,在物质部分中改善班级成员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行为部分中规范班级成员的学习活动、言行举止、活动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在制度部分中,不仅要重视有形的规章制度,还要加强无形的行为规范;在精神和观念部分,是班级成员养成积极的核心价值观和和谐文化、诚信文化等。文章涉及到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等两个方面。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公谊会的教师约瑟夫·兰卡斯特和英国国教教会的牧师安德鲁·贝尔分别在英国本土及印度开创了一种“以学生教学生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用以解决教师匮乏、生多师少的矛盾”,这就是“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或称级长制,这是导生制的起源。导生制对英国的教育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曾在欧美和其他国家广泛应用。国内学者认为,导生是由学校(系部)通过一定的推荐、竞聘、考核等程序,选拔出可信、可亲、可学的一定数量的在读高年级本科生,在相关党团组织的领导下,负责其他学生(以低年级学生为主)的专业学习、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导。其工作以教育、引导为主,同时他们自身也是学生,因此称之为导生。
推行导师制,旨在通过建立“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管理机制,有效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在师生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本文中,主要论述导生在辅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特别是低年级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精神文化的忽视
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信念、态度、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据调查显示,在高年级中,有超过班级总人数15%的同学对班级有不满情绪。在人际关系调查中,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一般”。在所有年级的学生中,只有3%经常主动参加校内活动,而高达46. 1%的同学仅仅是偶尔参加此类活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在各种外在的、内在的因素影响下,大学生得过且过,人生目标不明确,人情淡漠、自私自利,社会责任感极弱,个人主义尤其凸显。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大众参与性不够。
(二)班级制度文化的机械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被班级全体成员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监督执行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活动的准则,调节着班级成员的行为和班级内外的人际关系,维持着班级的正常运转。如班级公约、班团干部职责、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都属于班级制度文化范畴。
在大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态度调查中,有超过50%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无所谓,10%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只有少数人觉得制度很民主。在班级制度的调查中,15%的同学认为班级制度形同虚设。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处的环境关注度不够,缺乏关注问题的积极性;班级制度虽然制定出来,但不实用,不切实际,或者说没有落到实处。
三、导生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导生是由院系精心选拔、培训与考核,普遍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学习成绩优秀和工作能力出色,综合素质突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在高校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管理、榜样、中介等作用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导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一)协助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
以活动促班风,为加强班级凝聚力搭建平台,是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班级凝聚力以班级发展的目标位导向,其本质就是班级成员对班级的归属感以及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所以,导生在辅助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班级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班级活动的重要作用,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活动组织,这是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路径。
班级活动的种类很多,其活动开展形式可謂多种多样,总之,在指导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也就是主体性、社会性、多样性及发展性。具体地说,就是努力让班级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在协助班委策划活动时,应使活动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着重考虑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最大程度地将学生参与策划活动的活力调动起来。班级活动应当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简单的社会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致使学生在校内同样也能和外面的世界取得一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班级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激发班团干部“三自”能力,构建班级建设中坚力量
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很多导生有着较丰富的学生干部经验。在自己所管辖的班级中,导生要站在更高的位置,更多的是充当幕僚角色,激发班团干部的“三自”教育能力。
“三自”教育能力是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其是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班团干部正是发挥“三自”教育的中坚力量。加大对班团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是创造优良班风,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班团干部自身的优良素质是培养其广泛的感染力与影响力的必定条件。导生在协助组建班委会时,应当挑选德才居于一身,以德为先的学生作为班团干部。导生在培训班团干部时,要教育每个班团干部必须要注意的行为,不可沾沾自喜,抵制不良风气给班级所带来的影响,维护其他学生的利益,宽诚待人。在指导班团干部工作过程中,传授或培训学生干部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同时,一定要教导班团干部应该具有服务意识以及团队意识。除此之外,一定要强调班团干部的学习成绩,班团干部是学生,学生最大的职责就是学习。良好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有助于学生工作的进展,更有助于其自身工作的发展。一个班的班团干部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但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总结和完善,对工作和学习之间的一些矛盾进行正确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较大的奉献,而且还需加强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理智的方式控制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增强对外界环境的承受能力。最后,注重培养班团干部的创新意识。伴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多种新信息技术例如微薄、微信等新媒体的不断推广和运用,学生工作出现了多种新的依托和形式,班团干部必须及时的对该种变化进行适应,加强自身素质,主动发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推动班级文化建设。
(三)研制激励的班级制度,完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评判行为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标准,使每个学生时刻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班级精神文化所指引的方向前进。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它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绝大多数师生的利益提供制度保障。
基本上每个班级都有制订班规、条约、规章等,但是很多班级成员面对这些条款,釆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或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条款中少了 “激励”因子。激励是人性化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而有效的激励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激励就是连续不断的对人们的行动动机进行激发,使其持续保持一种高昂的热情,心理过程一直停留在一种亢奋的状态当中。因此,导生在辅助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协助班团干部进一步修订与完善班级制度。例如在班级评奖评优制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根据院系的评奖评优制度,制定适合本班各类评选项目的评选细则,让学生明确其硬性要求,为学生指明奋斗目标。二是组建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成员必须由老师、党员或学生干部、一般同学共同组成。三是采取自愿报名参评原则,摒弃以往陈旧的、笼统的、感性的方式,根据评选细则,制定《量化考核表》,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附相关佐证材料),由评议小组成员依次逐项计分,评选出候选学生名单;四是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召开班级评奖评优答辩会,对符合条件的参评候选学生陈述并接受评议小组的提问,评议小组对候选人有进行评议并打分,五是根据参评候选学生的量化考核分数和答辩会的分数综合拟定评奖评优名单。六是加大对获奖学生的宣传力度,除了在表彰大会上宣读等形式,还可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以及网络等媒介把先进班级或个人的风采和事迹展示出来。此外,还可以在院系网站的学风建设专栏,把先进班级或个人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在网站上展示出来,供其他的班级或个人学习和借鉴。
总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通过发挥导生的作用,既减轻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负担,又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学习成绩优秀和工作能力出色,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干部,从而推动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姆林斯基.苏需姆林斯基选集(笫五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李小玲.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 徐辉.贝尔——兰喀斯特导生制简述[J].教育评论,1986(2).
[4] 陈东,郑焰英.试论导生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移植与应用[J].纺织教育,2007(1).
[5] 刘庆.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8.
关键词:导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
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多以大班授课模式为主。以管理为主而设立的行政班与以教学为主而组建的教学班在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上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教学为主,管理为辅的大学生管理模式相应地弱化了行政班的作用。由此,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会面临诸多不便与挑战。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中写道:“学校作为拥有高度教养和文化的基地,缺乏集体的多样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个性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也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高校班级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认识水平的提高、正确人生目标的确立、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举止和严谨刻苦的学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认真思考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切实提高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从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以及班级精神文化等几个方面入手,在物质部分中改善班级成员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行为部分中规范班级成员的学习活动、言行举止、活动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在制度部分中,不仅要重视有形的规章制度,还要加强无形的行为规范;在精神和观念部分,是班级成员养成积极的核心价值观和和谐文化、诚信文化等。文章涉及到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等两个方面。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公谊会的教师约瑟夫·兰卡斯特和英国国教教会的牧师安德鲁·贝尔分别在英国本土及印度开创了一种“以学生教学生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用以解决教师匮乏、生多师少的矛盾”,这就是“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或称级长制,这是导生制的起源。导生制对英国的教育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曾在欧美和其他国家广泛应用。国内学者认为,导生是由学校(系部)通过一定的推荐、竞聘、考核等程序,选拔出可信、可亲、可学的一定数量的在读高年级本科生,在相关党团组织的领导下,负责其他学生(以低年级学生为主)的专业学习、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导。其工作以教育、引导为主,同时他们自身也是学生,因此称之为导生。
推行导师制,旨在通过建立“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管理机制,有效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在师生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本文中,主要论述导生在辅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特别是低年级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精神文化的忽视
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信念、态度、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据调查显示,在高年级中,有超过班级总人数15%的同学对班级有不满情绪。在人际关系调查中,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一般”。在所有年级的学生中,只有3%经常主动参加校内活动,而高达46. 1%的同学仅仅是偶尔参加此类活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在各种外在的、内在的因素影响下,大学生得过且过,人生目标不明确,人情淡漠、自私自利,社会责任感极弱,个人主义尤其凸显。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大众参与性不够。
(二)班级制度文化的机械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被班级全体成员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监督执行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活动的准则,调节着班级成员的行为和班级内外的人际关系,维持着班级的正常运转。如班级公约、班团干部职责、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都属于班级制度文化范畴。
在大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态度调查中,有超过50%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无所谓,10%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只有少数人觉得制度很民主。在班级制度的调查中,15%的同学认为班级制度形同虚设。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处的环境关注度不够,缺乏关注问题的积极性;班级制度虽然制定出来,但不实用,不切实际,或者说没有落到实处。
三、导生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导生是由院系精心选拔、培训与考核,普遍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学习成绩优秀和工作能力出色,综合素质突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在高校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管理、榜样、中介等作用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导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一)协助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
以活动促班风,为加强班级凝聚力搭建平台,是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班级凝聚力以班级发展的目标位导向,其本质就是班级成员对班级的归属感以及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所以,导生在辅助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班级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班级活动的重要作用,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活动组织,这是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路径。
班级活动的种类很多,其活动开展形式可謂多种多样,总之,在指导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也就是主体性、社会性、多样性及发展性。具体地说,就是努力让班级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在协助班委策划活动时,应使活动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着重考虑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最大程度地将学生参与策划活动的活力调动起来。班级活动应当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简单的社会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致使学生在校内同样也能和外面的世界取得一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班级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激发班团干部“三自”能力,构建班级建设中坚力量
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很多导生有着较丰富的学生干部经验。在自己所管辖的班级中,导生要站在更高的位置,更多的是充当幕僚角色,激发班团干部的“三自”教育能力。
“三自”教育能力是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其是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班团干部正是发挥“三自”教育的中坚力量。加大对班团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是创造优良班风,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班团干部自身的优良素质是培养其广泛的感染力与影响力的必定条件。导生在协助组建班委会时,应当挑选德才居于一身,以德为先的学生作为班团干部。导生在培训班团干部时,要教育每个班团干部必须要注意的行为,不可沾沾自喜,抵制不良风气给班级所带来的影响,维护其他学生的利益,宽诚待人。在指导班团干部工作过程中,传授或培训学生干部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同时,一定要教导班团干部应该具有服务意识以及团队意识。除此之外,一定要强调班团干部的学习成绩,班团干部是学生,学生最大的职责就是学习。良好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有助于学生工作的进展,更有助于其自身工作的发展。一个班的班团干部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但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总结和完善,对工作和学习之间的一些矛盾进行正确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较大的奉献,而且还需加强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理智的方式控制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增强对外界环境的承受能力。最后,注重培养班团干部的创新意识。伴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多种新信息技术例如微薄、微信等新媒体的不断推广和运用,学生工作出现了多种新的依托和形式,班团干部必须及时的对该种变化进行适应,加强自身素质,主动发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推动班级文化建设。
(三)研制激励的班级制度,完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评判行为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标准,使每个学生时刻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班级精神文化所指引的方向前进。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它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绝大多数师生的利益提供制度保障。
基本上每个班级都有制订班规、条约、规章等,但是很多班级成员面对这些条款,釆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或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条款中少了 “激励”因子。激励是人性化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而有效的激励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激励就是连续不断的对人们的行动动机进行激发,使其持续保持一种高昂的热情,心理过程一直停留在一种亢奋的状态当中。因此,导生在辅助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协助班团干部进一步修订与完善班级制度。例如在班级评奖评优制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根据院系的评奖评优制度,制定适合本班各类评选项目的评选细则,让学生明确其硬性要求,为学生指明奋斗目标。二是组建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成员必须由老师、党员或学生干部、一般同学共同组成。三是采取自愿报名参评原则,摒弃以往陈旧的、笼统的、感性的方式,根据评选细则,制定《量化考核表》,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附相关佐证材料),由评议小组成员依次逐项计分,评选出候选学生名单;四是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召开班级评奖评优答辩会,对符合条件的参评候选学生陈述并接受评议小组的提问,评议小组对候选人有进行评议并打分,五是根据参评候选学生的量化考核分数和答辩会的分数综合拟定评奖评优名单。六是加大对获奖学生的宣传力度,除了在表彰大会上宣读等形式,还可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以及网络等媒介把先进班级或个人的风采和事迹展示出来。此外,还可以在院系网站的学风建设专栏,把先进班级或个人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在网站上展示出来,供其他的班级或个人学习和借鉴。
总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通过发挥导生的作用,既减轻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负担,又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学习成绩优秀和工作能力出色,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干部,从而推动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姆林斯基.苏需姆林斯基选集(笫五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李小玲.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 徐辉.贝尔——兰喀斯特导生制简述[J].教育评论,1986(2).
[4] 陈东,郑焰英.试论导生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移植与应用[J].纺织教育,2007(1).
[5] 刘庆.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