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3年第一批高校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迈入社会起,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虽然国家对此采取了很多的政策调整,但是我国的就业形势未曾好转,反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新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总结了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并联系我国的高校教育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字]就业现状;新问题;就业压力;无差别毕业生
1999年,为了实现“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目标,中央制定了所谓的高校扩招计划。高校扩招计划实施后,的确实现了预期目标,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提高了我国的教育资源利用率,大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扩招政策实施的过于急促,因而也产生了许多的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在客观上扭曲了我国的人才需求结构。
自2003年第一批扩招后的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迈入社会起,就业问题就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就业压力也成为高校学生所承受的几大压力之中的主要压力。虽然国家采取了很多的政策希望能够对此进行调整,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而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就业难”依旧让高校学生感到头疼,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旧严峻。
一、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高校学生严峻的就业现状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广大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困难。“毕业即失业”这句已流行数年的口头禅就是我国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困难的真实写照。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快速增长,可是社会上却无法提供足够的职位。同时用人单位的门槛逐渐抬高,想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也越来越难。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沦为待业青年,在下一年再与应届生进行竞争,由此又产生更多的待业者,形成恶性循环。
2 众多新兴产业中的人才需求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满足,出现“有的人没工作,有的工作没人做”的尴尬状况,我国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如游戏开发等对人才提出了许多诸如热爱游戏,对游戏有深入理解等要求,但我国的高校学生多把电脑游戏单纯作为娱乐,却少有能够深入钻研的人才。另一方面一些工作却为高校学生所不屑或做不了,因而被限制。
3 社会上的严重的就业压力已经蔓延入高校校园。以往纯洁的象牙塔早已今非昔比。严重的就业压力逼迫着高校学生愈加现实,从进入大学起便开始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同时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兼职工作对应聘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拿家教来说,应聘条件已经上升到“相关专业研究生学历,英语六级或专业英语四级,有至少一年家教经验”等专业化的高标准,非家教热门专业或不符合其他条件的学生连找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都难。甚至出现了一些同学迫于压力,为了将竞争对手扼杀在起跑线上,往往见到自己符合条件的家教广告就将联系方式全部撕掉的极端情况。
二、我国就业现状严峻的原因
2007年中国信息报的一篇文章认为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如此严峻就业现状主要是由“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新技术、先进设各的不断应用,农业、工业、科研及政府机构等行业部门纷纷进行结构调整”造成的。
一方面各行业部门的结构调整以及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使得用人成本升高。为了提高效益,各行业都相应地细化了对人才的要求,由从前的重学历转为了重能力。由于高校毕业生多是理论有余,经验不足,所以像农业、工业等行业为了避免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业务培训,降低成本,多倾向于招收有经验的工人。而科研机构或政府机构则对人才的要求更高,科研机构多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政府机构的公务员考试更是万里挑一,对高校毕业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还有一些新兴产业如前面提到的游戏业,对人才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由于我国教育的局限性,学生往往又不具有这些能力。
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是造成如此严峻的就业现状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就业观念。要么对工作要求过高,自己能力却无法满足:要么打算先“低就”一下,多积累工作经验以求以后的升迁。更严重的在对工作的判定方面,很多大学生都是很盲目的,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是适合自己的,往往随波逐流摇摆不定。在选择工作时的盲目性也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但抛开这些社会原因和学生自身观念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造成当代大学生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现状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但是事实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却是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并造成了我国如此严重的就业压力,从这一方面说,我们的教育是不称职的。
三、无差别毕业生——对我国教育与就业现状矛盾的反思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教育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尤其是在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入学率升高,每年大批的毕业生涌入社会,但是我们培养出的这些却是不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无差别毕业生”。
何为“无差别毕业生”呢?
笔者这个概念的定义是:受教育水平相同,专业相似,实力相当,没有突出特长的毕业生。当面对当下社会中激烈的就业竞争时,无差别毕业生们由于综合素质相差不大,受教育经历相同,一些工作经历、资格证书等,你有的我也有,因此造成了所谓的“无差别”。
一方面在求职时这些“无差别毕业生”没有突出的特长来击倒竞争对手,而他们所谓的“高综合索质”乃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综合素质”,仅限于在考试科目中的高水平。尽管现在我国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水平、工作经历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但是所谓的社会实践、科研立项等等却只停留在做一些空有其名的所谓调查问卷,公文式的夸夸其谈的实践总结等作为评价标准的表面工程上,而且这些实践的机会也只有少数一些“优秀学生”能够争取到,大部分的学生并不能得到相应的锻炼。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甚至竞争不过农村青壮劳动力或有经验的下岗工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待遇不断降低甚至出现有些时候与民工等同的极端现象。
而另一方面扩招之后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难以保证。即使是应试教育,其考核中的严格性也大大降低,考试中的徇私舞弊现象屡见不鲜,考试抄袭甚至成为一种屡见不鲜并被默许的现象。高校的腐败问题也越来越公开化。这一切成为高等学校学历的含金量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
同时,以上两点也增加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的困难。面对“无差别毕业生”,用人单位往往难以抉择,以往炙手可热的名牌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也越来越难以保证。用人单位只好通过提高标准,进行更细致的选拔与淘汰来减少用人成本保证效益。这也最终导致了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四、更深层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如此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当下严峻的就业压力。仅2009年就有700万高校毕业生急需就业,而眼下2010级大学生也将进入就业市场,加上每年的待业者和失业者,我国的就业现状将继续恶化。社会闲置人才的恶性增加必将造成对社会稳定的威胁,目前急需国家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来缓解严峻的就业现状。
而要改革首先应从造成“就业难”问题的根源——教育上着手来打开局面。
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教育观念,正视我国的应试教育现状。我国的教育体制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要明确教育应该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而并非是培养一大批的考试能手。必须在以往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特长发展,将学生培养成踏踏实实的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而非悲哀的“无差别毕业生”。
对于高等教育必须加强教育质量监管,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让学生学精学扎实,而不应该仅仅将考试及格作为培养目标。
同时对于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必须保质保量,加大考核力度,同时做到公平,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
另外在高等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高等教育阶段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总之必须做到以上几点,我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关键字]就业现状;新问题;就业压力;无差别毕业生
1999年,为了实现“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目标,中央制定了所谓的高校扩招计划。高校扩招计划实施后,的确实现了预期目标,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提高了我国的教育资源利用率,大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扩招政策实施的过于急促,因而也产生了许多的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在客观上扭曲了我国的人才需求结构。
自2003年第一批扩招后的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迈入社会起,就业问题就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就业压力也成为高校学生所承受的几大压力之中的主要压力。虽然国家采取了很多的政策希望能够对此进行调整,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而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就业难”依旧让高校学生感到头疼,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旧严峻。
一、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高校学生严峻的就业现状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广大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困难。“毕业即失业”这句已流行数年的口头禅就是我国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困难的真实写照。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快速增长,可是社会上却无法提供足够的职位。同时用人单位的门槛逐渐抬高,想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也越来越难。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沦为待业青年,在下一年再与应届生进行竞争,由此又产生更多的待业者,形成恶性循环。
2 众多新兴产业中的人才需求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满足,出现“有的人没工作,有的工作没人做”的尴尬状况,我国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如游戏开发等对人才提出了许多诸如热爱游戏,对游戏有深入理解等要求,但我国的高校学生多把电脑游戏单纯作为娱乐,却少有能够深入钻研的人才。另一方面一些工作却为高校学生所不屑或做不了,因而被限制。
3 社会上的严重的就业压力已经蔓延入高校校园。以往纯洁的象牙塔早已今非昔比。严重的就业压力逼迫着高校学生愈加现实,从进入大学起便开始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同时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兼职工作对应聘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拿家教来说,应聘条件已经上升到“相关专业研究生学历,英语六级或专业英语四级,有至少一年家教经验”等专业化的高标准,非家教热门专业或不符合其他条件的学生连找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都难。甚至出现了一些同学迫于压力,为了将竞争对手扼杀在起跑线上,往往见到自己符合条件的家教广告就将联系方式全部撕掉的极端情况。
二、我国就业现状严峻的原因
2007年中国信息报的一篇文章认为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如此严峻就业现状主要是由“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新技术、先进设各的不断应用,农业、工业、科研及政府机构等行业部门纷纷进行结构调整”造成的。
一方面各行业部门的结构调整以及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使得用人成本升高。为了提高效益,各行业都相应地细化了对人才的要求,由从前的重学历转为了重能力。由于高校毕业生多是理论有余,经验不足,所以像农业、工业等行业为了避免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业务培训,降低成本,多倾向于招收有经验的工人。而科研机构或政府机构则对人才的要求更高,科研机构多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政府机构的公务员考试更是万里挑一,对高校毕业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还有一些新兴产业如前面提到的游戏业,对人才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由于我国教育的局限性,学生往往又不具有这些能力。
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是造成如此严峻的就业现状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就业观念。要么对工作要求过高,自己能力却无法满足:要么打算先“低就”一下,多积累工作经验以求以后的升迁。更严重的在对工作的判定方面,很多大学生都是很盲目的,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是适合自己的,往往随波逐流摇摆不定。在选择工作时的盲目性也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但抛开这些社会原因和学生自身观念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造成当代大学生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现状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但是事实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却是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并造成了我国如此严重的就业压力,从这一方面说,我们的教育是不称职的。
三、无差别毕业生——对我国教育与就业现状矛盾的反思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教育仍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尤其是在高校扩招以后,我国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入学率升高,每年大批的毕业生涌入社会,但是我们培养出的这些却是不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无差别毕业生”。
何为“无差别毕业生”呢?
笔者这个概念的定义是:受教育水平相同,专业相似,实力相当,没有突出特长的毕业生。当面对当下社会中激烈的就业竞争时,无差别毕业生们由于综合素质相差不大,受教育经历相同,一些工作经历、资格证书等,你有的我也有,因此造成了所谓的“无差别”。
一方面在求职时这些“无差别毕业生”没有突出的特长来击倒竞争对手,而他们所谓的“高综合索质”乃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综合素质”,仅限于在考试科目中的高水平。尽管现在我国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水平、工作经历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但是所谓的社会实践、科研立项等等却只停留在做一些空有其名的所谓调查问卷,公文式的夸夸其谈的实践总结等作为评价标准的表面工程上,而且这些实践的机会也只有少数一些“优秀学生”能够争取到,大部分的学生并不能得到相应的锻炼。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甚至竞争不过农村青壮劳动力或有经验的下岗工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待遇不断降低甚至出现有些时候与民工等同的极端现象。
而另一方面扩招之后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难以保证。即使是应试教育,其考核中的严格性也大大降低,考试中的徇私舞弊现象屡见不鲜,考试抄袭甚至成为一种屡见不鲜并被默许的现象。高校的腐败问题也越来越公开化。这一切成为高等学校学历的含金量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
同时,以上两点也增加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的困难。面对“无差别毕业生”,用人单位往往难以抉择,以往炙手可热的名牌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也越来越难以保证。用人单位只好通过提高标准,进行更细致的选拔与淘汰来减少用人成本保证效益。这也最终导致了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四、更深层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如此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当下严峻的就业压力。仅2009年就有700万高校毕业生急需就业,而眼下2010级大学生也将进入就业市场,加上每年的待业者和失业者,我国的就业现状将继续恶化。社会闲置人才的恶性增加必将造成对社会稳定的威胁,目前急需国家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来缓解严峻的就业现状。
而要改革首先应从造成“就业难”问题的根源——教育上着手来打开局面。
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教育观念,正视我国的应试教育现状。我国的教育体制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要明确教育应该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而并非是培养一大批的考试能手。必须在以往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特长发展,将学生培养成踏踏实实的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而非悲哀的“无差别毕业生”。
对于高等教育必须加强教育质量监管,保障教师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让学生学精学扎实,而不应该仅仅将考试及格作为培养目标。
同时对于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必须保质保量,加大考核力度,同时做到公平,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
另外在高等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高等教育阶段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总之必须做到以上几点,我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