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就业压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高校在引导毕业生择业时,自主创业便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就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给出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自主创业;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创新人才不足,源于创新教育不足。我国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途径。创业教育包括三个层面的教育,第一层面是普及商业知识、规律,提高学生商业意识、适应商业环境和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能力;第二层面是培育企业家精神,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第三层面是创业职业教育,把创业真正作为自己的一份职业,这是比就业要求更高的职业形态。为此,可采取加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等教育课程改革来强化创业实践教育。
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界定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相匹配,是通识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因此也提倡知识的整合与专业的拓展,属于通识类课程的演变课程。创业教育课程是指围绕创业教育目标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而设置的课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和桥梁。合理、优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促进创业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创业教育课程具有指向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因此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综合性、专业性、差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等原则。
开发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创业教育研究和课程开发也有助于摆正创业教育在学术学科建设中的位置,要求创业教育把创业精神的培养深深植根于课程开发当中,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创业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不仅可以单独开设,也可以进行组合开设,使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开办企业、管理企业和扩大企业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构建创业理论课程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创业基础知识的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体系中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了解企业、创办你的企业三类课程,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为普及知识的学生、有创业兴趣学生以及准备创业学生而开设。在创业教育阶段开设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构成。在课程结构上采用基础知识教育、职业基础理论教育、职业专业知识教育、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课程能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触和体验到创业过程中变化的复杂环境,使他们从中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毅力和品性,创业个性意识倾向和创业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很好的熏陶和磨炼。同时,创业实践课程便于扩大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领域和创业背景,丰富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根据创业实践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创业实践课程主要分为模拟试验型、社会实践型,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分为经营管理实践课程和社会交往实践课程两类。将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创业实践课程主要分为单项经营管理模拟与实践、综合经营管理模拟与实践、单项社会交往模拟与实践和综合社会交往模拟与实践四类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具体内容,如参观企业、访问消费者、商业调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以及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和报告,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教师的素质和物质条件是影响和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创业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师资和一定的物质条件作支撑。调查表明,当前各校实施创业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模拟训练设施和创业实习基地不足;二是师资匮乏。原因在于办学经费不足,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综合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为此,必须强化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的组织支持作用,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并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增加办学经费,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如吸收民间资本,实行企校联合办学,为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创业实习基地等。
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在科研成果转化中,学生能够领悟市场的巨大魅力,甚至直接充当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骨干力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科研参与模式的形式多样,有的是推行项目参与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开发性等合作项目;有的实行大学生研究计划,学校划拨专项基金支持学生的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科研立项,教师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等。
学生通过参与实体性质的实验室、实验性企业或者实习基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实践、生产环节的体验以及产品的销售与新市场的开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也学习了管理知识以及有关企业运作的基本常识,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创新创业型的人才符合社会所需的用人结构。创业教育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去探讨、去实施。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要注意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才能转变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彦.浅谈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2]刘素婷.论高职生的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3).
[3]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自主创业;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创新人才不足,源于创新教育不足。我国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途径。创业教育包括三个层面的教育,第一层面是普及商业知识、规律,提高学生商业意识、适应商业环境和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能力;第二层面是培育企业家精神,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第三层面是创业职业教育,把创业真正作为自己的一份职业,这是比就业要求更高的职业形态。为此,可采取加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等教育课程改革来强化创业实践教育。
创业教育课程的内涵界定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相匹配,是通识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因此也提倡知识的整合与专业的拓展,属于通识类课程的演变课程。创业教育课程是指围绕创业教育目标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而设置的课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和桥梁。合理、优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促进创业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创业教育课程具有指向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因此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综合性、专业性、差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等原则。
开发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创业教育研究和课程开发也有助于摆正创业教育在学术学科建设中的位置,要求创业教育把创业精神的培养深深植根于课程开发当中,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创业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不仅可以单独开设,也可以进行组合开设,使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开办企业、管理企业和扩大企业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构建创业理论课程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创业基础知识的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体系中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了解企业、创办你的企业三类课程,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为普及知识的学生、有创业兴趣学生以及准备创业学生而开设。在创业教育阶段开设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构成。在课程结构上采用基础知识教育、职业基础理论教育、职业专业知识教育、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课程能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触和体验到创业过程中变化的复杂环境,使他们从中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毅力和品性,创业个性意识倾向和创业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很好的熏陶和磨炼。同时,创业实践课程便于扩大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领域和创业背景,丰富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根据创业实践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创业实践课程主要分为模拟试验型、社会实践型,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分为经营管理实践课程和社会交往实践课程两类。将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创业实践课程主要分为单项经营管理模拟与实践、综合经营管理模拟与实践、单项社会交往模拟与实践和综合社会交往模拟与实践四类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具体内容,如参观企业、访问消费者、商业调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以及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和报告,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教师的素质和物质条件是影响和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创业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师资和一定的物质条件作支撑。调查表明,当前各校实施创业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模拟训练设施和创业实习基地不足;二是师资匮乏。原因在于办学经费不足,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综合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为此,必须强化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的组织支持作用,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并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增加办学经费,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如吸收民间资本,实行企校联合办学,为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创业实习基地等。
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在科研成果转化中,学生能够领悟市场的巨大魅力,甚至直接充当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骨干力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科研参与模式的形式多样,有的是推行项目参与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开发性等合作项目;有的实行大学生研究计划,学校划拨专项基金支持学生的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科研立项,教师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等。
学生通过参与实体性质的实验室、实验性企业或者实习基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实践、生产环节的体验以及产品的销售与新市场的开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也学习了管理知识以及有关企业运作的基本常识,为以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创新创业型的人才符合社会所需的用人结构。创业教育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去探讨、去实施。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要注意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才能转变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彦.浅谈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2]刘素婷.论高职生的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3).
[3]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