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不断的推行,在考试过程中,试题的开放性要求在教学中也逐步体现出来,本文主要在实际教学基础上,对教学中开放性试题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试题;开放性;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当前教科书中多数都是训练题,探索性的问题较少,受教师的影响,这些习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封闭或半封闭的习题,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开放性问题,在授课中创设情境,给学生锻炼思维的机会,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能力。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分析在教学中对开放性试题的运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以问题激发学生灵敏性思维
对于汉语教学而言,开放性问题不能局限在某一篇课文本身或者一个知识点上,应该运用知识的联系,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应用,追求生多向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汉语教学中,开放性提问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含:矛盾性提问、选择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假想性提问、关联性提问及生活化提问等不同提问方法。例如在课文《犟龟》教学中,可以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到一只龟具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勇气和精神,只管向前,但是不听任何人的劝告,犟到极点。大家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这种提问方式就是采用矛盾性提问,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在朱自清《春》一文中,设计问题:“春花图”、“春雨图”、“春草图”、“春风图”及《迎春图》五幅圖,问学生最喜欢哪一幅,并说明理由,学生自然会各抒已见,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再如《背影》一文中,可以提问:同样都是采用平凡小事来写人物,但《背影》却极为感人,为什么?这篇文章在选择表现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就是采用提发散性问题的方法进行提问的,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思考,其答案也是多元化的,这样就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很好的锻炼。
2、以多元化角度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
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求异思维必不可少的,这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环节,具有变通性、创造性和流畅性。在进行习题训练的过程中,运用求异思维就需要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打破常规思维,善于运用假设,这样才能将求异思维发挥到极致。例如在朱自清《背影》一文中,教师通过提问:为什么同样是通过小事描写人物,而这篇却写的极为感人?那么从作者在选择表现角度上有哪些独特之处?问题一出,学生开始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得出多元化的答案,这也就是在多元化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如学生得到的答案有:首先,表现角度独特新颖,文章选择目标任务的背向,是一种特定的角度,采用深情的笔法进行描述,全力将父亲的背影疏泄出来,让人动容;第二,集中反映出所描写的对象的内在精神,父亲买橘子时爬上月台的背影是全文的精髓,体现出了父亲的慈爱、努力、艰辛和执着;父子间深沉的爱倾注在这一瞬间,儿子对父亲那些零星印象顷刻间在作者心头百感交集,聚拢而来,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影响。由此可见,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散,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以多角度养成学生思维广阔性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试题的分析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是由思维的多向性所决定的。多向性可以理解为多方向、多角度、多端点等,多向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思维的起点和思维过程的灵活程度,迁移与概括的能力较强,能自觉的对规律进行运行。此外,多向思维还要求思维的活力不断进行发散,从问题的正反面、前后关系、内外联系及上下层次等方面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汉语教学中,对习题的联系要注意精选的问题,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联系,对典型的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采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方法的探究,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对有关于《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为了突出教材本身,首先要求同,对规律进行认识;其次要存异,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培养。在《孔乙己》教学中,通过提问:孔乙己用九文钱和短衣帮的四文钱进行比较,说明了孔乙己的经济地位如何?通过九文钱到最后的四文钱,再到喝酒欠账,说明了孔乙己的命运如何?这样的对比后发现,通过角度的转变,可以对文章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出孔乙己命运的悲惨与悲哀。学生在角度转换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散和开阔。
4、以辩论方式增强学生思维批判性
当然,试题的开放性给学生的思维定向会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还要对常规的思维过程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出奇制胜。在汉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放性试题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条件、结论等各种规律进行寻找、总结,从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描述园林的顺序是怎样说明的?这与一般的建筑物描写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种问题一出来,在《苏州园林》和一般建筑物的描写中就形成了辩论,这个辩论的过程也是求同存异的过程,同样的是建筑,不同的是描写的手法、顺序的不同,也正是这些不同点使得该篇文章有其魅力所在,文章中并未提及几个园林的名字,却把苏州园林全都写了进来,学生学到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随着对比、辩论逐步的得到思维的创新。
结语
当然,在汉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思维相对禁锢,创新能力不足,因此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本文主要针对运用开放式试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叶远生.语文开放性提问研究之管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8).
[2]吕月荣.浅谈构建小学开放式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3]张旭佳.如何解答初中语文中开放性题目[J].新校园:理论版.2011(7).
[4]朱红芳.运用开放式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
[5]沈良杰.对构建开放式教育模式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5).
关键词:试题;开放性;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当前教科书中多数都是训练题,探索性的问题较少,受教师的影响,这些习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封闭或半封闭的习题,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开放性问题,在授课中创设情境,给学生锻炼思维的机会,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能力。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分析在教学中对开放性试题的运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以问题激发学生灵敏性思维
对于汉语教学而言,开放性问题不能局限在某一篇课文本身或者一个知识点上,应该运用知识的联系,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应用,追求生多向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汉语教学中,开放性提问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含:矛盾性提问、选择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假想性提问、关联性提问及生活化提问等不同提问方法。例如在课文《犟龟》教学中,可以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到一只龟具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勇气和精神,只管向前,但是不听任何人的劝告,犟到极点。大家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这种提问方式就是采用矛盾性提问,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在朱自清《春》一文中,设计问题:“春花图”、“春雨图”、“春草图”、“春风图”及《迎春图》五幅圖,问学生最喜欢哪一幅,并说明理由,学生自然会各抒已见,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再如《背影》一文中,可以提问:同样都是采用平凡小事来写人物,但《背影》却极为感人,为什么?这篇文章在选择表现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就是采用提发散性问题的方法进行提问的,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思考,其答案也是多元化的,这样就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很好的锻炼。
2、以多元化角度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
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求异思维必不可少的,这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环节,具有变通性、创造性和流畅性。在进行习题训练的过程中,运用求异思维就需要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打破常规思维,善于运用假设,这样才能将求异思维发挥到极致。例如在朱自清《背影》一文中,教师通过提问:为什么同样是通过小事描写人物,而这篇却写的极为感人?那么从作者在选择表现角度上有哪些独特之处?问题一出,学生开始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得出多元化的答案,这也就是在多元化角度对文章进行赏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如学生得到的答案有:首先,表现角度独特新颖,文章选择目标任务的背向,是一种特定的角度,采用深情的笔法进行描述,全力将父亲的背影疏泄出来,让人动容;第二,集中反映出所描写的对象的内在精神,父亲买橘子时爬上月台的背影是全文的精髓,体现出了父亲的慈爱、努力、艰辛和执着;父子间深沉的爱倾注在这一瞬间,儿子对父亲那些零星印象顷刻间在作者心头百感交集,聚拢而来,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影响。由此可见,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散,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以多角度养成学生思维广阔性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试题的分析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是由思维的多向性所决定的。多向性可以理解为多方向、多角度、多端点等,多向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思维的起点和思维过程的灵活程度,迁移与概括的能力较强,能自觉的对规律进行运行。此外,多向思维还要求思维的活力不断进行发散,从问题的正反面、前后关系、内外联系及上下层次等方面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汉语教学中,对习题的联系要注意精选的问题,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联系,对典型的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采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方法的探究,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对有关于《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为了突出教材本身,首先要求同,对规律进行认识;其次要存异,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培养。在《孔乙己》教学中,通过提问:孔乙己用九文钱和短衣帮的四文钱进行比较,说明了孔乙己的经济地位如何?通过九文钱到最后的四文钱,再到喝酒欠账,说明了孔乙己的命运如何?这样的对比后发现,通过角度的转变,可以对文章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出孔乙己命运的悲惨与悲哀。学生在角度转换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散和开阔。
4、以辩论方式增强学生思维批判性
当然,试题的开放性给学生的思维定向会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还要对常规的思维过程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出奇制胜。在汉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放性试题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条件、结论等各种规律进行寻找、总结,从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描述园林的顺序是怎样说明的?这与一般的建筑物描写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种问题一出来,在《苏州园林》和一般建筑物的描写中就形成了辩论,这个辩论的过程也是求同存异的过程,同样的是建筑,不同的是描写的手法、顺序的不同,也正是这些不同点使得该篇文章有其魅力所在,文章中并未提及几个园林的名字,却把苏州园林全都写了进来,学生学到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随着对比、辩论逐步的得到思维的创新。
结语
当然,在汉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思维相对禁锢,创新能力不足,因此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本文主要针对运用开放式试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叶远生.语文开放性提问研究之管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8).
[2]吕月荣.浅谈构建小学开放式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上.2011(12).
[3]张旭佳.如何解答初中语文中开放性题目[J].新校园:理论版.2011(7).
[4]朱红芳.运用开放式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
[5]沈良杰.对构建开放式教育模式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