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通过具体的研究帮助小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目的。本文从创设情境、引出问题;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开展适合的研究活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142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研究性教学的第一步是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出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以看出,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使其数学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创设情境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细节可以让小学生产生熟悉感和认同感。在这种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存在范围之广、运用程度之多,从而对数学产生敬畏的情愫,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二,创设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性。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问题的内容更丰满,让小学生的思维更流畅。但是问题本身要难度适宜,避免过难的问题使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挫败,过易的问题使小学生应付了事,不能端正解决问题的态度。第三,问题情境创设的要有科学性。问题情境创设一定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选择最适合的案例进行创设,避免让学生产生混淆科学的错误思想。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点时,首先,在预习这一课时,教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请同学们将家里面使用的温度计,放在放在太阳下,记录它是多少度?放在冰箱里它又是多少度?在读出温度计的刻度标识时,看看有什么不同的点?然后,经过同学们的认真预习实验,得到出这样一个结论,放在太阳下是零上20摄氏度,可以表示为+20℃,放在冰箱里是零下20摄氏度,可以标识为-20℃。+20℃读做:正20摄氏度,-20℃读做:负20摄氏度。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可以让小学生很轻松的融入到基础知识点学习中来,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为落实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在自主思想和自主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技巧。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逻辑思维的不同,对同样的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对于知识的获取、认知等情况也是不同的。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数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其提供良好的探究学习空间,使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鼓励小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课《小数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点时,首先教师为小学生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红去超市买东西,买了一包薯片5.9元、一瓶饮料3.5元、一包牛奶2.8元、一个笔记本5.5元、一只圆珠笔3.5元,小红给了收银员25.5元,小红这次一共花了多少元?收银员要找给小红多少元?
解题:(1)5.9+3.5+2.8+5.5+3.5=21.2(元)
答:小红一共花了21.2元。
(2)25.5-21.2=4.3(元)
答:收银员要找给小红4.3元。
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熟悉感,从而促使小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也将数学知识点有效运用。
三、开展适合的研究活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情境,利用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的有效结合,使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认知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数学素养得到优化。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这一时点,教师就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性教学。让小学生用一周的时间,观察洋葱头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记录。首先,在家长的帮助下,小学生用水培养一根洋葱头,并准备好本和笔进行记录。然后,以每天清晨时为标准,测量和记录洋葱头的高度变化,然后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最后,经过一周的折线统计图的记录,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拿到课堂上讨论学习,教师给与积极的总结。通过这种有效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升了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使其数学思维得以开拓。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对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非常关注和重视的,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有效帮助小学生创設研究性学习的情境,提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并可以拥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唐绪全.浅谈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6):283.
[2] 王雪娟.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之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5):177.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8-142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研究性教学的第一步是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出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以看出,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使其数学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创设情境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细节可以让小学生产生熟悉感和认同感。在这种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存在范围之广、运用程度之多,从而对数学产生敬畏的情愫,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二,创设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性。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问题的内容更丰满,让小学生的思维更流畅。但是问题本身要难度适宜,避免过难的问题使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挫败,过易的问题使小学生应付了事,不能端正解决问题的态度。第三,问题情境创设的要有科学性。问题情境创设一定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选择最适合的案例进行创设,避免让学生产生混淆科学的错误思想。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点时,首先,在预习这一课时,教师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请同学们将家里面使用的温度计,放在放在太阳下,记录它是多少度?放在冰箱里它又是多少度?在读出温度计的刻度标识时,看看有什么不同的点?然后,经过同学们的认真预习实验,得到出这样一个结论,放在太阳下是零上20摄氏度,可以表示为+20℃,放在冰箱里是零下20摄氏度,可以标识为-20℃。+20℃读做:正20摄氏度,-20℃读做:负20摄氏度。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可以让小学生很轻松的融入到基础知识点学习中来,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为落实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在自主思想和自主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技巧。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逻辑思维的不同,对同样的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对于知识的获取、认知等情况也是不同的。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数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其提供良好的探究学习空间,使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鼓励小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和探究,使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课《小数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点时,首先教师为小学生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红去超市买东西,买了一包薯片5.9元、一瓶饮料3.5元、一包牛奶2.8元、一个笔记本5.5元、一只圆珠笔3.5元,小红给了收银员25.5元,小红这次一共花了多少元?收银员要找给小红多少元?
解题:(1)5.9+3.5+2.8+5.5+3.5=21.2(元)
答:小红一共花了21.2元。
(2)25.5-21.2=4.3(元)
答:收银员要找给小红4.3元。
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熟悉感,从而促使小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也将数学知识点有效运用。
三、开展适合的研究活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情境,利用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的有效结合,使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认知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数学素养得到优化。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这一时点,教师就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性教学。让小学生用一周的时间,观察洋葱头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记录。首先,在家长的帮助下,小学生用水培养一根洋葱头,并准备好本和笔进行记录。然后,以每天清晨时为标准,测量和记录洋葱头的高度变化,然后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最后,经过一周的折线统计图的记录,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拿到课堂上讨论学习,教师给与积极的总结。通过这种有效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升了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使其数学思维得以开拓。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对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非常关注和重视的,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有效帮助小学生创設研究性学习的情境,提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并可以拥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唐绪全.浅谈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6):283.
[2] 王雪娟.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之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