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总目标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现了大国担当、人民情怀、以义为先、磊落坦荡、天下一家的时代风范。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时代;  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9-0030-04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伟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要义、国际战略和时代风范,富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当今时代精神,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本质特征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领了人类进步潮流。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要义,就是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回答和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什么”的问题。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一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深刻领会和贯彻党中央的外交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建设好对外工作的系统工程,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统筹协调党政军民各方面的外事工作,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三是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的外交队伍。四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加强对外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建设。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对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内生动力和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特别是这次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国际影响力,也给那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唱多”“唱空”“唱衰”的各种议论以有力回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始终能够劈波斩浪、砥砺前行、引以为傲的最大底气,是始终能够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战略主动的根本原因。
  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使命呼唤担当和引领未来。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变得空前紧密。要统筹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宽广的视角,更加奋发有为地开展外交工作,努力把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把世界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就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五个世界”,集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科学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全人类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共同价值的追求,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方针、总体布局和基本路径的全面诠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型国际关系理论,就是要在国际活动中实现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它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站在全人类高度,共同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可以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走向理想社会的一种历史性选择和新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国际战略
  战略问题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就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目标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回答和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如何办”的问题。
  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新平台。它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也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要求,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建设好这项史无前例的世纪工程,要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把“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不是口号和传说,而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带一路”逆势前行,合作伙伴相互支持,守望相助,进一步彰显了强大的韧性和旺盛的活力。   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源于中国人民对近代以后苦难遭遇的深刻反思,源于对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条件的科学认知,源于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是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中國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是和平建设者、发展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维护者,始终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带给世界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即使再强大也永远不称霸。
  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打造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建立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夯实中国和世界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本质要求。总体布局是:运筹好大国关系,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促进全球战略稳定;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亲诚惠容的政策理念,打造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天然同盟军的团结合作;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多边事务,筑牢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切实推进中国多边外交;更好推进民间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政党外交等。目前,我国已同11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外交布局更加完善。
  坚持以公平正义为要旨,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特别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启示我们: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在公平正义理念引领下,中国在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多边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面向未来,守正创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其贡献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提出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经济治理观,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推动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进一步提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尽最大努力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出共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全球公共产品。
  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和核心利益,不会坐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发展空间受损,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不要幻想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走和平发展道路与维护国家安全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维护国家安全,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坚持系统思维,守住安全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善于预见和预判各种风险挑战。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把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统一起来。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构建大安全格局。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风范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我们党坚持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历史与现实、传统和现代、国际与国内的有机结合中,统筹谋划和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努力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路,使我国对外工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回答和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怎么样”的问题。
  大国担当。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胸怀,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中国过去在自身还很贫穷的时候,就给予了一些更困难的发展中国家以无私帮助。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争取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中国这种大国担当是高度的自觉担当、历史担当、道义担当。
  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为中国人民造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2020年以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们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密集开展元首外交,同步抗击新冠病毒和国际政治病毒,为全球抗疫凝聚共识,为中国外交指引方向,为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全球稳定作出新的贡献,彰显了大国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人民情怀。
  以义为先。中国外交有原则、重情谊、讲道义、谋公正。坚持正确义利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道德根基和根本价值导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中国传统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就是:义利相兼,义利并举;义重于利,以义为先;互利共赢,弘义融利;重义轻利,舍利取义。中国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主张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张开怀抱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在国际关系中,我们倡导妥善处理义利关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磊落坦荡。中国在国际上磊落坦荡,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国际舞台上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畏强权,以理服人,说话算数。中国人民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但也尊重和保护文明多样性,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放包容的心态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中国有比海洋、天空更为宽广的胸怀,但也不会在别人的挑战面前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不会任人肆意向我们挑衅。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敢于直面现实,进行坚决斗争直至胜利。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面对将疫情政治化、“甩锅”中国的险恶用心和拙劣表演,我们展开法理战、舆论战、外交战,提出并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信誉,就是证明。
  天下一家。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和共同的未来,应该是一家人。大道不孤,大爱无疆,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为人类谋福祉,为世界谋大同,站到了国际道义制高点。中国也倡导世界各国人民,包括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民,都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守望相助,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7ZDA0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石云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 梁齐勇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注重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铸就我们党光辉成就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等四个阶段党的青年政策,厘清党的青年政策发展脉络。党的青年政策从无到有再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政策层次的丰富,构建了以青年思想教育、青年权益保护和青年发展为主线的青年政策架构;政策制度化设计的完善形成了青年政策的法律制度、规范制度和工作制度;政策整合程度的提升消解了青年政策碎片化问题,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
期刊
我们党历来重视自身历史的总结和学习。早在延安整风之时,毛泽东同志就讲过∶“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总结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是将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历史上,学习党史对增强党的团结、凝聚全党共识发挥了重要作用。著名的延安整风,就是首先在高级干部中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具有深刻启示意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要牢牢把握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紧紧扣住中国社会历史性转变过程;要善于不断吸收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丰富完善理论内涵,努力实现新的飞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 B2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经历了3个阶段,表现出始终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实现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始终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等特征,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满足时代需求和不断完善方式方法等重要历史经验。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9-0026-
一个王府的背影定远营,作为阿拉善旗札萨克的衙门,曾经的蒙古王府,已经渐行渐远。但在解放前,有一个时期,也就是在红军长征中的193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宁夏战役计划”,在此期间,定远营被推到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曾多次发电给有关方面,对计划中的“宁夏战役”极为重视,电文中多次提到了“定远营”,强调要“夺取宁夏”“占领定远营”。在此前后,邓小平、林育英(张浩)等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都曾来到过这座小城.
青年参与全球治理是一个亟需新兴国家重视的领域。然而,目前学界对这一议题的关注度不足。通过比较世界各国的经验,可以总结出四种支持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典型模式:地域中心模式、人才导向模式、名人效应模式与政府输送模式。虽然各国采取了不同模式,但是成功的模式都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优势塑造。目标融合困境、权力调适困境与领导力催化困境是协同惰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只有不断克服这三类困境,国家支持青年参与全球治理才能有内生的、可持续的动力,并逐渐形成协同优势。所有的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不同模式之间也并非不
自2001年以来,随着高校征兵工作的推进,大学生逐渐成为国家义务兵的主力兵源。本文通过北京市2019年报名入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两所高校征兵工作的参与式观察,对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动因和行动逻辑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国家和社会对参军报国话语的集体认同、政府和高校优抚政策的激励以及大学生对军旅文化的共鸣,构成了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动因。这使得大学生对参军的理解从公民义务转变为了一个得到国家社会认可、助力个体发展并能彰显自我的人生机会,这种混合了集体主义信仰、实用主义倾向和个人情感偏好的多重行动逻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干部培养工作,在接续奋斗的过程中效果显著。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青年干部的思想原则、方式方法已基本成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历史经验。首先,要保持党与青年的血肉联系,加强对青年的组织吸纳,扩大青年干部培养工作的政治基础;同时,要增强党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筑牢青年干部培养的思想支撑;此外,要在实践中锻炼青年干部,鼓励青年走向群众,这是培养青年干部的现实路径;最后,要尊重青年干部的成长规律,完善党内干部成长机制,形成青年干部培养的制度保障。
[摘要]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党史学习教育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系列重要论述涵盖了对党的历史发展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些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为根本依据和思想基础,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彰显出推进党史学习研究、宣传教育的丰富意义和价值,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