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楼是潮州饶平北部客家人集聚区的传统民居,“人去楼空”“土崩瓦解”是它的现状。笔者原创命题——土楼,形式与2017年全国I卷文科综合地理综合题相同,笔者从命题背景、原则与意义做简介说明,试题内容包括命题说明、试题组、试题解析、参考答案四个部分,体现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考察。
【关键词】高中地理;原创题;土楼
一、命题背景、原则与意义
(一)背景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指出的“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教育精神,提高地理教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地理教育教学中。2017年9月笔者参加并在潮州市地理教研会议上展示和解读了自主命制的高中地理原创试题——土楼。
依据《关于举行潮州市高中地理原创试题命题比赛的通知》要求,试题根据“主题 区域”下以某种地理事物为话题,题型为分值26分的综合题,形式与2017年全国I卷文科综合地理综合题相同。作品内容包括命题说明、试题组、试题解析、参考答案四个部分,详实呈现答案解析与命题原理,并体现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考察。
(二)原则
原创试题的题材来源非常广泛。如,世界热点事件、国内外时政新闻、社会各行业的年度公报、地理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文献资料等。教师在筛选命题材料和命题时,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创新性、时代性、规范性等基本原则。
1.科学性。试题无科学性错误,不虚构材料和数据,确保材料真实;2.导向性。试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命制依据,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计尽可能生活化、情境化;3.创新性。试题力求原创,试题立意、情境和设问应体现创新,适量改编,杜绝抄袭;4.时代性。试题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科前沿,弘扬时代“主旋律”,引领正确的价值观;5.规范性。规范试题的设问和参考答案,综合考虑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三)意义
作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除了能够上好课、做好题外,还必须学会如何命制原创试题。毋庸置疑,能够成功地命制原创试题,不但有利于拓宽个人的知识视野,也是对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和提升。同时,命制和使用原创试题,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精准度”水平。
二、试题“土楼”内容
(一)命题说明
本题命题思路基于“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内容,探讨地理环境与传统建筑的关系,同时思考“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土楼这种传统民居该如何保护和开发的问题。相关地图制作体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本题取材于粤东客家及邻近福建地区广泛分布的土楼,目前部分土楼得到一定程度开发和保护,但大多数面临人去楼空,甚至土崩瓦解的境地。潮州饶平北部的土楼现状就是该地区土楼境遇的典型案例。如何切实保护这种历史名居,让其重获新生,值得我们思考研究。
本区地图取材于福建南靖县的暗坑霸土楼所在石桥村周围地区,笔者通过Google Earth获得其遥感地图,并使用Photoshop软件对地图进行处理,完善相关等高线、图例注记等(如下图)所有科学数据。其中土楼内部结构图来源于福建华安县“二宜楼”,它是圆形土楼中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
(二)试题组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土楼是聚族而居的历史见证,是中国民居的杰出瑰宝。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高大坚实的土楼可以聚众、囤粮,有自备水井而不虞缺水,能够长期御敌自保。它适应大家族聚居,并且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成两层以上的房屋。
2008年46座土楼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而被保护起来,但是它们的大多数依然沉寂山间,而土楼外面次第冒出的新居越来越多,土楼渐渐人去楼空,甚至“土崩瓦解”。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土楼分布示意图及圆形土楼内部结构图。
(1)请分析该地区土楼分布的特点及成因(6分)
(2)结合图文信息,分析该地建造土楼作为民居的优点(6分)
(3)结合该地气候条件,分析土楼外墙基底用岩石砌成,上方才用生土夯筑的原因(6分)
(4)面对即将“土崩瓦解”的土楼,请提出些可行性的挽救措施。(8分)
(三)试题解析
(1)通过等高线体现出的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特点,可以判定该地地处山区,地势起伏较大,而河谷地带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便于修建单体规模宏大的土楼群;山区受地形和水源等影响,大量耕地分布在河谷地区,把土楼布局在河谷地区,方便居民进行农业生产。
(2)该地建造土樓作为民居受自然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高大坚实的土楼可以抵御野兽侵扰、长期御敌自保。
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而该地区原料丰富且廉价,同时建设难度较小。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这样有利于提升同宗血缘凝聚力。 土楼墙体厚实,甚至达到2-3米之后,土楼内部夏天可以隔热纳凉,冬天则可防风保暖。
圆形土楼相比于方形土楼而言,方位特征较弱,避免四个角通风采光不利之弊端。
(3)由于题干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来分析,故通过经纬度(24°40′N,117°03′E) 定位后,可以判定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引发山洪,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夯土最怕被水浸水蚀,故其地基一层需要用岩石砌成。同时山谷多大风,暴雨又容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坚固的岩石基底有利于防风抗灾。
(4)土楼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一定要深入去挖掘,通过举办各类艺术文化活动,展示土楼风采和客家民俗风情,进一步提高土楼知名度,把土楼推向世界,扩大其影响力,从而提升保护力度。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保护土楼关键所在,将土楼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既保持其原有风貌,同时完善土楼内部各类设施,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让保護者从中获利,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土楼是聚族而居的历史见证,挖掘土楼“同宗血缘凝聚力”的内涵,鼓励宗室成员共同保护,使其成为家族教化育人之所,更有利于其发挥所长。
除了少数一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土楼被保护起来,更多的土楼需要适时改变才能生存,把部分土楼改造成博物馆或文化娱乐之所是一种适宜之选,甚至可以把一些土楼群变身艺术家的工作室,吸引四方人士共同开发和保护。
(四)参考答案
(1)分布特点:土楼主要沿河谷地带布局(2分)
成因: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河谷地带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便于建楼;大量耕地分布在河谷地区,布局在河谷的土楼居民便于农业生产。(4分)
(2)优点:高大坚实的土楼有很强的安全防卫功能且能防风抗震;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廉价实惠;体积庞大,住户众多,利于提升同宗血缘凝聚力;厚实的墙体让土楼内部冬暖夏凉;圆形土楼更兼顾良好的通风采光功能。(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2分)夏季降水集中,多山洪,土木结构的土楼,底部用岩石砌成能防水浸水冲,保护土楼稳固;(2分)石砌的底座支撑着高大的土楼,能抵御山区大风和强降水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冲击(或写石砌基座防风抗灾)。(2分)
(4)举办各类艺术文化活动,展示土楼风采和客家民俗风情,进一步提高土楼知名度,把土楼推向世界;将土楼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既保持其原有风貌,同时完善土楼内部各类设施,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挖掘土楼“同宗血缘凝聚力”的内涵,鼓励宗室成员共同保护,使其成为家族教化育人之所;挖掘土楼浓厚的文化性,把部分土楼改造成博物馆或文化娱乐之所;加大宣传力度,把土楼改造成艺术家的工作室,吸引四方人士共同开发和保护土楼, 挖掘其艺术性,让其重获新生。(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三、讨论
实践是检验题目的最好办法,通过学生做题,老师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评价题目的效度、信度、平均分和区分度,并对题目进行反思改进,从而提升命题的有效性。该原创命题尚需通过实践检验,才能使其更具科学性。由于受限于个人命题水平,该命题的实用性、适度性和启发性等都有待提升,希望有识之士能多予指正。
参考文献:
[1]罗华明.例谈地理原创试题的命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3):49-51.
[2]李雄飞.国之瑰宝——二宜楼和华安大地土楼群[J].华中建筑,2007(9).
[3]卢志明.福建土楼 围城内外[J].中国国家地理,2009(5).
[4]何葆国.土楼“维纳斯”[J].中国国家地理,2012(4) .
[5]金子兴 舒春霞.我的地理原创命题体会[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2):22-23.
【关键词】高中地理;原创题;土楼
一、命题背景、原则与意义
(一)背景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指出的“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教育精神,提高地理教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地理教育教学中。2017年9月笔者参加并在潮州市地理教研会议上展示和解读了自主命制的高中地理原创试题——土楼。
依据《关于举行潮州市高中地理原创试题命题比赛的通知》要求,试题根据“主题 区域”下以某种地理事物为话题,题型为分值26分的综合题,形式与2017年全国I卷文科综合地理综合题相同。作品内容包括命题说明、试题组、试题解析、参考答案四个部分,详实呈现答案解析与命题原理,并体现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考察。
(二)原则
原创试题的题材来源非常广泛。如,世界热点事件、国内外时政新闻、社会各行业的年度公报、地理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文献资料等。教师在筛选命题材料和命题时,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创新性、时代性、规范性等基本原则。
1.科学性。试题无科学性错误,不虚构材料和数据,确保材料真实;2.导向性。试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命制依据,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设计尽可能生活化、情境化;3.创新性。试题力求原创,试题立意、情境和设问应体现创新,适量改编,杜绝抄袭;4.时代性。试题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科前沿,弘扬时代“主旋律”,引领正确的价值观;5.规范性。规范试题的设问和参考答案,综合考虑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三)意义
作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除了能够上好课、做好题外,还必须学会如何命制原创试题。毋庸置疑,能够成功地命制原创试题,不但有利于拓宽个人的知识视野,也是对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和提升。同时,命制和使用原创试题,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精准度”水平。
二、试题“土楼”内容
(一)命题说明
本题命题思路基于“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内容,探讨地理环境与传统建筑的关系,同时思考“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土楼这种传统民居该如何保护和开发的问题。相关地图制作体现了“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本题取材于粤东客家及邻近福建地区广泛分布的土楼,目前部分土楼得到一定程度开发和保护,但大多数面临人去楼空,甚至土崩瓦解的境地。潮州饶平北部的土楼现状就是该地区土楼境遇的典型案例。如何切实保护这种历史名居,让其重获新生,值得我们思考研究。
本区地图取材于福建南靖县的暗坑霸土楼所在石桥村周围地区,笔者通过Google Earth获得其遥感地图,并使用Photoshop软件对地图进行处理,完善相关等高线、图例注记等(如下图)所有科学数据。其中土楼内部结构图来源于福建华安县“二宜楼”,它是圆形土楼中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
(二)试题组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土楼是聚族而居的历史见证,是中国民居的杰出瑰宝。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高大坚实的土楼可以聚众、囤粮,有自备水井而不虞缺水,能够长期御敌自保。它适应大家族聚居,并且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成两层以上的房屋。
2008年46座土楼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而被保护起来,但是它们的大多数依然沉寂山间,而土楼外面次第冒出的新居越来越多,土楼渐渐人去楼空,甚至“土崩瓦解”。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土楼分布示意图及圆形土楼内部结构图。
(1)请分析该地区土楼分布的特点及成因(6分)
(2)结合图文信息,分析该地建造土楼作为民居的优点(6分)
(3)结合该地气候条件,分析土楼外墙基底用岩石砌成,上方才用生土夯筑的原因(6分)
(4)面对即将“土崩瓦解”的土楼,请提出些可行性的挽救措施。(8分)
(三)试题解析
(1)通过等高线体现出的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特点,可以判定该地地处山区,地势起伏较大,而河谷地带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便于修建单体规模宏大的土楼群;山区受地形和水源等影响,大量耕地分布在河谷地区,把土楼布局在河谷地区,方便居民进行农业生产。
(2)该地建造土樓作为民居受自然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高大坚实的土楼可以抵御野兽侵扰、长期御敌自保。
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而该地区原料丰富且廉价,同时建设难度较小。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这样有利于提升同宗血缘凝聚力。 土楼墙体厚实,甚至达到2-3米之后,土楼内部夏天可以隔热纳凉,冬天则可防风保暖。
圆形土楼相比于方形土楼而言,方位特征较弱,避免四个角通风采光不利之弊端。
(3)由于题干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来分析,故通过经纬度(24°40′N,117°03′E) 定位后,可以判定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引发山洪,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夯土最怕被水浸水蚀,故其地基一层需要用岩石砌成。同时山谷多大风,暴雨又容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坚固的岩石基底有利于防风抗灾。
(4)土楼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一定要深入去挖掘,通过举办各类艺术文化活动,展示土楼风采和客家民俗风情,进一步提高土楼知名度,把土楼推向世界,扩大其影响力,从而提升保护力度。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保护土楼关键所在,将土楼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既保持其原有风貌,同时完善土楼内部各类设施,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让保護者从中获利,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土楼是聚族而居的历史见证,挖掘土楼“同宗血缘凝聚力”的内涵,鼓励宗室成员共同保护,使其成为家族教化育人之所,更有利于其发挥所长。
除了少数一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土楼被保护起来,更多的土楼需要适时改变才能生存,把部分土楼改造成博物馆或文化娱乐之所是一种适宜之选,甚至可以把一些土楼群变身艺术家的工作室,吸引四方人士共同开发和保护。
(四)参考答案
(1)分布特点:土楼主要沿河谷地带布局(2分)
成因: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河谷地带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便于建楼;大量耕地分布在河谷地区,布局在河谷的土楼居民便于农业生产。(4分)
(2)优点:高大坚实的土楼有很强的安全防卫功能且能防风抗震;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廉价实惠;体积庞大,住户众多,利于提升同宗血缘凝聚力;厚实的墙体让土楼内部冬暖夏凉;圆形土楼更兼顾良好的通风采光功能。(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2分)夏季降水集中,多山洪,土木结构的土楼,底部用岩石砌成能防水浸水冲,保护土楼稳固;(2分)石砌的底座支撑着高大的土楼,能抵御山区大风和强降水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冲击(或写石砌基座防风抗灾)。(2分)
(4)举办各类艺术文化活动,展示土楼风采和客家民俗风情,进一步提高土楼知名度,把土楼推向世界;将土楼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既保持其原有风貌,同时完善土楼内部各类设施,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挖掘土楼“同宗血缘凝聚力”的内涵,鼓励宗室成员共同保护,使其成为家族教化育人之所;挖掘土楼浓厚的文化性,把部分土楼改造成博物馆或文化娱乐之所;加大宣传力度,把土楼改造成艺术家的工作室,吸引四方人士共同开发和保护土楼, 挖掘其艺术性,让其重获新生。(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三、讨论
实践是检验题目的最好办法,通过学生做题,老师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评价题目的效度、信度、平均分和区分度,并对题目进行反思改进,从而提升命题的有效性。该原创命题尚需通过实践检验,才能使其更具科学性。由于受限于个人命题水平,该命题的实用性、适度性和启发性等都有待提升,希望有识之士能多予指正。
参考文献:
[1]罗华明.例谈地理原创试题的命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3):49-51.
[2]李雄飞.国之瑰宝——二宜楼和华安大地土楼群[J].华中建筑,2007(9).
[3]卢志明.福建土楼 围城内外[J].中国国家地理,2009(5).
[4]何葆国.土楼“维纳斯”[J].中国国家地理,2012(4) .
[5]金子兴 舒春霞.我的地理原创命题体会[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