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鸣?鸣,就是鸣叫,鸟兽或是昆虫叫,都可以称其为鸣。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比如“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当然,相比之下,我们多用“鸣”指鸟叫。所以,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分享的就是有关鸟叫的事情。
说到鸟叫,我们要先从百鸟之王说起,这个百鸟之王是什么鸟呢?对,是凤凰,是一种传说中的鸟。凤凰和龙一样,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它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一种图腾,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其实,凤凰这个词语可以拆开,并且各有所指。这百鸟之王,雄的称其为“凤”,雌的称其为“凰”。不过,后来凤凰就经常合在一起用,特指这种鸟中之王了。自秦汉以来,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凰,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
好啦,关于凤凰的知识就普及到这里,我们言归正传,接着说鸟鸣的事。同样,咱们先从凤凰鸣叫说起。有一个典故叫“凤鸣岐山”,也就是凤凰在岐山那个地方鸣叫了一下。既然是鸟,鸣叫也不稀奇,但是百鸟之王在那叫一叫,就不一样了。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人们认为凤凰是由于文王的德政才来的,是周兴盛的吉兆。后来,发源于岐山的周取代了商,有了八百年的基业。
还有一种鸟,叫起来也不得了,有一位霸主用其来自比——
一鸣惊人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無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毂知之矣。”
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他即位三年,什么也没干,有位大臣巧妙地劝谏楚庄王,说:“大王啊,有一只鸟停息在南方山上,时过三年,既不展翅飞腾,又不引吭高鸣。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楚庄王是非常聪明的人,他听出来这位大臣是借这种鸟说自己,于是楚庄王回答:“三年不展翅,是为了让羽翼长得丰满;不飞不鸣,是细心观察民情事理。这样的鸟,虽然不飞,一飞必定直冲云天;虽然不鸣,一鸣就是让人吃惊。你放心吧,你的意思我都知道了。”后来剧情如何,不用我说你也能知道,因为前文说过了,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一,当然是一鸣惊人了!
这个故事里的鸟,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不过它很牛,一鸣叫,天下人都为之吃惊。所以,后来也有很多人,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常自我安慰,只要给机会就能一鸣惊人。不过,有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思考一下,这些“一鸣惊人”的机会真的能落在那些“闭口立”的人的头上吗?那么,我们平时应适时刷刷“存在感”,适当地展示一下自己的“歌喉”呢,还是应韬光养晦,关键时刻“出人意料”呢?鸣,还是不鸣,真的是个问题!
讲完了这些非常牛的鸟,我们再来看看普普通通的鸟,看看有关它们鸣叫的故事。咱们先从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飞起来很“嘚瑟”的大雁说起吧!
泽人网雁
具区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也,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泽人熟其故,爇(ruò)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这个文言小故事翻译过来,讲的是:从前,在太湖的洼地,有很多白雁聚集在这里。一到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但它们害怕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于是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如果有人过来就叫。有了放哨的大雁,其他大雁就可以闭眼睡大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习性,就点着火光。值班雁一见,就赶紧鸣叫起来,这时湖边的人马上熄灭火光。群雁都惊醒了,不过它们四周看看,一切正常,什么危险都没有。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于是就共同啄它。没过多久,湖边的人举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正在睡觉,一网下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哎,可怜的值班雁啊!一鸣叫报警,就会被不知真相的大雁群起攻之;可是如不鸣叫不报警,就会被捉雁人一网打尽。你说,它是该鸣,还是不该鸣?
纠结的还不只是大雁,还有一种鸟也有了同样的烦恼,我们一起读一下。
枭逢鸠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枭,就是猫头鹰;鸠,就是斑鸠。这组对话用东北风的白话文翻译一下,是这个样子的——
猫头鹰碰上了斑鸠。斑鸠说:“老弟干啥去啊?”
猫头鹰说:“老铁啊,没看出来吗?我这是往东边搬家啊?”
斑鸠一脸问号,“咋地啦?没事搬啥家啊?没听说过‘穷搬家,富挪坟’吗!小心越搬越穷啊!”
猫头鹰说:“扎心啦,老铁!村里的大爷大妈三叔二大爷都讨厌我叫的声音,我是因为这,才向东面搬家的啊!”
斑鸠一听,赶紧传授经验:“我跟你说,就你这破锣嗓子,你要是能喝二斤蜂蜜,声音变甜一点儿,搬家能解决问题;你要是改不了,就算你搬东边去,也没人得意你!”
斑鸠的一番话,让猫头鹰纠结了。我想,猫头鹰不光纠结这家搬还是不搬,它更纠结自己以后还开不开口?鸣,还是不鸣?就像有些人,天生就是烟嗓,是不是就不该开口唱歌了呢?可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就是“烟嗓歌星”打造的。也有的人觉得,毕竟“烟嗓歌星”是极少数的,烟嗓之人是不是应该避短扬长,就别再出声了,可以选择一条别的路?
同学们,我们不妨讨论讨论,如果你是值班雁,如果你是枭,你是鸣,还是不鸣?答案不是唯一的哦!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只要你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老师都会给你们点赞!
说到鸟叫,我们要先从百鸟之王说起,这个百鸟之王是什么鸟呢?对,是凤凰,是一种传说中的鸟。凤凰和龙一样,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它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一种图腾,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其实,凤凰这个词语可以拆开,并且各有所指。这百鸟之王,雄的称其为“凤”,雌的称其为“凰”。不过,后来凤凰就经常合在一起用,特指这种鸟中之王了。自秦汉以来,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凰,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
好啦,关于凤凰的知识就普及到这里,我们言归正传,接着说鸟鸣的事。同样,咱们先从凤凰鸣叫说起。有一个典故叫“凤鸣岐山”,也就是凤凰在岐山那个地方鸣叫了一下。既然是鸟,鸣叫也不稀奇,但是百鸟之王在那叫一叫,就不一样了。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人们认为凤凰是由于文王的德政才来的,是周兴盛的吉兆。后来,发源于岐山的周取代了商,有了八百年的基业。
还有一种鸟,叫起来也不得了,有一位霸主用其来自比——
一鸣惊人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無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毂知之矣。”
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他即位三年,什么也没干,有位大臣巧妙地劝谏楚庄王,说:“大王啊,有一只鸟停息在南方山上,时过三年,既不展翅飞腾,又不引吭高鸣。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呢?”楚庄王是非常聪明的人,他听出来这位大臣是借这种鸟说自己,于是楚庄王回答:“三年不展翅,是为了让羽翼长得丰满;不飞不鸣,是细心观察民情事理。这样的鸟,虽然不飞,一飞必定直冲云天;虽然不鸣,一鸣就是让人吃惊。你放心吧,你的意思我都知道了。”后来剧情如何,不用我说你也能知道,因为前文说过了,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一,当然是一鸣惊人了!
这个故事里的鸟,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不过它很牛,一鸣叫,天下人都为之吃惊。所以,后来也有很多人,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常自我安慰,只要给机会就能一鸣惊人。不过,有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思考一下,这些“一鸣惊人”的机会真的能落在那些“闭口立”的人的头上吗?那么,我们平时应适时刷刷“存在感”,适当地展示一下自己的“歌喉”呢,还是应韬光养晦,关键时刻“出人意料”呢?鸣,还是不鸣,真的是个问题!
讲完了这些非常牛的鸟,我们再来看看普普通通的鸟,看看有关它们鸣叫的故事。咱们先从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飞起来很“嘚瑟”的大雁说起吧!
泽人网雁
具区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也,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泽人熟其故,爇(ruò)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这个文言小故事翻译过来,讲的是:从前,在太湖的洼地,有很多白雁聚集在这里。一到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但它们害怕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于是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如果有人过来就叫。有了放哨的大雁,其他大雁就可以闭眼睡大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习性,就点着火光。值班雁一见,就赶紧鸣叫起来,这时湖边的人马上熄灭火光。群雁都惊醒了,不过它们四周看看,一切正常,什么危险都没有。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于是就共同啄它。没过多久,湖边的人举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正在睡觉,一网下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哎,可怜的值班雁啊!一鸣叫报警,就会被不知真相的大雁群起攻之;可是如不鸣叫不报警,就会被捉雁人一网打尽。你说,它是该鸣,还是不该鸣?
纠结的还不只是大雁,还有一种鸟也有了同样的烦恼,我们一起读一下。
枭逢鸠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枭,就是猫头鹰;鸠,就是斑鸠。这组对话用东北风的白话文翻译一下,是这个样子的——
猫头鹰碰上了斑鸠。斑鸠说:“老弟干啥去啊?”
猫头鹰说:“老铁啊,没看出来吗?我这是往东边搬家啊?”
斑鸠一脸问号,“咋地啦?没事搬啥家啊?没听说过‘穷搬家,富挪坟’吗!小心越搬越穷啊!”
猫头鹰说:“扎心啦,老铁!村里的大爷大妈三叔二大爷都讨厌我叫的声音,我是因为这,才向东面搬家的啊!”
斑鸠一听,赶紧传授经验:“我跟你说,就你这破锣嗓子,你要是能喝二斤蜂蜜,声音变甜一点儿,搬家能解决问题;你要是改不了,就算你搬东边去,也没人得意你!”
斑鸠的一番话,让猫头鹰纠结了。我想,猫头鹰不光纠结这家搬还是不搬,它更纠结自己以后还开不开口?鸣,还是不鸣?就像有些人,天生就是烟嗓,是不是就不该开口唱歌了呢?可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就是“烟嗓歌星”打造的。也有的人觉得,毕竟“烟嗓歌星”是极少数的,烟嗓之人是不是应该避短扬长,就别再出声了,可以选择一条别的路?
同学们,我们不妨讨论讨论,如果你是值班雁,如果你是枭,你是鸣,还是不鸣?答案不是唯一的哦!只要你能找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只要你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老师都会给你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