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146-02
1“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换言之,它是一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
2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2.1 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由于中西方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模式和规则。产生 “中式英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只转换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思维方式的变换。在中英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我们往往受到中文的干扰,套用中文的模式和规则,忽略了英语的模式和规则,形成了错误的翻译。
2.2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注重于语法和单个词的讲授,缺少语境的联系,从而导致学生在将两种语言转换时,习惯一一对应,逐字翻译。这也是导致 “中式英语”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3.1 词汇使用不当
中国的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会用英语进行思维。在输出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头脑中所要表达的汉语概念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英语词条机械地套用。事实上,英、汉两种语言在语义与用词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忽略这些因素,必然导致用词错误。如:很多钱(误:many money 正:much money),开灯(误:open the light 正:turn on the light),这些错误都是把汉语中的搭配习惯错误地用在英语当中,造成了搭配不当的问题。另外,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教师习惯在教授过程中,偏重语法和单个词汇的讲解,而缺少语境的联系,造成学生在使用单词时比较习惯一一对应的翻译,而造成了错误。如:这个面包味道很好(误:the taste of bread is good 正:this bread tastes good),他很容易生气(误:He is easy to get angry.正:He gets angry easily.),例句中的“taste”,就是由于教师只解释这个词的意思是“味道”,于是学生就只是凭借已有知识套用,用了介词“of”,却不知这个词在此种情况下,用作动词要更为精准。
3.2 句法错误
英语造句强调形合,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常用关联词连接起来,注重结构完整,注意以形显义,以此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则强调意合,词语和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都是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因此,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很多英语学习者在书写复合句时,常常缺少关联词,而只是简单的将句子罗列出来。如:这位老人能听不能看。(误:The old man nearly could hear everything, he could hardly see a thing.正:The old man nearly could hear everything, but he could hardly see a thing.)这就是英语学习者容易在作文中所犯的错误,将两个句子仅用逗号隔开,没有出现任何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这充分反映了汉语的句式习惯,却违背了英语的句式习惯。
3.3 语篇方面
英语注重理性,重视形式逻辑和分析思维,思维方式为直进式。而中国人则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思维方式为螺旋式。于是反映在文章上,英语作文的组织方式通常用演绎式,常常把主题句放在句首,每段都有且仅有一个主题,然后扩展句紧紧围绕这个明确的主题,层层论证或说明。而中国的文章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文章表达方式含蓄,通常用归纳式,开篇一般不点题,往往经反复论证解释后才将重要的信息放在文末讲出来。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所导致的语篇差异使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文章内容前后不一致,层次不清,篇章缺乏逻辑性。如:(在要求学生按主题句“There are various activities we can have in our dormitory”写一个段落时,出现了以下的句子: There are eight people in our dormitory, we are co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Some people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ome like singing, some like sleeping. )在这个例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连贯和内容方面的错误。首先,本段缺乏必要的过渡词,比如,可以在第二句三个分句句首,分别加入“First ,” “Second ,”“Third”之类的表示次序先后的副词。其次,例子中的首句虽然是介绍寝室成员,但次句子与中心句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应该直接删除。
4 如何避免 “中式英语”
4.1 培养和建立英语思维
针对“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大学英语教育者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使学生逐渐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这样就能减少或避免“中式英语”的使用。
4.1.1 加强英语文化教学
文化主要用来阐释人们的行为、语言、信仰和思维方式等,它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纳入大纲中,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对英语输出的影响。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先导入西方背景文化知识,并着重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文化对语言的不同影响。在讲解课本例句时,应注意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习惯用法。通过对比,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避免从本国语的角度寻找对等规律, 消除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误解。同时,让学生背诵一些常用的名言警句,使其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应用。这种不断的积累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文化沉淀,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运用自如。
4.1.2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形成英语思维并非一蹴而就, 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营造出语言环境。
在听力方面, 应鼓励学生多接触原版的英文音像、广播材料, 比如VOA、BBC等地道的新闻广播。让学生在真切的语言环境中吸收英文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在口语方面, 可以采用交际法, 增强英语语感。在口语课堂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情景对话、即兴演讲、交替传译等,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和紧张的状态下都能够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课堂外,可以多组织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命题演讲比赛等,人人参与,营造一个大的语言环境。
在阅读方面,应加强泛读和快速阅读的训练。泛读时不能只要求理解语言材料的内容, 还应注意其中的语言现象, 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开始学生可以多读双语材料的文章与书籍,然后读原著,并要求在阅读中习惯作笔记,记下英语的经典句形句式,并在读完原著后写读书笔记。这种阅读与写作并用的练习方法有利于培养直接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
4.2 改进传统英语教学方式
为了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避免中国式英语, 很有必要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即由传统强调语法转换到重视词汇的教学模式。词汇讲解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讲解词汇时,要增加词汇语体色彩、结构属性方面的介绍;设法将特定词汇的讲解与相应的语境发生联系,尽可能多的给出例句,并采用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交互传译方式,帮助学生能够将该词运用到正确的语境中;尽量减少英语词汇与母语词汇之间直接建立联系或用汉语解释新词,而应该用学生学过的词汇去解释新词。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对学生不同阶段所学的词汇进行整理,以成串成群的方式帮助学生产生联想,鼓励学生使用新词汇,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总之,“中式英语”是师生乃至学者们需要共同努力去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完全解决“中式英语”问题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积极采取正确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用英语去思维。
参考文献
[1] 樊新志. 试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9(3)
[2]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4] 连淑能. 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7).
[5]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6] 马庆林, 季建芬. 中式英语”成因之认知分析 [J]. 西北大学学报, 2003, (11).
[7] 朱旬萍.“中式英语” 写作成因及避规 [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 (9).
Probe into Or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in Language Lab
1“中式英语”的定义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换言之,它是一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
2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2.1 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由于中西方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模式和规则。产生 “中式英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只转换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思维方式的变换。在中英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我们往往受到中文的干扰,套用中文的模式和规则,忽略了英语的模式和规则,形成了错误的翻译。
2.2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注重于语法和单个词的讲授,缺少语境的联系,从而导致学生在将两种语言转换时,习惯一一对应,逐字翻译。这也是导致 “中式英语”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3.1 词汇使用不当
中国的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会用英语进行思维。在输出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头脑中所要表达的汉语概念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英语词条机械地套用。事实上,英、汉两种语言在语义与用词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忽略这些因素,必然导致用词错误。如:很多钱(误:many money 正:much money),开灯(误:open the light 正:turn on the light),这些错误都是把汉语中的搭配习惯错误地用在英语当中,造成了搭配不当的问题。另外,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教师习惯在教授过程中,偏重语法和单个词汇的讲解,而缺少语境的联系,造成学生在使用单词时比较习惯一一对应的翻译,而造成了错误。如:这个面包味道很好(误:the taste of bread is good 正:this bread tastes good),他很容易生气(误:He is easy to get angry.正:He gets angry easily.),例句中的“taste”,就是由于教师只解释这个词的意思是“味道”,于是学生就只是凭借已有知识套用,用了介词“of”,却不知这个词在此种情况下,用作动词要更为精准。
3.2 句法错误
英语造句强调形合,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常用关联词连接起来,注重结构完整,注意以形显义,以此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则强调意合,词语和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都是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因此,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很多英语学习者在书写复合句时,常常缺少关联词,而只是简单的将句子罗列出来。如:这位老人能听不能看。(误:The old man nearly could hear everything, he could hardly see a thing.正:The old man nearly could hear everything, but he could hardly see a thing.)这就是英语学习者容易在作文中所犯的错误,将两个句子仅用逗号隔开,没有出现任何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词,这充分反映了汉语的句式习惯,却违背了英语的句式习惯。
3.3 语篇方面
英语注重理性,重视形式逻辑和分析思维,思维方式为直进式。而中国人则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思维方式为螺旋式。于是反映在文章上,英语作文的组织方式通常用演绎式,常常把主题句放在句首,每段都有且仅有一个主题,然后扩展句紧紧围绕这个明确的主题,层层论证或说明。而中国的文章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文章表达方式含蓄,通常用归纳式,开篇一般不点题,往往经反复论证解释后才将重要的信息放在文末讲出来。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所导致的语篇差异使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文章内容前后不一致,层次不清,篇章缺乏逻辑性。如:(在要求学生按主题句“There are various activities we can have in our dormitory”写一个段落时,出现了以下的句子: There are eight people in our dormitory, we are co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Some people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ome like singing, some like sleeping. )在这个例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连贯和内容方面的错误。首先,本段缺乏必要的过渡词,比如,可以在第二句三个分句句首,分别加入“First ,” “Second ,”“Third”之类的表示次序先后的副词。其次,例子中的首句虽然是介绍寝室成员,但次句子与中心句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应该直接删除。
4 如何避免 “中式英语”
4.1 培养和建立英语思维
针对“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大学英语教育者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使学生逐渐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这样就能减少或避免“中式英语”的使用。
4.1.1 加强英语文化教学
文化主要用来阐释人们的行为、语言、信仰和思维方式等,它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纳入大纲中,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对英语输出的影响。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先导入西方背景文化知识,并着重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文化对语言的不同影响。在讲解课本例句时,应注意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习惯用法。通过对比,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避免从本国语的角度寻找对等规律, 消除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误解。同时,让学生背诵一些常用的名言警句,使其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应用。这种不断的积累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文化沉淀,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运用自如。
4.1.2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形成英语思维并非一蹴而就, 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营造出语言环境。
在听力方面, 应鼓励学生多接触原版的英文音像、广播材料, 比如VOA、BBC等地道的新闻广播。让学生在真切的语言环境中吸收英文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在口语方面, 可以采用交际法, 增强英语语感。在口语课堂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情景对话、即兴演讲、交替传译等, 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和紧张的状态下都能够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课堂外,可以多组织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命题演讲比赛等,人人参与,营造一个大的语言环境。
在阅读方面,应加强泛读和快速阅读的训练。泛读时不能只要求理解语言材料的内容, 还应注意其中的语言现象, 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开始学生可以多读双语材料的文章与书籍,然后读原著,并要求在阅读中习惯作笔记,记下英语的经典句形句式,并在读完原著后写读书笔记。这种阅读与写作并用的练习方法有利于培养直接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
4.2 改进传统英语教学方式
为了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避免中国式英语, 很有必要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即由传统强调语法转换到重视词汇的教学模式。词汇讲解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讲解词汇时,要增加词汇语体色彩、结构属性方面的介绍;设法将特定词汇的讲解与相应的语境发生联系,尽可能多的给出例句,并采用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交互传译方式,帮助学生能够将该词运用到正确的语境中;尽量减少英语词汇与母语词汇之间直接建立联系或用汉语解释新词,而应该用学生学过的词汇去解释新词。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对学生不同阶段所学的词汇进行整理,以成串成群的方式帮助学生产生联想,鼓励学生使用新词汇,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总之,“中式英语”是师生乃至学者们需要共同努力去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完全解决“中式英语”问题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积极采取正确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会用英语去思维。
参考文献
[1] 樊新志. 试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9(3)
[2]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4] 连淑能. 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7).
[5]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6] 马庆林, 季建芬. 中式英语”成因之认知分析 [J]. 西北大学学报, 2003, (11).
[7] 朱旬萍.“中式英语” 写作成因及避规 [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 (9).
Probe into Or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in Language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