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井泉香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len4hy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次到梧州,都要喝一碗冰泉豆浆。
  “冰井泉香”这么儒雅的称谓,最早源于唐朝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版的《苍梧县志》云:“冰井泉香”乃梧州古八景之一。按志书的描述,那是一片绿树婆娑、草长莺飞、清静幽美的胜地,范围东起锥子冲,西至冰泉冲,北到凤凰山顶,南临如今的梧州市二中操场。冰井泉水甘寒清冽,楼台亭榭别具韵味,小桥流水依依,莲塘惹人喜爱。历代文人墨客对此都有记载。宋代诗人任韵诗曰:“源泉池中生,莹净可鉴影,命僧旋汲之,入口胜霜冷。试烹白云茶,碗而雪花映。”清黄裳吉诗曰:“为访幽岑踏径苔,寒泉相对尝心开。琼花滟滟随风起,玉液溶溶滴露来。”清邓建英赞曰:“绿树层恋合,青苔古径幽。跨崖开别殿,凿石引青流。”
  冰井泉香”的“冰井”,是唐朝诗人元结所发现的一口古泉井。元结乃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洛阳,曾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及第,代宗时任湖南道州刺史,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其间,元结从道州刺史调至岭南道的容州任刺史,兼御史中丞、容管经略守护使时,安史之乱已平定十年,但容州(今容县)等十几个州中仍有八个州少数民族还在举事,如西江流域的大藤峡瑶民起义,大大小小战役就持续了上百年时光。而此时作为容州刺史的元结,无法顺利前往官邸履职,只能寄居苍梧远程办公。这一停留,为苍梧(今梧州)添了不少人文佳话。
  元结在梧州期间,常登临白云山,经过冰泉处,见有清泉石缝间溢出,其水充盈洁净,尝之冰凉爽口,于是命人挖井蓄之,取名“冰井”。“冰井”二字,本指藏冰的地窖,也指冰川上方的表碛因温度增高使其下部的冰遇热融化而成的洞穴。元结却以“冰井”给山泉命名,可见其水不凡。志书亦载,当时井呈圆状,宽5 尺,深丈余,水溢过平地,尝之甘寒若冰。宋《太平寰宇记》云“其水甘凉清冽,非南方泉比也”,《梧州府志》云“梧州城东有井出冰泉,井水甘凉清冽”,说的都是它的水质上佳。元结很高兴,欣然为之作《冰泉铭》,并刻碑立于井旁。铭文曰:“火山无火,冰井无冰;唯彼清泉,甘寒可凝。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于泉上,彰厥后生。”另附小序云:“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出在廊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夏之侯,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對,故命曰之冰泉,以变旧俗。”
  冰泉井居西江之北,对岸有一峰峦名为“火山”,与之遥遥相望。大自然这种“冰”与“火”的格局,包含着《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以及五行生克的学说,闪烁着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志书还说,后有郡人在此作坊,用冰泉井之水制作豆浆,兼营民间小吃,美味可口,远近闻名,“冰泉豆浆”由此得名。
  井之侧依山坐北朝南建了一座寺庙,本名罗汉寺,因冰泉井的缘故,改名冰井寺。据载,冰井寺内曾有很多雄伟建筑,有二钟二鼓,有大殿,还有供游人休息的“尘外风光”堂两间,僧房、斋堂等一应俱全。寺门左边书写着“云山古佛场”,右边写着“冰井唐贤绩”。明朝时,为纪念元结,在冰井南面又修筑了漫泉亭,时两广总督叶盛题《修漫泉亭记》。清初画僧石涛也曾清修于此。石涛乃明靖江王赞仪十世孙,顺治二年(1645 年)由桂林赴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顺治四年(1647 年)为避兵祸,转赴梧州冰井寺修行,顺治七年(1650 年)转赴庐山开贤寺。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立梧州关,由外国人任关务主管,官邸曾设在冰井寺内。梧州海关《十年报告·梧州(1892—1901)》中提到:冰井寺始建于唐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废科举兴新学,时梧州知府庄蕴宽以冰井寺为基础建立了冰井学堂,使冰井寺从传扬神学的地方一度转换为新思想的传播之地。
  上世纪60年代,冰井寺在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被毁。尚有《游冰井寺》碑藏于梧州市博物馆。《重建冰井禅寺记》碑列于市北山集碑亭。“寿”字碑存于白鹤观内,碑特别大,高180 厘米,宽85 厘米,厚13 厘米,阴刻“寿”字,落款“陈抟书”。陈抟生于唐末宋初亳州,科举进士不第,隐居华山修身立著,擅长书法,尤善“腕力”,传说可以腕之力敌百余人,人称“腕仙”。先生传世墨迹不多,所书冰井寺“寿”字一气呵成,笔力苍劲厚实,极具文物价值。冰泉井也在同一时期毁于一旦,古八景的“冰井泉香”也因此难觅踪迹,空留一碗冰泉豆浆,让后人慢慢品味。
  冰泉井没了,冰泉豆浆何来呢?其实,白云山绿树掩映,植被极好,溪泉纵横,是一个可捏出水的地方。所以,在这一带的溪泉之水,充盈透亮,莹净鉴影,冰凉爽口。距冰泉井约10 米处,发源于白云山下的冰泉溪水就常年潺流不竭,其间溪水清澈,鱼虾闲游,历历可数。冰井虽不复存在,但作为冰井之水蓄藏所在的白云山仍匍匐蜿蜒,它流出的清澈山泉水与志书所载的冰井泉水毫无二致,用它配制的豆浆仍保持着百年的老味道。
  现今坐落于白云山下的各户人家都有酿制豆浆的喜好,并且给自己的豆浆冠名“冰泉”二字。“冰泉豆浆”正是取自冰泉井古称,也得益于源自白云山腹地昼夜喷涌的冰泉水。此豆浆做法很独特,先取冰泉水浸泡优质黄豆,经精工细磨,滤渣干净,下锅煮开,后用柴火慢火细熬,历经三滚三撤,再加糖起锅,装钵,置热水中温炖,慢慢“乳化”后如脂似乳,口感极佳,被誉为“滴珠蜜味”。所以,在梧州冠以“冰泉豆浆”的馆子,顾客盈门是常有的事。
  一碗纯粹的乳白色豆浆,一份不沾油带肉的点心,一口下去,竟然品出了梧州“慢”的节奏。
其他文献
雨的行吟,是从天空降落的那一刻开始  在我的童年里汇成一条哗啦啦的小溪  诗人刘年的行吟,是从一辆摩托车开始  一个人将戈壁、沙漠、草原,跑成一条不可阻挡的河  而我的行吟,注定是有些地方不能抵达  注定是途径之地,都将为我下起一场绵绵细雨  听 雨  除了雨声,我听不到世上的呻吟  天空仿佛更伤心了,把雨都下在这个城市  听雨,其实就是听自己。听呼吸的节奏  听一个人在夜里趋于平復的心  我在十
期刊
此间是袖珍瓦房,是寡欲天堂  是二十七平方的摆设,受尽宠爱  此间是我,正襟危坐,眉眼出窍  不见墙屋四壁,门窗紧锁  此间是雪中野马,沙漠骆駝  此间是原上牦牛,汀边白鹭  此间是我二十二岁的叛逆  是三千二百公里的执着  此间是天空之镜不为人知的部分  云稠密的白,云稠密地排  把蓝天的蓝描得忧伤  星月同辉时  月任性的白,星任性地排  把黑夜的黑搅得惆怅  我逢人便炫耀在此间的见闻  比如
期刊
猫狗最怕吸尘器  猫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远比人类还要高出许多。人耳的上限大约是2000兹,狗狗却有5000赫兹,猫咪甚至达到65000赫兹。所以某些人耳无法察觉的高频噪声,对猫狗而言,却是如同鬼哭狼嚎一般地撕心裂肺。像吸尘器、吹风机这类我们习以为常的家电,我们大概只有在半夜听到时,才会涌起一股躁意(或杀意)。但在电机高速运转时会产生的那些只有猫狗才能捕捉到的尖锐噪声,听在它们耳里,很可能就像恐怖片式
期刊
我住的小区因是学区房之故,在周围一众新建的小区对照下显得陈旧,但却胜在一个“朴”字。  一日,外出夜归,披着银丝线月光,穿过花圃里的石子路时,忽闻得阵阵芳香。那香味浓淡相宜,太浓易俗,太淡易散,这抹香却清甜得恰到好处。徐徐夜风不仅没有吹淡香味,反而让它弥漫得更长更远。夫说这是橘子花的香味,恰逢这几日刚好开放。我不信,借着树下灯光,寻得橘子树,果见一朵朵白花不知何时覆于枝头,悄然绽放,不用凑近闻,团
期刊
老元不算老,不到60岁,兄弟4个,因排行老大,名元,称之为老元。  老元生得一副好身板,浑身是劲儿,而且干起活儿来很扎实,从不偷懒。村里十多个砖窑的窑主争着让他去拉坯装窑,工钱一个比一个开得高,这让老元很得意。毕竟是出身农家,老元俭省得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从不乱花一分钱。唯一的例外是他用半年的血汗钱给自己买了一块夜光的机械手表,整天戴在手腕上,常在人堆里炫耀。有人问他几点了,他会大方地把胳膊一伸:“
期刊
那年暑假,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前一个月。姆妈的一个远房外甥女,在市二轻局办公室工作,个子高高挑挑的,皮肤白白净净的,大约1.73 米左右,已经生过一个孩子了,依然秀丽端庄。她悄悄过来找我:“平妹妹,你陪我去一个地方。”  我一愣:“去哪里?干吗呀?”  “你别问,我又不会害你,到了你就晓得了,带你去玩儿一下。”  “哦,那我跟姆妈说一声。”  “别说了,你都十六七岁了,还什么事都跟你姆妈说,姐姐又不
期刊
江非在他的诗歌《一个秋风漫漫退去的季节》中这样写道:“被灵魂和记忆唤醒/我又回到了我的出发之地/像一片傲慢的灰尘/又落回了飘起的谷地”。  读到此处,忽然间觉得这位诗人有着与众不同的傲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傲慢代表了某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某种目中无人的睥睨,但诗人的傲慢绝非是此种。  他的傲慢栖身在尘埃之中。因为微不足道。没有人会关心一片灰尘的心情。但这正是傲慢的理由,诗人不屑被面目模糊的大多数人关
期刊
人们把漂泊在外叫背井离乡,民间也有包上一小撮故乡井里的泥土到他乡,可治水土不服。也许生来就是漂泊的命,久在异乡为异客的我,坐再远的长途车都不曾晕车。天南海北,无论到了哪里我都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迹象,所以井泥是否可以治水土不服之症,还真没亲身体验过,不知道是真是假。  看过电影《老井》才知道中国北方大山深处曾经吃水不易,打口井简直比登一次月球都难。拜读李存葆先生的报告文学《沂蒙九章》方晓得在上个世纪
期刊
在赣南宁都革命烈士纪念园那扇厚重的墙体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6725名烈士英名就像镶嵌在广阔天际里的繁星,其中王俊烈士的名单旁,还有一个“王俊之子”赫然在目,一门双烈。  “王俊之子”出生不到一天,就成为革命烈士。  王俊是宁都县早期的共产党员,他与战友温雪堂、彭澎共同创办了宁都县农工商学联合会、总工会、农民协会等红色组织,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组织农民暴动。1929 年2 月,毛泽东、朱德率
期刊
平庄是全国有名的煤矿,而且全是露天开采,交通自然方便,不时有火车鸣叫着驶过,在老哈河这岸的我们,都能清晰地听到火车那沉闷的吼声。  拉煤是要赶骡子车去的,就是那种常见的木板车。我家没有毛驴,分队的时候,分到了一头犍牛,头上顶着一丛白毛,又称白头芯儿的,很壮实,就是不赶道,幾年后就卖了,然后买了一头白骡子。骡子赶道,从家里可以一直跑到平庄,就是脾气不好,要是发起怒来,两个人也拽不住。每当骡子发脾气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