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情智课堂”就是情感与智慧共生的课堂,是工具与人文同构的课堂,是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追求的课堂。充满情智的课堂中,学生的素养才能更有效地得以提升。笔者窃以为情智课堂须具备以下几个性:
一、感性。即有感情。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情感因素的調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习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既然这么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呢?”片刻之后,学生们纷纷陈述自己的观点:“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并不是他不爱自己的祖国。那时波兰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他是不得已才离开的。” “人都有自己的强项,有的人善于作战,那他就留在祖国,同敌人展开正面斗争。肖邦只是个音乐家,他到国外是去创作更多好的音乐,鼓励波兰人民与敌人作斗争。”“就像鲁迅先生,他爱国的表现就是拿起手中的武器,与敌人作间接的斗争”……
孩子们说得那么热烈,于无形中,对文本的感悟深入透彻,对“爱国”的理解,也在这一刻得到升华。
二、知性。即有智慧。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智慧常来自教师课前对教材的深入解读,来自于对课堂的精心设计。
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这几句时,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一小节,尝试读好它。在学生个别朗读这一小节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朗读心得,适时出示:“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四个词让男女生分别读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从刚才的朗读中,我知道了‘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这三个词都是比较细腻委婉的,要像女同学那样读得轻柔、秀气一点。而‘波澜壮阔’是气势比较磅礴的,就要像我们男同学一样读得有气魄些。”有学生说:“祖国的壮丽山河各不相同,各有特点。比如桂林山水是清奇俊秀的,而长江、黄河是波澜壮阔的。”……老师都一一给予肯定。有学生说:“‘浓妆淡抹’通常是形容在女子身上的,这里用它来形容西湖恰恰写出了西湖的美。西湖四季气候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四季风光。春夏河岸边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有如给它涂上了浓妆;而秋冬则比较素雅,好像是给它化了淡妆。”……
看似简单,实质匠心独运、蓄意安排。有了这样一个设计,学生就更能够走进文章、走进作者的心灵,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对语言的感觉得到了提升。
三、悟性。即有感悟。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教学中,教师不能轻易“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船长》一课教学接近尾声,学生提出疑问:“作为一位船长,哈尔威为什么要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呢?有救60个人的时间就没了自己逃生的时间吗?”老师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中,答案精彩纷呈:这个忠于职守的船长,救出了船上的60个人,他觉得如释重负,完成了自己神圣的使命,却把自己给忘了;与“诺曼底”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风浪,他对这艘船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失去船他的生命也会因此而失去色彩,所以他还是宁愿和船一同沉下去。
……
上述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让他们一起合作讨论,寻求更多答案。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他们在探索、感悟的过程中经历“再创造”,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人性。即有人文思想。这里的人文既指体现课程的人文性,让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与技能时,还要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也指在课堂上要对学生倾注人文关怀。
课正上到精彩处,学生被古典文学的光芒所笼罩,脸上溢满了兴奋的红晕。所以当提出不看书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时,他们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小源背得摇头晃脑入情入境。“转朱阁,低绮户……低绮户……”看他,没了刚才的镇定自若,正急得抓耳挠腮呢!环顾四周,没有谁很自信。我故意压低嗓门:“同意大家偷看一下。”
孩子们只犹豫了一下,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失落的热情一下又重回到了教室,一会儿,便高高地举起了手。看看他们的眼睛:一双双分明写满了背诵的期待啊……
有效的课堂自始至终关注的是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品质。教师应该有一双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发现课堂上每一个细节变化的价值。
五、灵性。即有灵魂。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灵魂有风格的。这一灵魂也许如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汹涌澎湃,时而和风细雨;也许是诸多学生如珍珠般圆润的,折射出自己情感火花,闪耀出思维碰撞的语言。
上《桂花雨》时,老师并没有满足于课堂上的学习。下课了,她把学生带到了校园中。正值桂花飘香的季节,孩子们围在桂花树下,仰起头,细细地观赏着一朵朵金黄的小桂花。老师轻轻地一摇树枝,朵朵桂花飘落下来,孩子们纷纷伸出手来,温柔地接住了它们……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依然不愿散开,他们互相看着对方,掩着嘴傻笑着。人影与花影相映,有情有趣,让人心动。
这一堂课,老师可以不带孩子去看桂花,教学任务也一样可以完成得很好。但在老师的引领下,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文本的深入感悟中。
情智课堂,让学生徜徉在语文那色彩斑斓的天空,与文本展开充满灵动的对话,释放自己的本真,思考深层的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发现、表达。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素养真正得以提升。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李红燕
一、感性。即有感情。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情感因素的調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习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既然这么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呢?”片刻之后,学生们纷纷陈述自己的观点:“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并不是他不爱自己的祖国。那时波兰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他是不得已才离开的。” “人都有自己的强项,有的人善于作战,那他就留在祖国,同敌人展开正面斗争。肖邦只是个音乐家,他到国外是去创作更多好的音乐,鼓励波兰人民与敌人作斗争。”“就像鲁迅先生,他爱国的表现就是拿起手中的武器,与敌人作间接的斗争”……
孩子们说得那么热烈,于无形中,对文本的感悟深入透彻,对“爱国”的理解,也在这一刻得到升华。
二、知性。即有智慧。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智慧常来自教师课前对教材的深入解读,来自于对课堂的精心设计。
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这几句时,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一小节,尝试读好它。在学生个别朗读这一小节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朗读心得,适时出示:“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四个词让男女生分别读后,再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从刚才的朗读中,我知道了‘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这三个词都是比较细腻委婉的,要像女同学那样读得轻柔、秀气一点。而‘波澜壮阔’是气势比较磅礴的,就要像我们男同学一样读得有气魄些。”有学生说:“祖国的壮丽山河各不相同,各有特点。比如桂林山水是清奇俊秀的,而长江、黄河是波澜壮阔的。”……老师都一一给予肯定。有学生说:“‘浓妆淡抹’通常是形容在女子身上的,这里用它来形容西湖恰恰写出了西湖的美。西湖四季气候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四季风光。春夏河岸边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有如给它涂上了浓妆;而秋冬则比较素雅,好像是给它化了淡妆。”……
看似简单,实质匠心独运、蓄意安排。有了这样一个设计,学生就更能够走进文章、走进作者的心灵,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对语言的感觉得到了提升。
三、悟性。即有感悟。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教学中,教师不能轻易“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船长》一课教学接近尾声,学生提出疑问:“作为一位船长,哈尔威为什么要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呢?有救60个人的时间就没了自己逃生的时间吗?”老师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中,答案精彩纷呈:这个忠于职守的船长,救出了船上的60个人,他觉得如释重负,完成了自己神圣的使命,却把自己给忘了;与“诺曼底”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风浪,他对这艘船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失去船他的生命也会因此而失去色彩,所以他还是宁愿和船一同沉下去。
……
上述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让他们一起合作讨论,寻求更多答案。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他们在探索、感悟的过程中经历“再创造”,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人性。即有人文思想。这里的人文既指体现课程的人文性,让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与技能时,还要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也指在课堂上要对学生倾注人文关怀。
课正上到精彩处,学生被古典文学的光芒所笼罩,脸上溢满了兴奋的红晕。所以当提出不看书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时,他们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小源背得摇头晃脑入情入境。“转朱阁,低绮户……低绮户……”看他,没了刚才的镇定自若,正急得抓耳挠腮呢!环顾四周,没有谁很自信。我故意压低嗓门:“同意大家偷看一下。”
孩子们只犹豫了一下,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失落的热情一下又重回到了教室,一会儿,便高高地举起了手。看看他们的眼睛:一双双分明写满了背诵的期待啊……
有效的课堂自始至终关注的是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品质。教师应该有一双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发现课堂上每一个细节变化的价值。
五、灵性。即有灵魂。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灵魂有风格的。这一灵魂也许如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汹涌澎湃,时而和风细雨;也许是诸多学生如珍珠般圆润的,折射出自己情感火花,闪耀出思维碰撞的语言。
上《桂花雨》时,老师并没有满足于课堂上的学习。下课了,她把学生带到了校园中。正值桂花飘香的季节,孩子们围在桂花树下,仰起头,细细地观赏着一朵朵金黄的小桂花。老师轻轻地一摇树枝,朵朵桂花飘落下来,孩子们纷纷伸出手来,温柔地接住了它们……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依然不愿散开,他们互相看着对方,掩着嘴傻笑着。人影与花影相映,有情有趣,让人心动。
这一堂课,老师可以不带孩子去看桂花,教学任务也一样可以完成得很好。但在老师的引领下,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文本的深入感悟中。
情智课堂,让学生徜徉在语文那色彩斑斓的天空,与文本展开充满灵动的对话,释放自己的本真,思考深层的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发现、表达。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素养真正得以提升。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李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