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使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为困难和严峻。本文系统深入地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探求新时期大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社会对大学生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能否以良好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值得我们全社会重视和关注,更值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深思。大学既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不同思想观点、文化思想、学术流派和各种意识形态交汇、融合、推出的地方。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难点和新问题,以“三个代表”精神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导,与时俱进,开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特别是随着教育体制和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深入,学生缴费上学、高校扩大招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市场等价交换原则,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趋利性以及竞争所衍生出的损人利已、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部分学生滋长了见利忘义等思想行为。而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效益观念的制约下,出现了一些偏差,如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过分强调自我实现,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政治、学习、人际交往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互惠特点和功利性。如今“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不少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处理自我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上也出现了严重错位。这些价值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即确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明显背道而驰。
2、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递速度更加快捷,信息量空前增大,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网络将整个大千世界展现于他们的面前,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但网络中也渗透了西方发达国家大量宣扬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推销他们的民主、自由观念,散播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妄图腐蚀我们的社会主义公共价值,造成价值观念的遗失和蜕变。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我们无法预先清除网上的精神垃圾,如网络的淫秽、黄色、暴力、凶杀现象等,这些精神垃圾对大学生的成长有较大的毒害作用。网络上的交往很大程度上是匿名性的,故这种交往具有很强有隐匿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很难掌握大学生网民的真实思想动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信息接收中的权威地位已打破,无疑也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3、高校扩招后“三困生”增加。“三困生”指的是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的学生。高校改革的扩大招生,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高校来说也带来了如下问题:一是生源质量下降,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生源的质量问题就更为突出。同时学生缴费上学,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认为学习完全是个人行为,学好学坏、学不学也是自己的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在增加。二是缴费上学,且收费标准提高,学生经济负担加重,生活困难的学生增加,使高校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贫困生。三是由于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又往往是引发和促进心理困难的因素,表现出自卑、焦虑、孤僻。尤其“三困生”相对其他学生来说问题更为严重,明显地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重视“三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做到自信、自强、自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问题。
4、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业体制的改革,使大学毕业不再包分配,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已逐步被大学生和社会所接受。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矛盾和困难依然突出,在校生特别是冷门专业,就业前景更不乐观,有的感到前途渺茫,学习积极性不高,政治热情下降。
5、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人认为,政治工作是“软任务”,做也可,不做亦可,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战线长、覆盖广、弹性大、见效慢、易反复,难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就是这种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前瞻性、主动性。认为,什么人都可以胜任政治工作,无需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作支撑。二是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部分政工人员不了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无从下手,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因而,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从“讲”的角度看是在不断加强,但从做的方面看却相去甚远的现象。三是“两课”教育形式化。“两课”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两课”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两课”作为大学课程主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的教学大纲和必要的教学课时保证,然而在高校“两课”课堂上,常常又是这样一幅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引经据典、说古道今,学生在讲台下无精打采,甚至有看其他类书籍、打瞌睡、课堂气氛单调枯燥乏味沉闷,课后也很少有学生自觉看课本、学理论、看原著,学生对“两课”缺乏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有:一是投入方面,学校对“两课”教育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两课”教学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投入,没有经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二是“两课”教师施教方面,有些“两课”教师理论功底较浅,备课不充分,讲课方法单一,缺乏政治激情;有的“两课”教师不认真钻研业务、不备课、照本宣科、任务教学,思想观念甚至跟不上学生水平,对学生缺乏感染力;甚至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不成熟的观点,乱发牢骚,坏了学生求学“胃口”。三是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两课”教师使用多,培养少,结果使这部分老师感到没发展前途,工作热情低,没有努力的目标、方向。同时他们当中许多人承担了行政事务,大大地减少了放在教学和辅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由此看来,形式化的“两课”教育和形式化的“两课”教育工作者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卫星电视信息网络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这些全新的精神和思想上的物质载体,向现时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提出了挑战。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摄取更加多样化,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带来新的压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紧迫感,在内容、形式、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在了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主动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措施。
一、转变教育方式,坚持双向沟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改变完全把其与教育等同的模式,转变工作角度,改变老一套灌输的模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现实特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则要摆脱单纯的"教育"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变成师生的平等交流、相互切磋,变成一种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即改变以往的单向灌输为双向沟通。沟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双向沟通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摆脱了"你讲我听"的状况,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产生被信任感。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首先老师要与学生沟通,要据实交谈。要讲真理、讲真话,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作思想政治工作要放下架子,据实交谈,关键是一个"实"字。其次,摒弃硬行灌输的说教方法,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平等交谈,以理服人。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工作。因此,切忌简单片面,搞形式主义,不能粗暴过火、以势压人,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平等交谈,以理服人,能适应人的思想变化规律,能切切实实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真正解决人的思想问题。要使学生们在平等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自觉自愿,心悦诚服。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变成情感交流的过程。再次,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人的思想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影响变化的因素多种多样,情况十分复杂。作为从高中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社会阅历、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个性、兴趣、爱好也呈现出极大差异。因此,他们的思想觉悟,思维方法,认识能力也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学生们已经从高中步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较丰富的知识,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能赢得信任,不能粗暴强制对待。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个人的思想状况、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确定相应思想教育方式,改变单纯"教育"模式。
二、倡导感化教学,增强“两课”效果。“两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中思想品德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实践,我认为在“两课”教学中,必须倡导感化式教学。感化式教学,主要是凭借对学生的爱和自身威信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情交流关系,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激励和触动。就是说要通过教育者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人、用平等的心态感染人、用真诚的关怀感动人,以此引导受教育者追求真、善、美,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从而激发他们成才奋进的激情。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中,我们认为,高校思想品德课感化式教学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感染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教育、示范和引导作用,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古语说:“近朱者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增强感召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精讲理论知识,分析有理有据。在此基础上,善于联系实际,运用社会上或身边发生的大量生动、鲜活的感人事例教育学生。第三,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真诚的态度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师生平等交流,有助于教师摸准学生思想脉搏,掌握学生思想动向,有针对性的组织课堂教学,同时帮助学生解疑释惑,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吸引力。
三、扩大活动载体,提供良好氛围。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以政治活动为工作载体,被局限在狭小的阵地上。当前各项事业面临着机遇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改革,需要开阔视野,拓展新阵地。记得一位老的中央领导同志讲,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过去好的传统、道德观念,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他说得好,对于学生来讲更适合,因为大多在八十年代出生的他们不能深刻了解古时遗留的传统。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死板的讲讲两万五千里长征,也不单单是中国革命这一血染的历史,孔孟之道、传统美德、传统思想文化、先人的一些格言都是很好的思想教育内容。一部电影、电视剧,一场报告会、演讲会等都可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良好氛围,寓教于体、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相声演员马季说:“相声的表演虽然没有同观众直接进行交流,但演员每说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时时都在观众的表情和笑声中得到反映。这也是一种交流。作思想工作是一种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说相声于观众之间也是一种思想和感情的交流。”相声是从日常生活当中挖掘一些主题、揭示一种思想。能使人得到启发,进行思考,就是很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若能很好的运用语言艺术,感染力一定会增强。为人师表的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到学生,所以要很好的利用语言艺术的载体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另外,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能与科学的、民主的、规范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就是一种超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万能的,必要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可以减少问题的出现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模式。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借助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以人为本是教育价值的核心,这里提及个体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必须以学生为本,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是教育育人。现代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不只是自然人,而且是具有强烈独立人格与高文化素质、强调独立思考的社会人。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而避免把学生视为“容器”,一味地进行灌输。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道德判断,自主鉴别,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二是管理育人。科学家麦格雷戈曾指出,一个集体的领导人能否搞好管理,首先取决于他坚持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以人为本”的哲学,这符合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还应是一种目的,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管理不是制约、强制压迫,管理育人应该在学业上引导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指导学生,在情感上熏陶学生。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在管理上,必须坚持从学生出发,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服务育人。教育亦是服务,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掌握技术、提高人格修养的媒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树立一种服务学生的教育意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主动关心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特困生就是最需要关心的群体。高等教育实行缴费上学后,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甚至起码的生活费用都得不到保障。经济的压力给学生学习带来沉重的负担。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尽力为其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解决实际性问题。又比如就业指导,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还有一些身体健康有问题的学生,也要及时提供服务。总之,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利用网络资源,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网络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为快捷、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同时,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网络还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宣传方式也集文字、图片、录音、立体动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泼生动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是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二是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成立由负责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或学生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的队伍,专门负责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这一现代化信息手段,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组织保证。三是建立高校的党建和团建网站。现阶段,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建立高校党建和团建网站,让邓小平理论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进网络”,这不仅扩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说教”出现的模式,寓教于乐,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四是搞好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优秀产品的营养,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欣赏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和文化品味,增强自身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五是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做好网络的管理,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消极或反动的信息,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加强对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并道过必要的技术,行政和法律等手段,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法制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在“两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把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必要时网络管理人员可化名参加学生的网上活动,参加讨论,保证其向深入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社会对大学生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能否以良好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值得我们全社会重视和关注,更值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深思。大学既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不同思想观点、文化思想、学术流派和各种意识形态交汇、融合、推出的地方。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难点和新问题,以“三个代表”精神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导,与时俱进,开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特别是随着教育体制和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深入,学生缴费上学、高校扩大招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功利化。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市场等价交换原则,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趋利性以及竞争所衍生出的损人利已、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部分学生滋长了见利忘义等思想行为。而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效益观念的制约下,出现了一些偏差,如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过分强调自我实现,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政治、学习、人际交往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互惠特点和功利性。如今“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成为不少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处理自我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上也出现了严重错位。这些价值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即确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明显背道而驰。
2、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递速度更加快捷,信息量空前增大,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网络将整个大千世界展现于他们的面前,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但网络中也渗透了西方发达国家大量宣扬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推销他们的民主、自由观念,散播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妄图腐蚀我们的社会主义公共价值,造成价值观念的遗失和蜕变。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我们无法预先清除网上的精神垃圾,如网络的淫秽、黄色、暴力、凶杀现象等,这些精神垃圾对大学生的成长有较大的毒害作用。网络上的交往很大程度上是匿名性的,故这种交往具有很强有隐匿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很难掌握大学生网民的真实思想动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信息接收中的权威地位已打破,无疑也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3、高校扩招后“三困生”增加。“三困生”指的是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的学生。高校改革的扩大招生,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高校来说也带来了如下问题:一是生源质量下降,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生源的质量问题就更为突出。同时学生缴费上学,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认为学习完全是个人行为,学好学坏、学不学也是自己的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在增加。二是缴费上学,且收费标准提高,学生经济负担加重,生活困难的学生增加,使高校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贫困生。三是由于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又往往是引发和促进心理困难的因素,表现出自卑、焦虑、孤僻。尤其“三困生”相对其他学生来说问题更为严重,明显地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重视“三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做到自信、自强、自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问题。
4、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业体制的改革,使大学毕业不再包分配,面向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已逐步被大学生和社会所接受。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矛盾和困难依然突出,在校生特别是冷门专业,就业前景更不乐观,有的感到前途渺茫,学习积极性不高,政治热情下降。
5、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人认为,政治工作是“软任务”,做也可,不做亦可,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战线长、覆盖广、弹性大、见效慢、易反复,难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就是这种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前瞻性、主动性。认为,什么人都可以胜任政治工作,无需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作支撑。二是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部分政工人员不了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无从下手,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因而,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从“讲”的角度看是在不断加强,但从做的方面看却相去甚远的现象。三是“两课”教育形式化。“两课”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两课”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两课”作为大学课程主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的教学大纲和必要的教学课时保证,然而在高校“两课”课堂上,常常又是这样一幅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引经据典、说古道今,学生在讲台下无精打采,甚至有看其他类书籍、打瞌睡、课堂气氛单调枯燥乏味沉闷,课后也很少有学生自觉看课本、学理论、看原著,学生对“两课”缺乏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有:一是投入方面,学校对“两课”教育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两课”教学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投入,没有经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二是“两课”教师施教方面,有些“两课”教师理论功底较浅,备课不充分,讲课方法单一,缺乏政治激情;有的“两课”教师不认真钻研业务、不备课、照本宣科、任务教学,思想观念甚至跟不上学生水平,对学生缺乏感染力;甚至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不成熟的观点,乱发牢骚,坏了学生求学“胃口”。三是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两课”教师使用多,培养少,结果使这部分老师感到没发展前途,工作热情低,没有努力的目标、方向。同时他们当中许多人承担了行政事务,大大地减少了放在教学和辅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由此看来,形式化的“两课”教育和形式化的“两课”教育工作者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卫星电视信息网络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这些全新的精神和思想上的物质载体,向现时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提出了挑战。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摄取更加多样化,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带来新的压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紧迫感,在内容、形式、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在了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主动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措施。
一、转变教育方式,坚持双向沟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改变完全把其与教育等同的模式,转变工作角度,改变老一套灌输的模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现实特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则要摆脱单纯的"教育"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变成师生的平等交流、相互切磋,变成一种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即改变以往的单向灌输为双向沟通。沟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双向沟通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摆脱了"你讲我听"的状况,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产生被信任感。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首先老师要与学生沟通,要据实交谈。要讲真理、讲真话,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作思想政治工作要放下架子,据实交谈,关键是一个"实"字。其次,摒弃硬行灌输的说教方法,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平等交谈,以理服人。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工作。因此,切忌简单片面,搞形式主义,不能粗暴过火、以势压人,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平等交谈,以理服人,能适应人的思想变化规律,能切切实实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真正解决人的思想问题。要使学生们在平等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自觉自愿,心悦诚服。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变成情感交流的过程。再次,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人的思想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影响变化的因素多种多样,情况十分复杂。作为从高中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社会阅历、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个性、兴趣、爱好也呈现出极大差异。因此,他们的思想觉悟,思维方法,认识能力也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学生们已经从高中步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较丰富的知识,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能赢得信任,不能粗暴强制对待。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个人的思想状况、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确定相应思想教育方式,改变单纯"教育"模式。
二、倡导感化教学,增强“两课”效果。“两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中思想品德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实践,我认为在“两课”教学中,必须倡导感化式教学。感化式教学,主要是凭借对学生的爱和自身威信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情交流关系,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激励和触动。就是说要通过教育者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人、用平等的心态感染人、用真诚的关怀感动人,以此引导受教育者追求真、善、美,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从而激发他们成才奋进的激情。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中,我们认为,高校思想品德课感化式教学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感染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教育、示范和引导作用,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古语说:“近朱者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增强感召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精讲理论知识,分析有理有据。在此基础上,善于联系实际,运用社会上或身边发生的大量生动、鲜活的感人事例教育学生。第三,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真诚的态度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师生平等交流,有助于教师摸准学生思想脉搏,掌握学生思想动向,有针对性的组织课堂教学,同时帮助学生解疑释惑,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吸引力。
三、扩大活动载体,提供良好氛围。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以政治活动为工作载体,被局限在狭小的阵地上。当前各项事业面临着机遇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改革,需要开阔视野,拓展新阵地。记得一位老的中央领导同志讲,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过去好的传统、道德观念,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他说得好,对于学生来讲更适合,因为大多在八十年代出生的他们不能深刻了解古时遗留的传统。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死板的讲讲两万五千里长征,也不单单是中国革命这一血染的历史,孔孟之道、传统美德、传统思想文化、先人的一些格言都是很好的思想教育内容。一部电影、电视剧,一场报告会、演讲会等都可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良好氛围,寓教于体、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相声演员马季说:“相声的表演虽然没有同观众直接进行交流,但演员每说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时时都在观众的表情和笑声中得到反映。这也是一种交流。作思想工作是一种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说相声于观众之间也是一种思想和感情的交流。”相声是从日常生活当中挖掘一些主题、揭示一种思想。能使人得到启发,进行思考,就是很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若能很好的运用语言艺术,感染力一定会增强。为人师表的教师的言行会影响到学生,所以要很好的利用语言艺术的载体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另外,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能与科学的、民主的、规范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就是一种超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万能的,必要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可以减少问题的出现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模式。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借助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以人为本是教育价值的核心,这里提及个体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必须以学生为本,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是教育育人。现代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不只是自然人,而且是具有强烈独立人格与高文化素质、强调独立思考的社会人。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而避免把学生视为“容器”,一味地进行灌输。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道德判断,自主鉴别,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二是管理育人。科学家麦格雷戈曾指出,一个集体的领导人能否搞好管理,首先取决于他坚持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以人为本”的哲学,这符合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还应是一种目的,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管理不是制约、强制压迫,管理育人应该在学业上引导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指导学生,在情感上熏陶学生。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在管理上,必须坚持从学生出发,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服务育人。教育亦是服务,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掌握技术、提高人格修养的媒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树立一种服务学生的教育意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主动关心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特困生就是最需要关心的群体。高等教育实行缴费上学后,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甚至起码的生活费用都得不到保障。经济的压力给学生学习带来沉重的负担。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尽力为其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解决实际性问题。又比如就业指导,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还有一些身体健康有问题的学生,也要及时提供服务。总之,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利用网络资源,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网络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为快捷、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同时,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网络还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宣传方式也集文字、图片、录音、立体动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泼生动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是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二是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成立由负责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或学生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的队伍,专门负责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这一现代化信息手段,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组织保证。三是建立高校的党建和团建网站。现阶段,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建立高校党建和团建网站,让邓小平理论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进网络”,这不仅扩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说教”出现的模式,寓教于乐,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四是搞好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中吸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优秀产品的营养,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欣赏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和文化品味,增强自身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五是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做好网络的管理,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消除一些错误、消极或反动的信息,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加强对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的审查,并道过必要的技术,行政和法律等手段,阻止各种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法制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在“两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把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必要时网络管理人员可化名参加学生的网上活动,参加讨论,保证其向深入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