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一门课程不但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还要反映求知者本身的素质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性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就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培养数学兴趣,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教者本身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面对学生上数学课的现实状况,如何调动学生上数学课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几点体会如下:
1.数学的内在美,引发学习兴趣。数学教育的真谛,是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需要和享受,这种感觉不是单靠简单的说教和演讲产生的,更重要的是靠数学的内在美——数学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把抽象、严密、枯燥的数学知识,用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以及实践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数学的抽象、严谨和深奥之中领略到它的精彩、美妙和趣味;从数学教材本身揭示它的隐蔽的、深邃的、理性的美。例如:直线的刚直,曲线的柔和流畅,三角形的优雅稳重,正方形的匀称和谐,圆形的完美无缺。数学以其自身的魅力,已无法抗拒的力量唤起学生对它的钟情。
数学无处不存在美,无论从形式结构的对称,还是构思巧妙的解法,都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愉快舒畅的良好心境。只要学生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一定能从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2.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挖掘教材,巧设悬念,创设教学环境,以丰富、有趣、生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获取新知识。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乐于思考,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给学生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促使他们去动脑筋,培养其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完长方体后我给学生们留了一道思考题:用12个小正方体可以拼多少种长方体?如下图:
学生们很快就能说出前三种,却遗漏了第四种,这时可以提示一下说明还有一种,学生们就会开动脑筋认真思索,甚至动笔去画,一部分学生也会很快找到答案的。当学生们都认同这一结果时还可以继续提问:那么这四种长方体中哪一个表面积最小?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留给学生悬念,使他们积极主动去寻找结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他们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直观教具,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教具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演示直观教具,不仅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具体;而且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直观。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把学生的眼、手、耳全部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自己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钻研,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长方形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长方形沿直线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这时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拿出几张长方形的纸,亲自动手去剪一下。然后教师再拿出自己剪好的卡片:
这时这种简捷直观的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投到探索知识中去,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茅塞顿开,兴趣倍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4.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传授数学知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浓厚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问题的钻研精神,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說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是发展智力的关键。在课外成立数学兴趣小组、设置数学园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行车的车轮粗略地测量一下操场的周长;还可以测量一下学校到家的路程等。这样做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措施。教师适时给予表扬,这样在竞争与评价中创设氛围,定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可见开展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增长学习兴趣的继续,教学任务也随之在寓教于乐中完成。
实践证明: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好数学,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判断、理解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倘能从非智力因素入手,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的探索,深刻的理解,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牢固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寓思想教育于数学教育的始终,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出学习兴趣的源泉,真正做到高水平、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培养数学兴趣,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教者本身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面对学生上数学课的现实状况,如何调动学生上数学课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几点体会如下:
1.数学的内在美,引发学习兴趣。数学教育的真谛,是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需要和享受,这种感觉不是单靠简单的说教和演讲产生的,更重要的是靠数学的内在美——数学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把抽象、严密、枯燥的数学知识,用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以及实践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数学的抽象、严谨和深奥之中领略到它的精彩、美妙和趣味;从数学教材本身揭示它的隐蔽的、深邃的、理性的美。例如:直线的刚直,曲线的柔和流畅,三角形的优雅稳重,正方形的匀称和谐,圆形的完美无缺。数学以其自身的魅力,已无法抗拒的力量唤起学生对它的钟情。
数学无处不存在美,无论从形式结构的对称,还是构思巧妙的解法,都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愉快舒畅的良好心境。只要学生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一定能从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2.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挖掘教材,巧设悬念,创设教学环境,以丰富、有趣、生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获取新知识。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乐于思考,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给学生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促使他们去动脑筋,培养其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完长方体后我给学生们留了一道思考题:用12个小正方体可以拼多少种长方体?如下图:
学生们很快就能说出前三种,却遗漏了第四种,这时可以提示一下说明还有一种,学生们就会开动脑筋认真思索,甚至动笔去画,一部分学生也会很快找到答案的。当学生们都认同这一结果时还可以继续提问:那么这四种长方体中哪一个表面积最小?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留给学生悬念,使他们积极主动去寻找结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他们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直观教具,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教具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演示直观教具,不仅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具体;而且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直观。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把学生的眼、手、耳全部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自己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钻研,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长方形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长方形沿直线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这时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拿出几张长方形的纸,亲自动手去剪一下。然后教师再拿出自己剪好的卡片:
这时这种简捷直观的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投到探索知识中去,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茅塞顿开,兴趣倍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4.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学记》中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传授数学知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浓厚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问题的钻研精神,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說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是发展智力的关键。在课外成立数学兴趣小组、设置数学园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行车的车轮粗略地测量一下操场的周长;还可以测量一下学校到家的路程等。这样做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措施。教师适时给予表扬,这样在竞争与评价中创设氛围,定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可见开展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增长学习兴趣的继续,教学任务也随之在寓教于乐中完成。
实践证明: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好数学,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判断、理解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倘能从非智力因素入手,激发起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的探索,深刻的理解,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牢固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寓思想教育于数学教育的始终,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出学习兴趣的源泉,真正做到高水平、高质量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