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的婚姻理性吗?有人说爱情是感性的,婚姻则是理性的,婚前没考虑清楚的问题,在婚后会演变成大大小小的矛盾,折磨着夫妇俩的神经。美国《纽约时报》就列出了婚姻专家抛出的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包含了婚后要面对的方方面面,据说能技术性地提前为婚姻“排雷”,一时间在网上兴起了婚前“必问题”的热议。准备结婚的你,能和他(她)对多少道题达成共识呢?笔者与心理咨询师以及已婚的陈女士坐在一起,对此话题进行了一次“三人行”的探讨。
问空间:你能尊重我的独立人格吗?
重点问题:我们喜欢并尊重对方的朋友吗?
笔者:婚恋双方都有各自的朋友圈子,或有重合或各自独立,如何处理和伴侣朋友圈的关系?为了两个人的生活,是否其中一个人就要有所牺牲?
陈女士:我和丈夫是自由恋爱结婚的,没有做过像《纽约时报》刊登的婚前必问之类的测试题。丈夫有一点宅,喜欢自己在家玩游戏、看连续剧,我却喜欢和朋友逛街、K歌。结婚后,丈夫就不喜欢我老往外跑了。有时我和友女逛街久了,他就会打来电话询问。我去K歌,有时他也陪我一块儿去,看到我的朋友喜欢一打一打酒地相互灌,丈夫就看不过眼,有一次,他竟不辞而别,让我很尴尬。
心理咨询师:两情相悦,不单单只是欣赏对方的地位、容貌、物质条件,更多的是内心的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之上,有冲突是正常的,“求同存异”是婚恋双方相处的原则。有的人在两性相处中,一味忍让失去了自我,而双方其实都应留下弹性的相处空间,保持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总之,婚姻需要保持自我,彼此温暖,预留空间。
问观念:我们新组成的家庭由谁来掌舵?
重点问题:我们的消费观及储蓄观会不会发生冲突?
笔者:当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逐渐走进婚姻“围城”,他们的婚恋问题也日渐凸显。该由谁主持家里的财政大权?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买房买车问题,谁有最终的话语权?这些都是问题。
陈女士:婚前出去吃饭、购物、看电影,多数是他埋单。结婚后,我们没明确谁当家,双方工资各归各的。最近,看到邻居买了辆20多万元的新车,朋友又出国旅游了,我很羡慕,总感觉丈夫的赚钱能力不强。为此,我和他还发生了争执。丈夫说,等将来有孩子了,还要为孩子的读书做准备,因此他不会购买较贵的商品。而我是一个爱购物、爱旅游的人,丈夫就说我不会攒钱。
心理咨询师:陈女士与丈夫的消费观不同,她应与丈夫进行协商分工,明确谁来当家?家庭的共同目标是什么?无论谁主内谁主外,都要记住自己妻子或是丈夫的角色,做好角色的转换。
问家庭:你能接受我的父母吗?
重点问题:我的家族最让你心烦的事情是什么?
笔者: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男女感情不错,但一牵涉到对方的家庭,就会发生很多不愉快,不知道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陈女士:当年我和丈夫认识时,丈夫只是一家公司的职员,而我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单位工作。他老家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所以我一直没敢跟我妈妈说,因为妈妈希望我能找到一个家在本市、有稳定工作、能买车买房的男人。但妈妈看到我执意要和他在一起,就不反对了。结婚后,由于家庭背景和文化的差异,两家人在观念上有很大不同,我妈妈和公婆就有点合不来。
心理咨询师:当爱情进入婚姻,就不只是两个人的事了,夫妻双方的结合,同时也是两人在家庭背景、风俗习惯、家族关系等方面的融合和认可。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双方不顾父母反对而结合,得不到家人的祝福,最后甚至双方反目。夫妻间要懂得“兼容共生”,双方的家庭要兼容,朋友要兼顾,在爱得轰轰烈烈的同时,要记住,割不断的永远是血脉关系。
美国婚姻专家列出了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
1.我们要不要孩子?假如要,主要由谁负责?
2.我们的赚钱能力及目标是什么?消费观及储蓄观会不会发生冲突?
3.我们的家庭如何维持?由谁来把握可能出现的风险?
4.我们有没有详尽地交换过双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我们父母的态度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会不会给足够的祝福?假如没有,我们如何面对?
6.我们有没有自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性需求、性偏好及恐惧?
7.卧室能放电视机吗?
8.我们真的能倾听对方诉说,并公平对待对方的想法和抱怨吗?
9.我们清楚地了解对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吗?我们讨论过孩子将来的教育模式和信仰问题吗?
10.我们喜欢并尊重对方的朋友吗?
11.我们能不能看重并尊敬对方的父母?我们有没有考虑到父母可能会干涉我们的关系?
12.我的家族最让你心烦的事情是什么?
13.我们永远不会由于婚姻放弃的东西是什么?
14.假如我们中的一人需要离开其家族所在地陪同另一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吗?
15.我们是不是充满信心面对任何挑战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责编/昕蓉
E-mail: [email protected]
问空间:你能尊重我的独立人格吗?
重点问题:我们喜欢并尊重对方的朋友吗?
笔者:婚恋双方都有各自的朋友圈子,或有重合或各自独立,如何处理和伴侣朋友圈的关系?为了两个人的生活,是否其中一个人就要有所牺牲?
陈女士:我和丈夫是自由恋爱结婚的,没有做过像《纽约时报》刊登的婚前必问之类的测试题。丈夫有一点宅,喜欢自己在家玩游戏、看连续剧,我却喜欢和朋友逛街、K歌。结婚后,丈夫就不喜欢我老往外跑了。有时我和友女逛街久了,他就会打来电话询问。我去K歌,有时他也陪我一块儿去,看到我的朋友喜欢一打一打酒地相互灌,丈夫就看不过眼,有一次,他竟不辞而别,让我很尴尬。
心理咨询师:两情相悦,不单单只是欣赏对方的地位、容貌、物质条件,更多的是内心的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之上,有冲突是正常的,“求同存异”是婚恋双方相处的原则。有的人在两性相处中,一味忍让失去了自我,而双方其实都应留下弹性的相处空间,保持个人的独立和自由。总之,婚姻需要保持自我,彼此温暖,预留空间。
问观念:我们新组成的家庭由谁来掌舵?
重点问题:我们的消费观及储蓄观会不会发生冲突?
笔者:当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逐渐走进婚姻“围城”,他们的婚恋问题也日渐凸显。该由谁主持家里的财政大权?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买房买车问题,谁有最终的话语权?这些都是问题。
陈女士:婚前出去吃饭、购物、看电影,多数是他埋单。结婚后,我们没明确谁当家,双方工资各归各的。最近,看到邻居买了辆20多万元的新车,朋友又出国旅游了,我很羡慕,总感觉丈夫的赚钱能力不强。为此,我和他还发生了争执。丈夫说,等将来有孩子了,还要为孩子的读书做准备,因此他不会购买较贵的商品。而我是一个爱购物、爱旅游的人,丈夫就说我不会攒钱。
心理咨询师:陈女士与丈夫的消费观不同,她应与丈夫进行协商分工,明确谁来当家?家庭的共同目标是什么?无论谁主内谁主外,都要记住自己妻子或是丈夫的角色,做好角色的转换。
问家庭:你能接受我的父母吗?
重点问题:我的家族最让你心烦的事情是什么?
笔者: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男女感情不错,但一牵涉到对方的家庭,就会发生很多不愉快,不知道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陈女士:当年我和丈夫认识时,丈夫只是一家公司的职员,而我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单位工作。他老家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所以我一直没敢跟我妈妈说,因为妈妈希望我能找到一个家在本市、有稳定工作、能买车买房的男人。但妈妈看到我执意要和他在一起,就不反对了。结婚后,由于家庭背景和文化的差异,两家人在观念上有很大不同,我妈妈和公婆就有点合不来。
心理咨询师:当爱情进入婚姻,就不只是两个人的事了,夫妻双方的结合,同时也是两人在家庭背景、风俗习惯、家族关系等方面的融合和认可。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双方不顾父母反对而结合,得不到家人的祝福,最后甚至双方反目。夫妻间要懂得“兼容共生”,双方的家庭要兼容,朋友要兼顾,在爱得轰轰烈烈的同时,要记住,割不断的永远是血脉关系。
美国婚姻专家列出了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
1.我们要不要孩子?假如要,主要由谁负责?
2.我们的赚钱能力及目标是什么?消费观及储蓄观会不会发生冲突?
3.我们的家庭如何维持?由谁来把握可能出现的风险?
4.我们有没有详尽地交换过双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我们父母的态度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会不会给足够的祝福?假如没有,我们如何面对?
6.我们有没有自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性需求、性偏好及恐惧?
7.卧室能放电视机吗?
8.我们真的能倾听对方诉说,并公平对待对方的想法和抱怨吗?
9.我们清楚地了解对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吗?我们讨论过孩子将来的教育模式和信仰问题吗?
10.我们喜欢并尊重对方的朋友吗?
11.我们能不能看重并尊敬对方的父母?我们有没有考虑到父母可能会干涉我们的关系?
12.我的家族最让你心烦的事情是什么?
13.我们永远不会由于婚姻放弃的东西是什么?
14.假如我们中的一人需要离开其家族所在地陪同另一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吗?
15.我们是不是充满信心面对任何挑战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责编/昕蓉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