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有产者》早在十九世纪初就已经预示着消费世界的到来。消费主义先驱鲍德里亚指出,社会个体出于自身的要求,通过消费分化,脱离原属阶层加入新的阶层或与低层保持社会距离。在消费分化的推动下,社会阶层一直处于滑动之中。文章借用鲍德里亚的“消费分化”概念,对《有产者》的社会阶层进行分析,着重关注福尔赛世家如何利用消费分化维持自身阶级并试图揭示社会不断出于阶层滑动的动态过程,欲为《有产者》的分析带来新的视角。
关键词:《有产者》;鲍德里亚;消费分化
一、高尔斯华绥小说《有产者》概述
高尔斯华绥是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1906年,高尔斯华绥的首部小说《有产者》问世,借这部长篇小说及其戏剧《银盒子》,高尔斯华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声誉。1932年,高尔斯华绥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有产者》及高尔斯华绥的其他作品引发了读者们对社会阶级,尤其是中上层阶级的众多思考。高尔斯华绥尤其擅长于刻画当代资产阶级社会,无情地揭示出其腐朽黑暗的一面。在自身不断努力下,高尔斯华绥的作品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得了认可,读者们尤其喜欢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现实生活的形象刻画及对资产阶级道德问题的有力抨击。《有产者》给读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福尔赛一家对财产的意识。无论何时,福尔赛世家的成员们时刻想要拓展自己的财产,让自己跻身于资产阶级中上层。高尔斯华绥敏锐的笔尖捕捉到了资本主义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等境况,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共鸣。
二、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的理论
法国学者鲍德里亚毕生不断挑战传统哲学、心理学、符号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及人类学意识形态而声名鹊起,并因此得名“知识界的恐怖分子”。他经常质疑传统方式,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消费主义及现代主义的研究之上,为现代社会现象提供了创新合理的解释。对于很多现代主义者来说,鲍德里亚不仅发现了独特的视角而且激励了其他理论家质疑他们传统看待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生产之镜》《消费社会》《物的体系》等被视为鲍德里亚的代表作。在这些著作中,他向读者展示,消费绝不是简单而肤浅的日常行为,在生产和经济无比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被消費住在。鲍德里亚发现,人们不但被消费物化,而且从属于符号体系。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独创性在于它预见了社会的重大改革并揭示了恋物癖的真相,用鲍德里亚的话来说,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已经从一个生产型社会转变成为一个消费型社会。人们崇拜消费实质上是崇拜物品里的符号象征意义。不幸的是,几年以后,鲍德里亚的理论研究走向极端。他忽略了商品消费的实际功能,把一切消费归结为符号的消费,导致他的理论走向了虚无失去了现实意义。毕竟,有的时候,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象征价值是难舍难分的。很多评论家认为,尽管鲍德里亚的理论有很大的瑕疵,但它仍不失为一个有创造性、启发性的工具。
消费分化是鲍德里亚创造的一个比较有力的概念。鲍德里亚认为,通过消费分化,个体可以脱离现属阶层或加入新的目标阶层。鲍德里亚解释,唯有通过消费异化这个社会基本过程,社会群体中的个体才能在社会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消费的个体常常没有意识到自我消费意识受到了社会编码及象征意义的操控。为了达到与众不同的目的,每个个体都自愿遵从消费逻辑,希冀能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鲍德里亚写道“至关重要的是消费的相对性,也就是说,消费的分化永远不会停止,一直处于滑动中”。
三、福尔赛的消费分化之路
通过消费行为,福尔赛一家紧紧团结在一起并且骄傲地对外“宣称”他们所从属的伟大、优秀、卓越、优雅的资产阶级中上阶层。这样的福尔赛团队精神在福尔赛式的特色系列派对中可见一斑。在派对上,福尔赛世家将平日的分歧搁浅,对外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团结,仅为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他们所属的阶层。任何展现出差异消费行为的成员都不再被他们接受,也因此遭受到他们的驱逐。在琼和波辛尼的订婚宴上,福尔赛一家的态度及行为很好地证明了他们的社会逻辑,即,运用消费的分化来保持社会距离划分社会阶层。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维护自身阶层并与从属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保持距离,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加入更高的阶层。
(一)波辛尼的外号:“海盗”
在波辛尼和琼的订婚宴上,每个人都嗅到了不安,因为一个新的成员即将加入这个家族。平日,福尔赛世家纷争不断,唯有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才会展现出他们对外一致的品质。看到波辛尼的瞬间,福尔赛一家嗅到了危险并且“有一种接触到陌生危险事物的本能感应”。对于福尔赛一家,这种所谓的陌生又危险的事物就是飞利浦·波辛尼的闯入,此人着装诡异并且没有财产。在福尔赛一家的眼中,波辛尼的出现扰乱了他们这个阶层的纯洁性,玷污了他们的卓越品质,降低了他们高雅的品味。他们对波辛尼的质疑不仅来自他的财产问题也来自“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对波辛尼的不信任及憎恶的源头是他们精心维持的阶层突然间被波辛尼与琼的订婚而打破。波辛尼,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穷光蛋,如果顺利与琼完婚,便会与福尔赛一家平起平坐。福尔赛一家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因此他们想法设法要刁难这段婚姻,希望能和来自底层阶级的波辛尼保持距离,而这些行为都可以在消费行为上找到痕迹。他们找到一个借口,即波辛尼老旧的灰色帽子,来指责波辛尼生活粗糙以及缺乏品味,出生低微。读者甚至为为福尔赛一家小题大做感到纳闷,因为一家人一致认为这顶帽子“古怪至极”。最后,他们集体给波辛尼取了一个外号“海盗”。众所周知,海盗的特征就是野性、邋遢和粗糙。给波辛尼取了这样的一个外号,在福尔赛家看来,可以嘲弄波辛尼来自社会底层的事实,强调波辛尼不属于资产阶级中上层,以此来拉开他们与波辛尼之间的社会距离。他们想为自己代言并想向外界释放这样的信号:他们和波辛尼不同。与此同时,也给波辛尼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他不属于此阶层,与他们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取外号的举动虽小,意义却大,他们“自以为”与波辛尼保持了距离,阶层划分清晰可辨。从消费主义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也确实达到了目的。无法跨越金钱的鸿沟,社会个体所属的阶层昭然若揭。 (二)波辛尼的订婚礼物
如果给波辛尼取外号只是消费分化的一个注脚,那么福尔赛一家在给波辛尼挑选订婚礼物时进一步展示了他们欲巩固社会阶层差异的事实。波辛尼的外表成功地让福尔赛一家排斥了他,他的旧帽子吓坏了这一家子。家庭成员无比担忧波辛尼和琼的婚姻会拖累整个家族,玷污了整个家族的“资产阶级中上层的纯洁性”。因此他们想法设法地反对此桩婚事。在赴老乔之约前的一段描述精彩地展示了他们一致对敌,原文写道“他们出奇地团结,就像牛群在面临恶狗进入领地时,他们肩并肩,头并头,时刻准备将入侵者置于死地”。高尔斯华绥用其精准的文笔生动地展现了鲍氏的理论:社会是一个阶层体系,保持社会距离来巩固社会地位是永恒不变的社会逻辑。一旦福尔赛一家嗅到了來自底层的入侵者的威胁,他们将一致对外。在消费社会中,这些都将由一些列的消费行为完成和体现。他们带着某种目的参加了订婚宴,福尔赛一家一起讨论赠予波辛尼什么订婚礼物,一致对外的消费行为是他们消费分化的证明。在对波辛尼订婚礼物的消费中,鲍德里亚的消费逻辑再次展现无遗,福尔赛一家将不惜一切代价孤立波辛尼,鄙视他卑贱的出身、低俗的品味以及处于无产的状态。尼古拉斯·福尔赛要给波辛尼送一套勺子,正如福尔赛一家所说结婚礼物“很大程度取决于新郎。如果他衣着整洁、相貌良好,那么将很有必要给他送好的东西”。事实是,波辛尼与他们的预期决然相反。他来自社会底层,穿着邋遢,一穷二白。福尔赛一家把对礼物的选择基于对波辛尼的出身、财产及社会地位的判断之上。他们的原则直白得让人心痛,即,如果未婚夫来自上层阶层,他们将毫不犹豫地选择贵重的礼物并与他拉近距离;如果未婚夫来自下层阶层,他们将选择相对廉价的礼物,并试图拉远并保持彼此的社会阶层距离。
四、结语
福尔赛世家是资产阶级忠诚的守护者,他们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为维护自身所处阶层的。在《有产者》中,爱情和美,与财产和占有对立起来。福尔赛一家对琼的结婚对象产生质疑和排斥,不赞成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从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来看,这主要是消费分化所导致的合理行为。为了维持自身阶层并加入更高的社会阶层,社会个体必然会不断地走向消费分化的路上,即,利用消费行为拉开社会距离。文中,福尔赛一家给波辛尼取“海盗”的外号及赠与波辛尼廉价的结婚礼物等是都消费异化所导致的结果。他们不愿与低层人士为伍,要通过消费证明阶层之间在品味、消费及性质上绝对存在差异,而这样的差异不是靠道德等物决定,而是消费。婚礼本来是件开心的事,爱情也无关于金钱和阶层,但福尔赛用消费行为摆明了自己的立场。鲍德里亚的消费逻辑在福尔赛一家对波辛尼的种种行为中得到印证:消费是一个社会逻辑,社会成员根据其自身需要,通过消费分化来保持与原属阶层的关系和保持与其他阶层,尤其是较低阶层的距离。消费分化不会停止,永远处于滑动当中。
参考文献:
[1]高尔斯华绥.有产业的人[M].中森,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关键词:《有产者》;鲍德里亚;消费分化
一、高尔斯华绥小说《有产者》概述
高尔斯华绥是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1906年,高尔斯华绥的首部小说《有产者》问世,借这部长篇小说及其戏剧《银盒子》,高尔斯华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声誉。1932年,高尔斯华绥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有产者》及高尔斯华绥的其他作品引发了读者们对社会阶级,尤其是中上层阶级的众多思考。高尔斯华绥尤其擅长于刻画当代资产阶级社会,无情地揭示出其腐朽黑暗的一面。在自身不断努力下,高尔斯华绥的作品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得了认可,读者们尤其喜欢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现实生活的形象刻画及对资产阶级道德问题的有力抨击。《有产者》给读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福尔赛一家对财产的意识。无论何时,福尔赛世家的成员们时刻想要拓展自己的财产,让自己跻身于资产阶级中上层。高尔斯华绥敏锐的笔尖捕捉到了资本主义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等境况,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共鸣。
二、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的理论
法国学者鲍德里亚毕生不断挑战传统哲学、心理学、符号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及人类学意识形态而声名鹊起,并因此得名“知识界的恐怖分子”。他经常质疑传统方式,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消费主义及现代主义的研究之上,为现代社会现象提供了创新合理的解释。对于很多现代主义者来说,鲍德里亚不仅发现了独特的视角而且激励了其他理论家质疑他们传统看待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生产之镜》《消费社会》《物的体系》等被视为鲍德里亚的代表作。在这些著作中,他向读者展示,消费绝不是简单而肤浅的日常行为,在生产和经济无比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被消費住在。鲍德里亚发现,人们不但被消费物化,而且从属于符号体系。鲍德里亚消费主义的独创性在于它预见了社会的重大改革并揭示了恋物癖的真相,用鲍德里亚的话来说,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已经从一个生产型社会转变成为一个消费型社会。人们崇拜消费实质上是崇拜物品里的符号象征意义。不幸的是,几年以后,鲍德里亚的理论研究走向极端。他忽略了商品消费的实际功能,把一切消费归结为符号的消费,导致他的理论走向了虚无失去了现实意义。毕竟,有的时候,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象征价值是难舍难分的。很多评论家认为,尽管鲍德里亚的理论有很大的瑕疵,但它仍不失为一个有创造性、启发性的工具。
消费分化是鲍德里亚创造的一个比较有力的概念。鲍德里亚认为,通过消费分化,个体可以脱离现属阶层或加入新的目标阶层。鲍德里亚解释,唯有通过消费异化这个社会基本过程,社会群体中的个体才能在社会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消费的个体常常没有意识到自我消费意识受到了社会编码及象征意义的操控。为了达到与众不同的目的,每个个体都自愿遵从消费逻辑,希冀能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鲍德里亚写道“至关重要的是消费的相对性,也就是说,消费的分化永远不会停止,一直处于滑动中”。
三、福尔赛的消费分化之路
通过消费行为,福尔赛一家紧紧团结在一起并且骄傲地对外“宣称”他们所从属的伟大、优秀、卓越、优雅的资产阶级中上阶层。这样的福尔赛团队精神在福尔赛式的特色系列派对中可见一斑。在派对上,福尔赛世家将平日的分歧搁浅,对外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团结,仅为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他们所属的阶层。任何展现出差异消费行为的成员都不再被他们接受,也因此遭受到他们的驱逐。在琼和波辛尼的订婚宴上,福尔赛一家的态度及行为很好地证明了他们的社会逻辑,即,运用消费的分化来保持社会距离划分社会阶层。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维护自身阶层并与从属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保持距离,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加入更高的阶层。
(一)波辛尼的外号:“海盗”
在波辛尼和琼的订婚宴上,每个人都嗅到了不安,因为一个新的成员即将加入这个家族。平日,福尔赛世家纷争不断,唯有在面临危险的情况下,才会展现出他们对外一致的品质。看到波辛尼的瞬间,福尔赛一家嗅到了危险并且“有一种接触到陌生危险事物的本能感应”。对于福尔赛一家,这种所谓的陌生又危险的事物就是飞利浦·波辛尼的闯入,此人着装诡异并且没有财产。在福尔赛一家的眼中,波辛尼的出现扰乱了他们这个阶层的纯洁性,玷污了他们的卓越品质,降低了他们高雅的品味。他们对波辛尼的质疑不仅来自他的财产问题也来自“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对波辛尼的不信任及憎恶的源头是他们精心维持的阶层突然间被波辛尼与琼的订婚而打破。波辛尼,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穷光蛋,如果顺利与琼完婚,便会与福尔赛一家平起平坐。福尔赛一家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因此他们想法设法要刁难这段婚姻,希望能和来自底层阶级的波辛尼保持距离,而这些行为都可以在消费行为上找到痕迹。他们找到一个借口,即波辛尼老旧的灰色帽子,来指责波辛尼生活粗糙以及缺乏品味,出生低微。读者甚至为为福尔赛一家小题大做感到纳闷,因为一家人一致认为这顶帽子“古怪至极”。最后,他们集体给波辛尼取了一个外号“海盗”。众所周知,海盗的特征就是野性、邋遢和粗糙。给波辛尼取了这样的一个外号,在福尔赛家看来,可以嘲弄波辛尼来自社会底层的事实,强调波辛尼不属于资产阶级中上层,以此来拉开他们与波辛尼之间的社会距离。他们想为自己代言并想向外界释放这样的信号:他们和波辛尼不同。与此同时,也给波辛尼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他不属于此阶层,与他们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取外号的举动虽小,意义却大,他们“自以为”与波辛尼保持了距离,阶层划分清晰可辨。从消费主义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也确实达到了目的。无法跨越金钱的鸿沟,社会个体所属的阶层昭然若揭。 (二)波辛尼的订婚礼物
如果给波辛尼取外号只是消费分化的一个注脚,那么福尔赛一家在给波辛尼挑选订婚礼物时进一步展示了他们欲巩固社会阶层差异的事实。波辛尼的外表成功地让福尔赛一家排斥了他,他的旧帽子吓坏了这一家子。家庭成员无比担忧波辛尼和琼的婚姻会拖累整个家族,玷污了整个家族的“资产阶级中上层的纯洁性”。因此他们想法设法地反对此桩婚事。在赴老乔之约前的一段描述精彩地展示了他们一致对敌,原文写道“他们出奇地团结,就像牛群在面临恶狗进入领地时,他们肩并肩,头并头,时刻准备将入侵者置于死地”。高尔斯华绥用其精准的文笔生动地展现了鲍氏的理论:社会是一个阶层体系,保持社会距离来巩固社会地位是永恒不变的社会逻辑。一旦福尔赛一家嗅到了來自底层的入侵者的威胁,他们将一致对外。在消费社会中,这些都将由一些列的消费行为完成和体现。他们带着某种目的参加了订婚宴,福尔赛一家一起讨论赠予波辛尼什么订婚礼物,一致对外的消费行为是他们消费分化的证明。在对波辛尼订婚礼物的消费中,鲍德里亚的消费逻辑再次展现无遗,福尔赛一家将不惜一切代价孤立波辛尼,鄙视他卑贱的出身、低俗的品味以及处于无产的状态。尼古拉斯·福尔赛要给波辛尼送一套勺子,正如福尔赛一家所说结婚礼物“很大程度取决于新郎。如果他衣着整洁、相貌良好,那么将很有必要给他送好的东西”。事实是,波辛尼与他们的预期决然相反。他来自社会底层,穿着邋遢,一穷二白。福尔赛一家把对礼物的选择基于对波辛尼的出身、财产及社会地位的判断之上。他们的原则直白得让人心痛,即,如果未婚夫来自上层阶层,他们将毫不犹豫地选择贵重的礼物并与他拉近距离;如果未婚夫来自下层阶层,他们将选择相对廉价的礼物,并试图拉远并保持彼此的社会阶层距离。
四、结语
福尔赛世家是资产阶级忠诚的守护者,他们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为维护自身所处阶层的。在《有产者》中,爱情和美,与财产和占有对立起来。福尔赛一家对琼的结婚对象产生质疑和排斥,不赞成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从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来看,这主要是消费分化所导致的合理行为。为了维持自身阶层并加入更高的社会阶层,社会个体必然会不断地走向消费分化的路上,即,利用消费行为拉开社会距离。文中,福尔赛一家给波辛尼取“海盗”的外号及赠与波辛尼廉价的结婚礼物等是都消费异化所导致的结果。他们不愿与低层人士为伍,要通过消费证明阶层之间在品味、消费及性质上绝对存在差异,而这样的差异不是靠道德等物决定,而是消费。婚礼本来是件开心的事,爱情也无关于金钱和阶层,但福尔赛用消费行为摆明了自己的立场。鲍德里亚的消费逻辑在福尔赛一家对波辛尼的种种行为中得到印证:消费是一个社会逻辑,社会成员根据其自身需要,通过消费分化来保持与原属阶层的关系和保持与其他阶层,尤其是较低阶层的距离。消费分化不会停止,永远处于滑动当中。
参考文献:
[1]高尔斯华绥.有产业的人[M].中森,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2]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