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数学二次备课的生长点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本人有幸参加了“新秀杯”数学教师赛课片段评选活动,连听了五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中的《可能性》这一课,其中有两个片段引起我的思考,
  这两个片段都是在学生新知授课以后,在进行用“可能”、“一定”、或“不可能”、说说生活中发生的事,其中有一教师出现这样一句话(这也是书上练习十的一道原题),“西瓜()长在树上。教师请一位学生回答,只听他大声说了一句:“西瓜一定长在树上”,顿时评委们笑了,我也失声而笑,执教的教师也忍不住笑出来,并轻声问了一句:“是吗?”随即又请了另外一位学生回答,可能教师的笑让他感觉到“一定”这不是正确答案,于是他回答道:“西瓜可能长在树上,”这时只见教师不再是笑了,而是急了,并立马说到:西瓜怎么可能长在树上呢,西瓜是不可能长在树上的,第二位赛课选手开始上课,同样也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上面的巩固练习,不过,在安排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中,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月亮(
  )绕着地球转,这是一个关于天文知识的题目,对于一个二年级学生来说,如果阅读面不广,回答的难度远远超过前面关于酉瓜的问题,果然不出所料,教师连喊两位学生站起来回答,都没能回答正确,这时,只见教师点击了鼠标,顿时出现一个知识小链接,关于月球、地球、太阳自转公转的小知识,学生阅读后,很快就知道“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这里要说一定的,第一位教师如果随即能出现一幅西瓜地的图片,学生很快就会明白西瓜不可能长在树上,以进一步能正确地在生活中运用这三个概率词语,要做到这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现有生活经验(如上述案例城区孩子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不是很清楚)进行备课,也就是我们教师备课备什么,尤其是现今比较流行集体备课,要求集备教案统一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过程、统一作业,在这么多的统一下,我们的学生可不统一啊,他们可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有些学校就提出在集备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自备,也就是所谓的二次备课,在集备教案上进行添加删减,那我们究竟该添加什么,删减什么?也就是我们二次备课的生长点在哪里?鉴于以上课堂片段和个人教学实践,我觉得二次备课的生长点应该落在学生的学情上,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应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真分析两个状态
  两个状态主要指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和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维度,指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维度,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素质维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主要指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与可能的发展。主要说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能参与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状态?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适宜于采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式,合作式?……学生在课堂教学动态中,可能会生成哪些资源?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充分、精心地去分析。
  二、准确定好三个目标
  在认真分析好学生两个状态,接下来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选择帮助确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应根据学情分析,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力争做到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这一节课或这一新授内容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分数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二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精心贯穿四个过程
  学情分析不仅是备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而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新授环节的预案、课后的教学反思、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学情分析。
  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备课的精华在于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此时,不能让活人圈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教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教师既不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重点做好反思的有效性,从三方面去反思:生成与预设的差异以及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活动中的精彩片断,理性思考……从反思人手,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集备可以让我们资源共享,而学情分析只能通过自己去研究。好的教案层出不穷,要使好的教案变成好课,一定需要研究学情分析,备课是一门艺术,学情分析更是艺术中的艺术,需要我们去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数学教材难度加深,学生普遍觉得高中数学难学,对数学产生了抵抗情绪,数学成绩一落千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能把一些解题技巧和数学基本思想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学法,让学生找到方法、学好数学,本文从加强学法指导、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创新型作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探究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摘要:面对教育生态化发展趋势,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教材合适的处理,课堂有足够的预设和再生成的空间,分析学生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寻找真知,渗透物理学史学习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数学并不是天生就与“枯燥乏味”相联系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趣”,那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本文就数学兴趣的培养谈几点自己的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