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老年常见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一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术后预防护理不当,容易出现并发症,特别是危及生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继发的肺栓塞,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必须加强术后护理。本文总结了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高,可达40%,其危害性大,可导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肺动脉栓塞。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骨科护理必须关注的问题。我院骨科对 3月~ 10月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DVT的形成,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 3月~ 10月在我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8~83岁,平均6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例。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患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等现象,而患肢肿胀、疼痛是DVT发生的观测指标和方法之一。
2 护理方法
2.1 DVT药物预防与护理
静脉血栓标准化治疗,可以抑制血栓蔓延,降低肺栓塞发生率、病死率以及血栓的复发。DVT的早期抗凝治疗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
肝素(普通肝素)的使用:在治疗的第1天开始联合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或肝索,在INR达到2.0后,停用肝素。对于急性DVT的患者皮下注射肝素可替代静脉肝素的治疗。治疗DVT的肝素的用法(供参考):肝素的起始剂量可以一次性给予6250 u,随后根据APT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低分子肝素的主要优势是使用简便,大多无需监测。对于急性DVT患者,推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12 h: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建议使用肝素,谨慎考虑低分子肝素。
2.2 一般护理
2.2.1患者进低脂、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咳嗽等,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等。
2.2.2术后患者体质弱,特别是老年人,常规监护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注意出入水量、液体速度、血糖、血电解质的变化。保持皮肤清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注意肢体保暖,观察患肢皮温、皮色及动脉搏动情况。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抗凝药物应用后注意皮肤有无新发生的出血点、紫癜。
2.2.3遵医嘱正确使用外敷及口服药,注意体温变化,预防感染发生。
2.2.4指导帮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向术侧翻身,防止患肢外旋。
2.2.5协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时,允许上身稍抬高,轻微屈髋位,由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将整个髋关节托起,不能够只牵拉抬动患肢,切忌平卧位时髋关节过伸。将患者两腿分开,一手托住患者的臀部,另一手将便器轻轻送入。送入时注意不能拖、拉、拽,以免便器的边缘擦伤患者的皮肤。患者上半身可活动者可拉住牵引床上的拉手,协助使臀部腾空。女患者可将手纸折成长方形,放于耻骨联合上方,遮住尿道外口,防止尿液溅出污染被褥。大便量多时,可适当移动一下便器,以防大便堆积后污染臀部。解好大便后,再由家属或医务人员一手抬高臀部,另一手将便器移开,用卫生纸擦净,然后协助患者取一舒适卧位,再处理便器。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不可将患者身体暴露在外,以免着凉。
2.3心理支持
下肢DVT引起的下肢肿胀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生活和工作,护理人员应观察其心理变化,运用语言技巧进行疏导、安慰、解释、鼓励,耐心向病人做好疾病宣教和功能锻炼指导,讲述深静脉栓塞的危害性,结合成功病例介绍治疗效果,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护理。
2.4 预防肺栓塞护理
肺栓塞最常见的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约占95%。肺栓塞实际上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猝死。大多数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轻微,产生明显症状和体征时又缺乏特异性,易与其它导致心肺功能异常的疾病混淆。护理人员在采取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的同时,密切观察高危人群肺栓塞三联征表现:血痰、咳嗽、出汗;血痰、胸痛、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胸痛、恐惧等。如有这些症状,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立即予以紧急支持性护理,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急性呼吸窘迫患者可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遵医嘱静脉输液以维持和升高血压。尽量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如无溶栓禁忌症,立即予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2.5出院指导
为预防假体脱位应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的动作;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去取东西、接电话等;注意勿翘二郎腿或女性的穿鞋动作以防髋关节过渡屈曲、内收、内旋,厕所马桶不宜过低,防止出现身体前倾,双足分开,双膝并拢的不良姿势;向健侧翻身时注意勿使髋关节处于伸直、内收外旋位。教会患者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告知患者尽量减少每天上下楼梯的频率和上下楼的层高,建议每上楼2-3层,即稍站片刻休息,而且上下楼梯宜用扶手。控制单次行走距离(1千米左右),长距离行走必须使用手杖。继续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如站立屈膝、站立外展髋部、站立后伸髋部等。按时到医院复诊,具体时间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其后每1年复诊1次。
3 护理效果
2013年3—10月采取护理措施后,DVT发生率大大下降,此间仅一例出现DVT症状,积极用药护理后,次日症状消除。
参考文献:
[1]王功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7:62.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2012.
[3]阳柳仁.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6:9-10.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高,可达40%,其危害性大,可导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肺动脉栓塞。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骨科护理必须关注的问题。我院骨科对 3月~ 10月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DVT的形成,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 3月~ 10月在我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8~83岁,平均6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例。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患肢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等现象,而患肢肿胀、疼痛是DVT发生的观测指标和方法之一。
2 护理方法
2.1 DVT药物预防与护理
静脉血栓标准化治疗,可以抑制血栓蔓延,降低肺栓塞发生率、病死率以及血栓的复发。DVT的早期抗凝治疗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
肝素(普通肝素)的使用:在治疗的第1天开始联合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或肝索,在INR达到2.0后,停用肝素。对于急性DVT的患者皮下注射肝素可替代静脉肝素的治疗。治疗DVT的肝素的用法(供参考):肝素的起始剂量可以一次性给予6250 u,随后根据APT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
低分子肝素的使用:低分子肝素的主要优势是使用简便,大多无需监测。对于急性DVT患者,推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12 h: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建议使用肝素,谨慎考虑低分子肝素。
2.2 一般护理
2.2.1患者进低脂、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咳嗽等,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等。
2.2.2术后患者体质弱,特别是老年人,常规监护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注意出入水量、液体速度、血糖、血电解质的变化。保持皮肤清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注意肢体保暖,观察患肢皮温、皮色及动脉搏动情况。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抗凝药物应用后注意皮肤有无新发生的出血点、紫癜。
2.2.3遵医嘱正确使用外敷及口服药,注意体温变化,预防感染发生。
2.2.4指导帮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向术侧翻身,防止患肢外旋。
2.2.5协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时,允许上身稍抬高,轻微屈髋位,由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将整个髋关节托起,不能够只牵拉抬动患肢,切忌平卧位时髋关节过伸。将患者两腿分开,一手托住患者的臀部,另一手将便器轻轻送入。送入时注意不能拖、拉、拽,以免便器的边缘擦伤患者的皮肤。患者上半身可活动者可拉住牵引床上的拉手,协助使臀部腾空。女患者可将手纸折成长方形,放于耻骨联合上方,遮住尿道外口,防止尿液溅出污染被褥。大便量多时,可适当移动一下便器,以防大便堆积后污染臀部。解好大便后,再由家属或医务人员一手抬高臀部,另一手将便器移开,用卫生纸擦净,然后协助患者取一舒适卧位,再处理便器。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不可将患者身体暴露在外,以免着凉。
2.3心理支持
下肢DVT引起的下肢肿胀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生活和工作,护理人员应观察其心理变化,运用语言技巧进行疏导、安慰、解释、鼓励,耐心向病人做好疾病宣教和功能锻炼指导,讲述深静脉栓塞的危害性,结合成功病例介绍治疗效果,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护理。
2.4 预防肺栓塞护理
肺栓塞最常见的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约占95%。肺栓塞实际上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猝死。大多数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轻微,产生明显症状和体征时又缺乏特异性,易与其它导致心肺功能异常的疾病混淆。护理人员在采取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的同时,密切观察高危人群肺栓塞三联征表现:血痰、咳嗽、出汗;血痰、胸痛、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胸痛、恐惧等。如有这些症状,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立即予以紧急支持性护理,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急性呼吸窘迫患者可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遵医嘱静脉输液以维持和升高血压。尽量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如无溶栓禁忌症,立即予以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2.5出院指导
为预防假体脱位应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的动作;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去取东西、接电话等;注意勿翘二郎腿或女性的穿鞋动作以防髋关节过渡屈曲、内收、内旋,厕所马桶不宜过低,防止出现身体前倾,双足分开,双膝并拢的不良姿势;向健侧翻身时注意勿使髋关节处于伸直、内收外旋位。教会患者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告知患者尽量减少每天上下楼梯的频率和上下楼的层高,建议每上楼2-3层,即稍站片刻休息,而且上下楼梯宜用扶手。控制单次行走距离(1千米左右),长距离行走必须使用手杖。继续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如站立屈膝、站立外展髋部、站立后伸髋部等。按时到医院复诊,具体时间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其后每1年复诊1次。
3 护理效果
2013年3—10月采取护理措施后,DVT发生率大大下降,此间仅一例出现DVT症状,积极用药护理后,次日症状消除。
参考文献:
[1]王功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7:62.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区出版社,2012.
[3]阳柳仁.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