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课时压缩的背景下,自学教材变得尤其重要。自学教材可以:提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线下和线上结合学习,加大学习深度。自学教材按照:目录学习、章节内容的阅读和概括及延伸、自学自讲等几个步骤进行。
关键词:课时压缩;自学;教材
1 自学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深入开展,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对人才形式的需求,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明显的改革,大大地压缩课时,增设基础课程,推进线上教学,倡导科学和人文课程并举,淡化专业学科限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科专业课程的特征是严谨,其知识的推进具有渐进性。在压缩课时的大趋势下,教学的内容并不能做相应量的减少。在此情况下,教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专业教材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反映了专业上的权威理论和先进的技术。因此,自学教材在大学生日常课程学习中变得尤其重要。
可用于自学的教材应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论到案例分析,由基本原理到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如由刘加平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建筑物理》中的建筑热工学部分,有六章内容,第一章介绍建筑热工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如传热方式、湿度等,第二章进入了为后期节能验算做准备的两种传热模型的计算,紧接着介绍实际工程中常见的保温材料和方案,然后探讨保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冷凝和受潮现象及应对措施,再转入建筑的防热处理。整个过程思路清晰,内容环环相套,循序渐进,不可少也不能少。
2 自学教材的优势
自学教材有以下几点优势:
2.1 提快课堂教学的速度
在压缩课时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是所有大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所教授的建筑热工学课堂,由原来的32学时压缩到现在的24学时。这意味着教师有两种方法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一是减少教学内容,有重点的讲解;二是采取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从教材编写来看,对保温方案的介绍部分可以做一些删减,对热工学基础知识一章可以摘取部分重点介绍,对建筑日照可以完全放手自学。但是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这24课时还远远不够,第二章的计算模型的内容比较重要,也是难点,没有讲透,学生没有吃透,将极大地影响后期的节能计算,这一章至少要花去8学时,占总课时的1/3,留给后面内容的时间就捉襟见肘。若学生能先自学教材,教师既可以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又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2.2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自学时必须做笔记。有道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才能记牢,记牢才能有效理解。所谓理解知识,主要是能灵活地运用它,能举一反三,达到迁移学习和应用的目的。学生在自学做笔记时,梳理教材脉络,整理教材编写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点,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 有利于线下和线上结合学习,加大学习深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在以内涵式发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大背景下,传统的课堂面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各大学院纷纷推行线上教学,特别是当前全球疫情的影响,更是将线上教学推向了前沿。线上教学的弊端主要是缺乏直观和更为详细的解释,形式呆板,但是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架构,适合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优等生。而对于普通学生,未免一知半解。通过读书笔记和线上整体认知,在线下教学中,教师有更大的自由教学空间,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能挖掘教材中的深层次内容,有利于加强学习深度。
3 自学教材的步骤
自学教材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主要是指点和引导,并能启发学生主动思索,在以下步骤中,各自有不同的任务和目的。
3.1目录学习
目录反映了教材的框架和大体的内容。如刘加平主编的《建筑物理》热工学部分,第一章的目录如图所示:
三个二级标题表明了这三节研究的主要问题,它引发了学生自问:热湿环境的评价指标和度量标准、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方式和过程等。而学生通过整体和章节目录的阅读,摸清作者的编写意图,带着初级问题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自学。目录也帮助学生理清教材侧重点,了解本课程需重点把握的内容,便于自学时由面到点,由浅入深。
3.2 章节内容的阅读和概括及延伸
阅读是自学很重要的方式。阅读分粗读和精读,对于阅读教材而言,先粗读再精读。所谓粗读,指快速浏览全文。快速浏览工科教材不等于缺字少行地去阅读,同样,也应做到如著名教育家杨贤江先生所言的“宜用心思”,能掌握教材的主要脉络和内容,能发现重点、难点和疑点。精读指精细地阅读,它以理解和积累知识为目的,要求“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只有反复研究琢磨,才能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定理。概括就是提炼,是精读后留下的精华。而延申则是追根朔源,拓展教材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开拓眼界,增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熟练灵活运用的目的。
3.3 自学自讲
检验自学成效最好的方法是自讲,即由学生来讲解某些内容和问题。近几年流行的“对分课堂”教学形式跟“自学自讲”的要求很相似。“对分课堂”将课时分成两等份,由教师讲解和学生经复习和自学后的讨论交叉进行,即所谓的“隔堂讨论”。
自学教材通常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开学后,教师在课堂上先针对某一节的主要问题,请多名学生来解答,相互补充答案,然后教师再按照教学顺序讲解,对学生在回答中未涉及到的内容详细讲解,课后请这些学生再对问题归纳总结且延申,这些学生变成了为处理专项问题的临时学习小组,下一次课再邀请这个小组对上次课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解答。與对分课堂的区别是:问题更细化,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讲解相互交融,师生互动性更强。
综上所述,在课时压缩的大背景下,教师更需要选择优秀的教材,以教材为本,多多引导学生自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知识内化,培养适合社会需要且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欣.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高校论坛,2016(10).
[2]吴洪成,方家峰,王彤.现代教育家杨贤江的自学思想述评[J].邯郸学院学报,2014(12).
作者简介:
陈慧宇,职称:讲师,单位:武汉轻工大学,研究方向:建筑室内物理环境。
关键词:课时压缩;自学;教材
1 自学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深入开展,为了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对人才形式的需求,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明显的改革,大大地压缩课时,增设基础课程,推进线上教学,倡导科学和人文课程并举,淡化专业学科限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科专业课程的特征是严谨,其知识的推进具有渐进性。在压缩课时的大趋势下,教学的内容并不能做相应量的减少。在此情况下,教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专业教材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反映了专业上的权威理论和先进的技术。因此,自学教材在大学生日常课程学习中变得尤其重要。
可用于自学的教材应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论到案例分析,由基本原理到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如由刘加平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第四版《建筑物理》中的建筑热工学部分,有六章内容,第一章介绍建筑热工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如传热方式、湿度等,第二章进入了为后期节能验算做准备的两种传热模型的计算,紧接着介绍实际工程中常见的保温材料和方案,然后探讨保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冷凝和受潮现象及应对措施,再转入建筑的防热处理。整个过程思路清晰,内容环环相套,循序渐进,不可少也不能少。
2 自学教材的优势
自学教材有以下几点优势:
2.1 提快课堂教学的速度
在压缩课时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是所有大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所教授的建筑热工学课堂,由原来的32学时压缩到现在的24学时。这意味着教师有两种方法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一是减少教学内容,有重点的讲解;二是采取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从教材编写来看,对保温方案的介绍部分可以做一些删减,对热工学基础知识一章可以摘取部分重点介绍,对建筑日照可以完全放手自学。但是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这24课时还远远不够,第二章的计算模型的内容比较重要,也是难点,没有讲透,学生没有吃透,将极大地影响后期的节能计算,这一章至少要花去8学时,占总课时的1/3,留给后面内容的时间就捉襟见肘。若学生能先自学教材,教师既可以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又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2.2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自学时必须做笔记。有道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才能记牢,记牢才能有效理解。所谓理解知识,主要是能灵活地运用它,能举一反三,达到迁移学习和应用的目的。学生在自学做笔记时,梳理教材脉络,整理教材编写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点,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 有利于线下和线上结合学习,加大学习深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在以内涵式发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大背景下,传统的课堂面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各大学院纷纷推行线上教学,特别是当前全球疫情的影响,更是将线上教学推向了前沿。线上教学的弊端主要是缺乏直观和更为详细的解释,形式呆板,但是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架构,适合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优等生。而对于普通学生,未免一知半解。通过读书笔记和线上整体认知,在线下教学中,教师有更大的自由教学空间,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能挖掘教材中的深层次内容,有利于加强学习深度。
3 自学教材的步骤
自学教材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主要是指点和引导,并能启发学生主动思索,在以下步骤中,各自有不同的任务和目的。
3.1目录学习
目录反映了教材的框架和大体的内容。如刘加平主编的《建筑物理》热工学部分,第一章的目录如图所示:
三个二级标题表明了这三节研究的主要问题,它引发了学生自问:热湿环境的评价指标和度量标准、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方式和过程等。而学生通过整体和章节目录的阅读,摸清作者的编写意图,带着初级问题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自学。目录也帮助学生理清教材侧重点,了解本课程需重点把握的内容,便于自学时由面到点,由浅入深。
3.2 章节内容的阅读和概括及延伸
阅读是自学很重要的方式。阅读分粗读和精读,对于阅读教材而言,先粗读再精读。所谓粗读,指快速浏览全文。快速浏览工科教材不等于缺字少行地去阅读,同样,也应做到如著名教育家杨贤江先生所言的“宜用心思”,能掌握教材的主要脉络和内容,能发现重点、难点和疑点。精读指精细地阅读,它以理解和积累知识为目的,要求“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只有反复研究琢磨,才能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定理。概括就是提炼,是精读后留下的精华。而延申则是追根朔源,拓展教材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开拓眼界,增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熟练灵活运用的目的。
3.3 自学自讲
检验自学成效最好的方法是自讲,即由学生来讲解某些内容和问题。近几年流行的“对分课堂”教学形式跟“自学自讲”的要求很相似。“对分课堂”将课时分成两等份,由教师讲解和学生经复习和自学后的讨论交叉进行,即所谓的“隔堂讨论”。
自学教材通常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开学后,教师在课堂上先针对某一节的主要问题,请多名学生来解答,相互补充答案,然后教师再按照教学顺序讲解,对学生在回答中未涉及到的内容详细讲解,课后请这些学生再对问题归纳总结且延申,这些学生变成了为处理专项问题的临时学习小组,下一次课再邀请这个小组对上次课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解答。與对分课堂的区别是:问题更细化,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讲解相互交融,师生互动性更强。
综上所述,在课时压缩的大背景下,教师更需要选择优秀的教材,以教材为本,多多引导学生自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知识内化,培养适合社会需要且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欣.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高校论坛,2016(10).
[2]吴洪成,方家峰,王彤.现代教育家杨贤江的自学思想述评[J].邯郸学院学报,2014(12).
作者简介:
陈慧宇,职称:讲师,单位:武汉轻工大学,研究方向:建筑室内物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