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物理教学艺术性和科学性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delp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艺术修养相结合的素质。怎样才能具备这一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培养跨世纪接班人的需要,是新世纪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本着艺术创造和科学性精神相结合的观点,扎扎实实的研究教材、教法,勇于探索,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曾经有一位特级教师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课,他在上课之前,首先向学生介绍在英国伦敦珍藏着一本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的科学日记,上面有“1821年到1831年的几千个NO字,一直到1831年8月29日才在日记本上记下了Yes”这是怎么回事呢?然后简单的介绍了法拉第从1820年到1831年历时11年的研究“让磁生电”的实验装置,并用演示实验做给学生看。这样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就是教学艺术,她的美妙之处在于把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把艺术渗透于科学之呈,她的教学完全可以与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比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就是要求教师着眼于“激励、唤醒、鼓励”来研究教学方法,可谓至理名言,这几年来,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以下尝试:
  
  一、着眼于唤醒学生的兴趣传授知识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要使它们想学、爱学、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她的观点也反映了孔子“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物理课堂中的趣与乐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师精心设计,艺术构思的结晶,能够启动学生的思维,成为打开知识门扉的钥匙,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内动力,成为富有吸引力的磁铁。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众人是圣人”在反复研究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吸取营养,在课堂教学中,我着眼于物理教学的趣与乐下了一番功夫。
  例如:在讲力的概念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内容是:一天课间,有位同学向老师报告说张明打我,老师说:“当然你也打他了,”这位同学又说是张明先打我的,老师说:“你说的不对,不实际。”这位同学又说:“他用很大的力打我,而我只是轻轻地打了他。”老师又说:“不对,你一派胡言。”于是这位同学非常委屈,可是过了一会他和老师都笑了,从物理学的角度,你认为他们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吸引了所有的同学,讨论得相当激烈,最后使同学们对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快乐的情境接受了知识。
  又如:在讲“二力平衡”一课时,我反复研究了前几届学生在这部分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往往忽略了二力平衡条件中的前提条件,于是在课堂上引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成语典故,并且讲述了这个典故的出处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明确了二力平衡条件中的第一个条件与后三个条件的关系是毛与皮的关系,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了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
  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我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如:教学惯性概念时,我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授知识
  
  近几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其中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又被视为创造思维的核心。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实际上也是激励、唤醒学生从多方位,立体角度着眼认识,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概念是思维的要素,物理概念是物理大厦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习“惯性”概念时,在课本中是这样定义惯性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我启发学生时问能不能从物体反抗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个角度去认识惯性呢?于是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已见。我最后总结说:“惯性还可以说是物体反抗其运动状态的角度出发,殊途同归,向同学们揭示了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其他文献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绘制简笔图能形象地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命活动过程,使教与学的过程“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在执教生物科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在讲解重难点时,经常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1.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  教师通过边讲边画,由局部到整体,逐层深入地表现生物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学生
期刊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躯体的强健,没有疾患,而应是躯体、生理和心理都能适应社会。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关注。许多学生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加之缺乏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状态不平衡,甚至失常。更有甚者由于心理疾患做出了令人痛心不堪之事,如犯罪、自缢、跳楼等在媒体上时有报到。其他一些不正常心理状态如焦虑、失望、烦恼、自卑、孤独、抑郁等更是在中学生中普遍存
期刊
当今的体育(与健康)课,强调“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而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尺度。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标准实际上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体育场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期刊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的引出,是从观察实验现象开始的,正确的结论绝大部分也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因此化学实验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效果不错,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促使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  ——题记     作为一名教师,我越来越意识到,高中物理是一个充满智慧、富有乐趣、饱含哲学之美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畅游科学的殿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味先哲的智慧,成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过程中带有情绪性的意向活动,只
期刊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而现代的教学体系中,多出了一个“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不是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多媒体技术是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有力工具    研究型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主从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就其学科特点而言,它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有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空间和丰富的素材,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前提     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漠视或忽视了对创新能力的保护、培养和引导,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课堂教学
期刊
地理学科有其身的特点。它所研究的事物的存在于广阔的宇宙空间里或遥远的地方,有的存在于很久远的年代或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事物的研究决定了地理学科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这些特性使我们研究起来不可能每个事物都直接观察或亲身经历,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事物我们要靠用语言、黑板、粉笔等讲解半天还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的整合,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变的容易,而且
期刊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做为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应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展开科技兴趣活动等几条途径来实施。     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
期刊
摘要: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探究精神、创新精神融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有效途径,而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文即是对化学自主参与的课堂结构,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方面作的探索。  关键词:化学;自主参与;课堂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积极性、主动性、有探究精神、创新精神融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这种人才的有效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