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吹过高原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后,大风,带女儿阿尔姗娜去住处附近的“森林”。
  这是我偶然间发现的一片居于市区的清静之地,属于林业局的树木繁育中心,但对外免费开放。林区面积很大,慢慢逛完每一片树林,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树木茂盛粗壮,一看即知,此片林区已有很多年的历史。遍地都是漂亮的松球,野草肆意蔓延,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雀跃啁啾。因林区已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树木可以独立生长,无须人工浇灌,于是过去修好的水泥沟渠就废弃掉了,成为老旧但却别致的风景,人行走其中,恍若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乡下。

  这片森林独属于我和阿尔姗娜。她像一只重返山林的鸟儿,在人烟稀少的树林里快乐地奔跑。她时而因发现了三株环拥的大树,兴奋地指给我看;时而捡起隐藏在层层松针下的鸟雀的羽毛,欣喜地玩耍;时而四处捡拾杨絮,并细心地摘去上面的杂草,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入兜里。时而又采下一朵蒲公英,噗的一声,将它们全部吹走。时而又叫喊着,让我看草丛里蹁跹飞舞的蝴蝶,风中疯狂起舞的大树,天空上自由舒展的云朵。甚至一只蚂蚁,一片蜘蛛网,一朵米粒大小的花,一根枯死的树干,被风刮断的树枝,都让阿尔姗娜发出惊呼和由衷的赞叹!
  我真想仔细地看清每一株树木,记住它们深沉的双眸,记住枯死的树干上秘密一样隐匿的木耳,它们是大树的双耳,代替死去的树木,重新倾听世间的风声雨声。没有一株树木是相同的,每一棵大树,都是一片汪洋。它们世代栖息于此,自成一个无人打扰的静寂王国。而我和阿尔姗娜,不过是恰好从这里路过。
  我们只带走了遗落在地上的松球、杨絮、羽毛和松针。阿爾姗娜试图采走一片树叶,我阻止了她:等我们下次再来,你就能看到它依然生长在这里。我这样告诉她。
  而在此时,我们几天前刚刚离开的呼伦贝尔草原上,黄昏还没有来,草尖上却早已浮起了露水。庭院里站上片刻,湿漉漉的凉意便化作清幽的小蛇,沿着脚踝冷飕飕地向上爬去。暮色中沿着河流走上一会儿,会偶遇一两只孤独的飞鸟,在河岸上空久久地盘旋。风沿着辽阔的草原吹来,吹得人心起了苍凉的褶皱。奶牛们拖着膨胀的乳房,蹚过冰凉的河水,列队朝家中走去。小镇上人烟稀少,偶尔有男孩驾驶着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地穿街而过。
  我更喜欢蒙古高原上的秋天。劲烈的大风吹去枝头的绿色,大地重现寂静孤独的面容。收割完毕的土地上,泥土裸露,秸秆零落,放眼望去,一片荒凉。接下来的半年,塞外将被大雪层层裹挟,一一冰冻。生命隐匿,大地荒芜。也只有此时,蒙古高原才向真正懂得它的世代栖息于此的人们,展现最为凌厉也最为诗意哀愁的一面。
  想起去年秋天,我前往鄂尔多斯高原,徒步在沙漠中行走。大风席卷着云朵,吹过浩瀚无垠的沙漠。秋天的沙漠腹地,犹如浩荡的海洋,是另外一种壮阔的美。细腻的沙子恍若遍洒人间的金子,在高原的阳光下熠熠闪光。天地间满目耀眼的金黄,除此之外,便是与沙漠遥遥接壤的宝蓝。风呼啸着吹过来,卷起漫天黄沙,人裹挟其中,渺小犹如尘埃。只有低头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会用温暖的驼峰,向人传递着可以慰藉漫长旅途的温度。它们长长的影子,在黄沙中缓缓地向前移动,不疾不徐,枯燥却又有无限沉稳的力。没有起伏的平静喘息,伴随着声声驼铃,在永无尽头的单调色泽中,一下一下撞击着人心。
  没有什么生命,能够比这存在了亿万年的洪荒大地,更加的永恒。即便在二连浩特的恐龙家园,那些庞然大物曾经在蒙古高原上栖息繁衍,奔跑飞翔……只有永无休止的大风,带着亘古的威严,从凛冽的寒冬出发,向着万物复苏的春天,浩浩荡荡,长驱直入。
其他文献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如此,每一个群体和个人的追求目标亦然。    忆往昔,中国摄影界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自力更生听党召唤,高举“高大全、红光亮”的旗帜,把摄影当作喉舌当作刀枪。  而后,国门洞开,一点一滴来自外面世界的风声雨意,都让我们惊叹:别人的月亮比我们的圆!我们像井底的青蛙,每爬高一步,向上(外)望到的风景都如此地令人激动而且振奋。  我们开始不断地攫取
“怎么这么素?!吃得下去吗?”他探过身来打量我的午餐,然后拿起一罐干煸牛肉酱,要给我加点儿“下饭菜”。当然拒绝了!因为,我有我自己的“下饭歌”。  收藏了一些歌,它们也许不受排行榜的青睐,但却极受我味蕾的欢迎——如同音符做成的钥匙,它们勾起耳朵的食欲,在口腔里引起悠长的回味,于不知不觉中打开我的胃口。我将这些歌称作“下饭歌”——  《蛋炒饭》(庾澄庆)、《宫保鸡丁》(陶喆)、《水煮鱼》(王蓉)、《
林永惠,1952年生人,1975年开始摄影生涯。让摄影圈广泛认识其人,是因为他做的两件当年颇为震动的事。一件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他发起的首个中国自筹资金操作的“探索”摄影大赛。另一件是他拍摄的结着乡愁情缘的《东北人》。这个曾被人评为“不伦不类”的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纪实肖像摄影,又不像有着一定线索的报道摄影的作品。  在蛰伏了十多年后,林永惠拿出了他从1993年至今一直关注的《劳作者》。然而这些身影
2月19日早上,新街基五道街炫发造型的爱心理发师大哲(陈哲)在做好消毒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来到鹤岗市传染病院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义务理发,奉献一份爱心。看着剪刀在理发师陈哲的手中飞舞,娴熟的动作让大家疲惫的面容增添了几分精神,为了配合大家的时间,他一刻不停地修剪了一个又一个。  一把椅子、一个推子、一把剪刀、一个口罩,一份爱心,一颗颗汗珠,一个个开心的笑容……  大哲一直忙到很晚,為40多个白衣
点滴努力,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一个个平凡而感动的故事背后,折射出新时代年轻人不惧困难、勇于奉献、乐观向上的珍贵品质,从这些志愿者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充满活力的新时代青年人定会在这场疫情攻坚战中书写自己的人生诗篇。
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比如沃尔特·惠特曼,——“活着”的诗人都“住”在哪里呢?  电影里。《春风化雨》中,学生们一边吟诵惠特曼他的“船长,我的船长”一边跳上书桌的那一幕,已成为很多人热爱电影和诗歌的理由;  课堂上。据说哈佛大学博克学院为支持教师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下一代的人文主义者”,开设了新课程,让说唱艺术家为学习者朗诵惠特曼的《自我之歌》——之前也有英国学者将说唱歌手2Pac的《Hit
在一片田地的角落,我看到一丛花寂寞地开着。  那花儿娇羞可人,薄如竹纸,红色的花儿似天边燃烧的霞,红霞朵朵,又似丝绢绫罗,有一种飘飘然之感,在微风中枭枭婷婷。很像古时的女子,羞涩见人,莲步轻移。  寻问路边人,这是什么花?那人漫不经心地道,虞美人。这花儿竟有着这样美妙的名字。  虞美人花蕾初绽时,细细的花梗上,挑着一个青绿色的花蕾,花蕾低垂着,像一个文静的少女。虞美人花开时,轻盈的花朵在风中摇弋着
绕着盘在山身的小道行走,雨幕悄然扯起了门帘,却挡不住我向上的步伐。几树梨花雨,数枝映山红,摇曳生姿,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还有那岁月深处的召唤。   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原上饶县)与横峰县交界处,从山下汪坞村出发,半个时辰就可以到达仙山岭。   途经一栋简易的凉亭——仙峰亭,拐过一个山弯就到了仙山岭,殿堂上供奉的是柴姑娘娘等神灵,并无牌匾。问当地人叫什么庙,告知就山取
当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乱你的生活时,当64年来的一场强降水淹没你的家园时,当你的乡人都在危难险重面前冲锋陷阵时,你在做什么?从2019年8月中旬以来,受台风“罗莎”和东北冷涡共同影响的持续强暴降水,席卷了我的家乡宝清县94个村屯。8月13—15日连续三天三夜的强降雨,让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我听到公交车上的一位大妈在大声打电话:不撤离不行啊,乡干部说,背也要把我背出来。还有个村子的老支书都给不撤离的老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接到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通知,哈医大三院首批医疗队迅速集结。在即将启程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给了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姑娘,对不起,这个春节我失约了!”这位母亲就是哈医大肿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科护士长张威。  大年初一的晚上,哈医大三院护士长群里传来了一张支援武汉的报名表,曾经参加过非典战役的张威第一时间就与护理部李惠艳主任联系,主动请缨。就这样,又重披战袍,整装上阵。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