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在“批注和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认真学习“批注和谈话”,不仅对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有重要意义,对深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
由邓力群记录、编辑和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国史研究学习资料·清样本”形式出版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以下简称“批注和谈话”),是毛泽东经济理论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吸取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继续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客观经济规律和人们主观能动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与综合平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计划与市场,两大部类和农轻重,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与经济关系,向共产主义过渡等重大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阔,形成比较完整的毛泽东经济思想体系,可以说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纲要。“批注和谈话”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起,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四大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
一、毛泽东在“批注和谈话”中首先论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批注和谈话”中,毛泽东为什么首先论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
第一,因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既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又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重要政策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商品经济和私有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同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在苏俄,鉴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列宁认识到在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条件下取消商品经济是危险的,将葬送社会主义革命的全部成果。因而,1921年4月决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征集制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列宁强调:“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重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1]p533他又说:“流转就是贸易自由主义,就是资本主义。……但只要无产阶级牢牢掌握着政权,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1]p524列宁认定:“如果我们不能……正常地组织商品交换,那么,不管我们怎样忠心耿耿,怎样忘我牺牲,都救不了我们自己。这是整个工农政权、苏维埃俄国生死存亡的问题。”[1]p105-106但是列宁仅仅承认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还不能取消商品生产;在这个时期,无产阶级政党还必须利用商品货币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斯大林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公有制两种经济形式的条件下社会主义还必须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是农民唯一可以接受的形式。他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没有资本家参加,不会产生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并从理论上加以论证。这比列宁前进了一大步。这是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生产理论的重要贡献。但斯大林同時又认为,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完全是商品,充其量是特殊商品。他还认为价值规律只对流通领域起调节作用,在生产领域不起调节作用。斯大林也没有明确,在公有制两种形式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单一形式以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否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十分赞同斯大林社会主义社会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观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提到,《反杜林论》出版时,只有英国一国工业和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和生产集中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以致有可能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时,把国内一切生产资料转归全民所有,并且消除商品生产。毛泽东在旁边批注:“直到现在,只有英国一国。英国是否能废商业,还是一个待研究的问题。”[2]p12斯大林说:“有人说,商品生产在任何条件下,总还是要引导到而且一定会引导到资本主义。这是不对的。……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决不能把商品生產看作是某种不依赖周围经济条件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商品生产比资本主义生产更老些,它在奴隶制度下就存在过,并且替奴隶制度服务过,然而并没有引导到资本主义。”[2]p47-48毛泽东说:“斯大林这句话说得正确:‘决不能把商品生产看作是某种不依赖周围经济条件而独立自在的东西’。”[2]p49-50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产,要看它与什么经济相联系。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相联系,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相联系,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毛泽东强调:“商品生产从来就有。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2]p50毛泽东的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又比斯大林前进了一大步。斯大林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概念,毛泽东明确提出来了。斯大林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毛泽东说:“我们是,又不是。生产资料在我们还有一部分是商品。”[2]p40斯大林说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不起作用,毛泽东高度重视价值规律,说:“在我国,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2]p61所以,毛泽东强调在我国现阶段,“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2]p49。
第二,因为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着十分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利用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1957年生产了仅3700亿斤粮食,商品粮还不到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其他经济作物也很不发达,茶、丝、麻、烟一直到1958年还没有恢复到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所以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
毛泽东认为,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也是广大劳动群众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他分析,通过商品交换既可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又可以换回等价物资,满足生产上和社员生活上日益增长的需要。如果农民只搞自给性生产,不搞商品生产,不进行商品交换,不把粮食等农产品和工人生产的工业品交换,那么工人怎么能够有饭吃,农民怎么能够有衣穿,怎么能够得到拖拉机等农业生产资料?如果公社、生产队不把自己多余的产品卖给国家,卖给其他公社和生产队,怎么能够得到货币收入,哪里有钱分给社员?他举例说:“京、津、沪郊区农村所以比较富裕,是因为这些地方商品生产比较发展,商品交换比较发达。”[2]p38-39他又说:“全国工业大发展,公社的商品生产大发展,钱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全国农民就可以逐步地共同富裕起来,他们的文化水平也可以逐步普遍提高起来。”[2]p46 毛泽东严厉批评陈伯达等鼓吹消灭商品生产的错误言论:“我们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表现得更‘左’,主张现在就消灭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他们没有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本质差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商品生产的重要性,不懂得在社会主义的现阶段价值、价格和货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这些表明,他们根本不认识无产阶级对五亿农民应该采取什么态度。”[2]p39
在重视商品生产积极作用的同时,毛泽东没有回避商品生产有消极的一面。商品生产有没有消极作用呢?“有”,毛泽东主张“限制它,否定它,过去的资本主义的‘鬼’已经吃掉了,将来再出现资本主义的‘鬼’,就再吃掉它。怕这个‘鬼’干什么?不要怕”[2]p51。“因为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有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有各级党组织,有成千上万的党员,有广大贫下中农作为我们的依靠,我们可以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p48
二、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的重大贡献
第一,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提出在理论上比斯大林推进了一大步。首先,毛泽东鲜明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性质和作用,指出它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这种商品交换是平等的,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反映了资本家和工人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同时,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范围也大大缩小了,除了劳动产品外,其他如铁路、公路以及森林、矿藏、河流等自然资源都是不能自由买卖的,尤其重要的是劳动力已不再是商品。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把劳动力当作商品买卖的社会条件已经改变了。……很多人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力不是商品,不是为人民币服务,而是为人民服务。”[2]p59
其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目的和意义,指出它是为了满足广大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为了巩固工农联盟。毛泽东说:“我们发展商品生产,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为了五亿农民,为了巩固工农联盟,为了引导五亿农民从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2]p51-52毛泽东举例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有计划地发展,畜产品、大豆、黄麻、肠衣、果木、皮毛等等都要发展。如果不实行商品交换,把陕西的核桃拿来吃,一个钱不给,陕西的农民干吗?把七里营的棉花无代价地调出来行吗?你如果这样做,马上要打破脑袋。
最后,有预见性地展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未来命运和前途。毛泽东除了提出两种所有制的原因外,还联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这正是斯大林理论不足之处。毛泽东说:“这段里关于商品存在的条件,阐述得不完整。”[2]p51毛泽东运用“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3]p310原理,紧接着说:“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即使是过渡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有可能存在。集体所有制如何过渡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问题,斯大林自己也没有解决。他很聪明,说要单独讨论,回避了这个问题。”[2]p58所以毛泽东告诫说:“只有当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了,只有当社会产品大为丰富了,而中央组织有权支配一切产品的时候,才有可能使商品经济不必要而消失。”[2]p56这就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未来命运比斯大林论述得更为明确和深刻了。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同社会主义不相容的;列宁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需要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斯大林进了一步,认为在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需要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毛泽东则更进一步,认为即使在社会主义发达阶段,仍可能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商品理论。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包括:1949年解放初期制止通货膨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基本上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毛泽东说:“列宁的五条都是正确的,我们都作了,而且有所发展。现在我国有人不要商品生产,不对。在要不要商品生产的问题上,我们还要搬斯大林,而斯大林是搬列宁的。斯大林说,列宁主张全力发展苏维埃商业。”[2]p44毛泽东承认我们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换方面犯过错误,所以他说:“苏联的一些人,不赞成商品生产,认为苏联的当时已经是共产主义,实际上还差得很远。”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还只搞九年,則差得更远。”[2]p60他又说:“我们搞革命战争用了二十二年,曾经耐心地等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搞社会主义没有耐心怎么行?没有耐心是不行的”[3]p440-441。
结语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论述是在1958年。29年后,1987年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4]p2031992年,邓小平又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4]p373十分明显,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可见,毛泽东在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多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1998.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彭月才
[关键词]毛泽东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
由邓力群记录、编辑和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国史研究学习资料·清样本”形式出版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以下简称“批注和谈话”),是毛泽东经济理论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吸取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继续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客观经济规律和人们主观能动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与综合平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计划与市场,两大部类和农轻重,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与经济关系,向共产主义过渡等重大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领域非常广阔,形成比较完整的毛泽东经济思想体系,可以说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纲要。“批注和谈话”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起,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四大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
一、毛泽东在“批注和谈话”中首先论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批注和谈话”中,毛泽东为什么首先论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
第一,因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既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又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重要政策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商品经济和私有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同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在苏俄,鉴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列宁认识到在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条件下取消商品经济是危险的,将葬送社会主义革命的全部成果。因而,1921年4月决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征集制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列宁强调:“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重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1]p533他又说:“流转就是贸易自由主义,就是资本主义。……但只要无产阶级牢牢掌握着政权,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1]p524列宁认定:“如果我们不能……正常地组织商品交换,那么,不管我们怎样忠心耿耿,怎样忘我牺牲,都救不了我们自己。这是整个工农政权、苏维埃俄国生死存亡的问题。”[1]p105-106但是列宁仅仅承认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还不能取消商品生产;在这个时期,无产阶级政党还必须利用商品货币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斯大林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公有制两种经济形式的条件下社会主义还必须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是农民唯一可以接受的形式。他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没有资本家参加,不会产生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并从理论上加以论证。这比列宁前进了一大步。这是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生产理论的重要贡献。但斯大林同時又认为,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完全是商品,充其量是特殊商品。他还认为价值规律只对流通领域起调节作用,在生产领域不起调节作用。斯大林也没有明确,在公有制两种形式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单一形式以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否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十分赞同斯大林社会主义社会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观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提到,《反杜林论》出版时,只有英国一国工业和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和生产集中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以致有可能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时,把国内一切生产资料转归全民所有,并且消除商品生产。毛泽东在旁边批注:“直到现在,只有英国一国。英国是否能废商业,还是一个待研究的问题。”[2]p12斯大林说:“有人说,商品生产在任何条件下,总还是要引导到而且一定会引导到资本主义。这是不对的。……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决不能把商品生產看作是某种不依赖周围经济条件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商品生产比资本主义生产更老些,它在奴隶制度下就存在过,并且替奴隶制度服务过,然而并没有引导到资本主义。”[2]p47-48毛泽东说:“斯大林这句话说得正确:‘决不能把商品生产看作是某种不依赖周围经济条件而独立自在的东西’。”[2]p49-50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产,要看它与什么经济相联系。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相联系,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相联系,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毛泽东强调:“商品生产从来就有。商朝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为有了商品生产,这是郭沫若考证出来的。”[2]p50毛泽东的这一观点在理论上又比斯大林前进了一大步。斯大林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概念,毛泽东明确提出来了。斯大林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毛泽东说:“我们是,又不是。生产资料在我们还有一部分是商品。”[2]p40斯大林说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不起作用,毛泽东高度重视价值规律,说:“在我国,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2]p61所以,毛泽东强调在我国现阶段,“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2]p49。
第二,因为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着十分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利用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1957年生产了仅3700亿斤粮食,商品粮还不到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其他经济作物也很不发达,茶、丝、麻、烟一直到1958年还没有恢复到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所以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
毛泽东认为,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也是广大劳动群众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他分析,通过商品交换既可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又可以换回等价物资,满足生产上和社员生活上日益增长的需要。如果农民只搞自给性生产,不搞商品生产,不进行商品交换,不把粮食等农产品和工人生产的工业品交换,那么工人怎么能够有饭吃,农民怎么能够有衣穿,怎么能够得到拖拉机等农业生产资料?如果公社、生产队不把自己多余的产品卖给国家,卖给其他公社和生产队,怎么能够得到货币收入,哪里有钱分给社员?他举例说:“京、津、沪郊区农村所以比较富裕,是因为这些地方商品生产比较发展,商品交换比较发达。”[2]p38-39他又说:“全国工业大发展,公社的商品生产大发展,钱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全国农民就可以逐步地共同富裕起来,他们的文化水平也可以逐步普遍提高起来。”[2]p46 毛泽东严厉批评陈伯达等鼓吹消灭商品生产的错误言论:“我们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表现得更‘左’,主张现在就消灭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他们没有区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本质差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利用商品生产的重要性,不懂得在社会主义的现阶段价值、价格和货币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这些表明,他们根本不认识无产阶级对五亿农民应该采取什么态度。”[2]p39
在重视商品生产积极作用的同时,毛泽东没有回避商品生产有消极的一面。商品生产有没有消极作用呢?“有”,毛泽东主张“限制它,否定它,过去的资本主义的‘鬼’已经吃掉了,将来再出现资本主义的‘鬼’,就再吃掉它。怕这个‘鬼’干什么?不要怕”[2]p51。“因为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有工人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有各级党组织,有成千上万的党员,有广大贫下中农作为我们的依靠,我们可以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p48
二、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的重大贡献
第一,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提出在理论上比斯大林推进了一大步。首先,毛泽东鲜明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性质和作用,指出它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这种商品交换是平等的,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反映了资本家和工人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同时,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范围也大大缩小了,除了劳动产品外,其他如铁路、公路以及森林、矿藏、河流等自然资源都是不能自由买卖的,尤其重要的是劳动力已不再是商品。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把劳动力当作商品买卖的社会条件已经改变了。……很多人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力不是商品,不是为人民币服务,而是为人民服务。”[2]p59
其次,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目的和意义,指出它是为了满足广大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为了巩固工农联盟。毛泽东说:“我们发展商品生产,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为了五亿农民,为了巩固工农联盟,为了引导五亿农民从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2]p51-52毛泽东举例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有计划地发展,畜产品、大豆、黄麻、肠衣、果木、皮毛等等都要发展。如果不实行商品交换,把陕西的核桃拿来吃,一个钱不给,陕西的农民干吗?把七里营的棉花无代价地调出来行吗?你如果这样做,马上要打破脑袋。
最后,有预见性地展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未来命运和前途。毛泽东除了提出两种所有制的原因外,还联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这正是斯大林理论不足之处。毛泽东说:“这段里关于商品存在的条件,阐述得不完整。”[2]p51毛泽东运用“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3]p310原理,紧接着说:“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即使是过渡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有可能存在。集体所有制如何过渡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问题,斯大林自己也没有解决。他很聪明,说要单独讨论,回避了这个问题。”[2]p58所以毛泽东告诫说:“只有当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了,只有当社会产品大为丰富了,而中央组织有权支配一切产品的时候,才有可能使商品经济不必要而消失。”[2]p56这就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未来命运比斯大林论述得更为明确和深刻了。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同社会主义不相容的;列宁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需要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斯大林进了一步,认为在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需要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毛泽东则更进一步,认为即使在社会主义发达阶段,仍可能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商品理论。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包括:1949年解放初期制止通货膨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基本上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毛泽东说:“列宁的五条都是正确的,我们都作了,而且有所发展。现在我国有人不要商品生产,不对。在要不要商品生产的问题上,我们还要搬斯大林,而斯大林是搬列宁的。斯大林说,列宁主张全力发展苏维埃商业。”[2]p44毛泽东承认我们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换方面犯过错误,所以他说:“苏联的一些人,不赞成商品生产,认为苏联的当时已经是共产主义,实际上还差得很远。”毛泽东特别强调“我们还只搞九年,則差得更远。”[2]p60他又说:“我们搞革命战争用了二十二年,曾经耐心地等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搞社会主义没有耐心怎么行?没有耐心是不行的”[3]p440-441。
结语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论述是在1958年。29年后,1987年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4]p2031992年,邓小平又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4]p373十分明显,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可见,毛泽东在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多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1998.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