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资源在小学国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使语文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绘声绘色。把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入国学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图像、动画、视频、音乐等形式与国学经典整合于一体,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使学生为之所动,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摒弃假的、恶的、丑的,追求真的、善的、美的精神和行为,建立能够抵御风雨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数字教育资源;小学国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但传统小学教育过分重视学生学习成绩,一切教学活动以升学为目标,导致教学过程中许多人文精神及内容都被无形瓦解,学生综合素养未达到新课标教学要求。面对这样的教学背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艺术,将教育资源与国学教育合理结合起来,通过国学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目前借助多媒体配合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而趣味性是多媒体本身显著特征的表现,它具有丰富的画面、优美的声音等,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比拟的。多媒体可以更直观地在学生面前展现知识要点,让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画面,聆听优美的声音,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欣赏、聆听大自然的感觉,从而增添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多媒体从各方面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帮助学生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推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我在开展《弟子规》相关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内容中所讲解的典范性故事及值得学习的内容,我会根据《弟子规》不同教学的内容,在教学导入过程中向学生播放《弟子規》中所讲故事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领悟养成良好道德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把这些好习惯正确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使国学教育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国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这也是语文新教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但是,若想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教师需要长期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熏陶和知识渗透,促使学生在心理上、认知层面上对国学学习有深厚的理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国学学习,实现自我发展。数字教育资源的优点在于信息量较大,教师能从中迅速且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各类教学资源并对之运用。例如我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会在课前下载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音频或视频、文本资源。以文本资源为例,在课堂中我会为学生展示,鼓励学生朗读这些优秀的文本并对之分析,也可以引导其开展国学朗读大赛,选择课件中较为优质的国学选读内容并让学生朗读,在其朗读过程中,对于情感表达错误或者朗读不连贯的情况,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并向学生讲解文章内涵。同时,我会把提前准备好的朗读音频给学生播放,让学生结合朗读音频进行自我对比,理解不当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当然,还可以播放介绍国学的视频,通过听、说相结合的方式,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还能学习到文章中的优秀精神品质,并践行在生活实践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数字资源的使用要经过一定的挑选,确保使用的数字资源能够辅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三、改善课堂氛围
  国学教育本身理论性较强,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且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厌烦情绪,从而失去对国学学习的信心。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国学教学时,积极探索独特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学习,降低学生学习国学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心境中掌握国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数字教育资源的运用则能有效实现这一目的。例如我在开展《三字经》的教学时,由于《三字经》内容很多,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可能当时能够记住,随后会随着学习内容的容量增加,而对学过的知识忘记或者混淆。因此,我在网上下载与《三字经》相对应的音乐,让学生将枯燥繁多的三字经文看作一首“歌曲”,这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兴趣,从而可以在轻松的音乐中背诵国学。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欣赏美妙的音乐,而且还能有效改善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更加深刻。教师也应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寻找数字资源并下载对应歌曲,跟着歌曲旋律记忆歌词内容,以此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学习国学的目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也应在此氛围中更加主动地和学生沟通,改善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紧张的状况,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的改善不仅要求教师有技巧,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耐心。
  四、结语
  总之,在目前小学国学教育中,不仅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入手,借助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国学经典教材的融合,依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在小学阶段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使国学启蒙教育情境化、趣味化、生活化,从而达到陶冶学生高雅情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涛美.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1).
  [2]何琼,程黎君.国学启蒙教育研究:现状与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5).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苏轼是北宋诗文大家,他虽屡遭贬谪,但他诗文中无不显示着他的乐观旷达,通过复习课本知识和课外延伸,以课程整合的形式,让学生对苏轼、对他的诗文有个整体与系统的了解、掌握,进而感悟他的豪放情怀。  【关键词】苏轼;贬谪;乐观;豪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逝世——是金人征服
【摘要】语文素养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学生低素养,高学历,尤其语文素养低下的现象,往往被社会诟病。国家提出文化自信战略,语文素养自然要再增传统文化。高考是指挥棒,专家现在正在说高考“得语文者得天下”“让15%的同学读不完试卷”“作文教学要有颠覆,要考文学作品的仿写”。看来,学生语文素养要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因为语文素养提升是
【摘要】经过一学期的引导,我们班孩子的阅读兴趣极大地调动起来,早读、午读、课间都能见到孩子们阅读的身影,阅读量急剧上升,表达能力也不断增强。特别是陈芷彤小朋友,通过系统地听读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指导训练,她从一开始听别人讲故事,到后来一步一步地自主阅读,阅读兴趣的不断提升,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阅读效果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阅读;低年级;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摘要】《图书借阅公约》是一节口语交际课,主要以活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感同身受,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要求。  【关键词】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教材简介:  这是本册第三次口语交际,话题
【摘要】小学作文需要从生活的源头开始,促进学生乐于表达,以生活的真实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本文从“体验多彩生活,积累真实材料;开展实践活动,丰富生活体验;指导习作练习,抒写生活本真”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寻找生活的写作素材,归纳积累素材的方法以及运用于写作的技巧,以此抒写自我、畅享写作本真。  【关键词】生活;本真;体验;积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有着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独特美感,同时它在高考中的占比又一直比较稳定,因此受到了众多教师的青睐。在新阶段的语文教学背景下,很多教师都渐渐意识到了古诗教学方法有待改进这一情况。因此,本文就对高中语文古诗教学现状做出分析,并以《将进酒》为例为教师深入探讨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对策;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从近些年的高中语文教学
【摘要】初中生语文写作的核心素养可划归为灵性与理性两大类,其中灵性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赋与潜力,理性是通过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写作技能,只有将两者结合,方能形成写作的核心素养。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以培养“理性”、激发“灵性”为主旨,围绕四个培养路径的构建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核心素养;阅读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严格来说,写作核心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体
【摘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小学教育无疑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根基。古人云:“无基而不坚也”。在新世纪、新时期里,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要让学生做时代的弄潮儿,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离不开小学教育这个基础,摒弃此基础而言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就好比“无源之泉,无本之木”。小学毕业班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小结,是升入初中的一个“开端”,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个驿站。  【关键词】小学教育;乐中求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绚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优秀艺术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为我们提供了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感受语言的优美,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中国古典诗歌自古以来就具有“诗情合一”的特点,将语言、意境与思想情感统一结合起来。正是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这不仅孕育着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传统文
【摘要】目前语文课中古诗教学的普遍缺陷是习惯于用对待一般文章的方法,对古诗做刻板的结构和语言的分析,这样古代优秀诗篇中完整的艺术形象往往被分割成几块僵死的“预制板”式的部件。  【关键词】古诗;情境;艺术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除了内容美,还有形式美。古诗的形式美是由它的语言、韵律、节奏以及诗篇的句式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