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漂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ade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蒙蒙亮,摇晃着小木桶还没走到河边的詹小明把嘴张得老大:昨天还清澈宁静的河水,今天怎么就变成滚滚黄河了?没下雨没征兆呀,怎么就涨了几米高?他把水桶“哐”地扔到地上,高喊“涨强盗水啰涨强盗水啰”,随后扯掉衣裤,一个漂亮的飞燕栽进河里……
  宽广的綦江河呈S形穿城而过。詹小明的家就在S形拐弯处的临江街。每年的端午,洪水都会把树枝木棒之类的浮柴送到这个回水湾。临江街的居民用竹耙捞起的浮柴,够好几个月的柴火。他从小在河里滚大,两岁就会游泳,四岁就能横渡几百米宽的沱湾河段,七岁就获得“庆祝毛主席畅游长江五周年游泳大赛”的亚军。每年的端午,他都要跳进水中捞很多木棒。有时木棒大了拉不动,他就在腰间系一根长绳,姐就把他和木棒拉到岸边。
  今天,他已捞起了一堆木棒,那些大姑大爷才拿着竹耙来到河边。岸边看涨水的人也越来越多。
  “哇……啊……”
  岸边突然大呼小叫起来。
  洪水汹涌的河心,又长又大的圆木牵成串从上游漂下来,有的还是好多根捆在一起。哇!还漂下来一个完整的房顶。估计是上游的伐木场被强盗水袭击了。那么多值钱的圆木,眼睁睁看着被洪水冲走,一波一波的叫声中夹杂着叹息。
  小明没心思看热闹。他想多捞些浮柴,夏天就不用到山上去砍柴,就有更多的时间在水中与小伙伴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了。他又跳进水中,用蝶泳的姿态快速向几十米远的一根小圆木扑去。
  不用睁眼,他就能判断已经游到圆木的水面。他伸出右手向圆木抓去。
  就在他伸手的当口,滚动的旋涡翻腾起一根软绵绵的棒子送到了他张开的手中。他心中纳闷,木棒棒怎么是软的呢?他抖掉蒙住眼睛的河水,见是一只人手。
  “水打棒!”
  他被吓得魂飞魄散,“妈呀”惊叫一声,全身哆嗦,慌乱甩手,拼命游往岸边。他坐在自己那堆战利品上时,手和脚还像筛糠一样发抖。谢天谢地是在水面上遇到“水打棒”,要是在水底,不被吓死才怪。此后多年,他不但不敢下水捞柴,就连贾道士教他水下换气功的绝技也不学了。
  “哇……啊……”
  河岸又响起一片惊叫声。
  他抬起头,看见河中心漂来一只大红木箱。箱子里坐着一个哭泣的小孩。红木箱在那些快速漂游的大圆木中撞碰,每撞碰一下,就会左摇右晃,岸边人的心就蹦到了喉咙……
  突然,惊叫声戛然而止。
  一个瘦小的身影,像离弦的箭一样踏着水面上的漂浮物向红木箱飞去。岸边的人都捂住嘴屏住呼吸,好像一出气就会把水上漂飞的人吹落水中一样。
  一眨眼工夫,那个瘦小的身影就漂飞到了红木箱旁。他抓起小孩像蜻蜓点水一样又漂飞回来。
  耶,这不是贾道士吗?詹小明从木柴堆里站起来却差点儿跌倒。他还没有从“水打棒”的惊吓中缓过神来。等他好不容易挤进围住贾道士的人堆,只看见小孩在一个大妈怀里哭泣,贾道士却不见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詹小明还在河里戏水纳凉,贾道士又神秘地出现了。他老是在夜深时出现在玩水的小明面前。他问,抱着石头在水里闭气达到五分钟没有?小明摇摇头说没练。你不学水上漂了?想学水上漂呀,你只有先学会水下闭气,才能学水下换气,我才能教你学水上漂。那我……我……不学了,我怕“水……水打棒”。贾道士停顿良久,垂头闭目,又昂头问天:太上老君啊,水中救人的绝活儿真的就要失传了吗?然后他长出一口气,把一本书放在岸边的沙滩上,看了小明一眼,嘴里說着一切随缘吧,慢慢向河底走去。他再也没像以前那样走上岸来。
  那是一本泛黄的牛皮纸线装书。好多毛笔繁体字小明都不认识。书中有不少图案和咒语。他只记得“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一句,其他的都记不得了。在第二年还是第三年,綦江河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他的家同临江街的不少木房子都被洪水冲走了。那本书也不知所踪。
  水中抓住死人的恐惧几年后才从詹小明的内心消退。他为没能学会水上漂的救人绝技而后悔不已。为了对得起贾道士的知遇之恩,他凭一身的好水性,不但救起过不少的落水者,也捞过好多个“水打棒”。
  每每得到人们赞许的时候,詹小明的眼前都会浮现贾道士水上漂的身影。
  选自《人文万盛》
其他文献
我回到诊室,看到他靠墙站着,大衣似乎不怎么合身,空荡荡的。  “你好,请坐。热的话可以把大衣脱了。”  听到这句话,他突然抬起头,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我。  “要是不热就算了。怎么称呼?”  “医生,我确实很热。”  他的声音听起来有点衰弱,我再次与他对视,发现他的右眼没什么异常,左眼却布满血丝,这两只眼睛就像是分别属于两个人一样。  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脚在地板上烦躁地踩踏,他心中不安,又或者,是身
期刊
盟主晨练刚毕,喽啰来报:“有个叫憨豆的求见……”  盟主说:“放他进来!”  憨豆七八岁,胖乎乎的圆脸,黑豆般的小眼睛,憨态可掬。  憨豆呈上一幅卷轴绢画:“这是娘病危时给我的,让我来找您。”  这是一幅工笔桃花画,上题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盟主展开只瞥了一眼,就合卷敛眉,若有所思。  良久,盟主才舒展眉目,低声开口:“憨豆,你
期刊
猷州多奇人。“泥人唐”算是一个。  泥人唐大名唐若拙,这名字雅是雅气,但也有点古怪。当然不是他老子唐二取的,唐二扁担“一”字都不认得。  可唐二脑瓜子会转,在猷州城里第一个开起机器碾米厂,柴油机“蓬蓬蓬”一天响到晚,流出的是从四面八方涌来看稀奇的顾客的白米粒,淌进唐二腰包的是同样白花花的银子,唐二想不发都不行。  老婆开怀晚,挂四十边才终于生下一个龙蛋,唐二夫妻自然宝贝得什么似的。唐二摆了一桌酒席
期刊
牟子枫是旗镇远近闻名的雕匠,一把刻刀在他的手里出神入化,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玉件更是令得翠玉堂声名远播。  翠玉堂共有两件镇店之宝。一件是蟠龙盘,另一件就是玲珑塔了。  蟠龙盘自不必说,尺余直径的玻璃种翡翠上,两条龙盘踞其中。一条自上而下,爪按祥云,龙头微扬,龙须高抬,龙目微合,一股君临天下的皇者之势呼之欲出;另一条自下而上,蓦然回首间,拯救万生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更有甚者,将那蟠龙盘翻过来,对
期刊
弯月,像一把镰刀,斜挂在天空,有些孤寂,次第出来的星星,眨着眼睛,像顽皮的小孩,为它赶走寂寞;地上的新桥,横跨小青河,弯弯的,与天上的月亮相映成趣,河水静静流淌,诉说着远去的岁月。  村口的一棵老榆树下,默默地坐着一位六旬老人,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坐了多久,只见他两眼望着河面,陷入沉思……  老人姓赵,祖祖辈辈以摆渡为生,大家都叫他赵艄公,反而将他的名字忘记了。赵艄公摆渡几十年,为小清河两岸村民的往来
期刊
一千年前,那个黑脸膛的石匠,在灼热的阳光下雕刻着他面前的巨石。后来,这块巨石变成了一头威严的石狮子。那个石匠反剪着双手,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长满水泡的嘴里咳出一团污血,倒在了石狮子的脚下。  当然,历史里没有记下那个石匠的姓名。一千年后,我站在石狮子的面前,遥想着石匠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和那张黑脸膛上纷飞的汗珠,试图还原岁月深处的现场。盛夏七月,毒日头正在我的头顶疯狂燃烧,所以我想当然地为石匠设
期刊
树叶稀疏,冠顶上还剩下最后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小灯笼似的照亮着院落,闪着吉祥的光。院后的野菊绽放了。菊花开,露水轻,老太太一大早去屋后捋野菊了。儿女们要用这些野菊装枕头,今个,孩子们会回来的。此时的菊花很能满足她,似乎她一边采着一边开着,连着手采,这不会让她分神,她和花一起在时光里静悄悄的。临近中午,隔著院墙,她还是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脚步声,一会儿听到挂在老柿子树上的提桶入井打水的响动。  她返回院
期刊
在裕后街西头,有一幢叫“水仙楼”的旧楼。起初,该楼并不叫水仙楼。民国时,楼上住着一位姓赵的姑娘,与赵姑娘同住这幢楼的还有十二位女子。这就是当时裕后街有名的“青楼十三房”。  “青楼十三房,头牌最养眼。”裕后街男人眼中的“头牌”便是年方十八的赵姑娘。时常又有男子抱怨:“老子享受过十二房,却敲不开头牌的门。”当然,并非说拿十二房的花销,还不一定能见上赵姑娘一面。赵姑娘也没那么多讲究。她见人依缘,缘于心
期刊
阿姬第十一次登上帕米尔高原。  以前,她每次从那个高高的山岬处拐弯,折向原顶的村落,却从未曾惊扰过那位天天站立在崖顶上,向山下俯视的老奶奶。  老奶奶个头不高,永远一袭黑色的长袍裙,头上裹着一件白色的纱巾,一双黑而深邃的眼睛微微晃动着,直直的鼻梁下有一张紧闭的嘴唇。坠落的夕阳将它最后一抹余晖投在老奶奶的背面,使她突出的线条、鲜明的面部被勾勒出一副镶着金边的美的轮廓。她一动不动,站在那里,笔直而有些
期刊
湘南农村多蛇,男人们多会捉蛇,他们捉蛇大多是换点酒钱,属于随遇而安的那种。在夏天的午后,经常会听到老人、女人或孩子们惊悚的尖叫从某个田间地头传来:“有蛇啊!”听到呼喊的男人们就跑到屋外,问:“啥蛇?多大?”呼喊的人比划着,如是不值钱的土皮蛇或是极毒的四十八节,男人们则放之任之;如果是能卖钱的过山风、草鱼蛇、臭皮蛇,男人们则马上返回屋里全副武装,穿长衣长裤,戴草帽、手套,再持一把锄头直奔目的地。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