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航天桥西北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4医院临床部,“全军烧伤研究所”就坐落在这里。几乎每天早上9点整,都有一位年已9旬的老人,走楼梯来到位于二楼的办公室,打开百叶窗让阳光洒进来,然后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或者阅读资料,或者审改论文。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盛志勇。作为中国烧伤外科的奠基人之一、挽救过无数人生命的医学大家,办公桌后面的他尽管身材瘦小,却一身风骨透出一身传奇。
全身烧伤黑如木炭的女话务员,交给他救命
1980年10月15日,北京某部机房发生了一场意外火灾,青年女话务员孙波以及她的5名同事被严重烧伤,在送往医院抢救后,另外5人先后死亡,而她也被烧得几乎体无完肤,全身焦黑如木炭,生命垂危。那一年,她只有28岁。
年轻的孙波命悬一线,收治她的医院立即向解放军总医院烧伤科紧急求助,而当时烧伤科负责主持工作的正是盛志勇。
盛志勇所看到的孙波,全身烧伤面积达到95%,深度烧伤为90%,同时伴有严重的呼吸道损伤,只有微弱的心跳证明她还活着。这样一位病人,为何交到盛志勇手上?这还要从盛志勇从事的专业说起。
1920年7月1日,盛志勇出生在上海一个医师家庭。16岁时,他被国立上海医学院录取。上海医学院素以严格著称,经过一轮轮淘汰,盛志勇毕业时,和他一起入学的60名学生,只剩下23人,其中还有3人是上一届的留级生。
1947年秋,目睹了家乡沦陷、就职于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的盛志勇去美国深造。在远渡重洋求学的日子里,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学习研究烧、创伤上。
所以,1980年孙波严重烧伤之时,盛志勇已经在烧伤外科的医教研道路上行进了35年,是我国烧伤外科首屈一指的专家。
烧伤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盛志勇在读书以及刚刚做外科医师时,烧伤治疗的世界水平是:凡是有30%面积烧伤,都是死亡。面对全身烧伤面积达到95%、深度烧伤为90%的孙波,盛志勇首先对孙波进行休克处理,然后预防并发症。接着,切掉身上已经烧焦的皮肤和坏死的组织,然后进行植皮手术。
深度烧伤必须要植皮。在当时的解放军总医院,有一个神秘的地方,皮库,做手术需要的异体皮就保存在这里。那些皮肤在经过特殊处理后,被卷起封好,放置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这是中国第一个液氮储存异体皮库,其中,凝聚了盛志勇许多的心血,也是他钻研创伤烧伤领域多年的一个里程碑。
1948年,盛志勇修业期满准备启程回国。此时的中国,百万解放军雄踞长江以北,全国解放指日可待。盛志勇直奔旧金山,买到了回国的船票。1948年12月31日,盛志勇乘船回国。不久上海解放。
当时,外科界赫赫有名的沈克非任上海中山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沈克非把盛志勇招到自己门下,和他一道治愈战争的创伤。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盛志勇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手术医疗队。当时,美国频频使用的燃烧汽油弹使我军损失惨重。盛志勇每天都要面对许多被燃烧汽油弹击中、深度烧伤的战士。
1952年初,中央军委在上海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把沈克非从中山医院调去当副院长。1953年,沈克非把盛志勇调到军事医学科学院,他们共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实验外科学工作基地。
1958年秋天,军事医学科学院搬迁至北京,盛志勇进行军事外科创伤、烧伤的研究阵地随之北移。继而,他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担任创伤外科、烧伤科主任。
在烧伤临床治疗中,切痂植皮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一些烧伤面积大的患者,由于其自身可供植皮的部位很少,必须依赖大量的异体皮覆盖创面,在其上打无数的小孔,嵌植自体皮达到创面愈合再生的目的。而在临床中,往往遇到有皮的时候,却没有伤员,以至千方百计弄来的皮白白烂掉了;而当突然接收到烧伤病人需要植皮的时候,却又找不到异体皮可植。
盛志勇当时从国外杂志上关于冷冻储存皮肤的报道中受到启发,又打听到北京北郊农场利用人工授精发展养牛业,有一套专门储存精子的设施。他想,精子能储存成活,皮肤也可以储存备用,建个“皮库”或许能解决问题。
在有关文献资料极其缺乏和实验室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形下,盛志勇带领团队冒着严寒酷暑,去北京北郊农场参观学习人工储存精液技术;走访中国科学院低温研究所,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不时与一些地方为实验室联系“供皮”。他们常常在一道工序上要进行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实验,哪怕是为了获得皮肤储存技术微乎其微的一点进展,
通过近一年的反复实验,盛志勇率领的团队终于攻克了储皮装置、皮肤活力测定和抗冻液配制、皮肤消毒方法以及降温复活控制等技术难关。由此,我国烧伤外科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第一步,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液氮保存异体皮库。
持续20年的一个治疗,创出世界烧伤医学奇迹
异体皮可以用来保护伤口,但是要使皮肤真正愈合,还必须在伤口处移植一些孙波自己的皮肤。也许是天意,医生们惊喜地发现这时的孙波,竟然有一处皮肤并没有完全烧伤,这就是她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
整个治疗过程中,孙波的头皮前后共取了30多次,手术非常成功。在烧伤两个月后,孙波全身的伤面已经基本愈合,她终于摆脱了死神的笼罩。烧伤治疗活了以后,盛志勇还对孙波进行了整容手术和功能锻炼等一系列的工作。对孙波的治疗,盛志勇持续了几乎20年左右。现在,所有简单的家务,孙波都可以做。
在几十年的行医过程中,盛志勇深入研究了烧伤病人在休克期的抢救、以及伤后脓毒症和多器官障碍综合症的预防和治疗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经他主持收治的7000余例烧伤患者,总治愈率高达百分之98,他把我国烧伤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水平推向了世界领先地位。
盛志勇说,现在中国的烧伤治活率,比其它各国都高,很大面积、很深的烧伤可以治活。治活率有一个标准,叫LA50,L就是死亡(lethal)的意思,A就是面积(area),LA50就是烧伤面积多大,你可以救活百分之五十的病人,我们的LA50现在到了百分之九十八,美国呢在百分之八十左右。这个百分之九十八的意思是,全身上只有百分之二的皮肤是没有被烧坏的,仍然可以救活百分之五十。
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国际烧伤会议上,盛志勇的学生把一部记录孙波治疗过程的的片子带去放映,当即,会场引起了震动。一位外国教授看完这个录像介绍之后,激动地满眼泪花,把在场介绍的中国专家抱起来原地转了两圈。
我们的皮肤看似薄薄的一层,却有着许多很重要的功能,而烧伤移植后的皮肤却会把这些功能丢失。比如,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活以后有疤痕的问题,不能出汗,导致无法调节体温。盛志勇认为,自己的责任,不只是从死亡线上把大面积深度烧伤的病人抢救回来,他也在尽力让这些病人生活得舒适。如何恢复病人的排汗功能,是全世界烧伤学界悬而未解几十年的重要课题,而盛志勇所带领的学生们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经过多年的研究,盛志勇利用干细胞诱导成汗腺细胞植入人体,实现了排汗功能的恢复。
把一生全部贡献给了病人,贡献给了创伤、烧伤医学事业
1981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创伤外科中心,并选择建在相对而言床位比较宽裕的304医院。一纸调令,让盛志勇离开了301医院,来到304医院负责组建工作。
从此,盛志勇和科室成员在304医院的院落一隅,开创了创伤研究领域的新天地。他以救治放射复合烧伤的系统研究作为突破口,在国内最早提出细菌毒素致死的病理概念。继而,他又在国内首次进行成人直肠脱垂的新手术治疗。他还开展了休克期切痂和休克期复苏和加用全血的研究,使救治烧伤患者切痂由过去20小时缩短到10个小时,甚至更短,为挽救患者生命和进行有效的整形手术赢得了时间。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烧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最主要的死因,其发病机理复杂,早期诊断和救治困难,患者死亡率高达30%—100%,一直是当今创伤外科和危重病学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盛志勇带领部下通过临床研究及大量动物实验,获得了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宝贵资料,提出并临床证明了免疫功能失谐调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机制,及MODS发病机理的双相预激学说。这一研究成果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使MODS的发生率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33.6%降低到目前的8.3%,MODS患者的病死率由原来的88.4%下降到现在的47%,致使大于30%体表面积的烧伤患者总病死率从原来的29.7%下降到目前3.9%。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盛志勇创建的创伤外科中心于1996年10月晋升为全军烧伤研究所。同年,盛志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除了在医院和实验室里的医教研工作,在盛老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中,那一次次外出奔波的经历成为他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抗美援朝、中印边境反击战、中越自卫返击战中、邢台地震、唐山地震,共和国经历的每一次战争和灾难,盛志勇都亲自到场。
1969年秋天,上级发出号令,要组织医疗队到农村去。盛志勇首当其冲参加医疗队去了陕西最贫困最偏僻的安康山区。
一次,盛志勇外出巡诊,在离县城很远的偏僻山村遇上一位40多岁患腹股沟疝气的农民,患者的疝囊大得比颗葫芦还大。在无法送患者到达县城医院做手术的情况下,盛志勇征得其家人的同意,在患者家里卸下破门板,往土坑上一放搭起了“手术台”,再挂起两道布帘就算隔出个“手术室”了。没有电灯,光线很暗,就打亮手电筒。秋后残存的苍蝇飞进来了,不得不让一名护士专职轰赶苍蝇……盛志勇就是这样因陋就简地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
盛志勇还遇到一位妇女因生产时接生婆用秤钩将婴儿钩出,造成子宫外翻、膀胱阴道瘘。9年来,这名妇女就没有穿过干燥的裤子。盛志勇在一个小学校的教桌上,经过12小时的奋战,为该妇女切除了子宫,再造了膀胱与可控制大便的肛门,使她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除了了医疗领域的成绩,盛志勇还有两件引以为豪的事:捐款希望工程和设立奖学金。如今,盛志勇捐助的学生中,有两个已经大学毕业。1999年,盛志勇将他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20万港元全部捐给医院,设立了“盛志勇医学成就奖”,用于奖励在医、教、研、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除了工作,盛志勇的爱好也很广泛。比如喜欢听歌剧,喜欢看原版的英文小说,喜欢练练书法。
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烧伤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盛志勇用心血和智慧给那些不幸者重新谱写了生命的篇章。经他收治的上万余名烧伤患者,总治愈率达98%,近几年来达到99.8%,其中,烧伤面积98%、三度烧伤86%的患者有一半被治愈,居世界领先水平。
去年12月29日,“盛志勇院士从事医教研65周年庆祝大会”在解放军总医院大礼堂举行。盛志勇在会上说,我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我的病人,贡献给了我国的创伤、烧伤医学事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有人民军队给我的锻炼和培养,有同行和年轻同志无私的协助与支持。我将把培养人才,提携后人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努力学习迅速发展的医学科学,贡献微薄的知识和经验。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盛志勇。作为中国烧伤外科的奠基人之一、挽救过无数人生命的医学大家,办公桌后面的他尽管身材瘦小,却一身风骨透出一身传奇。
全身烧伤黑如木炭的女话务员,交给他救命
1980年10月15日,北京某部机房发生了一场意外火灾,青年女话务员孙波以及她的5名同事被严重烧伤,在送往医院抢救后,另外5人先后死亡,而她也被烧得几乎体无完肤,全身焦黑如木炭,生命垂危。那一年,她只有28岁。
年轻的孙波命悬一线,收治她的医院立即向解放军总医院烧伤科紧急求助,而当时烧伤科负责主持工作的正是盛志勇。
盛志勇所看到的孙波,全身烧伤面积达到95%,深度烧伤为90%,同时伴有严重的呼吸道损伤,只有微弱的心跳证明她还活着。这样一位病人,为何交到盛志勇手上?这还要从盛志勇从事的专业说起。
1920年7月1日,盛志勇出生在上海一个医师家庭。16岁时,他被国立上海医学院录取。上海医学院素以严格著称,经过一轮轮淘汰,盛志勇毕业时,和他一起入学的60名学生,只剩下23人,其中还有3人是上一届的留级生。
1947年秋,目睹了家乡沦陷、就职于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的盛志勇去美国深造。在远渡重洋求学的日子里,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学习研究烧、创伤上。
所以,1980年孙波严重烧伤之时,盛志勇已经在烧伤外科的医教研道路上行进了35年,是我国烧伤外科首屈一指的专家。
烧伤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盛志勇在读书以及刚刚做外科医师时,烧伤治疗的世界水平是:凡是有30%面积烧伤,都是死亡。面对全身烧伤面积达到95%、深度烧伤为90%的孙波,盛志勇首先对孙波进行休克处理,然后预防并发症。接着,切掉身上已经烧焦的皮肤和坏死的组织,然后进行植皮手术。
深度烧伤必须要植皮。在当时的解放军总医院,有一个神秘的地方,皮库,做手术需要的异体皮就保存在这里。那些皮肤在经过特殊处理后,被卷起封好,放置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这是中国第一个液氮储存异体皮库,其中,凝聚了盛志勇许多的心血,也是他钻研创伤烧伤领域多年的一个里程碑。
1948年,盛志勇修业期满准备启程回国。此时的中国,百万解放军雄踞长江以北,全国解放指日可待。盛志勇直奔旧金山,买到了回国的船票。1948年12月31日,盛志勇乘船回国。不久上海解放。
当时,外科界赫赫有名的沈克非任上海中山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沈克非把盛志勇招到自己门下,和他一道治愈战争的创伤。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盛志勇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手术医疗队。当时,美国频频使用的燃烧汽油弹使我军损失惨重。盛志勇每天都要面对许多被燃烧汽油弹击中、深度烧伤的战士。
1952年初,中央军委在上海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把沈克非从中山医院调去当副院长。1953年,沈克非把盛志勇调到军事医学科学院,他们共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实验外科学工作基地。
1958年秋天,军事医学科学院搬迁至北京,盛志勇进行军事外科创伤、烧伤的研究阵地随之北移。继而,他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担任创伤外科、烧伤科主任。
在烧伤临床治疗中,切痂植皮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一些烧伤面积大的患者,由于其自身可供植皮的部位很少,必须依赖大量的异体皮覆盖创面,在其上打无数的小孔,嵌植自体皮达到创面愈合再生的目的。而在临床中,往往遇到有皮的时候,却没有伤员,以至千方百计弄来的皮白白烂掉了;而当突然接收到烧伤病人需要植皮的时候,却又找不到异体皮可植。
盛志勇当时从国外杂志上关于冷冻储存皮肤的报道中受到启发,又打听到北京北郊农场利用人工授精发展养牛业,有一套专门储存精子的设施。他想,精子能储存成活,皮肤也可以储存备用,建个“皮库”或许能解决问题。
在有关文献资料极其缺乏和实验室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形下,盛志勇带领团队冒着严寒酷暑,去北京北郊农场参观学习人工储存精液技术;走访中国科学院低温研究所,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不时与一些地方为实验室联系“供皮”。他们常常在一道工序上要进行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实验,哪怕是为了获得皮肤储存技术微乎其微的一点进展,
通过近一年的反复实验,盛志勇率领的团队终于攻克了储皮装置、皮肤活力测定和抗冻液配制、皮肤消毒方法以及降温复活控制等技术难关。由此,我国烧伤外科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第一步,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液氮保存异体皮库。
持续20年的一个治疗,创出世界烧伤医学奇迹
异体皮可以用来保护伤口,但是要使皮肤真正愈合,还必须在伤口处移植一些孙波自己的皮肤。也许是天意,医生们惊喜地发现这时的孙波,竟然有一处皮肤并没有完全烧伤,这就是她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
整个治疗过程中,孙波的头皮前后共取了30多次,手术非常成功。在烧伤两个月后,孙波全身的伤面已经基本愈合,她终于摆脱了死神的笼罩。烧伤治疗活了以后,盛志勇还对孙波进行了整容手术和功能锻炼等一系列的工作。对孙波的治疗,盛志勇持续了几乎20年左右。现在,所有简单的家务,孙波都可以做。
在几十年的行医过程中,盛志勇深入研究了烧伤病人在休克期的抢救、以及伤后脓毒症和多器官障碍综合症的预防和治疗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经他主持收治的7000余例烧伤患者,总治愈率高达百分之98,他把我国烧伤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水平推向了世界领先地位。
盛志勇说,现在中国的烧伤治活率,比其它各国都高,很大面积、很深的烧伤可以治活。治活率有一个标准,叫LA50,L就是死亡(lethal)的意思,A就是面积(area),LA50就是烧伤面积多大,你可以救活百分之五十的病人,我们的LA50现在到了百分之九十八,美国呢在百分之八十左右。这个百分之九十八的意思是,全身上只有百分之二的皮肤是没有被烧坏的,仍然可以救活百分之五十。
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国际烧伤会议上,盛志勇的学生把一部记录孙波治疗过程的的片子带去放映,当即,会场引起了震动。一位外国教授看完这个录像介绍之后,激动地满眼泪花,把在场介绍的中国专家抱起来原地转了两圈。
我们的皮肤看似薄薄的一层,却有着许多很重要的功能,而烧伤移植后的皮肤却会把这些功能丢失。比如,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活以后有疤痕的问题,不能出汗,导致无法调节体温。盛志勇认为,自己的责任,不只是从死亡线上把大面积深度烧伤的病人抢救回来,他也在尽力让这些病人生活得舒适。如何恢复病人的排汗功能,是全世界烧伤学界悬而未解几十年的重要课题,而盛志勇所带领的学生们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经过多年的研究,盛志勇利用干细胞诱导成汗腺细胞植入人体,实现了排汗功能的恢复。
把一生全部贡献给了病人,贡献给了创伤、烧伤医学事业
1981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创伤外科中心,并选择建在相对而言床位比较宽裕的304医院。一纸调令,让盛志勇离开了301医院,来到304医院负责组建工作。
从此,盛志勇和科室成员在304医院的院落一隅,开创了创伤研究领域的新天地。他以救治放射复合烧伤的系统研究作为突破口,在国内最早提出细菌毒素致死的病理概念。继而,他又在国内首次进行成人直肠脱垂的新手术治疗。他还开展了休克期切痂和休克期复苏和加用全血的研究,使救治烧伤患者切痂由过去20小时缩短到10个小时,甚至更短,为挽救患者生命和进行有效的整形手术赢得了时间。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烧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最主要的死因,其发病机理复杂,早期诊断和救治困难,患者死亡率高达30%—100%,一直是当今创伤外科和危重病学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盛志勇带领部下通过临床研究及大量动物实验,获得了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宝贵资料,提出并临床证明了免疫功能失谐调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机制,及MODS发病机理的双相预激学说。这一研究成果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使MODS的发生率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33.6%降低到目前的8.3%,MODS患者的病死率由原来的88.4%下降到现在的47%,致使大于30%体表面积的烧伤患者总病死率从原来的29.7%下降到目前3.9%。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盛志勇创建的创伤外科中心于1996年10月晋升为全军烧伤研究所。同年,盛志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除了在医院和实验室里的医教研工作,在盛老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中,那一次次外出奔波的经历成为他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抗美援朝、中印边境反击战、中越自卫返击战中、邢台地震、唐山地震,共和国经历的每一次战争和灾难,盛志勇都亲自到场。
1969年秋天,上级发出号令,要组织医疗队到农村去。盛志勇首当其冲参加医疗队去了陕西最贫困最偏僻的安康山区。
一次,盛志勇外出巡诊,在离县城很远的偏僻山村遇上一位40多岁患腹股沟疝气的农民,患者的疝囊大得比颗葫芦还大。在无法送患者到达县城医院做手术的情况下,盛志勇征得其家人的同意,在患者家里卸下破门板,往土坑上一放搭起了“手术台”,再挂起两道布帘就算隔出个“手术室”了。没有电灯,光线很暗,就打亮手电筒。秋后残存的苍蝇飞进来了,不得不让一名护士专职轰赶苍蝇……盛志勇就是这样因陋就简地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
盛志勇还遇到一位妇女因生产时接生婆用秤钩将婴儿钩出,造成子宫外翻、膀胱阴道瘘。9年来,这名妇女就没有穿过干燥的裤子。盛志勇在一个小学校的教桌上,经过12小时的奋战,为该妇女切除了子宫,再造了膀胱与可控制大便的肛门,使她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除了了医疗领域的成绩,盛志勇还有两件引以为豪的事:捐款希望工程和设立奖学金。如今,盛志勇捐助的学生中,有两个已经大学毕业。1999年,盛志勇将他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20万港元全部捐给医院,设立了“盛志勇医学成就奖”,用于奖励在医、教、研、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除了工作,盛志勇的爱好也很广泛。比如喜欢听歌剧,喜欢看原版的英文小说,喜欢练练书法。
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烧伤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盛志勇用心血和智慧给那些不幸者重新谱写了生命的篇章。经他收治的上万余名烧伤患者,总治愈率达98%,近几年来达到99.8%,其中,烧伤面积98%、三度烧伤86%的患者有一半被治愈,居世界领先水平。
去年12月29日,“盛志勇院士从事医教研65周年庆祝大会”在解放军总医院大礼堂举行。盛志勇在会上说,我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我的病人,贡献给了我国的创伤、烧伤医学事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有人民军队给我的锻炼和培养,有同行和年轻同志无私的协助与支持。我将把培养人才,提携后人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努力学习迅速发展的医学科学,贡献微薄的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