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教学如何用“画”创设情境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就“美”而言,中国古典诗词表现得尤为突出。
  诗词教学不同于其他文体教学,其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品味诗中之美,而这一切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因而一味地进行理性分析,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我们不妨先根据诗歌注重意象经营的特点,適当地创设一些“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境,为深入的理解和赏析搭好桥,铺好路。
  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对王维的诗画所作出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引发了古今多少人的评论,尤其是近代以来,许多海内外知名学者对此曾写过专门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了这个评论以后,我个人心里的感触颇多,既有对古人的崇敬之情,又有自己个人对此的理解之意。在这里我想就此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诗与画的异同点
  诗歌与绘画既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又具有很多相通之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意象、意境通过语言来承载,反映到不同的人的头脑中,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形成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画面,给人以千差万别的心理感受和意象。它以时间性为主要特征和承载对象,但又可以超越时间的界限,同时兼具空间性的特点;给人带来的感受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以间接的联想和想象来作为体会、理解的主要方式。
  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它捕捉着自然与情感,营造着意境和韵致,它主要的特征就是空间性,展现某一凝固时空里的物态及景象,但是同时经久不衰的画作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给人们带来无穷尽的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它首先展现给观者的是一种直观感受,然后通过深入的感觉和剖析,挖掘它画的背后所想表达的隐性含义。它也会因观者的不同而产生迥然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虽然它们在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诗与画都是情与景的浓缩和展现,具有内在审美上的相通性,共同追求意境的美感。“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体现了两者的相通相融。有时说得出,画不出;有时画得出,说不出,也就是说诗与画都有各自达不到的死角,又各有所长。这又体现了两者的差异和各自的局限性。或许在看到一首诗或一幅画时,精妙之处就在于其所想表达的内容和意境令人心领神会而又难于言传,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古往今来,或以画为题来写诗,或以诗为景来绘画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留下诗或画单独难以言情达意的遗憾也不足为怪;同时也可能正是由于会出现这样的遗憾,而出现以诗补画,以画达诗的佳作,从而营造出更加美妙的胜境。例如明代著名文学家、花鸟画家徐渭以葡萄为题作画,葡萄和青藤的搭配,并未让人从画上感觉到有什么奇妙之处,但是当他题上诗“半生落魄已成瓮,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买,闲抛闲置野藤中”使得整幅画作的意境大大得到提升,较好的体现了画景和画境,抒发了画家满腔的落魄清愁。
  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意境的构成需情与景两大要素和一个审美想象空间。审美想象空间一方面是读者对诗中原有画面在联想想象中的延伸和扩展;另一方面是伴随着具象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基于易于让读者产生和形成审美想象空间的意境特征而言的。
  由此可见,正是鉴于诗歌与绘画的异同点,如果将二者的优势恰如其分的结合起来,并达到意境上的契合将使得画成为名画,诗成为名诗,从而使得整幅作品成为流芳于世的题诗画、题画诗。
  二、赏“画”品诗美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但很多老师发现,不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与一些教师重视理性分析、轻情境创设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能灵活、有效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活泼多彩、妙趣横生。在这方面,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教学媒体再现诗歌中的生活画面,让学生置身于诗歌的情境之中,这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引导他们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情感、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如教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我用根据这首诗改编的MTV导入,不仅让学生听到了动听的歌曲,还让他们欣赏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画面渲染的情绪所感染,课堂气氛也因此很快地活跃起来。又如教柳永的《雨霖铃》时,我先播放了一段FLASH动画,学生们被一幅幅流动的素淡的水墨画所吸引,杨柳、长亭、暮霭、骤雨、残月、泪眼迷朦的离人,凄美哀婉的萧声,还有饱含深情的朗诵,将他们带入词中所描绘的凄清孤寂的情境之中,使他们身临其境地受到词中缠绵哀怨的离愁,真实地体会到了这首词的凄美。由于创设了这一情境,学生不仅在接下来的赏析探究中频频迸出智慧的火花,并且对本词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三、绘“画”显诗韵
  我国许多古典诗歌非常注重“诗画结合”,“诗中有画”的例子不胜枚举。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杨万里的“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些诗句无不是一幅引人入胜的风景画。既然我们常常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从诗歌中悟出画的意境来,那何不让他们把从诗歌中来的画面画下来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简洁的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画面。这样,诗与画的结合,既让学生动口,又让学生动手借助画笔将文中内容描绘出来。再说,新课标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通过学生的画,我们不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诗歌意蕴的个性化理解吗?
  如教《积雨辋川庄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该诗的理解,运用想象,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丰富诗中的形象,表现诗中优美的意境,并以此为基础,画成一幅画,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对学生在色调和构图等方面的构思的分析和评价,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沉闷的课堂变得活泼。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充分地发表了他们对该诗的独到见解,而且体会到了自己绘画的成就感和愉快感,并且回味了诗歌的深远意境和无穷韵味,丰富了文化素养,提高了想象力和感悟力。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思维”不正是这样吗?
  四、据“画”写美文
  古典诗词“简洁却不简单”。许多诗歌,尤其是某些山水田园诗,尽管寥寥数句,却是一篇篇精缩的美文,令人回味无穷。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意境的理解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以加深他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如王维《山居秋暝》一课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要求学生结合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展开想象,适当地进行艺术加工,将诗歌改写成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几分钟后,许多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写出了文质兼美的散文,其中有一篇这样写道:“秋雨刚刚停歇,山峦格外青翠,格外空灵。明月照着松林,一切都静悄悄的。但仔细一听,泉流石上,潺潺有声。忽然间竹林作响,浣女笑语盈盈地归来了。莲花摇曳,渔舟轻盈的穿过......”这样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该诗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达到了以写促读的目的。
  中国古典诗词大多具有绘画美、音乐美、感情美、语言美等艺术特质,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感受这样美的熏陶时,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让他们描绘诗中之画,走进诗中之境,品味诗中之美;让他们从画中悟出诗的神韵,从诗中品出画的意境,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让诗词的教学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一、抓住二次根式教学的关键所在,突破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是在学习完数的开方,学生掌握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以及实数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二次根式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在知识系统上为以后学习分数指数、n次根式、二次方程、无理方程等打下基础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到通过二次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两种数学思维方法,即:(1)条件分析讨论法;(2)逆向思维推理法。这两种方法学生都是初次接触,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好,以
【摘 要】在中国未来高智商、高智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音乐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提出引进声乐艺术是解决农村中小学困难的有效途径。并指出,声乐艺术有着更充分、更直接的教育资源和育人功效,但声乐艺术育人功效的优劣关键在于教师。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声乐艺术  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是进一步深化音乐教育改革,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和功效的重要课题。农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少儿的美术大赛层出不穷,多得不可胜数,从展出的作品看,很多儿童画构图严谨,造型精巧,漂亮之极,让人叹为观止!却常常让人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不够“童真”味!可以说是大人动脑构思、孩子动手作画,为的是能捧回一两个金奖。结果:儿童画里的“童心”泯灭了!殊不知对于儿童来说,绘画其作用并不在于艺术性、思想性如何深刻;也不在于绘画技艺如何娴熟、高超,儿童绘画纯属于儿童自己心灵的情感发展的需
【摘要】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于转化学困生,我倾注了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因为给予真诚的爱是转化学困生最好的良药。  【关键词】爱 ;班主任;学困生  提到学困生,我相信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过,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尤其是班主任。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摘要】很多学校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进行了创新、优化,很多中学的班主任开始通过使用微信等互联网通讯软件开展班级的德育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学生通过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教师通过微信向学生更好地渗透了德育知识。本文主要以九年级学生为例,针对如何在微信平台下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了探究,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微信平台;德育
【摘要】轻声歌唱是一种有效的儿童声音训练方法,对解决小学低年段学生缺乏聆听习惯、过度用嗓、只追求音量不思考歌曲情感内容等问题有明显的帮助。轻声歌唱对培养儿童良好的歌唱习惯,帮助低年段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声音,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建立良好的内心听觉、增强歌唱表现力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为中高年段乃至终身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建立轻声歌唱意识提升小学低年段学生演唱能力作了系列探讨。  
摘 要: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审美教育融合其中,令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捕捉到诗歌之“魂”。通过描绘诗歌画面,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之美;通过提供背景资料,能让学生了解因果,体会到作者情感之美;通过多元比較,能让学生深化思维,更好地了解诗歌之美;通过构图联系等创新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全新的渠道感受诗歌的美。  关键词:现代诗歌;审美教育;高中语文  诗歌给人
11月27日上午,华南地区教育界权威专家、幼兒教育领域的耕耘者探索者以及华南地区各地幼儿园园长、老师、幼儿家长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参加广东教育学会科研重点课题“幼儿园国学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成果汇报会。参会专家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原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伍柳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宁教授,《广东教学报》邹韵文副总编,广东省教育厅、广东教育杂志社《师道》编辑部李淳主任,儿童教育专家刘军副
近日,在学校开展了一节语音课的教学研讨,旨在以此抛砖引玉,让老师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语音课的教学。  一直以来,语音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旧版的小学英语PEP教材把语音教学的内容放在Part C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虽然注重在学习新单词时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单词的发音和拼写以及归纳读音规则,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字母与音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字母或字母组合
摘 要:“学案导学”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编制导学案,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正切;高效  关注课堂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既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据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