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每个小学生都是需要被关注、被尊重、被赏识的个体,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发育还不健全,因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就要合理使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尊重、信任、宽容和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强班级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的手段提出了四条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赏识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优点,小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发现小学生身上的优点,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心理需求,同时,为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果,在管理中应重视赏识教育的应用,科学合理的应用赏识教育,可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改善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
一、增加赏识方法的多样性
首先,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经常使用赏识的目光来鼓励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适时给予赞赏的目光或微笑,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鼓励和赞赏,这种默许的肯定和表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次,教师在管理班级时,也可以采用赏识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赏识性的语言包括“你真棒!回答得很不错!”等,也可以利用竖大拇指等肢体语言来鼓励学生,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赏识性的语言避免重复、机械化,若是千篇一律的评价“很好、很棒”也不会起到赏识的作用,要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鼓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最后,教师在学生作业上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在使用这种鼓励方式时要注意改变传统的“优、良、差”或者“√、X”等方式,可以利用鼓励性的图画、语言等,从而激发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存在不敢发言、不积极、不主动的现象,教师可以用眼神或者是语言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此外,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答案给出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答案存在的不足,课下再有目标地学习。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班级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的关系,这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基础,即师生在平等、互爱的关系上,小学生希望教师是和蔼可亲的,他们愿意与教师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此,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教师就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耐心地帮学生解决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实现对学生道德素质的良好培养目标。
例如在小学教学中经常会设置一些课堂活动,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去,一起参与活动、回答问题,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三、注意赏识的适度性,避免盲目赏识
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要注意赏识的适度性,对学生正确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要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小学阶段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辨别是非的关键期,所以,教师的评价要有所区分。因此,教师在教育中采用赏识教育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而对错误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指正,避免学生养成错误的习惯,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观点,促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赏识与纠正要适当进行,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为班级做奉献的习惯。对积极劳动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在鼓励学生再接再厉的同时还要激发其他学生劳动的兴趣,同时,对不热爱劳动、不为班级做奉献的学生要给予批评,培养学生的是非观、正误观,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四、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多数教师对于小学生的评价都是采取学习成绩评价这种单一的方式,使得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自由空间被剥夺,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绝大部分小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差异。因此老师在教育中采取赏识教育时,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出针对性的鼓励、赞扬和指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个体给予相应的评价,发现每个个体的优缺点,扩大其优点,改正其缺点,对每个个体进行综合的教育指导,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养,促使小学生自由、自信、主动积极地健康发展。此外,从多个角度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是赏识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情感需求,要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最终成绩,成绩不能作为评价小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全面评价学生,成为班级管理、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结语
总而言之,赏识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在担任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的使命。小学教师一定要丰富赏识教育的方法,合理利用赏识教育,避免盲目赏识,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一种平等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班级,此外,教师注意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全面了解學生、评价学生,避免片面评价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秀峰. 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188.
[2]齐静.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56.
[3]張敏,赵岩.赏识让每一颗童心亮起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三小学实施赏识教育纪实[J].中国民族教育,2012(09):19-21.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赏识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优点,小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发现小学生身上的优点,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心理需求,同时,为提高小学班级管理的效果,在管理中应重视赏识教育的应用,科学合理的应用赏识教育,可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改善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
一、增加赏识方法的多样性
首先,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经常使用赏识的目光来鼓励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适时给予赞赏的目光或微笑,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鼓励和赞赏,这种默许的肯定和表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次,教师在管理班级时,也可以采用赏识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赏识性的语言包括“你真棒!回答得很不错!”等,也可以利用竖大拇指等肢体语言来鼓励学生,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赏识性的语言避免重复、机械化,若是千篇一律的评价“很好、很棒”也不会起到赏识的作用,要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鼓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最后,教师在学生作业上给予鼓励性的评语。在使用这种鼓励方式时要注意改变传统的“优、良、差”或者“√、X”等方式,可以利用鼓励性的图画、语言等,从而激发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存在不敢发言、不积极、不主动的现象,教师可以用眼神或者是语言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此外,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答案给出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答案存在的不足,课下再有目标地学习。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班级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的关系,这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基础,即师生在平等、互爱的关系上,小学生希望教师是和蔼可亲的,他们愿意与教师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因此,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教师就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耐心地帮学生解决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实现对学生道德素质的良好培养目标。
例如在小学教学中经常会设置一些课堂活动,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去,一起参与活动、回答问题,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三、注意赏识的适度性,避免盲目赏识
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要注意赏识的适度性,对学生正确的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要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小学阶段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辨别是非的关键期,所以,教师的评价要有所区分。因此,教师在教育中采用赏识教育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而对错误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指正,避免学生养成错误的习惯,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观点,促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赏识与纠正要适当进行,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为班级做奉献的习惯。对积极劳动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在鼓励学生再接再厉的同时还要激发其他学生劳动的兴趣,同时,对不热爱劳动、不为班级做奉献的学生要给予批评,培养学生的是非观、正误观,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四、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多数教师对于小学生的评价都是采取学习成绩评价这种单一的方式,使得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自由空间被剥夺,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绝大部分小学生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差异。因此老师在教育中采取赏识教育时,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出针对性的鼓励、赞扬和指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个体给予相应的评价,发现每个个体的优缺点,扩大其优点,改正其缺点,对每个个体进行综合的教育指导,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养,促使小学生自由、自信、主动积极地健康发展。此外,从多个角度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是赏识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情感需求,要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最终成绩,成绩不能作为评价小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全面评价学生,成为班级管理、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结语
总而言之,赏识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在担任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的使命。小学教师一定要丰富赏识教育的方法,合理利用赏识教育,避免盲目赏识,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一种平等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班级,此外,教师注意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全面了解學生、评价学生,避免片面评价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秀峰. 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188.
[2]齐静.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56.
[3]張敏,赵岩.赏识让每一颗童心亮起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三小学实施赏识教育纪实[J].中国民族教育,2012(09):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