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足球高水平后备人才不足是当前我国足球在竞技水平上出现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提高我国足球整体水平,必须在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上予以重视。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的开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程度,为专业运动员的选拨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学开展足球联赛的有利因素,解析其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为我国校园足球更好地开展和足球后备力量的储备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校园足球联赛 后备人才 推广与促进
1.引言
我国足球事业近年来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与文化底蕴、民俗传统、人种体质都比较接近的日韩足球发展不一致。后备人才的匮乏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低下无疑是重中之重,青少年足球缺乏一个长远、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总是等到各种矛盾浮出水面以后,才加以补救,未做到防患于未然。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运动员选拔的多样性,提高了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但是现阶段的中小学足球事业的发展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在中小学开展足球联赛的有利因素
2.1改变看法,校正认识,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
据统计,在1990年至1995年间,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5万人;1995—2000年,下滑为61万人;2000—2005年,降至仅仅18万人。中小学足球联赛的组织开展使适龄学生对足球的看法有很大影响。在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尽管有器材和场地,但学生们从来没有上过足球课,在课余时间踢足球是被禁止的,这就从负面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对足球的认识,而正规联赛的举办,不仅能矫正人们的看法,更能提高中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动力,为培养更多后备人才提供了可能。
2.2有利于扩大选材面,为运动员的成长创造土壤,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体育项目的整体水平提高是竞技水平提高的前提,基层联赛能夯实我国足球水平的基础,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出现创造土壤,避免埋没人才。另外,中小学生正处于技战术及体质成长的关键时期,联赛的举办能提高中小学教师、足球教练员的业务水平,让基层条件较好的运动员从小对各项素质进行正确的学习和训练。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增加中国的足球人口,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更需要中国足协把工作做到实处,把有关各项体制的改革扎实、深入地进行下去,真正做到“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2.2.1有利于从小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
足球技术是足球运动员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素质,技术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足球队员有扎实的技术做基础,其他素质提高起来就简单得多,技术不行,不过硬,一切等于零。中小学生一般处于8—16岁,经过系统的训练,错误的技术动作是可以纠正的,当然从小就建立起来正确的动作更好,但限于基层教练员的水平,要求各级人才选拔后,在运动员的训练中,着重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这样同样可以铸成队员一流的技术风格。
2.2.2中小学生以学习为主,提高智力水平,有利于增强对战术的理解。
战术的实质就在于使运动员能在比赛过程中,根据千变万化的情况,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最有效地发挥身体的、心理的和技术的最大能量去战胜对方。中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提高智力水平,系统的知识结构是运动员对战术的理解得更加深刻的必要条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不但会使运动员具有开阔的视野、敏锐的应变能力,而且能洞察和掌握对方的意图,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动作更合理,意图更隐蔽,比赛质量更高。
2.2.3有利于运动员个性及身体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对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包括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小学中学习的“自然”,中学学习的“化学”和“生物”等自然科学,能让运动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身运动的机理,“物理”则能让运动员理解足球比赛中各种技术动作的运动原理,这些理论的学习能够深化运动员对自身条件和比赛的认识。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是基础训练,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保证,再精妙的技战术也不会得到良好的发挥。青少年处在技术动作还未完全定型,体能训练应结合其生理、心理特点,发挥现代训练理念和训练手段的优越性,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样才能使青少年运动员提高技战术水平,理解和掌握足球运动的规律,提高足球竞赛水平。
2.3有利于运动员从小形成对比赛公平公正的认识。
最近,在公安部介入调查的足坛打假反赌风暴中,足协高官的“落马”不能不说是由管理体制的巨大缺陷造成的,与球员的参与和联赛风气也有很大关系。中小学足球联赛的管理应秉承“高质量、高水平、高透明度”的原则,各个部门要对联赛过程严格监管,让运动员在中小学生联赛中,树立起公平公正的比赛意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联赛形象,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员参与不公平活动的风险,净化足球后备人才,即未来的足球运动员群体。
3.中小学开展足球联赛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关系我国足球整体水平发展的大事。世界各国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我国现在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推进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实现社会化、市场化,这就不能忽视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的重要性。开展中小学生足球联赛,最大益处在于能够最大范围地挑选人才,弥补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不足这一现状。另外,联赛的开展能促进中小学生的体质增强和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中小学生足球联赛能让足球运动广泛开展,从而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有:第一,改变看法,校正认识,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第二,推广校园足球事业有利于增加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为运动员的成长创造土壤,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帮助下,校园足球运动可以提高球员智力水平,增强球员对战术的理解,从小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使运动员个性及身体和心理形成和发展。
4.2建议。
体教结合的顺利推行与中小学运动队竞技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一套公平的竞赛的体制,这是提高中小学生竞技运动水平的核心,因此要建立一套既切实可行又符合主题的方案:(1)比赛应由省市体育局主办,各县区,学校协办,层层递进。充分结合各地区的社会力量,使联赛引起关注;(2)联赛的各个方面工作都要坚持以选拔人才为目的,适当放宽对参赛队伍的限制,同时对规则的执行要严格;(3)联赛的举办必须以培养后备人才为初衷,限制各种过分的商业行为和带有政治色彩的事件的发生,严惩各种不公正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武承辉.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之研究[J].网络财富,2009,(12):22-23.
[3]汤青.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探析[J].公会论坛,2008,14,(6):153-155.
[4]郭申.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247.
关键词: 校园足球联赛 后备人才 推广与促进
1.引言
我国足球事业近年来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与文化底蕴、民俗传统、人种体质都比较接近的日韩足球发展不一致。后备人才的匮乏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低下无疑是重中之重,青少年足球缺乏一个长远、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总是等到各种矛盾浮出水面以后,才加以补救,未做到防患于未然。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运动员选拔的多样性,提高了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但是现阶段的中小学足球事业的发展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在中小学开展足球联赛的有利因素
2.1改变看法,校正认识,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
据统计,在1990年至1995年间,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5万人;1995—2000年,下滑为61万人;2000—2005年,降至仅仅18万人。中小学足球联赛的组织开展使适龄学生对足球的看法有很大影响。在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尽管有器材和场地,但学生们从来没有上过足球课,在课余时间踢足球是被禁止的,这就从负面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对足球的认识,而正规联赛的举办,不仅能矫正人们的看法,更能提高中小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动力,为培养更多后备人才提供了可能。
2.2有利于扩大选材面,为运动员的成长创造土壤,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体育项目的整体水平提高是竞技水平提高的前提,基层联赛能夯实我国足球水平的基础,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出现创造土壤,避免埋没人才。另外,中小学生正处于技战术及体质成长的关键时期,联赛的举办能提高中小学教师、足球教练员的业务水平,让基层条件较好的运动员从小对各项素质进行正确的学习和训练。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增加中国的足球人口,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更需要中国足协把工作做到实处,把有关各项体制的改革扎实、深入地进行下去,真正做到“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2.2.1有利于从小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
足球技术是足球运动员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素质,技术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足球队员有扎实的技术做基础,其他素质提高起来就简单得多,技术不行,不过硬,一切等于零。中小学生一般处于8—16岁,经过系统的训练,错误的技术动作是可以纠正的,当然从小就建立起来正确的动作更好,但限于基层教练员的水平,要求各级人才选拔后,在运动员的训练中,着重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这样同样可以铸成队员一流的技术风格。
2.2.2中小学生以学习为主,提高智力水平,有利于增强对战术的理解。
战术的实质就在于使运动员能在比赛过程中,根据千变万化的情况,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最有效地发挥身体的、心理的和技术的最大能量去战胜对方。中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能提高智力水平,系统的知识结构是运动员对战术的理解得更加深刻的必要条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不但会使运动员具有开阔的视野、敏锐的应变能力,而且能洞察和掌握对方的意图,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动作更合理,意图更隐蔽,比赛质量更高。
2.2.3有利于运动员个性及身体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对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包括技术、战术、体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小学中学习的“自然”,中学学习的“化学”和“生物”等自然科学,能让运动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身运动的机理,“物理”则能让运动员理解足球比赛中各种技术动作的运动原理,这些理论的学习能够深化运动员对自身条件和比赛的认识。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是基础训练,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保证,再精妙的技战术也不会得到良好的发挥。青少年处在技术动作还未完全定型,体能训练应结合其生理、心理特点,发挥现代训练理念和训练手段的优越性,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样才能使青少年运动员提高技战术水平,理解和掌握足球运动的规律,提高足球竞赛水平。
2.3有利于运动员从小形成对比赛公平公正的认识。
最近,在公安部介入调查的足坛打假反赌风暴中,足协高官的“落马”不能不说是由管理体制的巨大缺陷造成的,与球员的参与和联赛风气也有很大关系。中小学足球联赛的管理应秉承“高质量、高水平、高透明度”的原则,各个部门要对联赛过程严格监管,让运动员在中小学生联赛中,树立起公平公正的比赛意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联赛形象,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员参与不公平活动的风险,净化足球后备人才,即未来的足球运动员群体。
3.中小学开展足球联赛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关系我国足球整体水平发展的大事。世界各国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我国现在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推进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实现社会化、市场化,这就不能忽视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的重要性。开展中小学生足球联赛,最大益处在于能够最大范围地挑选人才,弥补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不足这一现状。另外,联赛的开展能促进中小学生的体质增强和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中小学生足球联赛能让足球运动广泛开展,从而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有:第一,改变看法,校正认识,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第二,推广校园足球事业有利于增加我国足球后备人才,为运动员的成长创造土壤,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帮助下,校园足球运动可以提高球员智力水平,增强球员对战术的理解,从小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使运动员个性及身体和心理形成和发展。
4.2建议。
体教结合的顺利推行与中小学运动队竞技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一套公平的竞赛的体制,这是提高中小学生竞技运动水平的核心,因此要建立一套既切实可行又符合主题的方案:(1)比赛应由省市体育局主办,各县区,学校协办,层层递进。充分结合各地区的社会力量,使联赛引起关注;(2)联赛的各个方面工作都要坚持以选拔人才为目的,适当放宽对参赛队伍的限制,同时对规则的执行要严格;(3)联赛的举办必须以培养后备人才为初衷,限制各种过分的商业行为和带有政治色彩的事件的发生,严惩各种不公正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武承辉.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之研究[J].网络财富,2009,(12):22-23.
[3]汤青.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探析[J].公会论坛,2008,14,(6):153-155.
[4]郭申.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