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大力发展与成熟,并且也在逐渐的缩小与内地的差距,提高了全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自从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我国党中央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之下,西藏的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在不断地发展起来,到现在为止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西藏医疗事业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实惠,使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了,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
关键词:西藏;人民;医疗事业;成都
一、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背景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仅拉萨、日喀则有规模很小的3所官办藏医机构和私人诊所,以及零星的民间藏医,卫生从业人员不足百人,广大人民群众有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藏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60多年来,西藏卫生事业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上世纪60年代,西藏自治区建立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上世纪70年代,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世纪80年代,建立西藏妇幼保健院(站);上世纪90年代,西藏实施农牧区卫生事业“三项”(乡卫生院、县卫生站、县妇幼保健院)建设。2000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卫生监督所、自治区血液中心正式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立;“十二五”期间,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对卫生计生行业累计投资达17.77亿元,实施了包括各级医院、基层卫生机构等一批医疗机构建设项目。西藏200人以上的各类学校全部设立了卫生室。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西藏气候高寒、缺氧、多山,有强烈的紫外线,对人体健康和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不仅表现在西藏地区的疾病与其他地区的特点不同,西藏疾病的治疗率偏低,也决定了西藏地区的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高原的发病率一直保持在全球第一的位置,高原的生存环境对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比如说缺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会造成人们的造血系统的损害,使机体的代偿能力下降,最后造成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还会出现很多高原病,比如说高原脑水肿、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等。
(二)历史因素的影响
千百年来,佛教对藏族人民的身心影响巨大,这就使得很多人民对积极治病有所怠慢,在过去,乃至今天的很多偏远的山区,藏族人民都希望通过拜神求佛的方式来祈求上天,这是藏族人民百年不变的传统。
(三)藏医药的发展独树一帜,对于中西医来说,西藏人民群众更重视藏医药的发展,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人民对藏医药的渴求远远胜于其他。这是因为藏医药在本地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与高原上的一些常见病很适应,另外在某些方面的诊疗技术也是相当高明的。到目前为止,西藏有独立的藏医医疗机构,藏医病床达到了650张,藏医药工作人员有2130多人,民间藏医有297人,西藏全区都有藏医药或者是藏医科,40%的乡村医生都是用藏医诊疗技术手段为群众防病治病的,藏医药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到了全地区。
二、来成都就医的藏族患者的情况
由于西藏医疗事业不发达,因此,对于西藏地区存在的问题和社会需求,积极推动全国卫生援藏进度。重点加强人才引进和西藏的卫生社会建设,也成为了将来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成都医疗事业比较发达,因此,有很多藏族人民来到成都治病,健康扶贫深入开展,包虫病、白内障纳入救治病种范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大力支持下,包虫病防治工作深入推进,治疗工作也在同步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6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全面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推进,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09.9/10万、13.89‰,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2%。藏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实施了基层藏醫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藏医药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36%。
(一)成都为藏族人民提供医疗保障
9月14日 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支援西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德吉在拉萨市分会场发表致辞,高度肯定了卫生计生系统援藏工作的成就,并提出要努力开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此次会议以“现场会+视频会”的形式召开,中央有关部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司局、各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受援地区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人等百人参加。
2017年3月20日,在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就医的比如县茶曲乡牧民旦增出院了。“住院费有4万多元,但自己没有花多少钱,可以报销三万多元。”旦增丝毫没有大病初愈后的忧虑。这一切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确立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出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西藏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西藏和平解放以前,仅拉萨、日喀则有规模很小的3所官办藏医机构和私人诊所,以及零星的民间藏医,卫生从业人员不足百人,广大人民群众有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
(二)成都促进了西藏医疗事业的发展
西藏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是高寒缺氧艰苦地区,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尚有44.2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心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对口支援是中央着眼西藏工作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为藏区群众办他们最急迫的实事。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取得明显成效,拉萨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已有266种“大病”不出自治区、1726种“中病”不出地(市)就能治疗,县级医院能治疗一些常见易发的“小病”。全面深化医改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如期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取消药品加成、医疗联合体建设等重点任务有效推进。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补助标准达到475元,农牧区医疗制度县、乡覆盖率均达到100%。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区卫生人员达到18882人,随着乡镇卫生人员生活补助和乡村医生补贴政策以及高海拔地区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特殊岗位奖励补贴政策的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待遇得到极大提高。
2013年,12月13日,西藏林周县首批13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抵达成都。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们将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免费接受手术治疗。今年7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在定点帮扶林周县人民医院时,巴旺院长介绍在全民健康体检中发现大量先心病患儿。这一情况反馈回医院,医院随即派出心血管外科主任张近宝、副主任欧阳辉和超声科医生赵恒赶赴西藏,现场听诊和超声筛查了80多名小孩,最终确诊13名需要手术。图为成都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为前来的孩子编号。
三、结语
西藏应该在未来五年内,根据藏医药在农牧区的保健工作,预防工作,大力扶持和发展藏医药,加快基层藏医药机构的建设人才培养和传承创新,做好藏医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申报工作。除了藏区人民来到成都治病,成都也可以派遣援藏专家来到西藏为藏区人民治病,藏医药必须通过自己的精湛医术服务群众、造福西藏;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加大本土医生的培训力度,为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要注重在建立长期支援关系、人才帮带、科室建设等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作为锻炼意志、砥砺品行的大好机遇,奉献西藏、造福群众,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和各族人民健康贡献更大力量。最根本的是西藏财政必须进一步加大对藏医药事业的投入,重点支持开展藏医药特色服务,建立健全公立藏医院的医疗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基础研究,培养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加强对藏医药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西藏;人民;医疗事业;成都
一、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背景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仅拉萨、日喀则有规模很小的3所官办藏医机构和私人诊所,以及零星的民间藏医,卫生从业人员不足百人,广大人民群众有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藏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建立和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60多年来,西藏卫生事业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上世纪60年代,西藏自治区建立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上世纪70年代,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世纪80年代,建立西藏妇幼保健院(站);上世纪90年代,西藏实施农牧区卫生事业“三项”(乡卫生院、县卫生站、县妇幼保健院)建设。2000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卫生监督所、自治区血液中心正式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立;“十二五”期间,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对卫生计生行业累计投资达17.77亿元,实施了包括各级医院、基层卫生机构等一批医疗机构建设项目。西藏200人以上的各类学校全部设立了卫生室。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西藏气候高寒、缺氧、多山,有强烈的紫外线,对人体健康和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不仅表现在西藏地区的疾病与其他地区的特点不同,西藏疾病的治疗率偏低,也决定了西藏地区的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高原的发病率一直保持在全球第一的位置,高原的生存环境对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比如说缺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会造成人们的造血系统的损害,使机体的代偿能力下降,最后造成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还会出现很多高原病,比如说高原脑水肿、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等。
(二)历史因素的影响
千百年来,佛教对藏族人民的身心影响巨大,这就使得很多人民对积极治病有所怠慢,在过去,乃至今天的很多偏远的山区,藏族人民都希望通过拜神求佛的方式来祈求上天,这是藏族人民百年不变的传统。
(三)藏医药的发展独树一帜,对于中西医来说,西藏人民群众更重视藏医药的发展,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人民对藏医药的渴求远远胜于其他。这是因为藏医药在本地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与高原上的一些常见病很适应,另外在某些方面的诊疗技术也是相当高明的。到目前为止,西藏有独立的藏医医疗机构,藏医病床达到了650张,藏医药工作人员有2130多人,民间藏医有297人,西藏全区都有藏医药或者是藏医科,40%的乡村医生都是用藏医诊疗技术手段为群众防病治病的,藏医药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到了全地区。
二、来成都就医的藏族患者的情况
由于西藏医疗事业不发达,因此,对于西藏地区存在的问题和社会需求,积极推动全国卫生援藏进度。重点加强人才引进和西藏的卫生社会建设,也成为了将来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成都医疗事业比较发达,因此,有很多藏族人民来到成都治病,健康扶贫深入开展,包虫病、白内障纳入救治病种范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大力支持下,包虫病防治工作深入推进,治疗工作也在同步开展。公共卫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6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全面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推进,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09.9/10万、13.89‰,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2%。藏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实施了基层藏醫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藏医药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36%。
(一)成都为藏族人民提供医疗保障
9月14日 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支援西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德吉在拉萨市分会场发表致辞,高度肯定了卫生计生系统援藏工作的成就,并提出要努力开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此次会议以“现场会+视频会”的形式召开,中央有关部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司局、各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受援地区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人等百人参加。
2017年3月20日,在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就医的比如县茶曲乡牧民旦增出院了。“住院费有4万多元,但自己没有花多少钱,可以报销三万多元。”旦增丝毫没有大病初愈后的忧虑。这一切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确立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出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西藏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西藏和平解放以前,仅拉萨、日喀则有规模很小的3所官办藏医机构和私人诊所,以及零星的民间藏医,卫生从业人员不足百人,广大人民群众有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
(二)成都促进了西藏医疗事业的发展
西藏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是高寒缺氧艰苦地区,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尚有44.2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心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对口支援是中央着眼西藏工作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为藏区群众办他们最急迫的实事。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取得明显成效,拉萨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已有266种“大病”不出自治区、1726种“中病”不出地(市)就能治疗,县级医院能治疗一些常见易发的“小病”。全面深化医改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如期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取消药品加成、医疗联合体建设等重点任务有效推进。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补助标准达到475元,农牧区医疗制度县、乡覆盖率均达到100%。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区卫生人员达到18882人,随着乡镇卫生人员生活补助和乡村医生补贴政策以及高海拔地区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特殊岗位奖励补贴政策的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待遇得到极大提高。
2013年,12月13日,西藏林周县首批13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抵达成都。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们将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免费接受手术治疗。今年7月,成都军区总医院在定点帮扶林周县人民医院时,巴旺院长介绍在全民健康体检中发现大量先心病患儿。这一情况反馈回医院,医院随即派出心血管外科主任张近宝、副主任欧阳辉和超声科医生赵恒赶赴西藏,现场听诊和超声筛查了80多名小孩,最终确诊13名需要手术。图为成都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为前来的孩子编号。
三、结语
西藏应该在未来五年内,根据藏医药在农牧区的保健工作,预防工作,大力扶持和发展藏医药,加快基层藏医药机构的建设人才培养和传承创新,做好藏医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申报工作。除了藏区人民来到成都治病,成都也可以派遣援藏专家来到西藏为藏区人民治病,藏医药必须通过自己的精湛医术服务群众、造福西藏;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加大本土医生的培训力度,为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要注重在建立长期支援关系、人才帮带、科室建设等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作为锻炼意志、砥砺品行的大好机遇,奉献西藏、造福群众,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和各族人民健康贡献更大力量。最根本的是西藏财政必须进一步加大对藏医药事业的投入,重点支持开展藏医药特色服务,建立健全公立藏医院的医疗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基础研究,培养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加强对藏医药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