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重蹈光伏覆辙?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d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低落的大环境下,不少行业都出现了危机。而LED照明行业,得益于国家和地方补贴政策相继出台,则是一片欣欣向荣之貌。在灯具城、大超市标识为LED照明的灯具随处可见,省电、节能是它主打的标签。记者在超市中调查时看到,一些小型的照明灯的介绍上这样写道:“一个月只用一度电!”由此可见使用LED照明的省电程度。
  然而近日一则关于深圳市废止《关于印发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的消息,引发了业界对LED将步光伏后尘的担心。
  结构性产能过剩,像一个连环杀手一样,放倒了光伏,又撂倒了LED。而由于缺乏核心专利引发的同质化竞争加剧、产业主导权日益缺失及贸易摩擦风险等一系列LED知识产权问题也正成为着制约我国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瓶颈……面临困境,曾经号称朝阳产业的LED是自救,还是他救?是找市长,还是找市场?
  规划废止背后藏玄机
  据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会长眭世荣介绍,深圳市发改委给出解释是,“《规划》中提出的一些政策,尤其是资金和产业上的扶持政策,在其他层面的政策制定中已有所涉及,不需要再用到这个《规划》。”
  然而就在4年前的3月,深圳市政府在发布该《规划》时,还曾信誓旦旦称其是深圳市LED产业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深圳将建成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LED产业研发生产基地。”而且,它还是全国首部LED产业规划,之后其他很多城市制定的相关规划,都是以它为蓝本。
  更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在国内一直扮演着LED产业龙头老大的角色。以《规划》所举数据为例,当时国内LED企业分布中,在深圳扎根的就有44.3%,是排名第二的广东省24.7%的近两倍,二者若加起来,整个广东地区的企业数量已占去全国的大半江山。所以,深圳的LED产业情况已基本代表了中国的该产业发展概况,也因此,这一次深圳市对LED突然的一纸休书,自然引来大家对全国该产业已经陷入困局的猜测。
  中科古德照明是一家深圳市土生土长的LED企业,公司总经理罗契表示,关于《规划》被废除的消息还未得知,但是,业内早已感受到了行业的困难,大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在生产成本上,成本下不来,再加上卖不出去,产能过剩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政策的变动也不足为奇。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面对深圳市废除《规划》一举,都担心政府已对这块市场失去了信心,对于还处在发展期、市场尚不成熟、需要扶持的LED产业而言,可能因此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和光伏企业一样,将进入到一段痛苦的整理期,部分不具竞争力的企业会纷纷倒下。据高工LED CEO张小飞预测,2013年中国内地可能会有五分之一的LED照明企业倒闭。
  深圳LED产业一直是中国LED的代名词,市场调研机构GSCResearch统计,去年深圳市规模以上的LED企业(以全产业链统计)1700多家,占全国LED企业数量30%左右。正因有如此规模,深圳LED的发展一直是全国的风向标。
  近日,深圳市发改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在今年宣布废止《规划》,是因已有相对应更新的规划文件和上级政策文件,《规划》已经失去了继续保留的必要性。言外之意是:《规划》被废止,并非为外界所理解的终止对LED产业的扶持。
  深圳发改委在对相关媒体的书面回复中称:在2009年3月出台《规划》同时,市政府颁布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此纲要中,市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坚持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此,深圳市颁布了系列文件对包括LED在内的产业进行扶持—2011年12月底,市政府颁布了《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深府〔2011〕209号)和《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府〔2011〕210号)。
  深圳市发改委方面认为:上述产业规划及其配套政策已覆盖LED产业,其覆盖领域更宽,与国家产业政策和深圳产业发展形势结合更加紧密。
  2012年5月,广东省政府颁布了《广东省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粤府函〔2012〕113号)。当年9月,深圳市政府相应颁布了《深圳市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深府函〔2012〕213号,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依据广东省最新政策文件要求,是推广LED照明产品应用、支持LED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在此形势下,深圳市2009年颁布的《规划》已失去继续保留的必要性。
  记者查阅去年9月出台的《方案》后发现,其中提及的产业发展目标,与所废止《规划》中曾提出把深圳“建成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LED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到2015年产业规模年产值1300亿元”等目标并无大的出入。
  中国渐成全球LED主力
  “深圳虽然废止了《规划》,但对LED产业的支持态度和力度并未改变。”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主任眭世荣谈道,“对于具体企业,影响也并不大,深圳LED企业大多以出口为主,已经具备了自发的集聚和调控能力。”
  “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台湾照明学会常务理事、台湾科技大学电机系教授萧弘清表示,深圳市重新制定规划,是因为LED技术、行业背景已发生改变。他认为,深圳市这一做法是“除旧布新的务实的做法”。
  作为深圳市LED的代表企业,联建光电对此深有体会。“LED行业开始进入整合期。2009年制定的《规划》里提出的资金产业上的扶持政策,并没有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废止《规划》,也标志着政府在LED产业规划上更为理性。”该企业有关人士表示。
  事实上,我国LED产业规模近年来已经迅速膨胀。据GSCResearch统计,2012年中国LED产业链总产值达2950亿元。然而,萧弘清认为:“中国大陆LED产业应该有5000亿人民币的规模。”   据眭世荣介绍,目前,广东省内规模级以上的LED企业有4000多家,各类科研机构和检测检验机构40多家,从业人数超100万人,从事LED的上市企业有23家。经初步核算,2012年广东LED产业逆势增长,达到2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0%以上,增速高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水平。
  “中国LED产业已经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产业链。”眭世荣说,“目前初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北方地区、江西及福建四大区域,85%以上的LED企业分布在这些地区。其中,广东地区LED产业链配套相对较为完善,相关材料、配件、设备配套企业众多,且LED封装企业数量也占据了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
  同时,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LED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2013年,中国政府广泛推广LED照明产品应用,有望帮助陷入困境的LED产业获得复苏。眭世荣预计,在2015年左右,中国LED照明将占全球照明市场20%左右,成为全球LED照明市场前三名。
  权威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照明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美元,较2010年的1340亿美元增长11.9%。虽然整体规模增长不大,但是照明产品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LED照明市场份额将由2010年的5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750亿美元。也就是说10年扩张15倍。此外,根据台湾拓扑产业研究所的数据,目前全球LED照明的渗透率仅为10%,到2015年或最迟2020年,渗透率达到50%。
  七喜控股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自然人孙德兵合资设立子公司“广州七喜光电有限公司”,经营LED应用产品,扩张公司业务范围。据公告介绍,广州七喜光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七喜控股表示,新成立子公司主要产品并不涉及LED核心技术,由此公司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等挑战。澳洋顺昌也于近日公告,公司拟以每股5.12元定增1亿股募资约5亿元,用于投资LED外延片及芯片产业化项目(一期)。根据澳洋顺昌公布的定增预案,LED外延片及芯片产业化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为8.08亿元,其中拟使用募资4亿元。定增剩余的1亿元用于补充母公司流动资金。
  对于此次LED的项目前景,澳洋顺昌表示,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7.2亿元,年税后利润1.69亿元。澳洋顺昌去年的净利润只有1.04亿元,也就是说,LED项目(一期)建成后,公司净利润将增加1.63倍,对澳洋顺昌未来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来自LED一线企业家感受同样乐观,认为“产业爆发在即”。兆驰股份董事长顾伟表示,“LED产业成长空间巨大,成为第二个光伏绝无可能。”原因在于LED属于消费类电子,消费类电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非常广泛,市场极其广阔。
  高增长背后的“多乱差”
  一边是堪称朝阳产业,另一边却又遭政府“唾弃”,LED产业到底怎么了?
  记者在随机采访时发现,对于很多人而言,LED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一个还停留在实验室里的高科技物品。中国的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燕生介绍,去年LED维持在20%左右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约为1900亿元。目前LED照明产业覆盖包括外延、芯片、封装、应用产品等上下游产业链。另有数据显示,2012年,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保持了40%的增长率,照明应用占LED应用的28%。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光鲜的数据背后,却是中国LED产业发展“多、乱、差”的尴尬一面。虽然发展速度快,但实际应用率却不高,直到目前,中国LED照明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0%,而且这些产品还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在全球经济下行之时,销售市场萎缩,企业自然要面临严峻考验。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仅深圳倒闭的LED照明企业就超过80家;佛山有将近一成的照明企业倒闭;而东莞、中山的LED照明企业也深陷倒闭寒潮。“2013年我国上游生产LED外延芯片的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不排除一些企业不能支撑下来。”陈燕生说。
  与此同时,多家LED企业2012年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均出现了明显下滑。如行业内较为知名的LED芯片企业德豪润达,2012年实现净利润1.68亿元,同比下降57%。士兰微2012年营收同比下降12.74%,净利润同比下降88.07%。国星光电2012年营收同比下降11.87%,净利润同比下降66.45%。
  对于行业困局,罗契深有感触。“公司的订单、销售情况在去年上半年发展得不错,而从下半年,尤其是10月以后,到今年春节,发展形势明显不太好了,春节后也并没有太大改观,截至目前,公司的订单量已较去年同期下降了四五成。”据他介绍,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仅有2000万至3000万元,然而其面积1万平方米工厂的产能高达1亿至2亿,对比来看,现在公司的产值还不到其产能的20%。
  但是公司也无奈,罗契表示,现在公司主要做外贸,销往美国、欧洲、南美等国家,海外市场占比高达90%,向国内销的相对较少。现在国外市场收紧,国内市场又打不开,公司之前在LED全产业链上的产品都做,但现在灯管、灯条等一些不具竞争优势的产品基本都不做了。“我们走的中高端产品路线,价钱没有人接受,在国内市场很难销出去。”
  而LED照明在取代传统照明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价格急剧下降的阶段。但价格的下降应当建立在整个产业技术、规模都已日趋成熟的基础上。业内人士认为,以牺牲品质为代价,毫无底线地血拼价格,这样夺取的市场,有如镜中月、水中花,经不起敲打。
  如今国内主流消费群体的理念已经发生变化,低价已经渐成低品质的代名词,而对于品牌所带来的产品溢价也有了较高的接受度。国内太多的企业尝过没有品牌的痛苦,但品牌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眭世荣认为:“在企业转型,尤其是品牌升级和品牌多元化的关键点,需要结合现代科学、更加系统地塑造品牌形象和品牌认知,传统的营销模式在网络营销时代已大大束缚了品牌的发展。品牌认知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是基于人性和大脑神经的反应,通过整合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感的互动体验模式来占领目标消费者的大脑,这是塑造有效品牌的关键所在。”   LED市场空间大,准入门槛低,品牌厂商和山寨厂商一直搏杀激烈。一些山寨产品甚至较品牌厂商更具价格“优势”。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具备生产规模优势和产品性价比优势的品牌厂商将最终胜出。首先,较之于山寨厂商,规模型企业在芯片采购中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其次,品牌厂商在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创新方面更具竞争力。山寨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主要原因是采用了廉价芯片和驱动电源,同时散热装置也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未“发达”遭遇产能过剩瓶颈
  “90%依赖出口,产能过剩”,LED似乎正是光伏产业的一个翻版,难道它真的会像光伏产业一样,将逐渐走衰吗?
  “不是的。”罗契很肯定地回答。LED还没有辉煌过,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国内。而造成现在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可以用一“乱”字概括之。罗契认为,所谓的产能过剩,其实是市场上不达标的产品过多,没有达到规模的小企业太多。在LED产业兴起的时候,由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巨大诱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发展计划,带动了各国和地区研发、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推动了LED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自然也不甘示弱,由于之前政府的大力扶持,“加之产业进入门槛低,很多企业一拥而上。尤其在没有相关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看来,当前LED产业正凸显出“结构性产能过剩”格局,“下游应用、分装、配套等领域产能严重过剩,而在中上游芯片及外延等领域则表现为低性能产品产能过剩、高性能产品严重不足且大量依靠进口。而且,深圳LED行业目前的问题也正是全国LED行业所面临的,甚至在大部分地区,结构性过剩危机更为严重。”
  贺在华在谈及“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原因时分析称:“首先在市场方面,国内市场狭小、内需不振,而国际经济下滑、需求萎缩,同时欧美等‘反倾销’对企业出口影响甚大。另外在技术方面,高端领域进入的技术门槛很高,而在政府大力扶持整个LED产业的背景下,权衡成本与收益之后,大量企业聚集在了中低端生产领域。”
  据统计,截至目前,无论企业大小,仅在广州就有4000-5000家LED企业,在深圳的数量依旧过半,然而在这些企业中,没几个做得特别大的,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当记者问当前企业最需要什么,罗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资金”,公司到现在还没贷过款,只能寄希望于投资公司融资。但令人不解的是,LED是广东省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作为政府主要扶持对象,相关企业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福利”。
  至于LED照明国内市场难打开,还有一方面原因,主要是遭遇了地方保护主义。据知情人士透露,现在全国各地基本都有LED厂,很多省都要求购买当地厂商的产品,“即便我们产品的质量再好,技术再先进,也根本打不进去”。
  另外还有业内人士直接指出,其实造成当前LED企业“多、乱、差”的局面,与前期的大力扶持政策也有关系,创业者们完全不顾行业发展形势、不注重质量,一窝蜂式上马,才造成了现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而且,由此还催生了一种怪现象,企业严重依赖政府;所以,“出于对继续扶持可能会造成第二个光伏产业的担忧,才是深圳政府废除上述规划的根本原因。”贺在华表示。
  作为高新产品的代表,技术是核心,然而中国企业反倒在这方面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像芯片等核心部分,只能依赖进口。有很多小企业甚至连研发部门也没有,直接抄袭,再打‘价格战’,让原本不规范的市场更加混乱。”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而且在海外市场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欧美市场认证壁垒加强,LED产业面临的压力也绝不比光伏产业小。
  贺在华认为,解决LED产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危机,需要从企业自身和政府两方面着手。从企业自身来看,一方面是要立足于海外市场而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是要在加强中低端领域并购重组的同时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
  因此,有企业负责人认为,打开国内市场还是国内企业必须要走的路,“不能像光伏产业那样,90%依赖海外市场,这样市场的不稳定性太大,全球经济不好,以及由此引发的保护主义很可能会造成产业的灭顶之灾。可见,从这个角度讲,深圳废除《规划》这一动作可谓一次非常明智的急刹车。”
  除此之外,在欧美市场渐趋饱和之时,进军需求庞大而成本低廉的东盟等新兴市场也成为不少人的共识。在不少企业看来,LED在东盟、南亚等部分国家还未推广开来,市场潜力较大,同时,随着国内LED产业的不断发展,制造成本也在降低。就国外买家而言,对比越南、老挝等东盟的“本土制造”,深圳企业在LED的质量和技术成本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政府角度来看,目前迫切需要做的是转变思路,停止对整个LED产业的扶持,充分利用市场对中低端生产领域的企业进行淘汰。”贺在华表示,“国家补贴对于改变市场现状本身没有根本性作用,只能是挠痒痒,很可能还会让企业产生过度依赖。”因此,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在通过加强自主研发提高竞争力的同时,政府方面也应该“拿得起放得下”。
  “让该被淘汰的企业自然‘死掉’,‘活’下来的企业才可能越做越大,具备和国外公司抗衡的能力。以目前的市场容量,至少要淘汰一半。”同时,政府还应鼓励下游企业往上游走,通过政府的一些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在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时候向高端产品转型升级。
  产权问题或引发产业危机
  除此之外,工信部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的张伟博士还指出,如何突破国外企业LED专利围堵,化解LED知识产权导致的产业危机,也是当前我国LED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LED专利数量已经达到8.1万件,占全球LED专利总量的30%,申请量已超过美国仅次于日本,列世界第二位。但我国LED专利结构不均衡现象严重。从申请专利的类型看,实用型和外观专利的比重较大,发明型专利的比重较小,实用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占68%,发明型专利占32%。从产业链分布看,中游封装、下游应用环节专利的比重较大,上游关键技术环节的比重较小,中游封装、下游应用环节专利占申请总量的64%。由于我国LED芯片企业在高功率LED芯片外延技术上受到核心专利的制约,导致出口的高端LED照明产品几乎全部采用国外公司的LED芯片。   “LED知识产权问题就像是一把悬在我国LED产业头上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知识产权问题关系到整个LED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不能妥善解决可能引发一系列产业危机。”张伟指出,目前国内LED产品市场已经出现同质化竞争,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以及企业知识产权观念淡薄是其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国内LED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主要体现在LED产业链中、下游环节。中、下游环节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产品的结构及外形易于模仿,追逐短期利益的厂家通过简单的抄袭致使低质、低劣产品充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阻碍优质产品的推广。
  “同质化竞争的背后是企业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能力的薄弱。”工信部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的于明研究员指出,在技术创新方面,国内企业高端产品大量应用国外芯片,造成产品的性能价格趋同,而中低端产品仿制现象严重,更缺少技术创新。在设计创新方面,产品外观以及结构的设计侵权成本较低,一个创新企业设计出一个新产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资金投入,而一旦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一些小厂很快就会进行仿制,然后低价格出售,迅速取得经济效益。
  “国外企业专利密布导致国内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国内LED企业发展严重受知识产权问题制约,这将造成日渐突出的产业主导权缺失危机。”张伟强调说。据其介绍,日本的日亚化学公司、丰田合成公司、美国科锐公司、飞利浦流明公司及德国的欧司朗公司等五大LED跨国公司,利用各自的核心专利,采取横向(同时进入多个国家)和纵向(不断完善设计,进行后续申请)扩展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布置了严密的专利网。这些公司有超过一半的核心专利在我国获得授权,他们在我国大陆申请的多为外围专利,其保护范围落在国外专利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国内企业存在很大的专利风险。对于中国等LED产业的后来者,虽然LED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但由于在专利技术方面的被动,其发展受到很大牵制。
  张伟认为,我国LED核心专利及产品品牌的缺乏将造成产业主导权的丧失。以我国出口的LED产品为例,由于缺少LED芯片核心技术专利,国内LED芯片企业的产品至今无法大规模出口,出口的LED产品大多采用外资LED芯片。LED芯片是产品的主要成本之一,LED产品的价格受芯片价格波动的影响,而进口芯片的定价由日亚、科锐等厂商决定。另一方面,我国出口的LED产品缺少品牌,出口厂商一般采用OEM(制造代工)与ODM(设计代工)模式,出口产品贴国外厂商的商标,经国外厂商授权销售。按照“6+1”产业链理论,在产业链中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以及产品制造等环节中,核心专利与品牌的缺失导致我国LED企业在应对外部竞争中仅仅占据了产品的生产以及部分设计环节,产品的利润大部分流失国外。
  “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竞争手段,LED知识产权问题将形成长期潜在的贸易摩擦风险。”于明说。
  以美国为例,美国近些年多次动用“337条款”阻止我国LED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自2008年以来,我国LED企业共遭受四次“337调查”。
  对此,于明建议国内企业应积极参与和应对LED知识产权国际竞争。一是深入学习了解并熟练运用LED知识产权的国际“游戏规则”,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途径积极申请LED国际专利,通过逐步的专利积累来争取在LED知识产权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获取长远利益。二是建立LED知识产权预警平台,打造LED技术及产品专利库,编制LED核心关键技术的专利地图和重点企业专利分布图,收集整理有关LED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包括纠纷、诉讼、授权、交叉许可等)的相关案例,跟踪对LED知识产权国际布局有所影响的并购、重组、破产等事件。三是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LED知识产权国际诉讼,采取抱团应诉、积极申辩的方式,灵活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根据TR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所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以及具体规则,对美国不公平贸易做法提出抗辩申诉,维护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所应享有的权益;同时,要努力达成和解的可能性,争取实现专利的交叉许可。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LED领域的国际龙头企业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互动,在强调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鼓励国内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核心关键技术的国际专利,如获得国外龙头企业授权、直接购买国外专利、收购具备特色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国外企业、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申请改进型专利等。
其他文献
刺绣历史悠久,门类繁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大众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传统的手工刺绣已满足不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了与时俱进,手工刺绣创意设计不光可以
摘 要: 国际化的教育背景下,英语的地位稳如磐石,不可动摇。然而国内的英语教学并不能满足国际化的要求,也未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当前大学的英语教学亟待转型,在此情况下带来了老师的流动率情况。在当前的国际趋势推动下,势必要培养出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的国际化。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育国际化的背景,现实状况,以及针对此类情况如何解决。  关键词: 国际化 大学教育 转型  
1rn昨夜又是一场下在梦里的雪.rn下雪的日子在冬天被无限期拉长.这些日子很空,让人想思索点什么,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想该想的东西.rn“呀啦啦啦/呀啦啦啦/呀啦啦啦”的吼声从
期刊
本文对泰国、马来西亚的税收制度进行了简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税制建设的启示和借鉴,即税负较轻、综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和收入集中的税收管理体制.
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教育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显著的社会性问题.但是很多高校仍然没有重视起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
现在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社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近年来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也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然而我
计算机产业正在迅猛的发展,这个产业的一丝丝进步,都会给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个产业要想的到更顺利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供给.而高职是我国的一种专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础需求,对素质教育工作进行深化,大学体育以往应用的模式是“以运动技术为中心”,这种目标定位显然不够合理,我国教育部门通过改革开始对体育教
综合管理员是加油站管理工作的关键岗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其职能定位与目前的信息化要求并不匹配,通过职能重新定位,并提出了新的职能要求及管理办法,深化职责转化,有效的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