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课上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能力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操作简单的、自己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涉及的都应该是学生喜欢、有梯度、操作性强且有一定规范的内容。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业分层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111
当前学生作业现状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教师布置作业按教材顺序安排,今天1、2、3题,明天4、5、6题;二是一视同仁,好中差一把尺子量到底;三是数量多,重复多,不作筛选,采用题海战,相信“见多识广”和“熟能生巧”;四是书上的题目都没弄清,便充分使用打印机的优势,卷纸铺天盖地……
这对學生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优生“不够吃”,没有挑战性,学困生“吃不下”,无从下手,被动完成各科作业,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兴趣,每天疲于应付,思维怎么能得到提升?能力怎么能得到提高?创造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解决这些问题,分层设计作业是解决之法。
一、将学生恰当分层,尊重个体差异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指谁?谁来区别谁是不同的人?这需要我们老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恰当的区分。就数学学科而言,可根据计算能力来将学生进行分类。计算能力强者为C层,计算能力一般者为B层,计算能力弱者为A层。在课堂教学中可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作业安排时可分层设置作业。
二、将作业科学分层,为学生量体裁衣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发展等特点,应该差别化的设计和布置作业,给学生提供思考、创新、表现、成功的机会。谈到差异化设计,首先应该注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难易程度上有所考虑,每个孩子学习能力的强弱程度都不同,所以要把作业题目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同时还要考虑作业量。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选取练习,鼓励A层学生选取B层作业,A层学生正确完成A层作业即为A等。
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表面积之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厘米,侧面积为50.24平方厘米,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B.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厘米,长度为1米,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C.圆柱的底面周长为8厘米,长度为1米,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
这种自助餐式的作业,既体现了不同的难易程度,又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了作业的单调、枯燥,让每位学生都能较为轻松的获得成功体验。
三、将作业兴趣化,吸引学生目光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童趣且亲近生活的作业。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图”后,可布置学生把亲戚朋友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等制成统计图,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等。这些源于生活的,自由性强的数学作业,必然会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将作业探究化,培养创新能力
有效的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更多的是依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共享数据、合作交流。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及合作为主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还可以将整个过程写下来,即“数学日记”,既与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设置作业如下:请同学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并把是轴对称图形的记录下来,并说明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学习“圆的周长”后,可要求学生去测算树木的直径,并把整个过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总之,数学新课标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作业的改革,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应该牢牢把握层次化、兴趣性、探究化等几个特点,充分运用到设计作业中,真正实现作业上的重大改革,为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业分层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111
当前学生作业现状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教师布置作业按教材顺序安排,今天1、2、3题,明天4、5、6题;二是一视同仁,好中差一把尺子量到底;三是数量多,重复多,不作筛选,采用题海战,相信“见多识广”和“熟能生巧”;四是书上的题目都没弄清,便充分使用打印机的优势,卷纸铺天盖地……
这对學生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优生“不够吃”,没有挑战性,学困生“吃不下”,无从下手,被动完成各科作业,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兴趣,每天疲于应付,思维怎么能得到提升?能力怎么能得到提高?创造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解决这些问题,分层设计作业是解决之法。
一、将学生恰当分层,尊重个体差异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指谁?谁来区别谁是不同的人?这需要我们老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恰当的区分。就数学学科而言,可根据计算能力来将学生进行分类。计算能力强者为C层,计算能力一般者为B层,计算能力弱者为A层。在课堂教学中可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作业安排时可分层设置作业。
二、将作业科学分层,为学生量体裁衣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发展等特点,应该差别化的设计和布置作业,给学生提供思考、创新、表现、成功的机会。谈到差异化设计,首先应该注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难易程度上有所考虑,每个孩子学习能力的强弱程度都不同,所以要把作业题目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同时还要考虑作业量。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选取练习,鼓励A层学生选取B层作业,A层学生正确完成A层作业即为A等。
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表面积之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厘米,侧面积为50.24平方厘米,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B.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厘米,长度为1米,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C.圆柱的底面周长为8厘米,长度为1米,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
这种自助餐式的作业,既体现了不同的难易程度,又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了作业的单调、枯燥,让每位学生都能较为轻松的获得成功体验。
三、将作业兴趣化,吸引学生目光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童趣且亲近生活的作业。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图”后,可布置学生把亲戚朋友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等制成统计图,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等。这些源于生活的,自由性强的数学作业,必然会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将作业探究化,培养创新能力
有效的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更多的是依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共享数据、合作交流。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及合作为主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还可以将整个过程写下来,即“数学日记”,既与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设置作业如下:请同学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并把是轴对称图形的记录下来,并说明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学习“圆的周长”后,可要求学生去测算树木的直径,并把整个过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总之,数学新课标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作业的改革,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应该牢牢把握层次化、兴趣性、探究化等几个特点,充分运用到设计作业中,真正实现作业上的重大改革,为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