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對一個超複雜的新競合時代,要獲勝就必須殺死競爭對手——敵人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懂得消滅敵人的企業,只有二流利潤;而懂得如何利用敵人,甚至引導敵人進入市場,替自己賺錢,才是真正的一流企業!
對敵人玩兩手策略
如今市場的遊戲規則早已不那麼簡單,競爭的概念正在快速轉變。國際管理學會副主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講座教授陳明哲表示,「不須再定義誰是競爭者。因為敵人的定義已變得越來越模糊:今天的敵人,也許同時是你的夥伴;今天的夥伴,也可能是你明天看不見的敵人。」所以對待敵人無須那麼「愛恨分明」,在與敵人展開競爭的同時,也要善於「擁抱敵人」。事實上,這種「兩面派」手法在當今世界早已屢見不鮮:
聯發科&晨星
作為全球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兩個SoC(系統晶片)生產商——聯發科和晨星,相互廝殺近10年。然而,在市場形勢的推動下,晨星卻在3個月內,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聯發科急欲消滅的對手,變成了聯發科拿出一千億元爭取合作的夥伴。
蘋果&三星
三星是蘋果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最強的敵人。為了阻擋三星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蘋果投下超過新台幣百億元資金,在全世界發動法律大戰,寸土不讓地和三星競爭。
與此同時,蘋果卻把三星當成最重要的零組件合作夥伴,蘋果每賣出一支iPhone 4手機,就要付給三星50美元。蘋果一面告三星,一面卻又把錢塞進三星口袋。
台積電&三星
台積電和三星為爭奪晶圓代工市場,搶人才、搶訂單、比技術。為了阻止關鍵人才帶技術投靠三星,台積電不惜發動法律戰。然而,台積電下一世代十八吋半導體生產制程,就是和三星一起研發,這是決定台積電未來的關鍵技術之一。
表面上看,台積電是和三星合作開發新技術;再深一層看,又有競爭,雙方隨時在盤點哪些是自己絕不能外流的私房密技,為下一代競爭做準備;甚至連派出的人員和總部間也有防火牆機制,怕人員被挖角,機密跟著外泄。
創造敵人 把餅做大
你聽過有人在開發出獨門關鍵技術後,卻放棄獨占地位,把技術授權給其他人,替自己在藍海裏創造敵人嗎﹖從舊觀念看,好不容易建立的競爭門檻送給敵人,等於是自尋死路;然而,從新觀念看,如果能建立新平台、新產業鏈,恰恰是借敵人之力打開大市場,效果比自己單打獨鬥更好。
英特爾出讓關鍵處理器技術
1978年,英特爾發展出關鍵處理器技術,這項技術在當時沒有敵人。這反而創造新問題,英特爾大客戶IBM,害怕英特爾會掌握處理器的價格,也害怕只有一家供應商,品質無法保證,IBM堅持英特爾必須把技術授權給超微(AMD,英特爾現在最主要的敵人)、恩益禧(NEC)等10家公司。
英特爾痛快接受了IBM的要求。它的算盤是,只要電腦需要的運算速度增加,英特爾就能靠主導高速處理的市場賺到最多的錢,擁有最先進的技術,並擁有處理器市場的主導權。其他競爭者,則是幫英特爾培養不願投資的低價產品線,間接養出更大的電腦產業,規模擴大,電腦更便宜,就需要更多的英特爾晶片,獲利的還是英特爾。所以英特爾讓出第一代技術後,反而成為史上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
和最強、最了解你的敵人合作
找敵人來合作,以便達成公司的高成長目標,這看起來又是一個異想天開的點子。然而,其實最強的敵人,反而是最了解你的合作夥伴。IC設計公司——群聯,就是靠這個原則,換到高成長的市場門票。
群聯&金士頓
群聯是金士頓的間接競爭對手。群聯在全球代工隨身碟市場,擁有高市占率,它的客戶吃掉金士頓不少市場。但是,當隨身碟市場成熟,嵌入式產品市場開始起飛時,群聯董事長潘健成主動去敲「敵人」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的門。因為群聯有技術,金士頓有品牌,如果不合作,「市場就會被其他人整盤拿走。」
金士頓很清楚群聯的能耐,他們投資多家和群聯類似的IC設計公司,包圍群聯,已競爭多年。但孫大衛卻當天就決定和營收只有五分之一的群聯合資成立公司,並且群聯負責研發,金士頓負責通路。金士頓24年來,只曾跟兩家公司合資,群聯就是其中之一。法人估計,2011年群聯在嵌入式產品的全球市占率,已達22%。如果不靠跟敵人金士頓合作,建立新的平台,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
掌握遊戲規則比當老大還重要
過去的台灣電子業,最擅長的事就是殺光所有對手,讓自己的世界市占率第一。似乎只要能當上第一,就能保證獲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台灣電子產業創造出無數第一,大多數毛利卻只有「茅山道士」(「毛三到四」的諧音,意思是毛利率只有3%~4%)。有些公司當上老大之後,毛利更節節下滑。所以誰是老大不重要,與其爭當老大,不如爭當關鍵少數,拿下遊戲規則的制定權。
聯發科在山寨市場崛起
一開始,聯發科的手機晶片根本沒本錢和對手爭傳統手機市場,但是聯發科投入資源,幫山寨廠商(如天宇朗通)創造出一塊新市場。此後在這塊新市場裏,山寨商能不能賺到錢,誰能拿到多少晶片,甚至怎麼賣……這些遊戲規則就靠聯發科決定,聯發科因此得到整個手機產業鏈裏最好的利潤,更跟著山寨大軍,翻身成手機老大。
對敵人玩兩手策略
如今市場的遊戲規則早已不那麼簡單,競爭的概念正在快速轉變。國際管理學會副主席、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講座教授陳明哲表示,「不須再定義誰是競爭者。因為敵人的定義已變得越來越模糊:今天的敵人,也許同時是你的夥伴;今天的夥伴,也可能是你明天看不見的敵人。」所以對待敵人無須那麼「愛恨分明」,在與敵人展開競爭的同時,也要善於「擁抱敵人」。事實上,這種「兩面派」手法在當今世界早已屢見不鮮:
聯發科&晨星
作為全球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兩個SoC(系統晶片)生產商——聯發科和晨星,相互廝殺近10年。然而,在市場形勢的推動下,晨星卻在3個月內,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聯發科急欲消滅的對手,變成了聯發科拿出一千億元爭取合作的夥伴。
蘋果&三星
三星是蘋果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最強的敵人。為了阻擋三星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蘋果投下超過新台幣百億元資金,在全世界發動法律大戰,寸土不讓地和三星競爭。
與此同時,蘋果卻把三星當成最重要的零組件合作夥伴,蘋果每賣出一支iPhone 4手機,就要付給三星50美元。蘋果一面告三星,一面卻又把錢塞進三星口袋。
台積電&三星
台積電和三星為爭奪晶圓代工市場,搶人才、搶訂單、比技術。為了阻止關鍵人才帶技術投靠三星,台積電不惜發動法律戰。然而,台積電下一世代十八吋半導體生產制程,就是和三星一起研發,這是決定台積電未來的關鍵技術之一。
表面上看,台積電是和三星合作開發新技術;再深一層看,又有競爭,雙方隨時在盤點哪些是自己絕不能外流的私房密技,為下一代競爭做準備;甚至連派出的人員和總部間也有防火牆機制,怕人員被挖角,機密跟著外泄。
創造敵人 把餅做大
你聽過有人在開發出獨門關鍵技術後,卻放棄獨占地位,把技術授權給其他人,替自己在藍海裏創造敵人嗎﹖從舊觀念看,好不容易建立的競爭門檻送給敵人,等於是自尋死路;然而,從新觀念看,如果能建立新平台、新產業鏈,恰恰是借敵人之力打開大市場,效果比自己單打獨鬥更好。
英特爾出讓關鍵處理器技術
1978年,英特爾發展出關鍵處理器技術,這項技術在當時沒有敵人。這反而創造新問題,英特爾大客戶IBM,害怕英特爾會掌握處理器的價格,也害怕只有一家供應商,品質無法保證,IBM堅持英特爾必須把技術授權給超微(AMD,英特爾現在最主要的敵人)、恩益禧(NEC)等10家公司。
英特爾痛快接受了IBM的要求。它的算盤是,只要電腦需要的運算速度增加,英特爾就能靠主導高速處理的市場賺到最多的錢,擁有最先進的技術,並擁有處理器市場的主導權。其他競爭者,則是幫英特爾培養不願投資的低價產品線,間接養出更大的電腦產業,規模擴大,電腦更便宜,就需要更多的英特爾晶片,獲利的還是英特爾。所以英特爾讓出第一代技術後,反而成為史上最成功的高科技公司。
和最強、最了解你的敵人合作
找敵人來合作,以便達成公司的高成長目標,這看起來又是一個異想天開的點子。然而,其實最強的敵人,反而是最了解你的合作夥伴。IC設計公司——群聯,就是靠這個原則,換到高成長的市場門票。
群聯&金士頓
群聯是金士頓的間接競爭對手。群聯在全球代工隨身碟市場,擁有高市占率,它的客戶吃掉金士頓不少市場。但是,當隨身碟市場成熟,嵌入式產品市場開始起飛時,群聯董事長潘健成主動去敲「敵人」金士頓創辦人孫大衛的門。因為群聯有技術,金士頓有品牌,如果不合作,「市場就會被其他人整盤拿走。」
金士頓很清楚群聯的能耐,他們投資多家和群聯類似的IC設計公司,包圍群聯,已競爭多年。但孫大衛卻當天就決定和營收只有五分之一的群聯合資成立公司,並且群聯負責研發,金士頓負責通路。金士頓24年來,只曾跟兩家公司合資,群聯就是其中之一。法人估計,2011年群聯在嵌入式產品的全球市占率,已達22%。如果不靠跟敵人金士頓合作,建立新的平台,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
掌握遊戲規則比當老大還重要
過去的台灣電子業,最擅長的事就是殺光所有對手,讓自己的世界市占率第一。似乎只要能當上第一,就能保證獲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台灣電子產業創造出無數第一,大多數毛利卻只有「茅山道士」(「毛三到四」的諧音,意思是毛利率只有3%~4%)。有些公司當上老大之後,毛利更節節下滑。所以誰是老大不重要,與其爭當老大,不如爭當關鍵少數,拿下遊戲規則的制定權。
聯發科在山寨市場崛起
一開始,聯發科的手機晶片根本沒本錢和對手爭傳統手機市場,但是聯發科投入資源,幫山寨廠商(如天宇朗通)創造出一塊新市場。此後在這塊新市場裏,山寨商能不能賺到錢,誰能拿到多少晶片,甚至怎麼賣……這些遊戲規則就靠聯發科決定,聯發科因此得到整個手機產業鏈裏最好的利潤,更跟著山寨大軍,翻身成手機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