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话课堂是素质教育大势下的必然,它呼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呼唤教师成为智慧的倾听者;呼唤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呼唤把与文本对话的机会留给学生。
【关键词】对话课堂;呼唤;民主;倾听;畅想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一、对话课堂呼唤和谐的关系
如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数学课上,我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考考老师能不能准确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继而以快速的回答来震憾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就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自豪地说:“只要它们(指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看看和能不能被3整除就行了。”我当即表扬了他,但又反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按这种办法判断呢?接着引导学生验证这个猜想……这样,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学生的生命力得以凸显,课堂俨然成了求真的殿堂,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这何常不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
二、对话课堂呼唤智慧的倾听
如在“秒的认识”教学中,我怀着美好的设想,让学生在特定的对话情景中,体验1秒,接着是体验10秒、20秒……从而建立秒的正确表象。
师:1秒有多长?
生:很短的。
师:让我们看钟面感受1秒。(多媒体出现钟面活动情况)
师:感觉怎样?
生1:我看到秒针走了一小格。
生2:我听到嘀嗒一下,很快没了。
师:想一想,你在1秒里能做什么呢?
(开始!伴随着媒体演示,学生开始活动。有的拍手、有的跺脚、有的数数、有的写字……)
师:请你们说一说。
生1:我数了1—2。
生2:我拍了一下手。(嘿,和我预设的一样。于是迫不及待地追问——)
师:哦,你在1秒里拍了一下手,做给同学们看看。
(生示范)
师: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拍手。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统一拍手,建立了一秒的概念。)
师:那么10秒有多长呢?请大家闭眼,一起拍手感受。
“开始”口令一出,学生闭眼开始拍手,1、2、3、4、5,5下以后,学生越拍越快,拍到10下,睁眼一看才过了7秒。老师急忙纠正,强调拍的节奏。但在接下来的20秒体验中,还是以失败告终。
当我按着预设的教案统一让每一位学生用拍手的方法来体验1秒、10秒和20秒时,学生虽然动了起来,但实质是尊师而为,被动学习。事实上,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自主参与、积极对话,体验数学结论形成的动态过程,才能在体验中建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三、对话课堂呼唤畅想的天空
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上,学生轻轻松松,对答如流,课堂按教师设计的意图顺畅进行,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时课堂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这是真正的对话教育吗?热热闹闹中,学生总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课堂上教师权威、书本权威依旧,学生仍然没有自主理解和独立言说的自由,并未真正体现对话的精神实质,仅仅只是将原来的“一讲到底”变成了“一问到底”。这种过于琐碎、肤浅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言,不仅毫无锻炼之效,还易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对于已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而言,大约有70%-80%的内容,他们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掌握的。而课堂上要解决的应是一些重点、难点,教师应给予引导和帮助,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生生对话,让学生在一种很自然的交流状态下释疑解惑,“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时间和空间”,这才是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一股清风,直吹学生的心田。
四、对话课堂呼唤大胆的质疑
在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不轻信文本,敢于质疑文本,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对知识的尊重,对真理的追求。渐渐地,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只要书上或习题中出现错误或不够严谨的地方,他们总能发现。前几天,我们遇到了这样一道习题,“一个长方体木块,长8厘米,宽4厘米,把它切割成若干个棱长相等的小正方体。有多少种分法?请写出所有分法。”题目本意是只有三种分法,即棱长为1厘米的,棱长为2厘米的,棱长为4厘米的。学生们稍作思考后,就有好几个同学举手,“老师,题目不严谨!这样就有无数种分法,可以棱长为0.5厘米,还可以棱长为0.1厘米,还可以棱长为0.01厘米……题目应该改成切割成棱长为整厘米数的小正方体。”我会心地笑了。
师生之间对话的桥梁应该是文本,而文本也是一个话题,一个对话的对象。要使教育活动中对话能更充分、更深刻。那么教师就应对文本做出多种理解,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文本,从而使“对话”呈现出多元化。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只有在师与生、生与生等多渠道的有效对话中,学生才会真正明智,学生的生命活力才会激发出来。
【关键词】对话课堂;呼唤;民主;倾听;畅想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一、对话课堂呼唤和谐的关系
如在“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数学课上,我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考考老师能不能准确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继而以快速的回答来震憾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就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自豪地说:“只要它们(指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看看和能不能被3整除就行了。”我当即表扬了他,但又反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按这种办法判断呢?接着引导学生验证这个猜想……这样,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学生的生命力得以凸显,课堂俨然成了求真的殿堂,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这何常不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
二、对话课堂呼唤智慧的倾听
如在“秒的认识”教学中,我怀着美好的设想,让学生在特定的对话情景中,体验1秒,接着是体验10秒、20秒……从而建立秒的正确表象。
师:1秒有多长?
生:很短的。
师:让我们看钟面感受1秒。(多媒体出现钟面活动情况)
师:感觉怎样?
生1:我看到秒针走了一小格。
生2:我听到嘀嗒一下,很快没了。
师:想一想,你在1秒里能做什么呢?
(开始!伴随着媒体演示,学生开始活动。有的拍手、有的跺脚、有的数数、有的写字……)
师:请你们说一说。
生1:我数了1—2。
生2:我拍了一下手。(嘿,和我预设的一样。于是迫不及待地追问——)
师:哦,你在1秒里拍了一下手,做给同学们看看。
(生示范)
师: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拍手。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统一拍手,建立了一秒的概念。)
师:那么10秒有多长呢?请大家闭眼,一起拍手感受。
“开始”口令一出,学生闭眼开始拍手,1、2、3、4、5,5下以后,学生越拍越快,拍到10下,睁眼一看才过了7秒。老师急忙纠正,强调拍的节奏。但在接下来的20秒体验中,还是以失败告终。
当我按着预设的教案统一让每一位学生用拍手的方法来体验1秒、10秒和20秒时,学生虽然动了起来,但实质是尊师而为,被动学习。事实上,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自主参与、积极对话,体验数学结论形成的动态过程,才能在体验中建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三、对话课堂呼唤畅想的天空
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上,学生轻轻松松,对答如流,课堂按教师设计的意图顺畅进行,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时课堂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这是真正的对话教育吗?热热闹闹中,学生总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课堂上教师权威、书本权威依旧,学生仍然没有自主理解和独立言说的自由,并未真正体现对话的精神实质,仅仅只是将原来的“一讲到底”变成了“一问到底”。这种过于琐碎、肤浅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言,不仅毫无锻炼之效,还易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对于已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而言,大约有70%-80%的内容,他们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掌握的。而课堂上要解决的应是一些重点、难点,教师应给予引导和帮助,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生生对话,让学生在一种很自然的交流状态下释疑解惑,“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时间和空间”,这才是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一股清风,直吹学生的心田。
四、对话课堂呼唤大胆的质疑
在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不轻信文本,敢于质疑文本,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对知识的尊重,对真理的追求。渐渐地,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只要书上或习题中出现错误或不够严谨的地方,他们总能发现。前几天,我们遇到了这样一道习题,“一个长方体木块,长8厘米,宽4厘米,把它切割成若干个棱长相等的小正方体。有多少种分法?请写出所有分法。”题目本意是只有三种分法,即棱长为1厘米的,棱长为2厘米的,棱长为4厘米的。学生们稍作思考后,就有好几个同学举手,“老师,题目不严谨!这样就有无数种分法,可以棱长为0.5厘米,还可以棱长为0.1厘米,还可以棱长为0.01厘米……题目应该改成切割成棱长为整厘米数的小正方体。”我会心地笑了。
师生之间对话的桥梁应该是文本,而文本也是一个话题,一个对话的对象。要使教育活动中对话能更充分、更深刻。那么教师就应对文本做出多种理解,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文本,从而使“对话”呈现出多元化。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只有在师与生、生与生等多渠道的有效对话中,学生才会真正明智,学生的生命活力才会激发出来。